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經歷了什麼才會開悟?開悟了又是怎一番感覺?

時間 2021-05-11 11:52:03

1樓:命裡缺愛

開悟的時候,周圍一片虛無,發現了自己的存在,同時明白了虛則是有,有則是虛。此時剛好在喜歡與不喜歡中間那個點上。至於怎麼才能開悟,就連其本人也不知道,他只是說拿一本看不懂的書看,還有就是多靜心多反思。

2樓:海雲青飛

首先,能開悟的人基本是天生注定的!

如果後天要開悟,那麼必須是在開悟者的帶領下才可能實現人生經歷再多的事情也未必對開悟有幫助

開悟者是逆行者,你能接受任何的觀念和行動上的變化,這樣才有開悟的可能,可惜的是絕大多數人做不到

開悟以後,就明白了實現長生的理論基礎

3樓:大秦

更多挫折!

大的挫折和小的挫折!

特別是感情上和物質上,你的人生成長最快,開悟或許也會來的更快些!剩下的交給時間!

正所謂,物極必反!

4樓:kkkfb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1,人經歷了什麼才會開悟?

人開悟的本質是不斷打破自己的侷限,看待事物的角度從單一的角度達到全息透視的角度。舉個例子,很多人小時候都學過那個畫楊桃小故事,有個小孩兒畫了個五角星,別的小孩就笑他。後來老師拿了個楊桃,把五角星那一面正對著大家,問大家看到了什麼,大家才發現確實是個五角星。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一樣東西,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從而做出不同的判斷。

當然這則小故事只是個最簡單的例子。開悟的人能夠從多個角度看待事物,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侷限性。而打破侷限性,通常是經歷了自己不懂的,不會的,難以理解和解決的事。

因為你會的,一看就懂的事,通常是你已經很熟悉的角度。「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也是這個意思。

2,開悟了又是怎麼樣一番感覺?

開悟通常不是一下子就全部悟了,也就是說頓悟的很少。大多數人都是一點一點漸悟的過程。用大白話解釋,就是對於乙個陌生事物,從陌生,到慢慢熟悉,再到透過現象看本質,最後到抓住本質特徵或者規律達到改造事物的目的。

悟的事物多了,就會慢慢養成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看問題不再鑽牛角尖,不再糾結抓一些細枝末節,而是心裡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的:要去抓本質。不僅能從對方的角度看問題,還能從第三方,第四方,第五方。。。

的角度看問題。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是充分體會到了「無限」和「相對」的概念。萬事萬物是普遍聯絡的,是不斷發展的,形式是無限變化的,是乙個永不停歇的動態的過程。而具體研究乙個問題時,這個問題一定是相對的,有相對的時間和空間範疇,相對的前置條件,相對特徵,相對的變化規律等等,一句話: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不能把自己過往的經驗不加思索的往新問題上套,也不能把別人的經驗全盤照搬,否則就是教條主義。因為天時地利人和都發生了變化。

以上只是粗略的描述了開悟的一些問題。開悟並不神秘,每個人都有開悟的能力,只不過有人早有人晚,有人深有人淺而已。至於宗教的開悟,比如修佛悟道,其實也是這回事,開悟的本質並沒有變,變的只是外在形式。

另外,開悟以後更重要的是證悟,也就是實踐,只有實踐才能改變自己和客觀世界,只有實踐才能驗證和修正開悟,只有實踐了開悟才有意義。在此不多講。建議讀讀教員的矛盾論和實踐論,純乾貨。

5樓:吃個大西瓜

孟子有一段眾所皆知的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佛陀是覺悟者,其覺悟之前,我們也都知道經歷了一番實際的苦行,在苦行之前,經歷了巨多的迷茫。不然也不會從乙個王子離家出走去修行。

我們也都經歷過俗語說的情形:飽了吃蜜蜜不甜,餓了吃糠甜如蜜。

如果你認為朗達拜恩或者尼爾唐納德沃什也屬於覺悟者的話,那麼他們都在強調明白"那件事"之前的迷茫,痛苦,貧乏,什麼都不順的經歷。

我們都知道,王陽明格竹子格出血,這個經歷,對王陽明龍場悟道也起到了決定作用!

從上面幾個例子和描述,我認為覺悟是一種內在感受的"跨度"而產生的,把握住這種感受,就是覺悟的開始,走覺悟之路。

它雖然表現為先苦後甜,但本質上是"跨度"。當然大多數我們稱之為"幸福指數"。"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便是對它的描述。但往往只能使人被動獲得一時的強烈"幸福感",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消失。覺悟者把握住這種感受,其本質是"感激感"。

為什麼平時人不對雨感到感激?甚至還有些討厭。這取決於我們自己"生產"出的"需求感"。我需要你時,你來,我開心,我不需要你時,你來,我沒感覺甚至還會生出討厭,怨恨的感覺。

迷茫、痛苦的感受,是自然覺悟的基礎(當然,也有慧能那樣的天生覺悟就高的人,但是覺悟,指的不是高,而是無窮,覺悟至高,了然一切苦樂)。所以,我有時對人說,痛苦的時候,是最好的時候,因為你即將知道自己的本性。

"能力","物質"都是"被賜予"的,表現為"我有什麼能力,我做了什麼,我擁有什麼"。

如佛陀所說,我(們)本來只是乙個念,什麼都沒有(無,空)。我這具身體,是上帝(真主,道,無窮,神,全能,隨便你怎麼稱呼ta)通過父母賜予我,通過食物使這具身體長大,有了力量。通過大腦,使我有了意識,表現出了認知能力。

我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於ta,而暫時成為"我的"。即使這具身體不論外形,力量還是大腦怎麼表現得與其他人相比有差別,也唯有感恩。不能我胳膊比別人粗了,我自以為是,我胳膊比別人細了我就抱怨父母怎麼給自己這樣的遺傳。

即使小學的老師只能教給我小學的知識,我也是通過他才擁有的識字讀書能力。我就像乙個乞丐,路人甲給我100塊,我感謝,又來乙個路人乙,給我一塊錢,我就要抱怨嗎?同樣要感恩。

但,即使我讀到博士,我擁有億萬財富,也要時刻明白,"我"的本性仍舊是"空",仍舊一無所有,終有一天,"我"回把自己外在(意識,知識也是外在)的這些還給"無所不能的道"。悟與不悟,"我"就是那樣的存在。

6樓:HSP大腦教育

把之前所執著的全部放下!

你的身體

你的念頭

你的情緒

你的愛恨情仇。

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再拿起來,運用自如。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只能這樣說

7樓:全村的希望

奇妙的感悟,印象比較深刻有一次在村里走路走著走著看到田野晚霞大自然鬼斧神工美不勝收,突然被大自然感動,開悟感覺舉頭三尺有神明,人應該多行善事。感覺很奇妙很舒適。

奇葩的感悟,有次吃飯飯店很忙,等了許久。我又不太想玩手機,就盯著水杯裡的水一直看,一直看,看水裡的氣泡,看光透過水杯聚焦變得更亮,突然覺得這杯水很珍貴,很美。好像一杯水中蘊藏了無數的能量和溫暖。

水是生命之源,可以在自然中迴圈。水以柔克剛滴水穿石,水可以在外界沒有溫暖時時變得堅強。水可以溫柔甘甜也在無路可走時變成滔天巨浪。

突然感悟到乙個人足夠安靜足夠無聊在一杯水中也能感受很多,只是平時匆匆忙忙庸庸碌碌錯過了太多。

悲哀的感悟,在思考人性時發現人性本善,是乙個善意的謊言,人性本來就是善惡共存的。環境擴大了善惡的體現。當人們都相信了這句謊言,這句謊言才會變成真話。

但是世界從來都是不公的,有爭就有善惡。而大家都越來越聰明,演技越來越好。用存私的心演繹的高尚的善。

善惡越來越難以分辨。沒有任何乙個社會制度能滿足所有人。王朝不斷更換,戰爭永不熄滅。

這個謊言永遠成不了真話。而我們每個人都在推波助瀾。

開悟了就是簡單粗暴最爽,活的膚淺的臉皮厚點挺好的,樂意動就爭一爭,不想動就放一放,對就剛,錯就認。

贊我我就開心,懟我我就懟回去。

8樓:燃燈道人-卡比

1、開悟和經歷無關。

經歷並不導致開悟。「洞察」「覺照」可以。

2、開悟以後,還有許多路要走。所以,不要糾結你過去有沒有開悟。幸或不幸,都已經過去了。

9樓:護法居士

憍陳如。云何名為第四人間所居之處。觀察彼處不生樂想。

憍陳如。有智之人次觀人中。一切皆有種種諸苦。所謂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

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

飢苦渴苦貪苦嗔苦妒嫉等苦。

妄言綺語兩舌等苦。惡口罵詈誹謗等苦。

寒苦熱苦惡風惡雨疫蝗等苦。毒惡禽獸傷害等苦。

惡世惡王牢獄等苦。

貧窮下賤短命等苦。

既念此苦更生重苦。緣苦生苦還造苦因。於未來身復受苦報。

如是轉轉無量無邊。受諸辛苦無有窮盡。何有智者樂於彼中。

是名第四眾生人中居處。智慧型之人觀是事已。於人道中不生樂想。

爾時五百長者。異口同音前白佛言。

世尊。我等各欲解脫。十種嬈亂之法。總略而言。乃至十種生死怖畏彼彼十法。我等各欲悉求解脫。

爾時世尊。告五百長者言。

汝等各欲求解脫者。而彼解脫從何所求。

諸長者。眼不欲解脫。

何以故。眼本無轉亦復無作。眼無所思亦無了知。

是故應知。眼本不從我之建立。

諸長者。耳鼻舌身意不欲解脫。

何以故。耳鼻舌身意。本無轉亦復無作。意無所思。亦無了知。

是故應知。意本不從我之建立。

諸長者。色不欲解脫。

何以故。色無所轉亦復無作。色無所思亦無了知。

是故應知。色本不從我之建立。

聲香味觸法不欲解脫。

何以故。法無所轉亦復無作。法無所思亦無了知。

是故應知。法本不從我之建立。

又復長者。色蘊不欲解脫。

何以故。色蘊無轉亦復無作。色蘊無思亦無了知。

是故應知。色蘊不從我之建立。

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不欲解脫。

何以故。識蘊無轉亦復無作。識蘊無思亦無了知。

是故應知。識蘊不從我之建立。

又復長者。地界不欲解脫。

何以故。地界無轉亦復無作。地界無思亦無了知。

是故應知。地界不從我之建立。

水火風空識界不欲解脫。

何以故。識界無轉亦無所作。識界無思亦無了知。

是故應知。識界不從我之建立。

諸長者。當知一切法皆從虛妄分別所起。系屬於緣無力劣弱。從緣而轉。

若有緣法而彼諸法即可施設。

緣法若無。諸法亦復無所施設。

然於一切法所施設中。無有少法而可了知。

亦無少法若生若滅若起若盡。

復無別法為斷為常。

汝諸長者。以是緣故應如是知。彼一切法皆從虛妄分別所起。系屬於緣無力劣弱。從緣而轉。若有緣故而彼諸法即可施設。緣法若無。諸法亦復無所施設。

然於一切法所施設中。亦無少法而可了知。亦無少法若生若滅若起若盡。復無別法為斷為常。

汝等當知。若有虛妄分別。不如理作意即可施設。

若無虛妄分別。不如理作意無所施設。

若有不如理作意。而彼無明即可施設。

若無不如理作意。無明亦復無所施設。

無明有故行有施設。

無明無故行無施設。

諸行有故識有施設。

諸行無故識無施設。

識法有故。而彼名色即可施設。

識法無故。名色亦復無所施設。

名色有故。而彼六處即可施設。

名色無故。六處亦復無所施設。

六處有故觸可施設。

六處無故。觸法亦復無所施設。

觸法有故受可施設。

觸法無故。受法亦復無所施設。

受法有故愛可施設。

受法無故。愛法亦復無所施設。

愛法有故取可施設。

愛法無故。取法亦復無所施設。

取法有故有可施設。

取法無故。有法亦復無所施設。

有法有故生可施設。

有法無故。生法亦復無所施設。

生法有故。而彼老死即可施設。

生法無故。老死亦復無所施設。

此中應知何名為老。

謂狀貌衰變喘息呻吟。策杖而行諸根熟異。壽命減沒行相朽舊。

如是所說故名為老。

何名為死。

謂終歿時至滅所滅相。諸蘊離散身墜於地。彼眾同分壞謝變異。

如是所說故名為死。

此是老相。此是死相。總而言之名為老死。

生法有故。而彼老死即可施設。

生法無故。老死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為生。

謂發生遍起出胎成立。五蘊起聚六處圓具。彼眾同分次第合集。

如是所說故名為生。

有法有故生可施設。

有法無故。生法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為有。

謂欲有色有無色有。

此名為有。

取法有故有可施設。

取法無故。有法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為取。

謂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

如是所說故名為取。

愛法有故取可施設。

愛法無故取法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為愛。

謂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

如是所說故名為愛。

受法有故愛可施設。

受法無故。愛法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為受。

謂眼觸為緣所生諸受。

耳觸為緣所生諸受。

鼻觸為緣所生諸受。

舌觸為緣所生諸受。

身觸為緣所生諸受。

意觸為緣所生諸受。

如是所說故名為受。

觸法有故受可施設。

觸法無故受法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為觸。

謂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

如是所說故名為觸。

六處有故觸可施設。

六處無故觸法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六處。

謂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

如是所說故名六處。

名色有故而彼六處即可施設。

名色無故六處亦復無所施設。

何謂名色。

謂受想行號之為名。

受觸作意及彼四大。

四大所造號之為色

總而言之故曰名色。

識法有故而彼名色即可施設。

識法無故名色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為識。

謂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如是所說故名為識。

行法有故識可施設。

行法無故識法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為行。

謂色遍思聲遍思。香遍思味遍思。觸遍思法遍思。

如是所說故名為行。

無明有故行可施設。

無明無故諸行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無明。

謂不知先際。不知後際。不知先後際。

不知內不知外。不知中間。

不知苦集滅道四聖諦法。

不知於緣。不知緣生法中若黑若白。

不知緣與非緣。不知對礙非對礙。

不知有罪無罪。

不知所應親近不應親近。

於諸法中不知不見。不能覺了現前三昧。

如是所說故名無明。

不如理作意有故。而彼無明即可施設。

不如理作意無故。無明亦復無所施設。

何名不如理作意。

謂我於先世為有為無。

我於先世已過去邪。未過去邪。我於先世為類何等。

我於未來世當復何得為有為無。未來世中當在何處。我於未來世復類何等。

於內法中其復云何有我無我。而生疑惑為有為無。

何者是生何者不生。若有所生復類何等。

由起如是不如理作意故。於其六見及余見中有所生起。

即起有我之見無我之見。於我我所中。不能平等如理而觀。

以不平等如理觀故。如是乃有諸見生起。

是故有我及有世間。即有緣法。

其緣法者。無常無強無力無堅。

是不究竟變壞之法。

於不究竟法中。計為正住及正安立。此見成已。是故說名不如理作意。

虛妄分別有故。不如理作意即可施設。

虛妄分別無故。不如理作意無所施設。

何名虛妄分別。

謂我人眾生壽者補特伽羅儒童意生作者受者。

此名虛妄愚夫異生無聞之者。於我人眾生壽者等中。而生遍計。此名分別。

總而言之故名虛妄分別。

此虛妄分別有故。不如理作意即可施設。

虛妄分別無故。不如理作意無所施設。

此虛妄分別及不如理作意有故。無明即可施設。

二法無故。無明亦復無所施設。

無明有故。而彼諸行即可施設。

無明無故。諸行亦復無所施設。

總略而言。乃至生法有故。而彼老死即可施設。

生法無故。老死亦復無所施設。

諸長者。當知一切法皆是虛妄分別所起系屬於緣。

其緣法者無常無強無力無堅。從緣而轉

緣法有故。而彼諸法即可施設。

緣法無故。諸法亦復無所施設。

然於一切法所施設中。亦無少法而可了知。亦無少法若生若滅若起若盡。亦無別法為斷為常。

諸長者。譬如池中大水流注。有諸蟲魚樓止其內。

於汝意云何。而彼諸魚依何力邪。

長者白佛言。

世尊。依水為力。

佛言長者。

於汝意云何。水實有力邪。

長者白佛言。

不也世尊。不也善逝。

佛言長者。

水本無思其何有力。

長者白佛言。

無力世尊。無力善逝。

佛言長者。

虛妄分別所起諸法。亦復如是。無力無堅從緣所轉。

緣法有故。而彼諸法即可施設

緣法無故。諸法亦復無所施設。

然於一切法所施設中。亦無少法而可了知。亦無少法若生若滅若起若盡。復無別法為斷為常。

諸長者。而彼緣法若或如理伺察之時。實不可信。

不可信故。即生驚怖。

由驚怖故四向馳走。

又復諦誠如理伺察。云何是此法。云何是彼法。

以伺察故。即不見有驚怖馳走。

又復如理伺察之時。即無有法。

以無法故。云何馳走。

何以故。諸長者。以一切法無所得故。一切心意亦無所得。

又復諸長者。

一切法無我。以離塵垢故。

一切法無眾生。以離我故。

一切法無壽者。超越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愁嘆等法故。

一切法無人。三世斷故。

一切法無文字。一切音聲語言離故。

一切法本來無塵。無所緣故。

一切法寂靜。近寂相故。

一切法一切處通達。如虛空自性故。

一切法依止於空。無決定對現故。

一切法無動。無依止故。

一切法安住實際。無住無動相應故。

一切法無言說。離語言波浪故。

一切法無色相。離形顯色及對礙所行故。

一切法無等。離我相故。

一切法無所了知。離心意識故。

一切法無含藏。超越眼之境界道故。

一切法不可信。超越耳鼻舌身意境界道故。

復次佛告諸長者言。

一切法無觀無不觀。何以故。離生住滅故。

一切法無轉無作。離心意識故。

一切法系屬於緣。自性無力故。

又諸長者。眼者四大所造。無常無強而不究竟。無堅無力速朽之法。斯不可信。多苦多惱眾病所集。

是故諸長者。眼無依止亦無造作。

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四大所造。無常無強而不究竟。無堅無力速朽之法。斯不可信。多苦多惱眾病所集。

是故諸長者。意無依止亦無造作。

諸長者。是等諸法應如是學。

此眼如聚沫不可撮摩。

眼如浮泡不得久立。

眼如陽焰。從業煩惱渴愛所生。

眼如芭蕉自體無實。

眼如幻化從顛倒起。

眼如夢寐為虛妄見。

眼如其響系屬於緣。

眼如影像由業對現。

眼如浮雲剎那離相。

眼如電光須臾變滅。

此眼無主為如地。

此眼無我為如水。

此眼無眾生為如火。

此眼無壽為如風。

此眼無人猶如虛空。

此眼不實四大為家。

此眼性空離我我所。

此眼無知如草木瓦礫。

此眼無作風力所轉。

此眼為空不淨充滿。

此眼虛偽。雖復治事瑩飾終歸散滅。

此眼如丘井為老所逼。

此眼畢竟無邊際處。後當歸死。

諸長者。汝等當知。眼既如是。耳鼻舌身意其義亦然。總略乃至彼一切法應如是知。

諸愚夫異空。於彼一切所欲法中。而生愛著。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

又復於彼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此等法中所欲愛著。

乃至一切有為無為名相法中所欲愛著。

是故諸長者。汝等當於所欲法中勿生愛著。謂妻子舍宅財寶等法。勿生貪取。

當發淨信捨家出家。得出家已不生樂欲。無樂欲故圓具淨戒。

修持清淨波羅提木叉之法。圓滿潔白法式儀範。乃至小罪猶懷大懼。

諸長者若如是學。即得戒蘊具足。

戒具足故。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而無所取。

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而無所取。

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而無所取。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而無所取。

總略而言。彼一切法都無所取。以無取故即無減失。

何法無減失。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無減失。

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無減失。

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無減失。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無減失。

此等諸法。若無減失即無染汙。無染汙故即速得輕安。

何法輕安。謂無所見。

若無所見即一切所向。無有少法而作障礙。

若無障礙即自無所害。他無所害。自他無所害。

由無害故心無所壞。即能趣入彼無餘依清淨涅盤。

又諸長者。所言入者。何所入邪。

謂非眼所入。非耳鼻舌身意所入。

又諸長者。若執眼從緣成。此即著我我所離於涅盤。

云何離涅盤。

謂貪故離涅盤。

嗔故離涅盤。

痴故離涅盤。

無智故離涅盤。

諸長者。無智者不離過去。不離未來。不離現在。決定無智離智所生。

何名為智

所謂盡智。

何名盡智。

謂即過去無盡智。未來無盡智。現在無盡智。緣法無智離智所生。

彼無智離智。即眼從緣離智所生。

眼者無我。若無我即無取。

若無取即無捨。

若無捨即解脫。

云何解脫。

謂我執解脫。眾生執解脫。壽者執解脫。人執解脫。斷常執解脫。一切執解脫。分別執解脫。

彼無分別已。即無能分別所分別。法無分別亦不離分別。

云何無分別。

謂我我所俱無分別。

若我無分別即無取捨。

若無取捨即所入解脫。

若法離繫。若法非離系皆得出離。

何所離邪。

謂離一切苦。

諸長者。當求如是出離之法。然於是中無法可取。何以故。若有所取即生怖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明如是等義。說伽陀曰

以取法故即生怖由怖當墮惡趣中

若見如是怖起因識法有故而生取

若能如理觀正道慧光明見破諸暗

見故即得勝慧明當知異性無所得

應當審觀諸空處運動虛假而不實

此中勿作安樂門渴愛虛誑世間故

如實了知於空法知諸法空皆無實

我得安樂離憂門亦得無動最上樂

若能如是正了知即知一切法皆空

由斯解脫諸苦因是故諍訟無所立

因諸所欲生執著執故而生諸嬈惱

執者即是取之名因取故生於三有

有故有生即輪轉三有止息即不生

老病死法亦隨無畢竟不受無常苦

當知無欲即無取以無取故無三有

有若止息即無生老病死苦皆不受

是故汝等諸長者同發舍離取著心

棄諸眷屬所愛因速當圓具苾芻相

知識財利諸所欲應當互生於喜足

隨處謙恭起下心所向為他增善利

勿起意謂自守戒勿觀他為破戒者

於其戒相持犯中勿非毀他為犯者

譬如野鹿投繩網當知彼為自損害

魔索縛心害亦然毀他生害亦如是

愚人生諸損害意自讚毀他深為咎

毀戒尚息於謗言何況梵行持戒者

具學仙眾勇智者常修遠離寂靜行

棄捨身命無愛心勤求解脫寂靜法

諸外道輩及典章無利根本皆遠離

愛樂甚深正法門彼法宣說真空理

心根本處此當知所謂內外十二處

從彼生起諸業因業久住處謂思法

眼根色境二種緣眼識生緣為三事

若不和合破散時如無薪火義如是

如是所生一切法互相和合故有生

作者受者二俱無正道常現諸所作

內外諸法所成身是中應知我空法

愚人顛倒執著心於我我所不知故

眼內無法而可有於外亦復無所得

無我無作壽者無應知諸法亦如是

非眼遍思欲解脫耳鼻舌身意亦然

色等無轉無作門當觀諸法亦如是

如大海水起聚時暫生泡沫而無實

諦觀眼等亦復然無堅無力如泡沫

五蘊自性假和合如彼聚沫無堅力

解脫一切嬈惱門及彼生老等憂惱

汝於我教出家已了知一切法如幻

不虛受彼信施心復能普供十方佛

爾時五百長者。聞佛宣說甚深正法。即於如是中路方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譬如白衣不雜塵黑易受染色。此五百長者。於是方處遠離塵垢法眼清淨。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復為五百長者。宣說法要示教利喜。

佛言諸長者眼極熾焰。

云何熾焰。謂貪火嗔火痴火熾焰。

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火熾焰。

我說此法自受苦惱。

耳鼻舌身意熾焰亦然。

云何熾焰。謂貪火嗔火痴火熾焰。

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火熾焰。

我說此法自受苦惱。

色塵熾焰。

云何熾焰。謂貪火嗔火痴火熾焰。

聲香味觸法塵諸火熾焰。亦復如是。

又諸長者。色蘊熾焰。

云何熾焰。謂貪火嗔火痴火熾焰。

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諸火熾焰。亦復如是。

十八界法其義亦然。

又諸長者。地界熾焰。謂貪火嗔火痴火熾焰。

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熾焰。亦復如是。

謂貪火嗔火痴火熾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熾焰亦然。

我說此法自受苦惱。

復次長者。

眼無所取應如是學。

耳鼻舌身意亦無所取。

色無所取

聲香味觸法亦無所取。

應如是學。

又諸長者。

色蘊無所取。

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及十八界皆無所取。

應如是學。

又諸長者。

地界無所取。

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亦無所取。

應如是學。

又諸長者。

此界無所取。他界無所取。

應如是學。

復次諸長者。若眼耳鼻舌身意無所取故。即無依止。

色聲香味觸法無所取故。即於諸處中得無依止。

又諸長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及十八界無所取故。即於蘊界中得無依止。

又諸長者。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無所取故。即於六界中得無依止。

又諸長者。此界他界無所取故。即於一切世界之中得無依止。

又諸長者。若一切法無所取故。即於一切法中得無依止。

諸長者。一切法無所得亦非無得。

若能了知無得非無得。即能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我說此為解脫諸苦。

爾時世尊。欲重宣明如是等義。說伽陀曰

此諸世間極熾焰生死二火鎮燒然

無救嬈惱諸愚夫唯聖道法常不滅

何法世間作光明有佛如來今出現

剎那善觀正道門發起精進常堅固

常觀諸法無依止慧光明見破諸暗

見故即得勝慧明應知異性無所得

若能觀察無依止了知一切法皆空

如是了知空法門菩提心空無所有

當知貪嗔痴等法此三熾焰極猛惡

世間壽命普燒然久處睡眠愚不覺

所有生老及病死憂悲苦惱常逼迫

當知嬈惱諸世間彼一切法無依止

爾時五百長者。聞佛所說如是正法。心開意解。前白佛言。

世尊。我等今者快得善利。於佛法中淨信出家。復於佛所圓具淨戒。

爾時佛言。

善來諸苾芻。

即時諸長者。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成苾芻相。

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汝念受持袈裟衣鬚髮自落皆清淨

執持應器善相圓一切皆成阿羅漢

既證果已依師法各說清淨嗢陀南

於諸天人大眾前圓滿清淨苾芻相

往昔曾於諸佛所皆修廣大布施行

一呼善來歡喜生處處廣修諸善法

今得見我出世間發清淨心復增勝

由彼增勝清淨心聽說最上清淨法

聞佛語已證聖果遠離我見諸執著

現前空法悟圓成我生已盡皆解脫

開悟的人又怎麼知道自己開悟了?

覺醒 1開悟的人,能感覺到自己開悟。開悟的人沒有迷,什麼都知道,什麼道理都明白,一切通透清晰。2我看了很多人對於開悟的解答。我感覺他們還都在迷中。 德遵普賢 開悟的人,就是大乘佛經能懂能明白,自己懂了還會幫助別人也懂也明白,做和佛菩薩一樣相同的事情,幫助眾生依據佛經學佛,聽經明理,明白佛在經中講得真...

為什麼開悟的人不能說自己開悟了?

黃隨求 可以說啊。好比乙個幻師,變出乙個幻人。這個幻人說自己開悟了。他 悟到自己是幻師幻出來的。周圍的一切也是幻出來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大乘佛經到處在說這個道理。一切法空無我。即無我,又是誰開悟了?圓覺經 普賢菩薩章 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 綠茶先生 在佛法中...

哪位有自信自己是開悟 得道了的?誰又是自己覺得自己悟得的道是可追永恆的? ?

得道就不和你在這扯了,道不是悟就行的。道本來就是乙個修道的永恆追求,你認為修道的一定要有什麼才算是得嗎?就算我得到了我說出來又要經歷一些不必要的事,你覺得我是要經歷還是不要經歷?這種被動的經歷那我怎麼算得上得道呢?開悟,目的是什麼,無非是解決痛苦,因為苦 才會想開悟佛教被汙染誤解比較嚴重,凡夫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