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那些基情事兒 ?

時間 2021-05-07 19:52:30

1樓:金囊計

想起潘光旦翻譯英國靄理士的《性心理學》,在附錄中談到中國古人基情小史。

有一些已經有人回答了,我發一篇還沒人說過的故事,是關於北周時期梁朝庾信(就是杜甫誇過的那個「清新庾開府」)。

「韶昔為幼童,庾信愛之,有斷袖之歡,衣食所資,皆信所給。遇客,韶亦為信傳酒。後為郢州,信西上江陵,途徑江夏,韶接信甚薄,坐青油幕下,引信入宴,坐信別榻,有自矜色。

信稍不堪,因酒酣,乃徑上韶床,踐蹋餚饌,直視韶面,謂曰,官今日形容大異近日時賓客滿坐,韶甚慚恥。」——《南史卷五十一長沙宣武王懿傳附韶傳》

翻譯如下

「蕭韶以前是小清新少年的時候,姿色過人,秀色可餐,庾信很寵愛他,二人有不可描述的歡樂,蕭韶的衣食所需,都是庾信給的。就算遇到客人,蕭韶也在庾信身邊侍酒。後來蕭韶擔任了郢州刺史,庾信專門西上江陵,途徑江夏,蕭韶對他的態度的很差,坐在青油幕下,引庾信入宴,坐在庾信旁邊的匡床上,有自負的臉色,冷漠的不要不要的。

庾信無法忍受,心裡很委屈,一邊啜泣一邊喝了很多酒,不久就爛醉如泥,讓你不理我,然後直接上蕭韶的匡床,又踐踏菜餚,眼睛對著蕭韶的眼睛說:「官人今天的形象和以前都不一樣了呢!哼!

『,下面的賓客坐的滿滿都是,蕭韶很慚愧羞恥,臉紅的和番茄一樣,你丫的說個雞薄。」

還有一篇因愛生恨,妄動殺機

「王僧達族子確,少美姿容,僧達與之私款甚暱。確叔父永嘉太守休屬確之郡,僧達欲逼留之,確避不往。僧達潛於所往後作大坑,欲誘確來別埋殺之。

從第僧虔知其謀,禁訶乃止。」——《南史本傳》

2樓:龍井蝦仁

若說野史斷袖之事,漢朝絕對是斷袖的先河。布衣皇帝劉邦開了個頭,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後邊的子孫也紛紛搞基去。

史書有記:

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漢興,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時有閎孺。此兩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貴幸,與上臥起,公卿皆因關說。

故孝惠時郎侍中皆冠鵕璘,貝帶,傅脂粉,化閎、籍之屬也。兩人徙家安陵。

劉邦寵幸宦臣籍孺,因其生得柔婉嬌媚,深得帝心。有一回樊噲還撞破過劉邦與籍孺的風月事(其實也不算吧),看見敬愛的高祖居然躺在籍孺大腿上假寐,氣煞人也,一臉的「我不相信你居然是這樣的劉邦」,可是還是沒辦法,人家好看。要是爭不過人家,還不是因為你長得不好看。

漢高祖的事兒先說到這兒,別的看讚數補上。

3樓:小麒涵

《斷袖文編——中國古代同性戀史料集》

我自己就買了一套,當然,其中有趣者多,捕風捉影者亦不少,比如一些君臣親暱的行為。

下面說的這個故事呢,是我在編輯某科時候略譯的,但因為自身經歷及對這個故事主角之一的喜愛,故而每次重溫,都感觸很深。

庾信身上所體現的複雜性,貫徹古今,都是人類情感的集中體現。於是乎,這個偉大的文學家、「前朝」遺民、「新朝」的客人,也就擁有了許多屬於自己的故事。

(蕭)韶昔為幼童,庾信愛之,有斷袖之歡。衣食所資,皆信所給。遇客,韶亦為信傳酒。

後為郢州,信西上江陵,途經江夏,韶接信甚薄;坐青油幕下,引信入宴,坐信別榻,有自矜色。信稍不堪,因酒酣,乃徑上韶床,踐蹋餚饌,直視韶面,謂曰:「官今日形容大異近日。

」時賓客滿坐,韶甚慚恥。

我想說,這段出自《南史·蕭韶傳》的內容,是極其沉重的,它並不是乙個活潑快樂的「基情」故事,而是乙個混亂時代下的乙個悲劇。後世可以解讀這只是單純的不滿前後待遇之殊,但我認為,二人之間,應該是有一些複雜的感情。

蕭韶或許是覺得早年那段被庾信「玩弄」的經歷是不堪回憶的,於是在自己一朝得勢後,看著這位落魄逃難的前「主人」,心中就有了一種優越感。而庾信是一位受知東宮的文學名臣,剛從建康門前敗逃而上,在江夏這個節點,卻被曾經的「愛人」輕視,這對於乙個心高氣傲的文人來說,的確是難以忍受的。

所以,這個不復年輕的落魄者踩過桌上的酒食,徑直走到蕭韶面前,盯著他的臉看了許久,心中五味雜陳,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話:「官今日形容大異近日。」改變的,到底是蕭韶的容顏,還是從前的那顆心呢?

其實,我們也能這麼認為,一直以來,只是庾信看不清蕭韶的真實面目罷了。在這位春風得意的文人眼中,蕭韶說不定還只是那個「傳酒」的「愛人」。

庾信晚年在北方寫著自己的「鄉愁」時,不知道還會不會想起這段「愛情」(我覺得這個說法並不可笑)。但,別人的愛情,我們永遠是不能明白的。

林紓說:「子山《哀江南賦》,則不名為賦,當視之為亡國大夫之血淚。」我倒是覺得,在哀國、哀家、哀己的同時,庾信所悲哀的,也有那份曾經以為能縱橫快意的、在平世中的「愛情」。

4樓:李子寒泉

世人但知《西廂》中有終成眷屬的張君瑞和崔鶯鶯,卻不知亦有吃醋拈酸怨張公子喜新厭舊的琴童。李漁在《閒情偶寄》中所說的「以臀相向」可謂道盡古今基情。

主人偷香竊玉,館童吃醋拈酸,謂尋新不如守舊,說畢必以臀相向,如《玉簪》之進安、《西廂》之琴童是也。明清之際,基情盛行。古人對於同姓之歡的接受程度遠遠高於我們現在的認知,例如那自謂「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的張岱,再例如那《紅樓夢》中堂而皇之、無處不在的基情(寶玉和秦鐘,薛蟠對柳湘蓮等)。

5樓:「已登出」

推薦你個專論《曖昧的歷程:中國古代同性戀史》

網上找找,肯定有分享的,從遠古到清,大概性論述了一遍,地域性教派性男同女同各種各樣的都有,提名了的自己去搜相關,保證有驚喜

關於文學那些事兒?

走卒 如果面臨應試的壓力的話當然有很多速成方法,多看雜誌多看報刊,短期內有效。但想要有較高的文學素養,則需要有長期不懈的堅持。想要有優質的輸出就必須要有大量優質的輸入。不多看不可能寫得好 看多了也不一定寫得好 文學不是學給別人看的 文學是你在絕望生活中的一縷Sunny 這才是文學的意義叭 啦啦啦啦啦...

關於囚徒健身的那些事兒?

雨空 囚徒健身這套書我只看了第一本,這本書的體系我有研究過,低次數,高組數的鍛鍊打造關節和肌腱,高次數,低組數打造肌肉,另外,肌肉增長的前提是肌肉微傷,所以鍛鍊肌肉必須要讓自己的肌肉練到痠痛才有效果。囚徒健身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六藝十式,六藝是為了保證身體的每個部分都能鍛鍊到,而十式是為了使肌肉在適應...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fenda 由衰轉盛的高亢,到盛極而衰的無可奈何。作者一直給讀者希望,那麼多猛人的登場和輝煌。但這是乙個結局注定的故事,讀到入迷時甚至會覺得明朝怎麼會亡,但各種巧合或是必然的事件,最終定下了這個無可更改的歷史。 湖畔清風 以上選自明朝那些事兒!感受 寥寥數語卻涵蓋人的一生,想自己也到而立之年,過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