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年輕人都只喝白酒或啤酒,卻很少喝紅酒?

時間 2021-06-01 20:26:21

1樓:葡萄酒鑑賞雜誌社

這是個有意思的話題。

白酒在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其飲酒習慣的傳承,是啤酒、葡萄酒不可相提並論的。

下面,主要想從啤酒、葡萄酒角度聊聊。

2023年,俄羅斯技師在哈爾濱建立第一家烏盧布列夫斯基啤酒作坊,近代啤酒開始在中國批量化生產。

2023年,南洋首富張弼士在煙台創立張裕釀酒公司,標誌著中國葡萄酒工業化正式開始。

可見,葡萄酒真正登上近代中中國人的餐桌,其實比啤酒更早。

如果目光再往前一點,我們從唐代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上可以看得出來,其實葡萄酒在那個時候也是「真香」的。

但為什麼直至今天,後來者啤酒已經實現了從「馬尿」到「快樂水」的逆襲,而葡萄酒卻仍然十分小眾呢?

口感之外,二者文化本土化程度或許是最根本的原因——啤酒已經深入中國大街小巷的大排檔、燒烤檔、路邊攤等飲食場景,完全融入了中中國人的飲酒文化,大家喝起來,毫無拘束,暢快淋漓;而葡萄酒給人的印象,仍然「高高在上」,更多人在吃西餐才會想到喝葡萄酒,並且被「觀色」「晃杯」「聞香」「品味」繁瑣的品酒步驟弄得無所適從。

所以,葡萄酒與白酒、啤酒對比起來,大眾缺少的是「喝酒的氛圍」。葡萄酒想要真正在中國流行起來,大家從心理到行動,都要放下「包袱」,不必拘泥西方那套繁文縟節,像啤酒、白酒一樣,可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解除了「心理枷鎖」,接下來就是選擇葡萄酒的問題了。

對入門級(這是絕大部分的消費者)的酒友來說,完全沒有必要選擇那些單寧高、風味複雜、酒體厚重的酒,可以選一些果香突出、入口柔順的酒來佐餐;同時,也沒必要「非名莊酒不喝」「非進口酒不買」。

當然,如果是錢多任性,那另外說。

2樓:七分熟

從我自身角度來講,我一般不會碰100元以下紅酒,也不喝一些所謂的進口紅酒。

因為紅酒必須用葡萄釀造而成,750毫公升酒起碼也要十幾元的葡萄才能釀出來,加上製造成本,稅,50元的成本價要有的吧。還有廣告費,市場推廣費。標價120元要的吧。

那些賣100以下的紅酒幾乎都是色素酒。

而白酒,40元以上的品牌酒大概率是釀造酒了,啤酒就更沒假酒的煩惱了。而且白酒和啤酒喝起來更有勁,更市井。紅酒更配有儀式感的場合。

3樓:Ajanes

不管這麼說紅酒也就是果酒的一種,口味和啤酒相比我還是更喜歡啤酒,烈一點的修道院四料、帝國世濤,麥香果香甜苦各種味道都平衡一些(純個人偏好)。。

4樓:圈兒

年輕人,喝酒大多都會喝多,多次經驗總結,喝大了的情況下第二天的難受程度:

1、紅酒,第二天頭疼最明顯,肚子也不舒服

2、低度白酒,基本會頭疼,嘴裡不舒服

3,中國產工業拉格,部分會頭疼,膀胱疼(尿憋的)4、進口精釀啤酒,有的會頭暈。小部分也會頭疼。

5、高度白酒,基本沒什麼感覺,太多了會有點兒頭暈。

6、威士忌,沒什麼感覺。

以上純自己感受,都是喝大了的情況下第二天的反應,且可以保證酒的質量沒問題,品質也是主流中檔酒。

其他亂七八糟的酒喝的比較少,沒發言權。

5樓:

不僅年輕人是這樣,酒類市場的消費趨勢也是這樣,短期要改變應該很困難。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2023年國內酒類市場的情況是這樣:

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 871.20 萬千公升,同比增長 3.14%;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 5363.

83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 12.88%;累計實現利潤總額 1250.50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 29.

98%;虧損企業累計虧損 11.03 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 1.83%。

啤酒總產量 3812.萬千公升,同比增長 0.50%;收入 1474.

52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 7.08%;利潤總額 121.85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 5.

61%。

葡萄酒總產量 62.91 萬千公升,同比下降 7.36%;利潤總額 30.

63 億元,下降 9.46%;企業虧損面為 22.64%,收入 288.

51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9.51%,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 2.26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7.

97%。

黃酒完成銷售收入 167.45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 5.42%;累計實現利潤總額 17.

24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下降 7.20%;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 0.31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66.

37%。

以上能看出,白酒、啤酒產量、營收增長,虧損減小。而黃酒、葡萄酒則反之。

國外酒類市場也有類似現象。在美國酒業市場,按銷售額排序,為啤酒、烈性酒、葡萄酒,而葡萄酒的佔比不足20%;在澳洲酒業市場,按消費佔比排序,為啤酒、葡萄酒、烈性酒;在歐洲酒業市場,按銷售佔比排序,為啤酒、葡萄酒、烈性酒。

完全沒必要大驚小怪,啤酒在全世界都佔主導地位,不只是中中國人對其情有獨鍾。至於紅酒,老實說就是宣傳和營銷不匹配,過度宣傳而沒有創新。比如「再過幾年,年輕人成長了,肯定都選擇紅酒」這種論調,已經喊了將近二十年了,妄想給人很興盛的假象,以及總是反覆炒作喝紅酒有利健康這種陳詞濫調,搞得大家都尷尬。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自己喜歡什麼就是什麼,不必在意別人關注你喜歡喝什麼,但也沒必要刻意關注別人喜歡喝什麼。

6樓:李丹

喝酒分幾種,一種是灌滿了算,從不管什麼口感,質量,所以,紅酒價效比不高。二種是強調逼格,一支好的中國產工業水啤也就十五塊錢左右,但是好紅酒可就上不封頂嘍!三種是要口感,要質量,要品牌,不在乎錢,但是這種人年輕的少,因為年輕人有錢的少,更不要說拿個千八的喝瓶酒了。

7樓:借一秒

畢竟像我這麼有品味的人不多,我是指針對喝酒求質不求量的這種。

無論啤酒還是葡萄酒,有意思的非常多,只是你不行,理所應當的認為他們都乙個味道。

大部分人缺失探索的慾望、生活覺得沒勁、吃喝也很隨便。

不是生活無聊,而是自己本身無聊。

8樓:半沢直樹

啤酒:兄弟來碰乙個,這瓶我吹了

白酒:感情深一口悶,喝不下我品一口

紅酒:搖搖晃晃舔一口總感覺沒嚐出什麼味,好像有點不對場合?

9樓:奉天承

簡單說兩句

第一,不懂紅酒,在絕大多數年輕人來說紅酒瓶貼著標籤跟沒貼標籤乙個概念!根本不懂,更別說進口的英文標籤

第二,便宜的不喝,嫌沒檔次,拿出來也不好意思給人說這酒多錢,貴的喝不起,哪怕是幾百塊的,還不如買瓶白酒,誰都知道這酒值多少

第三,不會喝,沒有啤酒喝著爽快,沒有白酒喝著勁兒大!再說了,喝紅酒還要用高腳杯喝,怪難受的,不方便

第四,沒那氛圍,你上燒烤攤喝紅酒,別人覺得你這人逼都裝到家了,菜館喝紅酒,一樣覺得你這人裝B,KTV、酒吧!一瓶紅酒夠買三打啤酒了!四五個人根本不夠喝

說白了,喝紅酒,根本就不符合國情嘛!

10樓:微波陣地

很難想象乙個年輕人會捧著一杯紅酒,悠哉悠哉地品味,那似乎是有錢又有閒的人幹的事情。

這在國外也是如此。靜悄悄的紅酒會和狂嗨的啤酒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年輕代表不確定,代表突破,而白酒和啤酒當中恰好揉入了這兩種元素。嗨、死扛、不服輸的個性都能被白酒和啤酒很好地表達出來。

當然,傳統和文化的因素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1樓:

應酬,分甲乙方,主客場。

大概率年紀大的是甲方,乙方當然要順著甲方的意思來;年紀大的喝傳統喝的慣的,大概率是白酒、啤酒。

等過些年你看吧,喜歡和葡萄酒、洋酒的成長為甲方,餐桌肯定不會那麼單調。

12樓:JohnB

因為貴吧。並且又好喝。

啤酒十瓶也沒多少錢,膀胱就不行了。

白酒一瓶百十來塊,兩三個人夠喝。

紅酒就不行,一瓶不夠喝,再加上上勁慢,感覺喝大了之前可能錢爺爺已經不捨得花了。

一起吃飯同事送我冰白,直接被其他同事開啟了,說:這酒好喝,你拿回家我們就喝不著了,一塊喝了算了。我們三個,喝完感覺就是:what???(腦補許美達)就沒了...

13樓:請將我火葬

是啊,比另外兩種難喝。

因為我們生活在不喝紅酒的文化圈子中。我們平時很少接觸紅酒,好多人到了二十歲不見得都能喝過一次正經的紅酒。

人類在探尋新事物的時候大多是悲觀的。乾型葡萄酒這個新事物我們頭幾次嘗試大多能注意到的都是不喜歡與不習慣的酸與澀。因為這兩點厭惡,我們會選擇性的忽略掉,充沛果香之類的美好體驗。

現在這年頭選擇這麼多,不喜歡了就不在嘗試就好了。所以喜歡喝紅酒的人少,主要是因為難喝。

其實這種難喝可以強迫自己習慣,也可以循序漸漸來處理。

年輕人為什麼不喝白酒?

二哥醬香的酒 如果進行分析的話,年輕人不喜歡白酒的原因還是有很多的,今天二哥為大家詳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在老一輩人的生活當中,白酒的確有著非常穩定的地位。古代很多詩人也是與酒為伴,靠酒解愁,白酒不僅能夠帶來非常好的享受,同時在釀造的過程當中,也使用了傳統的工藝,實質上也是對於傳統文化的一種傳承和創新...

年輕人都喜歡喝什麼茶?

我是傲嬌故人 從小不喜歡喝茶,長大才慢慢喜歡上了茶的。年輕人喝茶的真不多了,更多地是奶茶店的茶。奶茶店的純茶我有點接受無能,還是自己泡的有味道。禮盒裝每次拆開都很有儀式感,感覺這個包裝直接拿去送人也沒什麼問題的。扔掉禮盒的時候會有點心痛,不過拆開還是挺爽的。茉莉花茶真的很好喝,以前他們說北方人愛花茶...

為什麼現代年輕人不愛喝白酒呢?

繹醬酒業 只要不是酒精過敏,那就沒有不喝白酒的中中國人,年輕人只是現在還沒到他們開始喝白酒的時候,不過現在90後是也快是中國白酒的消費主力軍了,不需要擔心 選酒大師 其實目前也沒有明確的資料顯示年輕人不喝白酒,只能根據自己的切身感受稍微判斷一下。不同地區的人感受可能是不一樣的,像上海的年輕人很多都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