皖南人如何看待蘇北?

時間 2021-05-11 20:15:44

1樓:

安徽人滷菜做得真是好吃,我們每次回老家都會到安徽人開的滷菜店帶好多菜回蘇州。可能是安徽和蘇北的口味差不多吧,我覺得比蘇南菜口味更好。

我覺得蘇北淮語區和安徽淮語區才是嫡親的血緣關係,方言,地方風味這些東西是無法用行政區劃分割的,蘇錫常就算是本省但是口音明顯和我們蘇北不同,就感覺生疏,反而安徽淮語區的普通話和蘇北普通話挺像挺親切的。

2樓:

作為徽州人士,聽不懂吳語,徽語其實是自成一區的,有很多方言古文化色彩很重,本地人不需要跟什麼吳語區攀關係,也麻煩你們不要把徽州歸為吳語區。

另外也不在乎是不是江南地區,魯迅先生說過:騎馬的滿族子弟江南待個兩百年只會坐茶館了。這就跟我們徽州民風完全不同,徽州人是好鬥的,跟晉商在揚州鬥了個死去活來,徽州地區生存不容易的。

你去三區四縣找老人打聽上個世紀的民風彪悍程度。

徽州不需要跟外面比什麼文化,這裡是中國三大顯學文化區之一。

京劇起源於徽劇,古代的各種宗法制和行政制度最完整的記錄在這,我出個門沒準就能碰到家中還有族譜的陶淵明後人以及逃難的李唐後人。中醫繪畫建築雕刻民俗術數茶墨硯都是些細枝末節的東西,我都不覺得能代表文化,頂多算幾個符號。

宗教儒家文化一家獨大,徽州乃東南鄒魯,儒家才是真正影響和決定徽州人文氣質和社會發展的文化,而它本質還是中原文化,可惜現在都在盯著旅遊。

黃山,很少有人知道黃是黃帝的意思,這裡是黃帝修行成仙之所,而黃山的石頭是黑色的,古稱黝山,黟山。

道教文化只有個齊雲山,佛教不興,但開發黃山的是個僧人。

九華山在皖南,但就出了徽州地界了。

有個狀元縣休寧,出狀元的數量大概全國第一吧,但質量有待商榷,有死讀書的嫌疑。

徽州人士人口不多,但他們的資產一度能佔全國總資產的七分之四。能幹過晉商是因為亦商亦儒,再加上崇尚功名,朝廷有的是人。但徽州自古貧富差距巨大,現在也是一樣,沒啥好炫耀的。

所以作為對自家區域知根知底的徽州人來說,江南和江北再怎麼鬥管我們屁事,連靠的近的杭州都真心不care,黃山的水捧起了浙江首富,黃山的松樹撐起了安徽的牌面,但黃山的人民還是要沿著前人的道路外出奮鬥。

至於爭論江南文化的優越性,我們當笑話看。

3樓:

皖南六市除了江北幾個縣外,人口幾乎沒有流出,而蘇北人口流出好幾百萬,我想這就是差距,其次皖南農村的人居環境,生態環境不亞於浙江,自身就是江南文化組成部分,蘇北呢?

論經濟,皖南蘇北半斤八兩,皖南略強,但是不如揚通泰,蘇北戶籍人口最少的宿遷都五百萬了吧,皖南蕪湖三百多萬,馬鞍山兩百多萬,銅陵兩百萬,其餘幾個城市都是山清水秀藏富於民,人口稀少,只有一百多萬的,禁止開放的旅遊生態保護城市,整體而言,皖南六市比蘇北五市明顯民富好一些。

一些張嘴閉嘴江蘇十三妹在安徽前三,蘇北隨便乙個城市吊打安徽合肥以外的城市,麻煩看下你多少人口好嗎? 起步四五百萬人口,和皖南出蕪湖外一兩百萬人口的城市比?

總結,皖南生存環境,人均環境明顯好於蘇北,可以說全國數一數二,論生活條件也明顯高於蘇北,至少沒有大量人口外流,我們其實和蘇北沒有什麼聯絡…

江蘇很發達,但是當真以為自己是蘇錫常?話說回來,皖南民系和文化更加貼合浙江和蘇南…

4樓:

題主別裝了,一看文章就知道你是外省佬,專門發這種帖子挑撥離間的。是江蘇的不會去貶低自己,捧高別人。所以你肯定是反串的。

首先對其他省根本不熟悉,也不會想到去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還有江蘇都是直接暴市名或者縣名的,絕不會字首江蘇、蘇北啊什麼的。

再者去詢問其他省人對自己的看法,這是外省人才有的奇怪思維,江蘇這邊各市都是在相互競爭的很激烈,悶聲發大財的,沒空理會更不在乎其他省人的看法。別招一幫老鄉來演戲了,想拖別人下水嘛?

你家這麼好,快回老家建設吧!別來發酸了

5樓:

遇到過乙個皖南人看不起皖北和蘇北,還說皖北和蘇北才是同胞,言下之意就是…可是你們皖南最南邊也不和蘇南接壤啊,還愛幻想當初南北拆該多好,可是就算南北拆皖南和蘇南也不是乙個州府啊,而且在開放之前都是一窮二白呀,只能說祖上都闊過

6樓:陳曉翔

皖南只是乙個地理概念,皖南至少可以分成三份,安慶池州一片,徽州一片,馬鞍山蕪湖宣城一片。安慶一直不服合肥,安慶領導學淮安搞出個3445的口號,寧可違規也要從長三角經濟外流中佔一杯羹。徽州一心跟著杭州走。

剩下的才是跟著南京靠攏蘇州的。

7樓:紙衿同學

首先,作者的問題提的很儒雅,其中也提到了我家鄉的名字

目前地理上的皖南是以長江劃分

自西向東也就是池州,銅陵(面積小),黃山(原徽州地區),宣城,包括跨江的蕪湖和馬鞍山

安慶就在江邊,從文化的角度上來說,也算皖南。

但是狹義上的皖南最主要的部分還是黃山,宣城,包括池州(池州的存在感還是比較低的,設立也遲,本就屬於徽州文化邊界處)

蕪湖,馬鞍山更傾向於皖東南

作為皖南土著,我的家鄉位於宣城與黃山的交界處,曾經屬於徽州地區,這裡即有老一輩人心心念念的徽州氣息,也有宣州的印記

地理上的皖南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處,也常被調侃蘇浙滬後花園

兩大主要水系:長江水系(安慶西流入,由馬鞍山流向南京),新安江水系(發源於徽州地區,中游名富春江,下游名錢塘江,於杭州灣匯入東海)

關於皖南(特指黃山宣城)歷史上跟過江蘇,也跟過浙江

至於題主提這個問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安徽與江蘇的蜜汁關係

而古皖南為安徽省的經濟中心(徽商),文化中心(徽文化,宣文化),算上安慶還是政治中心,且離安徽省精神省會南京也是非常的近

現代的皖南,有了蕪湖和馬鞍山,也成了安徽經濟的重頭戲

而蘇北是江蘇經濟偏落後的地區,飽受蘇南歧視

但是作為江蘇省千百年的鄰居,安徽人,皖南人,徽州人,從來沒有對蘇北有過什麼看法。

徽州人謙遜溫和,賈而好儒,民風淳樸

無非就是因為蘇南太強,導致蘇北在巨大差異性常被人調侃罷了。

8樓:

老家是皖南的南陵,男朋友是蘇北徐州的,他一開口我就知道是北方人,普通話比我標準,我zh z ch不分,他可以分的清。

飲食習慣確實很多不一樣的,我喜歡酸甜口,他喜歡辣的,我吃公尺飯他吃麵食更多。

還有就是地域之間,他那邊普遍更看好公務員這種穩定工作,我這裡崇商,更多的是去異鄉打拼。

9樓:

安徽人都跑來跟江蘇人比了啊,真是自信啊,皖南繁華?請不要混淆視聽,繁華的是江南,江蘇境內,環太湖,跟皖南什麼關係都沒有,皖南拉到江蘇就是墊底,不要扯風景文化,落後就是落後,提問的樓主故意就是在捧皖南的

10樓:

如何看待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出去走走,沒事自駕每個城市遊玩一下看看,安徽的,江蘇的。

從人文,地標,城建等等方面比較再回來回覆比較好。

11樓:

皖南對蘇北並沒有啥奇奇怪怪的看法……我說真的。

反正我的第一感想就是在江的那邊有點遠,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身邊大多數的皖南人並不了解蘇北,也缺少了解的機會。他們對此大多數的印象也就只是停留在地圖上十分直觀的一面:哦,是隔壁省家的一部分,日子過得應該還不錯吧……僅此而已。

就連所謂江蘇省的內鬥也只是在網路上才粗略到一二。

蘇北的城市對很多皖南人也相對陌生,好多人幾乎就只熟悉揚州,最多還有通泰,再加個連雲港(因為隴海鐵路)。不過身邊也同樣有很多對歷史文化很感興趣的人存在,會對淮揚泰地區產生一些好感與嚮往。以上。

12樓:頔悅

怎麼看?皖南第一的蕪湖經濟總量和蘇北倒一的宿遷差不多還能怎麼看?皖南這是想怎麼飄啊?

土豪下面的小中產啥都沒說呢?貧民窟裡剛剛吃飽的小農民就開始猜皇帝用金鋤頭鋤地了?自己好好努力發展不好麼?

非要問這種問題來搞地域歧視幹嘛?(不理會槓精,本人安徽馬鞍山人)

13樓:

安徽池州青陽人,皖南;講淮語。

對於蘇北就是:

江蘇有錢=》蘇北在江蘇=》蘇北有錢

總之就是:有錢有錢有錢。反正肯定比我們山溝裡有錢。

然後,不去蘇北發展。那是一塊陌生也沒有興趣的地方,但那個地方一定比我老家富有。

文化的認同因人而異。在老家逛了18年祠堂的快樂,也比不過去西北上大學一根羊肉串。

14樓:ALIWEI

某些蘇北地域歧視的受害者轉身又來嘲諷別人,整個問題裡都是蘇北人一遍遍的嘲笑皖南不自量力什麼的,整個中國歷史長河安徽江蘇浙北千絲萬縷的牽連在一起,從北方的中原文化,江淮文化、中間的吳越文化,南方的新安江文化。整個中國蘇皖二省不會找到其他更親近的關係了,這麼深的關係完全當得起兄弟二字,不去學廣東福建嶺南文化互相團結,卻成為某些黑子互相鄙視的工具,真是可笑。

15樓:

你是徐州人,徐州沒有資格代表蘇北,你們那我們根本看不上,蘇北指的是江淮地區東部: 揚州泰州淮安鹽城等地,淮東自古繁華,和安徽江淮地區並稱兩淮地區

另外皖南地區除了徽州,其他都應該屬於淮西文化圈

16樓:

實話實說,我是蕪湖人,考到泰州公務員,然後我的同事親戚(蕪湖、宣城),都這樣說:泰州是蘇北吧,那裡應該很窮哦。

反正我也不知道說啥,我感覺我好像考錯了

我到現在心裡都很難受,一度想要放棄,我想問問泰州這地方真的窮嗎?城建我是真不喜歡,當時報名沒考慮太多

17樓:曹彰

皖南不光縣城的名字雅,連縣下面的鄉鎮名字都很雅,我舉乙個例子,你提到的涇縣下屬鄉鎮

茂林鎮、榔橋鎮、晏公鎮、章渡鎮、蔡村鎮、丁家橋鎮、包合鄉、鳳村鄉、南容鄉、銅山鄉、烏溪鄉、浙溪鄉、黃田鄉、西陽鄉、汀溪鄉、愛民鄉、雲嶺鄉、中村鄉、北貢鄉、黃村鄉、安吳鄉、昌橋鄉、童疃鄉、太園鄉、厚岸鄉、孤峰鄉、琴溪鄉、蘇紅鄉

18樓:德公尺凱利斯

安徽人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蘇北經濟與蘇南相差沒那麼大,跟廣東深圳廣州遙遙領先是兩回事。

蘇南是三個二線城市

蘇北是一群二線加三線

蘇北最強的幾個跟蘇南後面兩個差不多,甚至超過。

南京超過無錫、常州,經濟增速也在蘇州之上。

南通超過常州,徐州跟常州差不多。

後面幾個也相差不大。

蘇北最弱的乙個市都是全國百強,吊打安徽完全沒問題,就算放到廣東浙江山東也算可以。

19樓:

黃山人路過

現在有個舍友是鹽城的

算是蘇北吧?

說實話真的沒啥特別的感覺

只是感覺江蘇人都很有錢

江蘇高考卷很難

大學裡江蘇的基本是大佬

英語很6

還有就是江浙小白臉這個梗哈哈哈

為什麼皖南 皖北,蘇南 蘇北的方言差別很大?

蘇斯洛夫 蘇北的淮東方言與南京和皖中南地區淮西方言較為接近,互相能聽懂,可以判斷江淮語系同源,皖北和徐州宿遷以及河南基本通話無障礙,都屬於中原方言區,蘇南為吳語地區,部分詞彙影響了江淮語系,僅此而已。所以有兩淮的說法,一東一西,也有兩浙的說法,也是一東一西 王明 我認同自己是安徽人,但是真心沒有什麼...

按自己的想法去蘇北還是聽父母的回皖南?

不服 皖南工資低房價低消費高自然環境好 蘇北工資高房價高消費低城市建設好 經濟方面蘇北還是比皖南好點的,蘇北教師收入還是不錯的,編制外的就業機會也不少,經商環境也不錯,總體上蘇北是要強於皖南,不過還是要看具體城市對比和男方的條件資源,皖南頭部肯定要比蘇北的尾巴強啊 sunshine 幼師的話蘇南編難...

皖南與蘇北到底哪個好?經濟,地位,文化,各個方面?

努力拼搏的大哪吒 2019年 徐州 鹽城 淮安 連雲港 宿遷 蘇北5市完成GDP經濟總量22963.34億元!折合人均GDP達75655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徐州 鹽城 淮安3市人均GDP均超過蘇北平均水平!宿遷 連雲港經濟增長速度最快,2019年宿遷和連雲港GDP對比全省比重逐步提高,分別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