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為什麼肯定人心中有道德律?

時間 2021-05-10 00:45:18

1樓:湖底的海因斯

康德的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即倫理學乙個最基本的原則是:只有出自好意(good will)的行為才是善的不管其結果如何(這點反對的是倫理學中的功利主義)。而出於好意去行動意味著人們必須知道什麼是好。

那人們是怎麼知道她要做的行為是好的呢?—借助於絕對律令(兩條普遍法則:做普遍之人普遍同意之事和把人當目的而非手段)。

這兩條就是人心中絕對的道德律令。它門是一切道德行動賴以根據的原則,而非行為的結果,因此,絕對律令必須是先天的,即具有普遍必然性的,也是綜合的,即從經驗中產生的。沒有道德律令,人就失去了善惡的判定標準,從而無法做出善惡判斷和相應的行動。

這就是人必須先有道德律才能做出道德行為的原因。

2樓:嚕啦啦

康德說「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值得我們仰望終生:

一是我們頭頂上璀琛的星空。

二是人們心中高尚的道德律。」星空因其寥廓而深邃,讓我們仰望和敬畏;道德因其莊嚴而聖潔,值得我們一生堅守。

德國偉大哲學家康德有句永恆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後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康德:頭上的星空和內心的道德法則."這段話的理解:

德國偉大哲學家康德有句永恆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後人把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我在禮儀認知教學中也喜歡經常引用這句話為結束語,覺得是昇華,是點睛之筆。引用了3個版本的,是為了找到乙個更口語化,更適合在課堂表達的。從而能引發同學們的思考,也增加點言語的深度、厚度和濃度。

十八世紀的哥尼斯堡,一座庭院外的林蔭道上上,每天午後三點半,總是會悠然走來乙個身高不足五英呎,凹胸凸肚,右肩內曲,左肩下斜,歪搭著頭的小矮子。他身上永遠穿著一套灰色的裝束,手裡永遠提著一支灰色的手杖,後面永遠跟著一位忠誠的老僕人,永遠為他準備著一把雨傘。這一主一僕是如此的守時,以致於市民們在與他們親切地打招呼的同時,總忘不了趁機校正自己的手錶。

這就是哲學家康德和他的僕人拉普。

3樓:guacdd

今天恰好在設想乙個情況,乙個事情AB面,按照自己的道德原則想要選擇A,但是希望我選擇B的人們會因此嘲笑我所謂的道德。而我作為群體動物,非常希望被群體接納,被喜愛和信任。

我想到了兩個哲學家來幫助我,尼采和康德。乍一看,尼采會嘲笑所謂的道德,如果膚淺的理解他的思路,堅持所謂道德是給自己選擇作為弱者製造乙個藉口。

康德就似乎更雞湯,但是深深打動了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假設我離開現在的群體,也許新的群體恰恰會因為我選擇A而更加尊重我。

而世界這麼大,總有跟我一樣選擇A的人。但如果我選擇違背自己的道德律,就像頭上的星空那樣,無論我更換多少個平行宇宙,我也無法擺脫他。從生到死,只有我會一直跟著我自己,任何別的人都不會。

那麼尼采所謂弱者的道德在說什麼?這裡康德依然在,別忘了是康德的文章《啟蒙》,成為啟蒙運動的名字。如果我們懶惰和怯懦,我們就會把自己交給宗教或者其他任何人。

運用自己的理智,確定自己的道德律其實是非常非常難的。是一件能量值要求非常高的事情。從尼采的眼睛望出去,大部分人並沒有確定自己道德律的能力。

大部分人也沒有離開當下的火堆,去沙漠尋找同志的能力。所以在平凡人中,借來的道德也只是抄作業而已,並不是震撼康德的,像星空一樣永遠跟著我們的道德律。

所以,康德的道德律邏輯非常完整。如果你的信條如星空,那麼違背它是不明智的,因為你可以擺脫身邊所有噪音,但擺脫不了這兩樣東西。然而,在實踐層面,選擇做自己的強者並不是公式推導。

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乙個平凡的弱者。在有暖氣的房子裡,既不抬頭看星空,也不低頭問自己。

4樓:X侍衛

這個在道德性而上學基礎。

1我們有常識道德。

2常識道德有某種形式、規律。

3這種規律應該是客觀、普遍的,必須是先驗的。

4這種規律必須出於理性。

5理性規定意志。

6這種規律就是道德律。

X侍衛:《道德形上學基礎》概要

5樓:

問題的核心是理清「道德」和「自由」的關係。對康德來說,人之所以道德,是因為他首先是自由的——在自由下的自律產生了道德。

在康德看來,人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為(自由和理性的)人將會發自內心地(或者說是「無條件地」,「不求回報地」)遵循心中的道德律(「應然」,而不是外部強制性地)。因此,那些不遵循廣義上道德的人,在康德看來是不自由和不理性的。按照這個理論,那些不道德的人將受到自身理性的批評(過錯將會讓他們發自內心地感到內疚),而不是被他人群起而毆之的批評。

實際上康德是在批評不道德,但卻並不是「唇槍舌戰」式的批評。

康德在彼時陽春白雪的道德主義(與當時盛行的功利主義相對),事實上是在肯定人這個主體以及理性,並同時推崇他們的高尚之處:人之所以自由,不是因為他們可以隨心所欲,而恰恰是遵循心中的道德律而行事(人的理性「出於完全自願地」為自己立法,並心甘情願地,「無條件地」和「不求回報地」遵守它)。

因此,此題的解答是:康德事實上是相信(或「信仰」)乙個完整的,自由的人將發自內心地存在道德律。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它們需要個人高度的自制力,這也是為什麼動機論道德哲學陽春白雪的緣故。

6樓:林猛

我瞎說的

我想跟康德論證上帝的存在是一樣的。康德先發現「道德」可能有也可能沒有,然後又發現「道德」就算真的有或者真的沒有也不能被論證。那麼道德律就必然有。

7樓:

從康德的敘述角度來看,範疇(categories)不可變;範疇從純認知領域到實踐領域,就變成categorical imperatives。理性以指導行為的方式存在,理性的運用就是道德。

跳出康德的敘述角度,must the feeling of freedom be directed towards reverence of law? Must the categories not be susceptible to change?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有多少普適性?

羅素為什麼反對康德?

劉水清 羅素重實踐理性,而對理論理性認識不深,所以他與康德哲學是有鮮明區別的。他寫的 西方哲學史 我是厭惡的,顯然沒有認清西方哲學的本質。 龍蜒草 說白了到底我們應該從理性還是從感性的角度認知這個世界。從個體而來我們是用感性來認知這個世界的,但是從人類來講是理性的,世界上並不只有我們人類,我們人類不...

為什麼自我肯定,那麼重要?

魏婷婷 首先,自我肯定是對自己價值的肯定,如果你連自己都不肯定,你就不會肯定別人了。其次,自我肯定是人做事情的前提,只要有將事情做好的動力就一定能將事情做好。最後,自我肯定是積極的表現,是自己對自己能力的認可,你相信自己可以在這個社會過得很好。 天藍藍 肯定自己才能讓自己開啟發條運轉起來,自信是每個...

為什麼康德要區分直觀和概念?

那克爾 在康德那裡,直觀和概念並不是相對的概念,而是認識過程中的兩個程式。與直觀相關的是物自體 感性 先驗感性形式和感性直觀。與概念相關的是感性材料 知性 先驗知性形式 想象力綜合 圖型法。這個過程模模糊糊應該是 認識主體主動接受物自體帶來的刺激 認識主體接受物自體刺激時的主動性就是感性 認識主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