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蓋碗泡茶怎麼不燙手?

時間 2021-05-07 01:20:15

1樓:藝福堂茗茶

看到這個題目,先給大家介紹下蓋碗。

蓋碗是一種簡單的茶器,但是簡單中又蘊含不簡單的含義和智慧型,蓋碗是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三才杯",蓋為天、託為地、碗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梁實秋先生在《喝茶》一文中說「蓋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魯迅先生也說「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於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後,色味而清甘,微香而小苦。

蓋碗有兩種用法,喝茶器和泡茶器。明清時候,多作為喝茶器具,現在也用作泡茶器。作為喝茶器時,一人乙個蓋碗,用手端茶托,可穩定重心,又免燙手之苦,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浸出,甚是愜意。

作為泡茶器時,茶葉投入蓋碗後注水,靜待一定時間後即可出湯至公道杯。使用蓋碗泡茶可靈活掌握茶葉濃淡,同時也避免了茶葉堵塞出口的問題。

蓋碗不燙的2個前提:一是蓋碗選的好,二是掌握使用蓋碗的小技巧

1、選蓋碗:碗沿比較外撇的蓋碗,注水的最高限離蓋碗邊緣有一段比較大的距離。類似這樣器型的蓋碗,同樣注滿水,捏著邊緣也不怎麼燙。

2、蓋碗使用小技巧

注水量:茶葉投置到蓋碗後,入水只要水蓋過茶葉即可,不能過多。入水時倒滿蓋碗必燙手。調整蓋與碗邊的出水縫隙,在不用濾網時尤其重要。

倒茶手法:拿蓋碗的手勢不偏不歪,手指放在口沿上,沿著公道杯慢慢向下讓茶水緩緩流出,茶水就不會觸到手。如果蓋碗拿偏了,茶水會沿著斜的位置流水,就極容易燙到。

此外,除了泡茶、出水時間上的控制需要慢慢習得,用蓋碗喝茶時的禮儀也需注意。坐姿要端正,頭和嘴不前伸,也不能低頭。不能拿掉上面的蓋子,也不能用嘴吹飄在上面的茶葉,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盤,右手抓起蓋子,輕輕地「刮」幾下,可刮去浮起的茶沫。

2樓:星月朗懸照千古

想要不燙手,其實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1、器寬

不知道題主留意觀察過沒有,蓋碗的器形各式各樣,有些蓋碗的邊緣就像玉蘭一樣,有些像紫荊花一樣,而像紫荊花一樣,外翻幅度比較大的茶碗,才是對新手比較友好的蓋碗。

為什麼呢?因為邊緣較寬,手就離滾燙的茶水較遠,自然就不容易被燙到手了。

所以,一般來說,新手茶客建議選擇寬邊的蓋碗,可以躲開百分之三十的熱水物理傷害。

2、水深

這裡說的水深,自然不是說江湖水太深了。

而是說倒入茶水的深度要適宜,最好離茶碗邊緣有一定的距離,這樣,滾燙的茶水溫度才不會馬上蔓延達到蓋碗的邊緣,讓你可以從容不迫地倒茶出來。

3、手快

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凡是需要沸水沖泡的茶,茶湯一般都會較濃厚,所以,控制好出水的時間就很重要了。

沸水快進快出,自然就不容易被燙到了。

如果泡到後面,需要悶泡茶葉一會的話,建議沸水就不要灌太滿了,最好離茶碗邊緣稍遠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用三指握持茶碗倒茶的話,建議食指不要按進碗蓋的凹陷處,也就是蓋鈕的地方,否則,一定會燙得讓你懷疑人生。

一般的作法是,食指平按在蓋鈕上,只要能阻止它下滑就好,不用死死地按著它。

掌握了以上三個要訣之後,雖然不能說縱橫泡茶的各種場合,但是至少不用擔心被燙得懷疑人生了。

3樓:二掌櫃的新號呀

拿蓋碗泡茶太燙手,一麼手法不對,二則蓋碗不行。

蓋碗最常見的拿捏手法是——三指法,這也是較為不燙手的手法。

拇指與中指捏住蓋碗的撇口,拿捏時注意要等於或超過撇口周圓的一半,食指抵住茶蓋的蓋紐,茶蓋與茶身之間留出一條出湯的縫隙。

出湯時要注意的是,並不是用手臂控制出湯,而是用手腕發力,扭動手腕控制蓋碗出湯,同時要保持身體平衡,手腕、手肘與身體形成乙個三角,手肘不能超過手腕的高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茶湯注水不宜注滿,8分滿即可,否則你捏著蓋碗的撇口時,再怎麼小心,也是滾燙滾燙的。

挑選不怎麼燙手的蓋碗小技巧

蓋碗的撇口決定了出湯的流暢度和碗口的溫度。

碗沿撇口越長越向外撇,角度越大,使用時越不燙手,出水也越流暢。

撇口蓋碗注水時,高溫水注離蓋碗邊緣有一段比較大的距離,即使是滿水,水溫離碗沿有了這一小段的安全距離,出湯時手指捏著邊緣也不會怎麼燙手。

比如說玻璃材質的蓋碗,本身就不隔熱,加工得再厚,使用起來,仍然是燙手的;而高溫材質的蓋碗,雖只有薄薄的一層,但吸熱相對少,散溫也快,即使是高溫注水也不會輕易燙手。

相反,厚胎的瓷質蓋碗,保溫性和導熱性極高,注水悶個半分鐘,碗身的溫度已經達到一定的高溫,極易燙手。

碗身矮的蓋碗,注水時高溫茶水比較接近碗沿,蒸汽上公升,容易燙到手,同時也不利於出湯;

而高身的蓋碗,相同的注水量,離碗邊距離相對遠,就不容易被燙到,高身的蓋碗還容易聚香揚氣,是高香細嫩型茶葉的最佳搭檔!

同樣,蓋鈕低,離蓋子的距離短,手指按在上面容易被燙手。選擇蓋紐做得比較高的,這樣在泡茶的時候不易燙手,並且容易拿取。

總結下來,不易燙手的蓋碗注意具備以下幾個特點:撇口、薄胎、碗高、鈕高,盡一切可能避免手指接觸到熱區。

4樓:audrey

1,蓋碗本身質量要好、我個人一直用京德的產品。2,蓋碗的反邊要相對寬和薄,這樣接觸面越少,就不會感到燙手。當然這樣也比較難做。3,注水不能太滿,水磨過蓋碗的蓋子,肯定會覺得熱。

5樓:北方胖龍

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能忍住。不過當這個世界上出現了這個杯子,技巧和忍耐都不需要了。

下面的這個蓋碗10元,零售價。

雙層的,雙層的,碗和蓋子都是。

絕對不燙手,沒有技巧。

不管啥茶,一律通殺。

6樓:圓月超人

hoho,你們都是賣杯具的嗎?

雖然說的很對,但是就算是老手,用了合適的蓋碗就能保證永遠不被燙嗎?

這時你需要的不是乙個好的蓋碗,只是乙個好的表情。

新手和老手的差距就在這裡了,拿走不謝

7樓:Jessica Fan

上面各位都說得很好啦,我說些自己的體驗。

第一,茶具要好一點,外沿弧度長一些,碗蓋和杯身完整貼合,否則有個邊不整漏氣,泡不開茶,而且會燙手。比如這種就ok

總體而言,薄的比厚的好倒。

第二,除了一指按杯蓋,還可以橫壓食指,尤其杯沿直徑比較大的,可以食指摁住,手掌握杯。這樣

這樣很穩,不會燙到,也不會翻蓋子,漏水。

我覺得女生手小的,也可以試試這種,我在女生裡算大手妹。

最後,無他,但手熟爾。燙多了就不燙了。我的北方同學一直詫異為何我們可以喝那麼燙的液體。

茶是好東西,綠茶清爽,紅茶醇厚,烏龍芳香,我大福建鐵觀音可是人間甘露哦。

8樓:

可以換小茶壺,效果是一樣的,而且不燙手。蓋碗的話第一次用肯定是燙手或者泡不好茶的,不用在意別人的想法,中國的茶文化,喝茶本身就是講究自在歡喜,而不是儀式感和莊重。

9樓:周雅貞在哪裡

其實我想說,燙多了,皮就變厚了,然後就耐燙了。

但是,選對蓋碗也是很重要的,盡量選用邊緣比較突出的,就像左邊這個,泡的時候會更不燙。

10樓:其實我很笨

1,選購茶具,並不是越厚越護手。老家這邊茶具工藝顯然不是(玻璃瓷)這種邊緣不厚,但是泡茶時並不燙手

2,泡茶的姿勢,我個人一般會有2種方式

這是第一種,但是這種一般是老茶師的姿勢,因為泡茶時容易被蒸氣燙到手縫肉。手掌較大的可以握力更往外一些。倒茶時有個好處是茶沫不會那麼容易出來,茶湯也比較均勻

第二種就是比較多常見的

用三指按住杯蓋和沿三點,蒸氣會自然從倒茶口流出,比較不會燙手。不過相對的,杯蓋傾斜的口子太大,倒出來的沫和湯就會不均勻了。

還有一類是直接利用一套的

我個人沒這習慣,以上。

11樓:晦明和尚

講一講我會的幾種拿蓋碗方法,核心要點是放鬆,只有該用力的地方用力,最好是到再少一分力氣蓋碗就拿不住(或者蓋子就會滑)的程度,要做到這樣,無他,唯手熟爾!

1,我見得最多的,是浙江大學童啟慶老師傳下來的拿法。

與@王諾諾女神的拿法相似。區別點在於開口方向,女神的開口方向在9點鐘方向左右。童派拿法開口在8點鐘方向左右,這種拿法便於在茶藝表演中滴完最後幾滴茶水的時候把蓋碗向上提,如童老太太圖。

我本人用的最多的也是女神的方法。對很多手小的女孩子來說,缺點在於hold不住口徑大的蓋碗。

具體實際操作中,每個人拿蓋碗方式都會有不同。我可以驕傲的說,我常用的蓋碗,再多幾滴開水就會溢位來的程度,我也能較輕鬆的不燙到手把茶湯倒出來。

裝逼版:

關鍵在於茶水不碰到手指就不會覺得有多燙了。

2,@李小川知友提到的拿法,這個方法我不常用,但是經常有朋友建議我這樣拿,說這樣比較霸氣。

第三種,學自陳和震老師,見圖:

這個方法對我來說實用性非常大。

要點在於能只用食指和小指拿住蓋碗,目的是可以解放容易被燙到的大指和中指。

12樓:李小川

王諾諾同學的方法適合手小的同學使用。下面我提供一種衝法:

1、食指、拇指捏住沖罐上沿,注意留出空隙,不要和杯壁接觸;

2、無名指托住罐底;

3、拇指按住蓋頂。

這衝法熟練後看起來瀟灑,而且可以最大限度的用拇指擠壓茶葉中的水,這樣就不會泡壞茶葉。

注意一點,這種衝法熟練了是不會燙到手,但剛開始很難學,容易被燙到。

13樓:aka茶公尺

作為乙個潮汕人,喝茶是跟喝水一樣的尋常,有時候一天喝茶比喝水多。

像功夫茶,關公巡城,韓信點兵,起碼會一點

泡茶,水一定要滾(沸騰),茶不能泡太久,十幾秒就要倒出來,陶瓷傳熱也快,只能抓厚的地方和邊邊,依然會被燙到。

抓的手勢就幾種,找個衝過的學學,其實都差不多。

講真,像上面這樣

你就不用被燙到了

14樓:

真的被燙習慣就不會怕疼了。

小時候我就我很佩服我爸沖茶手不怕燙。

還有就是拿鍋裡剛出爐的飯菜基本不怕燙到。

我問他我問他怎麼練的他說習慣就好。

15樓:王諾諾

就沒見過幾個手比我小的,或者力氣比我小的……連我練一練都能不被燙了,相信任何人稍稍注意都能夠得心應手。

1、選購茶具時:

不買杯壁過厚的蓋碗。因為杯壁再厚也不會幫你隔熱,不是橡膠皮,該多燙還是多燙。相比輕盈薄巧的蓋碗,笨重的厚蓋碗拿不穩,傾倒時容易重心滑動,造成燙傷。

2、泡茶時:

蓋碗設計出來就不是嚴絲合縫的,箭頭所指的地方蓋與碗之間留有縫隙,將蓋子稍微傾斜,方便水流傾瀉和氣體逸出。

蓋子頭和蓋碗邊緣(粉紅色曲線區域)是隔熱區。

蓋碗注入開水後,將中指和拇指放在蓋碗邊緣,食指搭在蓋子頭上。三個手指與蓋碗接觸的點連成一條線,蓋碗的重心就在這條線上。

將蓋碗拿起後,拇指與中指發力,食指向下輕壓蓋子頭避免滑落,調整食指力度將蓋碗重心控制在蓋碗前1/3初,這樣可以保持水流穩定,就不會被燙傷啦。

此外,出湯時小拇指保持自然彎曲,翹起指向客人是不禮貌的。

在傾倒茶水的時候,水蒸氣會從蓋碗後方的縫隙裡逸出(上圖藍色區域),此時如果像上面一樣虎口緊貼著蓋碗邊緣,一定會被水蒸氣燙到。100度的開水和100度的水蒸氣,被哪個燙到比較疼,初中物理老師一定教過你……所以上圖不可取。

將手和蓋碗後方縫隙保持一段距離才是墜吼的。

3、燙著燙著就好了:

蓋碗泡茶不容易悶壞茶葉,方便清理,也可以觀察葉底形狀顏色,一些特別的茶用蓋碗效果更棒(如鐵觀音)。所以大家多練習用蓋碗泡茶吧,因為燙著燙著,你就不會被燙到了。

泡茶用蓋碗泡好還是用紫砂壺泡好?

wangxs76 強答乙個!有些回答很好了,道理分析的很透徹!從個人體會來答乙個 綠茶 龍井碧螺春茉莉花茶之類 用瓷杯 常見的會議杯 或玻璃杯 烏龍茶 白茶 鐵觀音 大紅袍 生普之類 用蓋碗 普洱茶 生熟普 紅茶之類 用蓋碗或紫砂壺皆可 看個人喜好 氿岕紫砂 雖然我自己是練泥做壺人,長在紫砂窟,吃著...

為什麼用蓋碗泡茶和用紫茶壺泡茶味道不一樣?

華彬 我的回答很簡單。蓋碗,通常就是釉面瓷,基本算是工業標準 不僅材質和效能指標的一致性較好,出湯速度也是可控易控。紫茶壺?是說紫砂吧 從材質到容量到各種效能,那是各種的說不准。更要命的,出湯這個關鍵環節的表現,紫砂壺真的是千奇百怪各顯神通。有人覺得紫砂壺的工藝品 藝術品,那就讓它留在展架上好了,用...

怎麼在 Windows 7 下用 C ,不相容啊?

薛建明 相容的,請安裝visual studio 2015 vs不僅僅可以在win7,win10上執行,甚至可以編輯除錯linux程式 龔佶敏 樓主可以考慮安裝virtualbox這類虛擬機器軟體,在虛擬機器裡面安裝xp系統,在xp系統裡面再裝vc6這類開發環境。這樣外面的系統很乾淨,虛擬機器隨便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