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吃到了難吃的家鄉菜是什麼體驗?

時間 2021-06-02 08:27:15

1樓:FoZi

我在上海本地吃到了外地人做的排骨年糕

年糕硬得嚼不動,排骨外面一層麵粉,裡面基本是空的該外地老闆告訴我,上海的排骨年糕就是這樣的???

估計他們沒有吃過幾十年前上海老阿姨賣的排骨年糕吧

2樓:

廣西人在重慶讀書,學校附近有家螺螄粉店,軍訓的時候帶室友去吃過,她們覺得還挺好吃的,我就覺得一般般不正宗,後來第二個學期實在是太想念味道了,又去吃了一次,發誓打死再也不去吃了

3樓:唯愛蒙迪

03年在鄭州吃過一次「重慶火鍋」。

是兄弟夥的老漢請別人吃飯,我們去當拖鬥的。

全程我沒動筷子……

可以說,重慶這邊毛血旺吃剩的湯湯都比他強……哪家店老闆也不是重慶的,甚至都不是四川的。結賬的時候還問我怎麼不吃。

我凝視了一下他的雙眼,說了一句「我是重慶人。」然後老闆非喊我點評他家火鍋味道如何。我黑麼溫柔的告訴他:你這點在重慶能開好久取決於你的錢給得起好久的房租。

後來帶朋友的弟弟和他弟弟的女朋友去吃遍了重慶的特色菜……火鍋,辣子雞,泉水雞……他們很滿足……

他們喝酒真的兇……飯量也真的大!

4樓:小泡沫飛飛

東北人北京生活10年每次招待外地朋友來北京,都感覺不知道帶他們吃什麼。

北京的外地人,我也是外地人,但是我好像更應該推薦北京美食。

可是,北京真木有啥吃的啊!!!

所有的產品,基本都是"炸麵"的各種變換,比如焦圈,炒咯吱,油條,還有其他面的變換,早上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炒肝 ,基本就是一碗醬油麵水,糖火燒,麻醬燒餅,糖油餅,這是不是在過去蔬菜和肉類都匱乏的時代,廣大勞動人民為了豐富飲食生活豐富出來的各種麵食的變換啊?

再說東北菜吧,最驚豔的就是在美國吃到了鍋包肉。看見名字就感動的涕淚橫流。吃下去找到了熟悉的kFC的感覺。

這是一種什麼體驗呢?就是人家家還是人家家,你家還是你家。人家家做不出你家菜的味兒!

5樓:夏天結束了

乙隻在南京上學的徐州人

學校附近新開了一家蛙魚店

我興沖沖地跑去嘗試

特別特別特別失望

怎麼會有這麼難吃的蛙魚

請把牌子上「徐州蛙魚」的徐州去掉

它不配!

6樓:無無

我乙個外地同學在外地吃到我家鄉明明可以很好吃但是她買的不正宗不好吃的特色小吃,我怕同學對俺家鄉產生不好的印象,極力解釋,巴不得當時就領她去俺家鄉重新吃正宗的。

7樓:

這真是太正常了

其實你在家鄉本土,有很多小餐館做當地特色菜也可能吃不慣所謂家鄉菜本來就一家有一家的做法

更何況換個地方,做飯的人不確定、用料也不一定一模一樣

8樓:阿達

不是家鄉菜吧,算是小吃,反正我活了二十年也去了幾個城市,但是我從來沒有在外面吃過正宗味道的酸辣粉!每次都是難吃到吃兩口就不吃了

9樓:

一般情況,短期(一般是一兩個星期)往返外地,我盡量入鄉隨俗,品嚐當地的美食,體驗當地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外地待久了,不免想吃回以往習慣的菜餚。多年前,我去美國出差,住在華盛頓附件的乙個小城,那裡不像大城市有那麼多的各式餐館。我們中餐一般以西式的自助餐和漢堡為主,晚餐多數有接待方陪伴,每天換樣的品嚐不同國家風格的美食,經常吃超大的牛扒或春雞,加飲料-雞尾酒或紅酒下來,使勁吃乙個人平均也就是十多美金的樣子,很難吃到20美金。

但是呆到兩個星期時,我就實在忍不住了,很想吃中餐,特別是川菜,就到當地的中餐館點了麻婆豆腐、宮保雞丁等等。麻婆豆腐嘛基本沒有麻的感覺,酸甜,有一點辣的感覺,麻辣雞丁也是辣味比較淡,也幾乎沒有麻的感覺,但我當時還是覺得味道不錯滴,因為我沒有選擇(其實味道跟國內的川菜沒得比)。後來跟當地的華人交流,才知道當地的華人餐館一般都是福建人經營的,加上當地人比較喜歡酸甜辣的味道,再加上原料基本上是當地採購,跟國內的口味自然有很大的不同。

還有乙個不習慣的就是過了兩個星期就超想說中文,感覺憋得慌,見到跟自己長得差不多的就想搭訕,哪知遇到的不少是南韓人或日本人。後來,我就給自己定下規矩外出盡量不超過兩個星期。

10樓:「已登出」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我在老家不喜歡吃麵食,後來在北方喜歡上了麵食。我覺得是我老家的水不適合麵食。由此可見,離開了家鄉,飯菜味道跟老家不一樣,太正常。

更何況當地有當地的口味,會為了當地人的口味做出妥協的(廢話,四川產的辣椒各種香味各種辣的層次,上海有很多品種的辣椒嗎?能不妥協嗎?更何況上海人對辣味道也忍受不了多少,更何況還有麻辣)

11樓:焦慮的母親

到洛陽,因為吃不慣麵食,在當地乙個比較繁華的地方吃號稱當地開得比較地道的川菜,乙個人點了一葷一素、乙個湯。份量大,但是味道不擺了,還不如我自己在家做的。所有的都只是吃了一點點,又餓著出了餐館。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了冒菜,再也不挑剔我們這裡的館子了

12樓:RRRRJ

徐州菜沒啥特點就是油、辣(這個辣的和別的地方不一樣)、鹹所以在英國吃中餐永遠都是感覺「特麼的這菜一點兒味兒都沒有!」

真心的,每次去吃中餐(粵菜除外,這邊粵菜很好吃)都會感慨一番:

還沒我自己做的好吃哼。

13樓:鐘文

記得好幾年前和老婆去雲南玩,奔波了幾天,老婆有點感冒加高原反應,在麗江累倒了,休息了乙個晚上,早上起來問她想吃什麼?她說口淡,想吃兩廣地區早上常吃的豬肝瘦肉粥。一開始以為是乙個簡單的事,沒想到我出去在古城裡逛了乙個小時,都沒有煮粥的早餐店,好不容易,在乙個小巷子裡看到乙個招牌「明火白粥」,連忙跑過去。

「有新鮮的白粥嗎?」

「有啊。」

「可以煮豬肝瘦肉粥嗎?」

「可以啊。」

「好,來兩碗,一碗打包。」

不一會,粥端上來了,一看,這個是粥嗎?不是開水泡飯嗎?一顆顆公尺顆粒分明,粥水也是清澈見底的,完全不像兩廣地區煮的公尺油都出來,綿稠濃香的粥,吃了一口,那些公尺還是有點硬硬的,像夾生飯,特別是豬肝瘦肉,他是先炒熟再拌到粥裡的,所以粥和肉的味道是分開的……如果在我們這邊早茶上來這種粥,可能會被掀桌子了~( ̄▽ ̄~)~

吃了幾口實在吃不下了,只能捧著打包好的粥回旅館,一路上生怕粥灑了,慢慢走了好久才回到旅館,心想這種粥老婆應該吃不下吧,沒想到她強撐起床,一口氣吃完了,可能是昨晚沒吃餓壞了吧,而且吃完後精神恢復了很多,總算不用揹著她逛街了(^_^)

14樓:Grove Street

假期去了趟美國,那裡的中式自助餐廳都特別難吃,無一例外。聽導遊說早年中國某省的人偷渡到美國,迫於生計創立了中式自助餐廳,之後餐廳的學徒學成後離開,自立門戶,依次類推,導致許多自助餐廳味道完全一樣。另一原因似乎是為了迎合老美的胃口(以上內容不確定是否真實)

總之同學們都說回國要好好吃一頓中餐。

15樓:Eric

在上海內蒙人

想吃地道的東北菜出來久了自然就對家裡的味道特別的懷念,去了很多家東北菜館,無一倖免地難吃,而且是絕對不會去第二次地難吃。

而且會想家想回家吃頓飯在飛回來了

家裡的菜很難吃是什麼感受

最後 瘦了二十年不是沒有道理的 大概就是每次吃飯都沒什麼心情 然後,別人總說食堂難處,我都懷疑他們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大概就這樣吧。我也想自己動手,條件不允許。 一寧 高三一年養的體重,全在家裡呆了兩個多月瘦回去了。瘦了十幾斤。從來不運動的。現在國慶七天假,我太想回學校了。我是個有點重口的人,喜歡多鹽...

麥當勞最難吃(難喝)的菜品是什麼?

傑大大 你萬萬沒想到麥當勞居然能將芝士和鹹蛋黃聯絡在一起!三種風格都是芝士鹹蛋黃味!想象一下,鹹蛋黃!再加點芝士!再加士多啤梨?巧克力?還是奧利奧士多啤梨攪拌在一起?我就不該衝動選擇當一回白老鼠,吃了一口!難受!不吃又覺得浪費虧了!最終吃了半個,實在受不了!吃完後的幾個小時裡,打個嗝,回味無窮!是那...

自己做的菜吃到打吊瓶是什麼體驗?

桃子 就是很丟人的體驗。我倒不是吃到打吊瓶,只是吃到了醫院,判定為食物中毒,吃了點藥。但是丟人的感覺應該是一樣的把。雖然表面嘻嘻哈哈,不當回事,但是還是比較難堪,非常擔憂自己以後乙個人生活怎麼辦。會不會把自己送進棺材。所以自從那以後,自己勤練廚技,力保做出來的食物不會吃死人。 Mrs路易西 我不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