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性的光明是色相的光亮嗎?

時間 2021-05-09 14:59:14

1樓:普波居士

性由相顯。覺性在人為自性,在物為法性,一切事事物物的顯現包括光明,皆是覺性妙用。一切法,五蘊、六根、六識、十二處、十八界...皆是如來藏妙真如性。

2樓:qrh1980

世俗的光明,指的是美好的亮亮的

佛教的光明,是遠離一切相狀的

當然在如來藏這一顯現明分上,一切皆是佛菩薩的壇城;但這一切也是空性的。。。

3樓:江秀英

這個光明不是一般人能看到的,對個人來講,你自己修到那種程度,自己心中自然明亮,自己是知道的。不是夢中,不是模模糊糊。對修到一定程度的人心地清靜是可用心判斷出來的。

總之,這個都是修行果位的東西。如果在果位上用心,就像你沒吃過梨子,不知道梨子的樣子,有人告訴你梨子長得什麼樣什麼樣。這裡有兩個問題,一是告訴你的人自己見過沒有?

沒見到說得是真得還是假的,二是即是真的,但你沒見過只能想象,這想象符合事實不,是個問題。佛經有個故事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後果。說乙個人沒見到牛奶,按別人說得找到了石灰,並喝了下去。

所以從果上用功,只是想象,不接地氣,不如去尋找這個因。如去找梨,並弄明白梨子的樣子,不如去找梨子的種子,種下去栽培管理,得到這個果美。這是從因副果,符合自然規律是真實的。

現在有些說從果上起修的,那是前世己修到了那個位置,今生只是複習一下,恢復了過去的根機,可以從那開始修了。這也是一萬個有乙個罷了,不是一般人可以模仿的。

4樓:佛子

苦的色相是光明,是身體的一部分,色不包括苦,卻執於苦,導致色受的光明妄境,是禪定,也就是禪魔,自己的想塵攀緣色塵,進去假象定的狀態,不過,這是好事,雖然不想說,這是示苦法,是的,光明是示苦法,為什麼?

想塵凝結

我者即是佛義。常者是法身義。樂者是涅槃義。淨者是法義。

多明白一句話。

5樓:

覺性的光明,根本不是我們概念中的光明,只是勉強比喻成光明,是一種我們很難想象的狀態。為了區別於人們在理解空性後,把佛所證悟的境界想象成空無所有,一片黑暗而打的比喻,是一種明知了了的狀態,並非真的有一種光亮。只是為了不讓人以為黑暗空無而打的一種比喻而已。

他真正的狀態,是不可思議的。

6樓:stanleyqiu

我學的上座部佛法,所以並沒有覺性這類說法。

不過禪修,特別是止禪的修習中,「光」確實是乙個很重要的標誌物。在修止禪的過程中遍作相,似相,以及禪相都是「光」,不同性狀的光。而且我們被告知都不要把心放到光上去。

而是要讓光和業處自然融合在一起,那個時候光就是禪相。

比如,如果修的是安般念的話要讓光自己和入出息念融合在一起。

7樓:感覺

這個答覆如果寫得太高深,完全沒有什麼意義,因為人根本就聽不懂。

我來打個簡短的比喻吧。

比如空性比喻成太陽,

這時,覺性的光明是什麼?就是意識到太陽裡面發出的無限光芒,而色像的光明是什麼?就好比看見湖面倒映出太陽的那種光芒。

乙個本乙個末,但是可以通過看見湖面倒映的光芒,來窺見天空上真正的光明,及太陽本身的存在。

如來藏的無生滅性,非因緣性,光明性是不是就是畢竟空性?

乾元智藏 你應該有序有統的閱讀經藏,不要乙個人亂琢磨,要有依從。一 順何宗?必須有所依從。一 依何經論?必須有依從。一 修何法門?必須有乙個具體的修行方法,比如念佛等。 已登出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緣起性空,性空緣起 只有法身空性是不生不滅的,離因緣,非因緣所生法。卻能生諸因緣...

眾生是否有乙個不滅的覺性存在?

以公認的經典為準 佛教說,無始以來自性清淨,可如今眾生的佛性都被汙染了,才墮落凡塵的 如果原本的佛性會被汙染的話,那麼,成佛以後的佛性也還是會被汙染的,成了佛也還是會再被汙染而墮入輪迴的 即是說,佛性是不究竟的,所有的佛菩薩也是會退轉的,一旦再次被汙染便又入凡塵,又入輪迴,周而復始,所有的修行其實都...

覺形容人「娘」是很詆毀性的詞,中文或英文裡有什麼能形容男性舉止較女性化 表達這個意思卻較為禮貌的詞?

只要社會上有相當比例的人覺得一種現象 或乙個群體 不好,不管你造詞初衷如何,用久了都會變成貶義詞,然後你又開始尋找新的中性詞。舉個例子 殘廢人 殘疾人 殘障人士 目前 殘障人士 被認為是最禮貌的說法。殘疾 在大陸還可以說,在港台已經不可接受了,只能說 殘障 但遲早也會貶義化,下一次造詞時估計會把 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