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上記載的古代例如三國時期的一天和我們現在的一天時長一樣嗎?

時間 2021-06-01 14:40:33

1樓:

古人以日出為一天之始,日落為一天之終,然後再從中劃分時辰、時刻,控制水鐘或沙漏的流速,與之相應。如果用日晷,就更自動了。

所以古人的一天,時長在四季流變中就有差,不必來跟現代比了才知。換言之,古人的一天,與今人一天的不同,落在社會的意義,多於自然。

鄧拓當年為新社會寫雜文時,用過古人的乙個熟典,說是婦女紡織,若夜以繼日,則「一月可有四十五天工」,可見古人的「天」,也是工時;但農耕和手工,做什麼都是集中忙一季而已,所以古人的工時也集中在一季,並非現代人的全年,於是「天」長就可視同均一的恆值了。

但說到行路,而非做工,都會有意識的調整,如冬天就不明即起,熹微中先行。何況古人行路,不會是曾父走30天算快,曾國藩自己慢一點是32天:以古時道路上可供住宿的城鎮/客棧的密度,要麼日行20裡,要麼30裡,否則就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只好露宿了。

(曾父是步行,騎馬也同理。)曾父必然不提速則已,一提就一定超出人家1/3;而其餘一天兩天的差,我想一般出在水路上的風速。

以上天長冬夏不同古人處之如恆的說法,出自一部妙趣橫生的技術史,「探索者」。

2樓:孟德爾

引用自2023年國際上統一採用最精確的原子鐘計時以來,發現地球已不知不覺地慢下了20多秒鐘。那麼在幾億年以前的情況又如何?2023年美國亞利桑納大學行星學教授索尼特在權威的《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

「大約9億年以前,地球上每天只有18小時。」

3樓:lingfie gao

從宇宙或者說天體的這個角度來說,幾千年都只是一瞬,而他們已經穩定存在了如此之長的時間,在我們能觀測的度量上可以認為是不變的。三國時代離我們太近了。

看過這麼乙個說法,如果地球誕生至今是24小時,那麼人類社會的出現長度只有幾秒,太短暫了啊。

4樓:

三國時代的一天和我們現在的一天是等長的,三國時代的一年和我們現在的一年則不是那麼相等,這主要是因為曆法的修訂,而不是因為地日軌道有了足夠大的差異。

三國時期的軍功是如何記載的,還是靠首級數嗎?

除首級之外,還應該有繳獲的物資 軍器 珍寶等 俘虜的人員 喜知帝寶愛明珠,乃密上 豫雖有戰功而禁令寬弛,所得器仗珠金甚多,放散皆不納官。由是功不見列。田豫傳 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曹爽之邑人也,驍果粗猛,數有戰功,好增虜獲,以徼寵賞,多不見許,怨恨日甚。毋丘儉傳 還應有拓土 權以使聘魏,具上破備獲印綬...

如何反駁 史書上記載劉備是小人,偽善之人 的觀點?

shinbade 是這樣,根據史書上的記載,劉備確實有比較顯著的 小人 的一面,也的確可以稱其為 偽善之人 如果你反駁,可以從劉備經過個人奮鬥,當上了皇帝這件事來切入。勝利者是不受指責的,人無完人。道德上的要求沒有止境,無論你做得多麼好,也總會留下讓人指責的漏洞。所以,劉備也算是從實際出發,走 小人...

如何評價三國時期的馬騰

打球打到猝死 不管在演繹還是正史都是智商堪憂的草寇型軍閥。被楊彪玩了一把,去長安和老西涼拼了個半死,然後又被曹操敲打了一遍,又自以為是的親自全家去朝廷然後留個兒子搞遠端操控,結果呢?被韓遂陰了一把,全家死光光。要不是祖上有光生下乙個錦馬超,都不會有人了解他。他兒子倒是可以開乙個篇幅,尤其著名超吹曹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