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統性除錯單品咖啡豆?

時間 2021-05-31 06:56:15

1樓:panic

首先要掌握兩個概念,濃度和萃取率。至於如何調整,可以參考scaa金盃理論。

但是從單品咖啡這個角度上來說,生豆和烘焙對咖啡風味的影響是更關鍵的,衝煮可能只佔小部分比例。

另外就是,調整前請確定自己有基本的感官品鑑能力。

2樓:Peter Tam

強答:本來沒我什麼事兒,還是想來摻合摻合。

如果提到資料,那無非就是「利用公式計算資料」和「通過實驗測試資料」這二個途徑。但是在咖啡的製作中幾乎沒有公式可言,所以也就只有測試資料還有可能了。

那麼這裡的定量是什麼:

1、粉量,9 - 10 克/杯

2、水量,150 - 200 毫公升/杯(歐洲/美國)

水粉比基本上就看個人口味,沒有特別的要求。

變數是什麼:

1、研磨粗細

2、水溫

研磨粗細是做好咖啡的大前提,但是因為粗細不可測量,所以咖啡磨的刻度也都沒有嚴格的校準。實際使用的時候只能多次測試,來找到合適的研磨粗細。

基本方法就是,「淡了」就往細調,「澀了」就往粗調。直到合適即可。

由於滴濾咖啡對操作不那麼敏感,所以研磨粗細的調整基本上與豆子種類及其烘焙沒有明顯關係。只要針對手沖咖啡除錯好了,就可以不變了。而且記下自己的磨上的刻度,每次調整到那個刻度就可以。

水溫,對咖啡的口味有影響。用85℃到95℃之間的熱水,用同一種咖啡分別做幾杯咖啡,其它條件不變。經過品嚐找到最好的那一杯,它所用的熱水溫度就是最適合的溫度。

關於熱水溫度對口味的影響,還需要大量的測試和比較來證實。目前我們做的測試還不很多,所以也希望聽到其他人測試的結果。

3樓:乙隻咖啡狗的自白

我就回答一下重點,我就拿Ditting的磨來舉例吧

這款磨平常杯測我會用乙個6的研磨度來杯測,當我遇到一款不熟悉的豆子,我想更好的表現他的風味,我就會用乙個更細的研磨度比如5,更細的粉,20克粉,92度水溫,用前段小水流攪拌,中間中速水流攪拌,後段不攪拌了,直接注水到340毫公升左右,等液體到了分享壺300的刻度時候我就移開濾杯,時間控制在2;30秒以內。這就是我的乙個簡單衝煮策略

4樓:「已登出」

先杯測,確定有沒有烘焙缺陷生豆缺陷,有的話就丟了

沒有的話就是調整好萃取率就可以,濃度萃取率都合適的情況下任何衝煮方法都不會讓你的咖啡太難喝,基本一套衝煮資料無限用就行了

如果你想讓他更酸一點就磨細點衝快點,個人的調節範圍基本是比杯測的研磨度略粗一點的範圍調節

5樓:Endless清檸

我的看法和樓上幾個都不大一樣,

我覺得,

第一,豆子拿到手,先看啊。

怎麼看,第一看表面的色值,掰開後的色值,確定烘焙度,色差的大小,然後看表面是否有焦點,膨脹是否到位,褶皺明顯還是比較舒緩。

咖啡豆掰開是否硬,還是脆,或者鬆軟,結構是否穩定靠這些條件確定咖啡烘焙的大致情況。

如果咖啡烘焙表面火力大了,黑了,結構掰開也脆了,那就要篩選細粉,如果有褶皺明顯,還不好掰,那基本上就要往細了磨。

第二,聞氣味,聞乾香

乾香的強度,持久度,以及強烈程度,

香氣裡面焦糖化的程度佔比多少,花果香佔據多少,還是有些不好的刺激的味道,這些情況記下來,可以適當性進行調整,是選擇篩吸粉或者降低水溫。

第三,看咖啡脫水做得如何

這點其實挺關鍵的,但是偏偏沒人覺得要提出來,許多新鮮烘焙的咖啡豆,因為新鮮,所以許多烘焙的瑕疵被忽略。

如果咖啡脫水不好,味道不理想之外,還儲存不長久,怎麼樣看,就在我這篇文章裡面

,萬萬沒想到,咖啡脫水的檢測問題,就這樣被手磨給搞定了如果豆子脫水足,那麼悶蒸超過半分鐘乃至於到一兩分鐘,結構都會很穩定,許多味道到一定程度,只要膨脹可以自然就會味道出來了。

第四,衝煮的時候適當使用攪拌

如果咖啡膨脹比較差,過早沒有泡沫,

或者後段想要更多的味道,那麼,攪拌法吧。

6樓:蜜啡咖啡

做為「煮」咖啡的人,對於咖啡風味呈現調控的範圍已經很窄了。怎麼能把咖啡做好喝就是設計衝煮資料了。這個有一大堆的理論,反正就是做完了喝,不對再調整,直到好喝為止。

7樓:

1 先用杯測的方式得知該豆子的屬性

2 分析豆子的優點缺點

3 問自己想如何表現豆子是放大優點還是彌補缺點 ?

4 根據杯測的資料環境做手衝,得知該手衝環境下的屬性5 根據以上幾點,設計衝煮資料(如何調整就不展開了)

如何規避財務系統性風險?

這個問題問得就不好回答出標準答案。只能說個思路。大公司之所以大,因為流程的關聯性很強。要找數字填錯的初級錯誤,就要在每級資料彙總中增加逆向驗證。不過,一般大公司都不會去增加每級資料逆向驗證,成本和時間是個問題。還要看你是用什麼平台做的ERP。很多底層平台是不穩定的,這需要IT去後台直接調整數值。一般...

如何系統性學習攝影後期調色?

肆拾久 我從個人的目前學習經歷來講吧 樓主這個問題我最近也是一直在思考,然後我首先先是看了 1.李濤講後期的三原色原理,就是線性三原色和顏料三原色的基本原理。前幾節 https b23.tv BV1k7411w71t p1 2.是卡圖攝影中心葉梓老師講的攝影之色彩及光線。葉梓老師講的是真棒,從色彩基...

如何進行系統性的程式設計學習?

劉啟明 如果樓主真的想系統學習計算機知識,估計到大學學習是最好的辦法。黑胖兒光推薦的書很好,但是有些知識沒有人傳授,靠自學是很難學會的,比如資料結構 演算法 作業系統原理 資料庫原理 數字邏輯 編譯原理等等。另外大學的課程裡,包含了一些非計算機課程但是對學習計算機很有用處的,比如概率統計 高數 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