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夠嚴謹麼?

時間 2021-05-09 01:23:05

1樓:

本來就不是學術著作,沒有原則性錯誤就可以了,更不用說這本書引起了大眾學習明史的潮流。《明事》有些地方還是比較嚴謹的,從他所參考的文獻來看就花了很大心思,光這一點就比你乎90%以上明史學家強十倍。

2樓:昨夜西風

讀完此書,內心澎湃,覺得歷史不過如此。

查了作者,公務員,下班時間寫作,原來歷史不過如此,寫書不過如此。

既然不過如此,我為啥不能寫!

嫉妒…因為我發現我寫不出來,雖然同樣愛好歷史,同樣對某個朝代有所了解。

於是我開始發問:這本書寫的真的好嗎?史事真的真實可靠?!

後來有個人問我,《三國演義》真實嗎?

3樓:金陵小老頭

嚴謹的東西不有趣,有趣的東西不嚴謹

比如郭德綱說的於謙的爺爺鐵帽子王之一綠帽子王這是用嚴謹的態度去讓作品內容不嚴謹

當年明月也是聰明的選擇了這個方向,他努力的讓內容看起來更輕鬆,其實歷史哪有輕鬆的,輕鬆的叫演繹

他是公務員,不是專家,搞那麼嚴謹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嘛,搞完了也是民科,不如搞點輕鬆的

明史不缺嚴謹的書給你看,但是在當時很缺一本讓普通人發現讀史熱情的書找到客戶需求點,滿足他們

這是聰明人的習慣

享受完別人的服務,在裡面找瑕疵

這是閒人的習慣

4樓:宣碩明了

可以說非常不嚴謹了,我看過一點開頭。「第一卷第一章童年我們從乙份檔案開始姓名:朱元璋別名(外號):朱重

八、朱國瑞性別:男民族:漢 」《明朝那些事》。

朱元璋此名是後來參加義軍的名字,郭子興給起的。朱重八這個名字才是是他的本名,才是第乙個名字,應該是他父親給起的,怎麼能說是別名(外號)呢?怎麼能說是正名以外的名字呢?

如果想寫簡歷名字的話完全可以這樣「名字:朱元璋(朱重八)」。可是把朱重八放到別名裡,就這一點,就這開篇才幾個字的敘述,我都看不下去了。

如果是當小說看著玩的話是可以看看(但我不是那樣的人,愛看小說的隨意)。還有《明朝那些事》第一卷第一章我都沒看完,因為如上所述。可能作者在後面的篇章很嚴謹吧,只是我沒有看到。

5樓:細品微瀾

不嚴謹是一定的,但瑕不掩瑜!

你試下30歲就完成差不多一百字的著作看看能不能寫嚴謹,同樣的時間你看能看明白明朝歷史就不錯了,何況還能條理清晰的寫出來!而且前提還是你看的得還是枯燥的正史而不是如《明朝那些事兒》的現代筆法史書。這時你會發現能看進去就不錯了!

所以短短幾年時間寫不出一本十分嚴謹的明史,想要嚴謹需要長期對原著進行完善。

但是一本以嚴謹為標準的明史你還會看嗎?

6樓:鳶尾花的徽章

我知道他不夠嚴謹,但確實能算得上我接觸明史的啟蒙書,培養了很大的興趣

我也相信,有很多人在看過明朝那些事兒後,自覺去看大明王朝1566,1449,還有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

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啊

7樓:鵠望

不嚴謹。關於明英宗、明憲宗、張璁等人的評價簡直是顛倒黑白的地步。知乎上早有相關回答,不用我來詳述。

跟我專業有關的,@夢露居士也早就說過了。可笑的是,他說了大概三次,每次下面都有明月的粉絲(俗稱「明礬」)說,明月的對陽明的錯誤認識是「個人理解」。

實際上這本書嚴謹與否並不重要。真正有求知慾、博聞廣識、視野開闊者,不會因為明月的錯而產生終身性的誤解,他很快會隨著自身的學習閱讀的擴充套件而修正自己的認識。沒法救的,是這些認明月為偶像,以明月的言論為聖旨的人。

明月這本書我個人認為最大的好處,是他真的像錢穆先生說的那樣,用溫情的眼光去看待歷史。他的三觀大抵是正的(我不喜歡用三觀正與否評價乙個人,但明月確實骨子裡是乙個理想主義者,雖然經歷了現實的沖刷,依然要傳遞乙個光明的信念)。他對歷史人物的認知,不是教科書工具人式的,也不是權謀陰謀史觀下的超人,而是回到其本身。

他努力把每乙個筆下的人當成我們身邊的一般,有血有肉的人,努力去體會那人在那個時候的心境。能有意識的去做這一點,已經非常了不起,也是乙個歷史普及讀物應有的品質。與此相較,一些不嚴謹的地方反而相對而言不那麼重要。

風聞明月因寫此書被領導賞識,目前仕途一帆風順。祝福他,也希望他能好好做,我相信他,縱然他不識陽明學真義,從他的字裡行間,我也相信,他是個和陽明先生一樣「此心光明」之人。

8樓:

嚴謹的史書有啊,你看嗎,明朝自己修的明史,清朝修的明史,你要有心還能找私人修的私史,問題是你找嗎?找到你願意看嗎?你看得懂嗎?(不開玩笑的,多少人看白話本都理不大清楚裡面的關係)

大部分人看歷史,知道哪個朝有個啥人,這人是好是壞,再厲害的知道幾件名聲不大影響很大的大事,就頂天了,從這方面講,這本書已經完成了他的大部分功能了。至於其他的要求,大家都是普通人,不學這個,也不靠研究這個吃飯,還要啥自行車啊?

提這問題的也真是個神人。

9樓:摸魚校尉

強答一波,我認為作為歷史讀物,它相比上下五千年,之類坑死人,不償命的所謂歷史讀物嚴謹的多。因為這本書我知道要學會把自己放進歷史中去讀史。不是和一些所謂的歷史讀物一樣瞎帶節奏。

10樓:巴斯蒂安拉姆

說句不好聽的,要想真正了解歷史找個哆啦A夢讓他開時光機你穿越回去自己看最準確,不然人寫出來的東西總有紕漏和個人主觀的看法。哈哈哈哈哈硬鋼一下

11樓:

開始覺得他有普及之功,後來慢慢看到很多讀該書入門並且唯讀過這套書的人... emmm...

感覺讀史的「第一口奶」還是很重要的,嚴肅的大部頭著作給你的不僅僅是前沿的結論,更多還是一種正確看待和分析歷史問題、歷史人物的視角和方法,歷史觀的培養是那種庸俗的王侯將相歷史故事所不能給的。

史實錯誤到還在其次,那種統治階級視角,「大明中心主義」,王侯將相故事匯,......落伍啊......

傅衣凌先生的明史新編,陳梧桐先生的明史十講都是不錯的入門書。

12樓:東風夢遙

是否嚴謹還是要看怎麼界定和與什麼相比。

從使用的史料角度來說,明朝那些事還是比較嚴謹的,說它不嚴謹主要還是書中當年明月的個人想法比較多,而主觀的東西本身就不能說嚴謹

不過回顧中國的史書,嚴謹程度也就那麼回事。畢竟新唐書和明史都是史書呢……

13樓:梵茄

他不是歷史學家,他也沒有在寫史書,史書只是陳述和記錄,但他更重要的是他在表達,他對明有著深沉的愛,他控制不住的寫出了他的感情,他表達他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觀點評價,他有他獨一無二的見識,這本書裡的主觀發揮非常的多,但這也是我最喜歡的地方,這使得書充滿了溫度,不嚴謹大概也是這方面的原因,愛得太多難免有失理性偏向感性。說實話不管是什麼史書哪有百分百正確的,夠不錯了,真沒惡意貶低的必要吧,是有不夠好的地方但哪有都是完美的東西啊,適度批評

14樓:走向共和

首先我們要知道歷史是什麼,

當你知道歷史即是人心的時候,那麼我說,明事是嚴謹的。

不管怎麼說,他導向我們嚮往光明!

漢書嚴謹嗎?史記嚴謹嗎?清史稿嚴謹嗎?並不

15樓:

嚴謹肯定說不上,畢竟初中就是因為把朱元璋戲稱為朱八八這種詼諧幽默的語言才迷上的本書,完全就是當做野史來看。

如果沒有本書,我可能也不會對明朝有什麼太大的興趣。可能僅僅停留在朱元璋開國,永樂遷都,崇禎吊死在歪脖子樹的印象之中。是本書讓我認識了王陽明,張居正,知道了土木堡之變,了解了乙個更為具體和詳實的大明。

畢竟平心而論,大部分人的歷史觀都來自電視劇集,而電視上放的除了三國估計大部分就是清代的乾隆,康熙之流了。不得不說本書為宣傳明朝做出了巨大貢獻。

最後,我最欣賞的其實是結尾對於徐霞客的描寫,並得到的乙個結論:所謂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活一輩子。

多少王侯將相,多少陰謀權術,終是化為塵土。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並為之奮鬥終生,才是最大的成功!

16樓:霜降

想看嚴謹的看正史唄,但是估計很多人沒那個耐心也看不懂,明朝這本書我是特別喜歡的,高中那會經常熬夜看,半夜笑得床顫~ 喜歡它的原因也很簡單,喜歡歷史但又沒那個耐心就深鑽,明朝這本書就很好的滿足了我的訴求,大家夥兒都能看懂並且有興趣繼續讀下去,上公升到學術方面的問題還是建議別全信,快樂就好。

17樓:

不夠,但很多人對明朝的了解都來自《明朝那些事》。

比如我,不是看這本書,哪會了解朱元璋、朱棣、王陽明、張居正、袁崇煥、徐霞客...

18樓:尋水的魚

說實話確實不夠嚴謹,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三國演義嚴謹嗎,張飛長得真的很醜嗎?諸葛亮真的就是那麼的眼光犀利嗎,即使這些都是編者自己臆想的,可它又能怎麼樣呢,還是中國的四大名著啊,我們幾百年之後的後人還是津津有味去品味啊,一些所謂的磚家叫獸動不動的來批評可真有意思,求同存異,提出批評我並不否認,可總有些專家噴子,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我並不想說你行你上啊,可是你自己身為專家,都寫不出來這些不嚴謹的歷史文,你難道不自卑嗎,你不害臊嗎,還有資格來說別人,雖然明朝那些事兒不嚴謹,這個我是承認的,但是他為像我這樣的不是專業知識人能學到一些歷史知識並且對歷史感興趣,我感覺這是最大的價值,如果不是明朝那些事兒我覺得我不會去讀顧誠先生的南明史,我不會去讀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你可以說他不夠嚴謹,可你能說他對我們沒有價值嗎。

19樓:

這本書喜歡的人很多,我以前也很喜歡。

但是後來讀書更多了就發現,這本書很多不嚴謹的地方。

有不少人拿這本書說可以用來正三觀,我覺得可以去讀一下孟森先生的《明史講義》再說。

歷史是由真實的億萬個人,他們的人生堆積出來的。

20樓:Van靜石

相比較《三國演義》之於三國歷史

《隋唐演義》之於隋唐歷史

嚴謹程度其實是要超過不少的

甚至比《易中天品三國》之於三國,說不定都要好幾分,品三國太側重謀略和戲劇性,《明事》于謙,王陽明、張居正、徐霞客、唐伯虎、朱棣...幾乎每個人都展示出了與歷史課本裡不同的形象,而且都有所依據

這本書我個人的知識評判是,還沒有發現那一段故事是當年明月自己編出來的,甚至有些戰場他還自己去參觀過,還自己拿棉花和火藥做過實驗,有些地方他可能在不同的史料中選擇了更符合他心意的,但比起編故事來說還是更嚴謹,有些內容是他推斷的,他也在文中說了,信不信由讀者,不能說他不嚴謹了,比一些把自己推論當做教科書的更穩重一些吧

可以這樣說吧,比它有趣的,基本沒有比它更嚴謹的了,甚至比它枯燥的,說不定都沒它嚴謹

21樓:「已登出」

史書本來就是夾帶私貨的產物,談嚴謹就扯淡,然後戲說歷史,談嚴謹就更扯淡。

所以別說明朝那些事兒,就是《明史》本身就不嚴謹。

你們別說歷史以前發生的事,就是現在正在發生的事你能嚴謹知道闡述嗎?不可能的。

當然明朝那些事來自於《明史》之類的史書再加工,等於夾帶了一次私貨之後再夾帶一次私貨,必然比《明史》更不嚴謹。

但是總體好過地攤文學類,作為戲說已經屬於非常嚴謹了,嚴謹度怎麼著也好過三國演義吧?

你覺得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如何?

無心翻轉的狼 這套書我是小學的時候看的,當時看的真的很過癮,一遍一遍的看,明月對於個人的刻畫和描寫真的非常吸引我,也是我對於明的強烈好感的乙個要素之一吧,可以說,沒有這套書,我對於明的印象只是存在於背誦的朝代表裡。但是也正是這個原因,我並不推薦大家把他當做研究明史的乙個物件 現在很多人讀完這套書就出...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

fenda 由衰轉盛的高亢,到盛極而衰的無可奈何。作者一直給讀者希望,那麼多猛人的登場和輝煌。但這是乙個結局注定的故事,讀到入迷時甚至會覺得明朝怎麼會亡,但各種巧合或是必然的事件,最終定下了這個無可更改的歷史。 湖畔清風 以上選自明朝那些事兒!感受 寥寥數語卻涵蓋人的一生,想自己也到而立之年,過往昔...

明朝那些事兒教會你了什麼 ?

瀉藥可能和大眾不同的思維是對的 朱元璋在考慮到底是對張士誠發動攻擊還是陳友諒,大家都推張士誠,只有老朱自己堅持了打陳友諒。按照常人思維,張士誠好打,打完了,占領江南,地盤更大點,再和陳友諒打。老朱的思維 陳友諒志驕,打張士誠,陳一定會幫忙,但張就不一樣了,他氣小,說不定會坐山觀虎鬥。然後就確實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