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不願離開乙個渣男,是認知失調嗎?

時間 2021-05-07 06:52:37

1樓:

關於認知失調理論(theory of congnitive dissonance)的簡單介紹:

認知失調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於2023年提出,用以解釋人們在處理不一致觀點時採用何種辦法。

理論的基本構成是被稱為「認知」的知識或信念。兩種認知之間,一定具備以下三種關係的一種:

1.假如其中的一種認知源自於另一種認知,那麼這兩種認知是一致的。

2.假如其中的一種認知源自另一種認知的反面,那麼這兩種認知是不一致的。

3.假如兩種認知之間彼此均不源自另一認知或另一認知的反面,那麼這兩種認知是不相關的。

重要的一點說明是,「源自」的標準是心理的,而不是邏輯的含義。

舉個例子。「在最後一輪選舉中,我投了社會學家候選人的票」和「我喜歡社會學」兩種認知是一致的,因為心理學上第二種認知是源自第一種認知的。它不僅僅是理性的描述,更多地,其中含有個體特殊意向上的關聯。

顯然,當告知乙個觀察者第一種認知時,他將認為第二種認知更有可能,而不是第二種認知的反面。當然,這裡得說明,在觀察者無法稍稍共情地去理解時,無法將二者的「源自」聯絡在一起也是有可能的。

重點分割線

認知失調理論中非常重要的乙個方面是失調的關係,它被認為是一種緊張的動機狀態,包括飢餓或口渴等許多方面。

該理論的主要假設是,失調的關係會導致行為的產生來減少認知失調。

從理論上講,有三種減少失調的方法是可行的:

1.改變認知中的一種。

2.減少失調認知的知覺重要性。

3.增加合理的認知。

有這樣一對認知是認知失調關係的標準例子:我吸菸和吸菸對我的身體有害。

倘若同時存在以上兩種認知的人希望自己健康,定會體驗到失調。儘管也有特殊情況,比如,乙個長時間抽菸的人在被處死之前不一定會經歷到這兩種認知的失調。

解決策略一:可以通過改變第一種認知來減少兩種認知造成的失調,即放棄吸菸。或者即使自己事實上沒有戒菸,心理上也深信自己已經戒了。

但是這種策略使用起來非常困難,因為行為上這種認知已經很穩固了。

解決策略二:.改變第二種認知。

即不相信、忽視或降低吸菸有害健康的觀點。研究證據表明,大部分吸菸的人都是採用這一策略。但是這種策略也只能導致失調有限度的減少。

因為臨床上的結果表明吸菸確實有非常大的危害性。

解決策略三:第三種方法,也是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增加合理的認知。怎麼辦?

例如,我僅僅抽焦油含量低的香菸。或我死於交通事物的可能性比死於吸菸的可能性大。或肺癌和心臟病將來都能被治好。

或我寧願過一種短暫而快樂的生活,也不願意過一種長久而痛苦的生活,甚至是認為放棄吸菸不會真正地延長我的壽命,只是感覺上壽命更長一些。

理論的再分析

認知的失調本質上是意向與現實的衝突,或者說慾望與現實的衝突。認知如果僅僅存在於認知領域,不想要在現實生活有所展現的話,認知失調理論是不會有效的。這個狀態的人自然也不會失調,起碼不會過分失調。

比如,我吸菸和吸菸對我的身體有害。是我想要吸菸的慾望吸菸對我的身體造成了傷害的衝突。

再比如,題主的,女孩不願離開乙個渣男。

乙個意向是,我愛他,我想要關係更好的發展,有期望的未來,生活中雙方的各種互動。

現實是,他「渣」。儘管網路上對「渣男」沒有統一的定義,不過渣男所表現的放縱無度、傷害他人的行徑是一種客觀而公認的事實。

二者自然衝突。女孩怎麼辦?保持心理和生理的穩固和平衡是乙個無意識舉動。

解決辦法一:我不再愛他了。認知在行為中很穩固,這個很難。這種意向是很難一下被取消的。

解決辦法二:不相信他渣。找各種理由開脫。嗯,大部分人都是採用這一策略。

解決辦法三:增加合理的認知。比如,他不愛我沒關係,我要的有其他東西可以補償,金錢、性等等,也比較多。這個視個人而異,有很多特殊的方法。

更多的時候,辦法二和辦法三是共同進行的。以上。

2樓:半斤已成仙

缺少太多資訊了,可能是女孩的一些幻想比如無拘無束、破壞規則、情緒豐富等能通過與對方聯接來實現,拯救浪子回頭也是聖母心態。

從認知失調方面解釋是女孩的第乙個認知「自己是個聰明具有判斷力人」和第二個認知「自己通過重重障礙和乙個毫無未來的人在一起」是不協調的,為了維持自我概念,她會改變對對方的判斷來處理內心衝突。

3樓:虛與無

單純從社會心理學來說,女孩不願意離開渣男和認知失調不無關係,但又並不僅僅如此,我在此做出一些解釋,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首先對名詞做一些簡單的解釋,給出英文是怕翻譯造成理解困難。

1.cognitive dissonance(認知失調)

它是乙個心理學上的名詞,指乙個人的行為與自己先前一貫的對其的認知不相符,甚至衝突的情況。

2.schema(基模)

人的認知行為的基本模式,簡單來說是指人認知他人的方法。

3.heuristic(捷思)

是指依據有限的知識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問題解決方案的思考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思考的捷徑。

4.balance theory(平衡論)

乙個人對人、事、物的態度信念,都有保持平衡的傾向。

5.self-regulation(自我調適)

是個體認知發展從不平衡到平衡狀態的一種機制

6.disequilibrium(失衡)

是指個體在心理上失去平衡論所說的平衡的狀態。

解釋:

乙個人在做出決定之後常常會產生cognitive dissonance(認知失調),而且越重要的決定會造成越大的失調,因此更會為其辯護。而信念受到挑戰的時候,知覺有兩個認知彼此不能協調的意識,從而會產生心理衝突。那麼人是怎麼應對這種認知失調的呢?

通常只會放棄或是改變其中乙個,來遷就另乙個認知,來恢復調和的狀態。

根據balance theory(平衡論),乙個人對人、事、物的態度信念,都有保持平衡的傾向。比如說如果有乙個平時很溫和的人突然做了一件粗暴的事情,那麼我們就會進行self-regulation(自我調適)來形成新的schema(基模),解釋他的粗暴行為只是偶然。

乙個女孩在做出和某個渣男談戀愛的決定的時候,往往在內心就已經把對方認知為好的、適合自己的、愛自己的。但是渣男這時候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表現出來的行為與自己原先對其的認知不一樣了,這就產生了認知失調。

在認知失調的情況下,為了消除自己的緊張和不安感,女生有兩種方式應對,一種是對於「他是個渣男」這個資訊予以否認,第二種是尋求更多的資訊來提高「他是個渣男」這個資訊的可信度。從而徹底取代原有的「他是個好男人」的認知。

可是可是人的心中還存在著heuristic(捷思)這樣的東西,在選擇兩種應對模式的時候,往往人都會選擇阻力最小的思考方式,放在此例也就是選擇否定「他是個渣男」的資訊,不僅如此為了防止disequilibrium(失衡),她們還會把渣男的行為當作是偶然事件,會想:「嗯,他本質上還是個好人,只是偶爾做了壞事而已」,從而合理化他們的行為,這也就是為什麼常常有女生離開了渣男,卻又被渣男苦苦哀求拉回深淵的原因。

擺脫渣男,一味地逃避現實只會越陷越深,面對自己的心理逃避,才不至於讓自己受到更大的傷害。

4樓:徐倩

不甘心的因素很大,但其實更多的還是在乎,不在乎就會無所謂,多簡單的道理。何況乙個人有缺點,必然也是有優點,也許只是旁人看不到,感情是最難說的事,你覺得這個人渣到不行,沒準人家在別人眼裡都是閃光點,每個人看法和角度不同,沒必要強求別人按照你的思路去走,你說的也未必就是正確的。

為什麼 女孩子寧願被渣男傷害也不願意被乙個直男寵愛 ?

偷聽前任心 渣男最厲害的一招就是 體貼,會哄。這是女孩最最需要的。女孩普遍缺愛,都希望自己被寵愛,被呵護 被懂得。但是絕大部分直男沒有這個能力。直男會覺得,那些小情小調太可笑了。但是渣男呢,人家懂得,如果想得到女人的心,就得先哄。你直男不願意哄的女人,我渣男來哄。如果你又是好男人,又會哄女人,還有我...

渣男會為乙個女孩子改變嗎?

iona fi 不會改,只會偶爾隱藏一陣子。以下答案同樣適用於 乙個男人是否能改掉臭毛病?如果你天真的以為他愛你比愛他自己多,那就會改變一陣子。激情驅使 如果你天真的以為他愛你勝於他生命,那就會改。但幾乎是你在做夢,你有看見哪個男人這麼偉大過?總之,他必須愛你勝於他生命,他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去改,...

做乙個渣男 渣女是怎樣的感受?

emmmmm,我也算個渣男吧,玩弄過不少感情也試過腳踏多隻船 不多說,畢竟不是什麼好事 沒有什麼大的感受,不過說實話還是會遭報應的,我之前談過乙個姑娘,她很認真,甚至到談婚論嫁,然後我把她綠了,多的也沒什麼好說的,確實挺虧欠的,包括後來我也遭過報應,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真說感受倒是沒有什麼特別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