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那麼寬闊,為什麼沒有造成南北兩岸生物的物種隔離?

時間 2021-05-10 03:20:31

1樓:提莫西

從地質學研究的時間尺度來看,河流的位置,甚至存在與否都是變化的很快的。長江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雖不存在大的改道,但「截彎取直」的區域性改道還是很常見的。所以除去上游地區由於河流所切割的河谷中的河道相對穩定外,中下游地區的河道是「非常頻繁」的變化的。

並且陸生動物中絕大多數都有一定的涉水能力,是有能力渡過長江這個級別的河流的。

2樓:鐘博

雲南大學的鄭洪波教授在研究長江起源方面處於優勢地位,有幸聽過鄭教授的學術講座,長江在大約3500萬年之前是向南流入中南半島入海的,之後由於雲貴高原隆起,地層斷裂,古長江改道東流,才形成今天的長江,所以在現代長江形成之前南北兩岸是連在一起的,沒有阻隔,也就不會有物種隔離了。

3樓:春風

當然會造成生物物種隔離,在古代如山脈、沙漠、原始森林、大江大河就是對人類隔離現象也是顯而易見的,如語言、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等都是有差異的,正所謂「十里不同風」這也是各地方言的主要原因。在古代地理位置的隔離是超過距離的。這也是一座趙州橋幾乎天下知的原因。

4樓:趙泠

先問是不是。長江顯然造成了南北兩岸的一部分生物的大規模的物種隔離。

例如這是對長江流域兩棲動物的研究結論[1]:

這是對長江流域獸類的研究結論[2]:

你看到了:

區域相似性分析的結果也反映了長江作為天然屏障對南北兩岸的物種分布的影響,除了源頭和部分區域(對可以游泳的兩棲類來說是幹流內部,對獸類來說是金沙江南區域)外,長江流域物種組成特點基本上以長江幹流為南北分界線自然分開。

地理障礙物對種群造成的隔離程度,要看障礙物本身的效能,更要看具體的生物及其後代的移動能力。長江江面及其沖刷產生的峽谷可以有效阻隔不會飛也不能長距離涉水的小型動物遷移,而不能阻隔鳥類·蝙蝠·昆蟲的飛行、植物依靠上述飛行生物和風傳播花粉與種子,對不同物種的隔離作用效果大相徑庭。

自長江流域有人類活動以來,不能有效游過長江的小型動物可以跟隨人類船隻橫渡長江,每個世代有1個個體的互通就可以將南北兩岸的種群聯絡在一起。即便如此,長江仍然造成了地理隔離和種化。長江對人類語言分布也有地理隔離作用。

黃河為什麼沒有跟長江一樣有航道?

未來未必來01 看了大家的回答,引經據典,資料分析的都很詳盡。所以說點簡單易懂的 首先,航道的形成要有自身的水域條件,且受自然因素影響大。所以,黃河既然沒有跟長江一樣的航道,說明其在水運上有其劣勢。1.水量。多年平均徑流量 580億立方公尺.長江,多年平均徑流量 9,600億立立方公尺。徑流量小,自...

為什麼在南北朝,篡位和改朝換代那麼容易?尤其是蕭道成和楊堅?

楓無諺 第一 蕭道成並不平庸,雖然平定內亂是上位的原因,但是對魏戰爭中力挽狂瀾也很重要。第二 楊堅確實是運氣好,那是因為北周就是個反動政權。 阿缺 對楊堅知道的多一點,就說下隋文帝楊堅吧。從已有史料來看,稱帝經歷的關鍵節點 成為皇帝老丈人 心驚膽戰通過皇室測試 高層權力動盪,被推出來 所謂天命所歸 ...

為什麼魏晉南北朝的慕容家族,會忽然出現那麼些能征善戰的人?

度堅山 無論是劉邦打天下的一幫沛縣人,還是朱元璋打天下的一幫鳳陽人,都有乙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這些從龍之人,在亂世中憑藉地域優勢擠進了打天下這個平台的核心。難道說在那一時期,老天眷顧某一地的人,讓這個地方成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僅拿漢劉邦時期來說,是剛好沛縣出了個劉邦,劉邦和沛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