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曉松奇談》20161118期,日本料理PK中華料理?

時間 2021-06-04 04:30:51

1樓:小橙子

1.高曉松也只是說一種觀點,我聽他節目就是聽一種聲音,他說得也不完全是對的。

2.聽完後分分鐘想飛去日本吃壽司,天婦羅,早餐食盒啊!

3.有點覺得贊同:是,我們中國重調料,重口味(...

),而且吃一大桌子菜的時候口味會摻雜,影響品嚐。過年吃年夜飯的時候經常會覺得吃不下去了但仍然覺得啥也沒吃。但絲毫沒覺得,看看我們中國為啥不如日本。。。

4.據我所知,中餐在世界的評價是很高的。所有美劇裡幾乎都是中餐館,中餐外賣,吃餃子什麼的就更不用說了。絕大多數留學生的表示外國什麼都好,就是吃的太差。。。並都廚藝大增。

5.感覺南韓和日本很注重對本國飲食宣傳。韓劇裡有很多男女主角吃大醬湯,炒年糕,烤肉拌飯很香的場景。

日本有很多飲食電影,比如《小森林》系列,《南極料理人》《深夜食堂》就更不用說了。好像人家吃的都不是食物,而是日子,是生命。中國比較大大咧咧,吃的就是吃的,也不注重包裝自己,《舌尖中國》系列一不小心跑偏變成講故事,《飲食男女1》還像那麼回事,但續集繼續跑偏。

6.近些年旅遊前都要查查有啥特色小吃店,然後到地方發現尼瑪滿大街都是這種小吃店!根本不知道哪家是正宗的。

我覺得矮大緊有句話說對了,國內現在及其"浮",任何事情,任何行業都有這種跡象。想想滿大街的黃燜雞公尺飯,重慶小麵,沙縣小吃,還需要特意到某個城市才能吃到正宗的特色小吃麼?所謂正宗會不會就失傳了呢?

7.中國美食雖然有些粗枝大葉,到處開連鎖店,口味重,爛大街,但是物美價廉,想要吃到更精緻的中餐,大有國宴水準的餐廳,只不過普通人家夠不到罷了。最重要的是,中國美食底子深,不怕折騰。

這也是聽了高曉松這個傢伙貶低了很久的中國美食,都沒讓我覺得自卑的原因哈

8.高曉松,他用他的觀點侮辱我的三觀很多次了 ,一開始我會很生氣,後來也就釋然了,我倒是蠻欣賞他的犀利的,現在能和敢發表犀利觀點的人不多。我更願意把曉松奇談看成乙個百科全書,至於裡面的主觀態度,聽聽就好

2樓:

這一期我看過,也看了上面的答案大都是在說中國美食pk日本料理。這一期的主題明明是匠人精神,美食只是其承載的話題。天羅敷真的比熱乾麵好吃嗎?

我看也不見得,只是人家更精益求精;人家願意一輩子只幹一件事。

他們已發展,他們求品質;我們發展中,我們求效益。先不說高有沒有貶低中國文化,就說現在讚歌類的節目還不夠多嗎,聽一聽這個又有什麼壞處嗎?

最後跟著噴子一起噴的都是沒腦子,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嗎

3樓:

高曉松說的是這麼一回事:因為他講的很有意思,當他講的事兒你不知道的時候,就覺得好牛Bi啊,但,如果他講的這些事你很了解,或者往下深挖一下的話,你就會發現他說的是個Pi。

4樓:

1、能聽到曉松分享很多新鮮的事,新鮮的人,還有很多他自己最真實的感受,你們還有什麼不知足?這難道不是我們看曉松奇談節目的目的麼?

2、吃的到東西是一方面,我看完這幾期感覺曉松是想通過這些料理、講這些料理人對待工作、對待生活的乙個態度,其實就是講那些人是怎麼活的,除去公尺其林,除去大師,除去工匠精神,這些光環,他們也是普通人,然而即使最普通的人,做著最普通的事也可以感動和震撼到別人,這就是他們的意義,然而我們通過曉松奇談這個節目了解日本的這些匠人,這就是曉松奇談的意義。

3、節目本身就是斯巴魯贊助的,稍帶手抱一下金主爸爸的大腿怎麼了?現在哪個節目不是力捧金主爸爸啊,就因為是日本車就不能誇了麼,簡直是矯情。

4、我們的菜自有我們的好,主題不是介紹日本麼,非要爭個你死我活有啥意思麼,只是個節目,等曉松聊聊中國幾大菜系,聊聊中國厲害的大廚也不遲嘛。

5、聽完這幾期曉松介紹日本的這些大師,很羨慕他,希望有機會可以去親自體驗日本料理,當然如果實在希望渺茫,看完這幾期我算滿足了,哈哈。

6、曉松奇談最近幾期在選題上與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略有重複,並且滯後,雖然已經用了很大的心,希望可以更好,哈哈哈,隨便瞎寫你們湊合看。

5樓:摧城

出於個人對日料的喜愛,隨意說兩句。

我對日料的理解就是要求,簡單而極致。刺身就看對食材的選取,以及那一刀的處理,說起來很簡單,沒正經八經練個三五年,切出來的都是什麼鬼。我比較喜歡去有年紀比較大的日本師傅的店吃,一般都會有很好的觀感。

但是。說到底,日本料理能有多少菜系?發展歷史能有多少年頭?

以前看《德川家康》,織田信長年幼時最愛吃的還是茶泡飯(雖然我也挺喜歡的),屯糧還要屯大醬來做味增湯啊!那個時候中國都明朝了啊!明朝時候已經有多少好吃的啊!

幾大菜系都發展好幾百年了吧!

所以相比之下,我們的老祖宗發展得相當好,沒落下別人家十萬八千里也要甩開兩條街了吧。就文化歷史發展來講,我作為乙個中中國人有無數自豪的理由。

如果現在看起來不如人家,那也是近代丟了太多,慢了一步罷了,吾等自當奮而追之。

當年看過乙個帖子,說南韓電視劇集裡吐槽中國料理不如南韓料理(Excuse me?),然後日本網友先不服了:「能用料理向中國挑戰的只有法國

不過我覺得就算是法國也不一定能贏。」以上。

6樓:檸檬

感覺大可不必如此,撇開其他不談,單就這一期節目就事論事。我感覺大體還是不錯的啊,匠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對料理的執著追求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就像對食物原料本味的追求,而這期節目精華所在也無非是匠人話語精神的重訴。也很真實啊,中華料理是火,日本料理是水。

匠人把一生投入在這一項事情上,並且力求精進求得不同的感悟感受,就像油是一種能量,新穎獨到。這是這就是匠人的境界,無國界,中國匠人也是如此。

像早晨那個九宮格的早餐,誰見到大概都忍不住誇其精緻雅緻吧。

只是作為標題既然是中日料理PK卻是大談日本料理,也許是高曉松其本人語氣表情等問題,本國飲食料理未得突出,也確實容易給人一種媚外的感覺。

7樓:偉偉

不太明白為什麼要噴這期節目,就我看來除去細枝末節上的表述問題,這期的幾個核心觀點還是站得住腳的。

1. 日本相比國內更加尊重這種匠人文化。

2. 總體來說,日料比中餐在國際上檔次高。這除了儀式感之外,個人覺得日本文化比中國文化更早進入西方,更受西方認同和追捧也有點關係。

3. 日料是水,中華料理是火這個形容還是比較貼切的,而且也沒有厚此薄彼呀。

4. 道的問題,這個話題太大,沒辦法三言兩語說清楚,但起碼給大部分人的直觀感覺和片中說的也差不離。

中國地大物博,從菜系而言品模擬日本要豐富的多,但絕大部分的確是停留在色香味的方面,而日本在轉物為道的方面要遠高於中國,這和經濟文化都有很深的關係,其實也是各有好處的,大家也不必都往壞處去想,如果能抱著平和一點的心態看待問題會清晰的多。

8樓:李大奶

我本人是個法餐吹,對中餐興趣少得緊,平常要是有人說法餐算什麼,中餐世界第一,我能跟他撕一天一夜。

但是如果有人竟然敢拿其他的菜系跟中餐比,尤其是日本料理,我不同意。因為作為料理多樣性和對不同食材處理的手法本身,日料和坦尚尼亞菜真的是處在同乙個水平,no kidding。日料靠得就是一招鮮吃遍天,變化和創新基本上等於零。

走出全世界一百年,到現在連自己料理體系中不存在或只存在於農家野味的食材(鹿肉、鵪鶉等)完全無可奈何,也無法把別人的食材轉換成自己的菜,這點缺陷是最大的。所以新世紀的這個十年中餐可以靠客家山這種創新餐館不斷做加法走到全世界,日料只能守著那麼個壽司鋪子懷石大院兒琢磨這一握少加多少醬油公尺要多蒸幾分鐘,醃菜裡塞哪種魚顏色能配上木匣子裡的百合;中餐忙著怎麼把黑海鱘魚子醬和烤鴨紅燒肉結合的時候,日料只能苦思冥想這根蘆筍的頭和尾炸製的時間應該差幾毫秒。

有人說中餐做加法,日料做減法是因為中國人口味市井低俗,而且沒有好的食材。這不是搞笑嗎?料理的進化鏈一定是從拼食材到拼調味的,真想拼食材有本事去吃壽司的時候說不用給你刷山葵和醬油。

東亞料理和法國料理裡都有乙個追求新鮮度的菜系:前者是日料,後者是布列塔尼菜。

後者有什麼特點?古代窮,物產少,吃的對付。

日料本質上也一樣,自然條件匱乏,抱著金礦也只能吃一千年醬油。

中餐選擇了做加法,日料卻不是選擇了做減法,而是根本沒有加法可做。

日料吹都省省吧,真的。高曉松之流之所以很喜歡吹日料這種原汁原味的東西,是因為他中學就來北京上學,。

隨意說句得罪人的話,95%喜歡日料的人之所以「最喜歡吃日料」,是因為窮。

9樓:例不虛發探花郎

早乙女哲哉先生和江戶前料理三大神中的另一位小野二郎先生關係特別好。

兩人都經常去對方的店裡用膳,小野二郎先生90歲高齡,乙個月還要來一次早乙女先生店裡,然而令人抱歉的是,居然還常常等不到位置。

而早乙女先生呢,每週三店休的時候基本都會去小野先生那裡去光顧。

用早乙女先生的話講,哈哈哈,算起來我在小野先生那已經消費了2億日元了,合起來可以蓋棟房子了吧。

我要說的是,不管什麼道,你給我兩億日元,我找個揚州師傅給你雕組動物世界請你吃。

如何評價在《曉松奇談》20160603期,高曉松對川普的點評?

二次元男渣 其實回過頭來想。高曉松是個很右派的人,信奉市場經濟,信奉大佬,信奉財富繼承。而他支援希拉莉,其實說明乙個很重要的問題。希拉莉是三個人 加上桑德斯 裡最右的。希拉莉是不改變現狀的,是符合現在富人的利益的。收高稅,但富人避稅是不管的。而不論桑德斯還是川普,都是要改變現狀的,不論手段是過激的左...

《曉松奇談》為什麼要停播?

劉雪淳 從曉說在優酷的第二期開始看的,那會在優酷真的很能聊,很多禁忌的話題都有簡單提到過,後來去愛奇藝,平台確實很大,不過增加了一些口頭禪,這個問題我們不能深入聊,大家懂的,這是以前優酷沒有過的。後來看到他回了優酷,其實很開心,因為限制沒有愛奇藝那麼的多,想聊的話題更多了。不過限制終究是逃不過去的。...

如何評價高曉松這個人以及他的節目《曉松奇談》和《曉說》?

已登出 首先,這兩個節目都是娛樂綜藝節目!不是科普節目!提供的內容是高曉松自己的態度觀點,以及他認為的歷史!而看這節目的99 都是成年人,一群有自己辨識能力的人,如果一定要追求100 的對去看百家講壇就好了 雖然也不是100 都對!其次,這樣一款綜藝節目即使只有1 的可能讓你了解一點點世界也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