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 要是我第一次裝機時知道就好了 的事情?

時間 2021-05-30 03:46:04

1樓:吶吶吶吶

一定一定一定去搜一下你想買的產品的具體型號!!大牌子不一定所有系列都好也不一定都適合你!

18年初第一次裝機的時候,當時感覺自己還算懂行,知道剛出的8代u得用3系板,板子得買三大廠的,顯示卡要買一二線的,電源海盜船的不錯。

然後我就買了一塊微星z370-apro+8400,當時沒有b350,8600k貴的要死。後來換9600kf這個丐板的供電真的是給我整哭了,4.9都拉不上去。

另乙個就是顯示卡,微星紅龍1050ti,其實當時買50ti算不上智商稅,因為66都去挖礦了,65沒途徑,63印象中也見不到。吃雞的話50ti算是很不錯的選擇了,問題是本來就沒多少錢的沒必要買旗艦,好看是真好看,錢都沒幾個談什麼信仰。

最後就是最坑的海盜船vs550,幸好當時為了換1070預留了額定功率,不然可能我這個電腦已經入土了,海盜船的旗艦是真能打,vs也是真能炸。

2樓:彎弓射大豬

散熱器別裝錯。。

遙想我第一次裝機就點亮確實很爽,

但是cpu溫度是這樣的,

懷疑了很久是不是cpu本身的問題,畢竟當時圖便宜買的散片,但是聽說cpu掛掉的概率是極低的,我還是抱著一絲絲僥倖心理開箱檢查,

換散熱矽膠的時候才在散熱器商家的提醒下發現散熱器沒裝好,導致cpu沒辦法散熱。

所以建議第一次裝機出現問題,先檢查整個過程是否嚴格按照步驟來,再去懷疑是否是配件本身的問題。

3樓:

先去買個steam裝機模擬器。

然後你可以寫出自己的配置了,之後去b站知乎找傻瓜操作。

我假期即將開始第一次裝機。

10400f,b460m,3050ti,550w振華金牌。

3050ti還沒發售,先把我舊顯示卡插上。

更換主機板cpu,矽脂不要用液金,很麻煩。

4樓:elex

前一兩個月跟我一同學,倆人四個小時裝了臺機子,兩個人幾乎把能踩的坑都踩完了

首先,安裝好cpu後,我們著手安裝記憶體條,結果那個插槽真nm的緊,第一根插了半天才進去,本人全程心跳過速,真的怕斷了 tip:記憶體條只要方向對了,垂直著用力插!不要怕!

這個是要用億點勁的!

到了m.2固態,那個插口也他喵的巨緊,也是插半天 tip:用點力,角度別大不然真的可能斷

安散熱器了,買了護芯寶,支架螺絲孔怎麼都對不上,巨滑,最後倆人一人擰一邊螺絲

(雅俊g3真的很不錯,還能裝個rgb扇到另一邊,有護芯寶你可以倒最起碼0.9克矽脂進去,amd平台買雅俊一定要陪護芯寶!

上板子的時候呢,i9擋板卡不緊,最後大力出奇蹟卡進去,主機板銅柱對不到位,驚喜地發現只給了四個螺絲,就隨便找了四個能擰進螺絲的銅柱固定住了主機板

走線:機箱蓋打不開,最後大力出奇蹟。線走進走線槽結果背板蓋不上,最後古法理線解決

全部裝完,結果點不亮,拔了顯示卡亮了,我們一直認為這卡他就不可能壞,於是乎,短接清bios,清理金手指,顯示卡熱插拔,失敗。

在我們準備拆開時,我突發奇想,我他喵的換一根pcie線吧,萬一呢,結果真的亮了,亮了!

開啟華碩的bios,記憶體超到3600,時序壓到跟xmp差不多,竟然成功了!c9,就是牛!CPU上睿頻4.05ghz,測試輕鬆全過

進系統,能打的驅動全都打完了,然後等第二天網絡卡到了一插,再打一次驅動,完成!

唯一奇怪的就是,顯示器他喵的歪了,怎麼都矯正不了

5樓:進擊的飛鳥

從一開始自己裝機到現在也陸陸續續裝了接近十臺機器了,主要是ITX,對於ITX這種小機器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安裝部件和接線的順序了,因為空間太小,經常會出現裝上散熱器接不上線或者零件大小高度衝突之類的情況,安裝器最好先在機箱外試裝一下,避免出現上述那種尷尬局面。matx和atx的機器相對就沒太多講究,畢竟空間夠大,留意一下線材長度及介面的位置就可以了。

6樓:七友

本小白信心滿滿的第一次裝機

配件都全新但是就是點不亮我都快整自閉了找電腦城裝機150 都快趕上乙個記憶體條錢了我心一橫自己研究吧

最終的問題是……cpu供電介面沒插

7樓:澄浣

切記不要打力出奇蹟!

裝機主機板:微星迫擊炮b450

cpu:r5 2600x

裝機時:

1,主機板這cpu陣腳怎麼插不進去?用力按一下吧好了,完美進去了。

2,主機板裝機箱這螺絲怎麼扭的不牢靠?我這強迫症,用力按著扭牢靠了。

一開機,冒煙了,我去,這什麼情況?

拆開一看,陣腳彎了,主機板燒了

一度懷疑人生後,開始了瘋狂的動手能力,

cpu 陣腳用針一根根挑正,主機板燒了只是風扇元件不能用了,主機板上有個類似風扇藉口的,直接插上用了,折騰到半夜然後完美開機了。

附一張組機配置圖

8樓:空白

有錢一定要上定製模組線!

純銅編織線一套下來算上手工費只要200出頭。

走線直接插,背板直接蓋,再也不用擔心線怎麼藏、線擋著背板和線太短不好走這種事情了,裝機難度瞬間降低一半!

9樓:

第一次裝機時候倒是沒鬧什麼岔子,然而:

早知裝機這麼好,第一台電腦就不買死貴死貴的聯想天鶴660了(2023年),而是選擇裝機了。

要是當時知道,2023年裝機就堅持全電腦城去找巴頓核心athlon xp 2500+,而不是換sempron 2200+了。

10樓:瞎逼逼專家

2、CPU風扇、水冷頭不是越緊越好,擰到稍緊就可以了。

3、矽脂在CPU中間塗乙個點就行,不用非得刮勻,刮勻的作用微乎其微。

4、矽脂要少塗,不然下次換矽脂的時候會發現矽脂溢位到CPU底座上了,把CPU拿下來清理的時候還會帶到主機板針腳上,及其難清理。

5、M-ITX、ITX的機箱要注意顯示卡長短、高度、厚度等,有的機箱只支援單槽位卡、短卡、半高卡。

6、機械硬碟要擰緊,螺絲要放膠墊,不然有些機箱會唱歌。

7、水冷不等於靜音,噪音也不單單來自於風扇,有時候水幫浦聲音更大。

8、CPU供電線和主機板供電線插拔要用巧勁,大力不一定出奇蹟,有可能出事。

11樓:還算個人

1、一定要在快遞員面前將主機板拆封檢查針腳,你永遠不知道裡面斷了的針腳會出現什麼問題。

2、盒裝CPU的主體是CPU,不是送的渣渣風扇。

3、先裝配件,再把主機板放進機箱。

4、保證裝機環境寬闊,涼爽。

12樓:Judgment

凡是有針腳的地方,一律淨空周圍所有東西,包括自己的手!

AMD的用海綿墊著針腳輕拿輕放,千萬不可以使針腳接觸除了海綿墊之類極其柔軟的物品之外的東西

英特爾的主機板CPU底座只能出現兩隻情況:裝上CPU蓋好蓋//不裝CPU蓋好保護蓋。絕對不能出現諸如開啟蓋子晾在一邊或裝上CPU不蓋蓋或者不裝保護蓋蓋上蓋子的

本人已報廢一塊amd x4 640,一塊技嘉z97,血的教訓啊!!!差的不是那一點錢,問題是這玩意幾乎修不好,還得花時間再買一塊,費事

13樓:

CPU效能根本沒有過剩,而是嚴重不足,尤其是單核效能。

策略類/模擬類遊戲,對CPU單核的需求實在是太大了。10GHz都不夠用

14樓:LINES

一定要自己裝系統!第一次裝機是找電腦店裝的系統。

可想而知,先是給我12g記憶體的電腦裝了32位,還極力不予重灌。

後來又重灌了64位,答主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現未使用uefi啟動。

再一段時間後,發現其裝了閹割版win10,買了啟用碼而不能認證。

唉╯﹏╰,心累

15樓:Hirogawa

機械硬碟一定要固定住。

更新下,後來那塊硬碟沒救了。

當時裝機用了喬思伯的C2,為了省錢沒有上itx而是選擇了matx,於是不能使用自帶的硬碟架,於是只好把SSD安裝在最底下。

幾個月後買了塊3T的機械,發現沒地方安裝了,只好把電源和資料線通過顯示卡口引出來把機械放外面。

雖然能用,但是因為缺少固定,對機械硬碟造成了一定的損壞,具體的說就是部分舊檔案無法讀取,開機極有可能會檢測硬碟,如果不跳過開機時間妥妥的1小時+

16樓:wywzxxz

itx主機板的銅柱都是軟的,usb3.0插口反著也能插進去,但是會斷兩個針腳,導致前面板全廢。

第二次特別注意正反後發現正著插不仔細依然能插斷乙個針腳...

17樓:

第一次裝系統是在小學四年級,當時我弄到了乙個vista的盤,照著以前看過的電腦書上的步驟光碟啟動然後安裝

然後我忘了裝完後從硬碟引導,第二次開機又是從光碟,就這樣反覆裝了四次,發現還沒完就把盤退出來睡覺了。

第二天開機發現硬碟啟動了,安裝完成,可是這個系統持續了不到乙個星期就掛了,因為C盤分的太少

18樓:高限量

給低端機箱(特別是老38度標準機箱)公升級高階顯示卡最好隨手買把據條和鉗子

買塔式12寸散熱一定要量一下機箱厚度(玄冰400)

19樓:徐莫臣

1.根據需求買顯示卡,玩玩網遊,不玩大型單機的,N卡不插電的夠用了,鹹魚上買了用個一兩年降個100至150賣掉,不虧。

2.CPU可以買好一點,兩三年應該不會大掉價,AMD新CPU出來不知道什麼情況(本人G4400用了一年又賣了就折了20算上郵費,然後買了個4560)。

3.主機板不能縮,電源不能縮,記憶體條不要買雜牌,SSD我個人用得感覺好品牌差品牌區別不是特別大,看需求的。

4.鍵盤必須買好,鍵盤應該是電腦裡面最耐用而且最一分錢一分貨的東西。

20樓:

我人生第一次裝電腦不是裝機,而是把家裡面一台老機子拿出來拆開清灰。那時候的答主還不是現在的一枚圖拉丁,基本屬於電腦小白的年齡,當時還在上初中左右。

偶然間得知台式電腦要定期清理灰塵,否則執行會越來越慢,於是某個週末趁爸媽不在家偷偷的把電腦拆開來,裡面的灰那叫乙個多,於是拿家裡的吸塵器狂吸。最後看到CPU散熱器上也有很多灰,索性就把散熱器拆了下來清灰。

拆下來的時候發現CPU蓋子上有很多白白的渣渣,當時心想:「這灰真是多,CPU散熱器壓這麼嚴實都能進去」。於是拿了把刷子把CPU蓋子刷的乾乾淨淨,然後把散熱器裝了回去。

然後把整台電腦又還原,正常開機(想來初中第一次拆電腦這麼瞎J8折騰居然沒Boom也真是奇蹟)

只是後來覺得電腦反而變得更慢了。。。

直到我多年後成為了圖吧基佬的時候才知道有種東西叫做「散熱矽脂

第一次裝機,大佬給點建議?

AtlantisLove 板u 97k散 z390太極 4000 記憶體金士頓掠食者3600 8g 2 1200 3200 8g 2 700 顯示卡七彩虹2070adoc 3700 2080adoc 5550硬碟 sn750 500g 550 760p 1t 1100 m.2藍盤 1t 750機械盤...

第一次裝機有什麼要注意的?

彎弓射大豬 哎,又要提到當初第一次裝機散熱器固定的底盤裝反搞得散熱器沒有和CPU接觸導致CPU溫度一直過高,然後導致顯示卡效能上不來,導致玩3A大作卡成PPT的故事,當時還一直天真地以為是CPU有問題,其實這八百年一見的事兒哪那麼容易碰上。總之,如果部件的螺絲擰的位置正確,也擰到位了,是不會出現鬆動...

電腦小白第一次裝機有什麼建議?

fanvr375 題主配電腦主要用來做什麼?玩遊戲?跑渲染?做計算?如果是用來玩遊戲的話 1.GTX1660這種效能的顯示卡,CPU用Intel Core i5 9400F或者AMD Ryzen 5 3600就能帶動了。完全沒必要用i7 9700K。2.GTX1660這種中端顯示卡,沒必要買一線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