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在書本上做筆記的?有什麼技巧方法令筆記一目了然?

時間 2021-05-10 03:26:46

1樓:雲悠水澈

一般來說,書上做的只是標記、批註,只是筆記中的一種方法,一部分內容。

標記和批註求的就是個簡單省事,標記用於自己總結和重閱時提示自己重點,批註一般用於及時記錄一下易逝的思想、靈感。

這種筆記如果不整理到專門的筆記上,大多只起短期的作用,除非再次拿出書進行重閱,不應過於追求方式,越簡單越好。想要一目了然,最好就是整理出幾頁綱要筆記貼在前面了。

完整的筆記不單是個備忘標記,還要起到梳理知識、思想,快速重溫重閱和指引的作用。包括:

儲存備忘。

及時記錄易逝的資料、事情、思想、靈感等,然後整理發掘。

通過清晰、結構良好的筆記,梳理、掌握知識、思想、事情。筆記同時也是歸納、整合、條理清晰等能力、習慣的鍛鍊和養成。

知識和智慧型絕非一鞠而就,是從不斷地重溫、思考、探索而來。利用筆記快速地概覽、重溫,是促進理解、記憶、進步的高效方法。

是進一步研究、深入的指引。

積累、分析知識和資料,逐漸形成自己的知識、資料體系。

參考:筆記的意義和小筑筆記的特點

2樓:crush

在書上做筆記可以為日後反覆查閱書籍節省很多時間和力氣。我在去年七月份讀了波茲曼《童年的消逝》。那本書沒有做任何筆記、劃線,導致我十二月份再去翻開那書時很茫然。

好在我腦袋裡還記得他大體上說了什麼,也沒算浪費時間。

在書上劃線和做筆記的目的要明確。我在書上劃線和做筆記是為了概括文段內容和提煉文字(說不清區別)。造成一篇文章使我們讀完後懵逼的首要原因就是你沒有分段、概括。

沒有從大量文字中跳出來,巨集觀地去看。如此還不能完全理解,才是因為積累不夠(認知、專業術語等)導致的。接下來我將以費舍爾《阿爾比恩的種子》書中的幾篇文章說明。

↑這是引言部分。一二自然段是介紹這一系列書。不重要,基本上過目就忘。從第三段開始先說明了研究緣由,然後就開始講述史學研究方法的一段歷史程序。這是一塊我完全不知道的領域。

↑我先是很茫然怕抓不住任何資訊,於是劃線「有一種主流的所謂……」。往後面看引言寫到「雖然並非所有歷史學家都研究政治史……」這。我大概(粗略地)明白舊歷史研究是「僅研究少數人忽視多數人」。

你可以看到我在書上畫了條豎線,並在左邊筆記進行總結。 接著我划「20世紀早期……」這一條,一直到後面是在講新歷史主義。

↑你會看到我亂七八糟的線,還有各種形式,可能會覺得看不懂。實際上,我作為參與者日後再去查閱一目了然。我也疲於清清楚楚地解釋我不同形式的線的作用,大概是再已經閱讀全文的基礎上,筆直的線條(雙線、單線)拼湊起來可以概括幾段文字內容。

而波浪線是某些東西的具體解釋,或者隨手一劃 。 這幾段大概講的是新歷史研究不僅僅是純粹地講故事,還得要和現在放在一起研究。還提出總體歷史這一觀念。

把我之後波浪線劃的「婦女史、勞工史……」結合先前「僅研究少數人忽略多數人」。也就能大概明白「總體歷史」觀念是什麼:重視歷史中的多數人,反對歷史單一的中心敘事。

↑前言在講述完了史學研究的歷史程序後,進行了不錯的總結——也就是我打了兩個「●」的地方。 也就是看到這個地方,我就真正猛然意識到這是前言,前文的講述鋪墊包括這裡的總結就是在告訴你《阿爾比恩的種子》這本書是通過怎樣的歷史研究方法寫出來的。

↑這一段我划的雙直線就是概括段落,提煉中心句。日後我再查閱時看到這一塊的線,就知道在說什麼,然後再看文章具體內容。這根波浪線上的句子,是因為我表示認同然後標記下來了。

↑在文末空白處,我會把一些關鍵字提取出來,方便我以後在網路和書籍上查詢這些關鍵字。

從這段引言中我們可以對史學研究這一塊領域有一點點了解。如果感興趣,還可以查資料深入了解

從這段引言中,我們可以知道這本書是怎麼寫的,是如何研究歷史的。

晚點再更新。剩下的內容也不多了。

3樓:甜且暖

一直用的是Marginnote3 裡推薦的SQ3R的筆記方法

個人認為筆記的目的無非就是資訊壓縮,減少第二次看書時候的理解時間,在最短的時間裡快速理解之前學習的內容

這個方法親測還是很有效的

4樓:微微Vita

1.第一遍看書的時候,拿不同顏色的筆在旁邊記上筆記。

2.用活頁紙,以單元或者部分為單位。將筆記寫下來,同時用不同顏色的筆寫會幫助區分不同小點,也利於記憶。

3.拿A4紙,憑藉記憶將一大塊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做乙個串聯的目錄。記下這一塊的標題跟關鍵點。有點像腦圖。

4.根據上面的目錄,分類將相似或者有關聯的知識點的活頁分類規整到一起。將A4紙作為活頁本的封面!

5.僅僅根據A4紙就可以將所有知識點,用自己的思路跟話語講述給其他人聽。

感覺基本這一套下來知識點也記得比較牢靠了。自己寫一遍比來回反覆看書要牢靠,而且可以省去重複的囉嗦的資訊。

複習也會有自己的思路跟章法。

來自曾經的苦逼文科生的小tips

5樓:撩眉

字型的整齊還有標註線的齊平在我看來比很多東西都重要。

這個學期有不太重要的專業課就拿了學長的書,大致如下。講真對著這種筆記,期末複習根本看不進去,莫名其妙煩躁。

很慶幸這本書大多數都是空白的,自己寫上去的感覺就好很多。

真的,最重要的是整潔,整潔啊

6樓:

買一本超級貴超級漂亮的筆記本,和乙隻超好的鋼筆,買你能承受範圍內最貴的。

剩下的就是認真做筆記了,因為時不時有人拿你筆記去看@(一-一)@

7樓:拔拔

要點:1.全部用區別於書上的字的顏色的筆

2.最多用三種顏色,顏色多了很難區分重點

3.高亮重點,下劃線次重點

4.空間不夠的時候合理運用箭頭→

我只是單純的為了上個圖,,,

8樓:忘了

我一般都會選擇沒有格仔的本子,然後只用三種顏色的筆,紅,黑,藍,用黑色寫出大部分內容,然後藍色標註出不太熟悉的內容,紅色標註出沒見過的內容。。。

9樓:江離

話說,作為文科生,基本上一支筆可以解決,用不同線,字母,符號。覺得太單一了就在加一支其他顏色的筆。不太喜歡太多的顏色…會眼花繚亂麼麼噠……

10樓:何順昌

我會在書本每一章每一頁的首頁整理出這章節的主幹框架,這樣翻到這一節我就可以立刻腦海裡浮現這一節的大概內容;有重點的部分劃一下,標三角符號,但適可而止,不要標太亂導致自己看書的慾望也沒有了…最後用筆記本摘抄重點。

11樓:Sunny Gao

我的經驗是不止用一種顏色的螢光筆,一般都是三種以上顏色,一種顏色劃定義、一種顏色劃例子、一種顏色劃結論、一種顏色(細尖筆)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想法或自己概括出來的東西。鮮豔的顏色既不會讓自己看書時間長時昏昏欲睡,又能分塊清晰,方便複習。

另外,我有看完乙個段落寫一句話概括的習慣,能夠邊讀書邊梳理自己的思路,效果也不錯。

有什麼你父母強迫給你做的決定,當時你覺得是錯誤的,後來發現卻是很正確的事情?

真心尋夢 高中成績好被分到尖子班,害怕新環境又捨不得老同學就瞞著父母沒有去,父母知道後親自來學校找班主任求他讓我回尖子班,害怕父母傷心就回去了。現在回想這個決定應該是沒有錯的,雖然我在尖子班過得很難過。 村長包包 在我很瘦的時候我爸媽提醒我要注意身材,斷掉了我的零食 後來我出去讀大學,出來工作,零食...

有什麼事,是你沒有堅持做,最後後悔的?

初三畢業輟學打工 當時嘴裡說的絕對不後悔,現在悔的腸子都青了 上學是最好的出路,沒有之一。尤其是對農村的孩子。當然是一切好的習慣 讀書 控食 跑步 我很少會後悔自己做過的事情。首先做事情提前規劃好,這個事情要怎麼做,怎樣去堅持,需要多久的時間,總體計畫和小計畫要做好,總體計畫不能變,小計畫隨時調整。...

有學生認為上你的課是浪費他的時間。大家如何看待這件事?

蝶吟 大學老師不請自來。自己剛剛從學生時期過來,特別理解有的老師的課真的是浪費時間。以及現在作為新人會聽許多前輩的課 就很心疼學生,青春多寶貴,兩小時就這麼浪費了。但是自己也理解,有的時候專業知識深淺,和你講課好不好,真的沒有直接關係。有的教授著作等身,但是心思不在教書上。有的就是不擅長表達,不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