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千里路和讀萬卷書哪個重要?

時間 2021-06-08 04:14:08

1樓:蘭箏

我記得可能是高曉松老師曾說過,現在的書太多了,什麼樣的人都能出書,很多人沒有辦法識別什麼是好書壞書或者適合自己的書,所以他建議我們先行千里路,在路上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再選擇書

2樓:熊子

知行合一這四個字告訴我們應該並重,沒有誰更重要誰更次要的問題,簡而言之,行千里路和讀萬卷書是我們的兩條腿,捨棄當中的任何乙個我們都無法走路。

3樓:是ROY啊

我覺得看人,有人喜歡行萬里路,有人喜歡讀萬卷書,不是真心想讀書的,讀了萬卷也是收穫甚微,反之亦然。

我更希望我自己讀萬卷,在順便走個百里路差不多了,哈哈

4樓:東伯利亞行者

個人認為無法給出乙個絕對的哪個概念重要,最重要的是能講行路和讀書結合起來,知行合一,使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行路即實踐,收穫經驗,磨礪心志。此間再去讀書,看看大千世界中,生活,工作,政治,經濟被人們上公升到體系化理論化的知識,以充盈自己的大腦。你會發現,你所經歷的,其實都在書裡。

但如只讀書,又很難得到實戰演練。就如同RPG類遊戲,你把每個英雄兵種研究的透透的,但並無操作經驗,甚至連快捷鍵都不知道怎麼用,你覺得你能打得過對手麼?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練習操作而不能熟知自己的特點,都對手的特點,那也只是一台人工電腦。

我大一時在學校二手圖書商店買了一套馮夢龍的《智囊》,當時讀下來,更多是覺得有趣。多年以後,經歷了工作社會的浸染,回頭再去讀裡面的故事,在理解上又多了一層,會不自覺的和自己的經歷結合,陷入思考。

不論是讀書還是行路,建議多去思考,運用,才能有所收穫。經典就是經典,越來越覺得「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厲害。

5樓:胡佳恆

這其實是一件事。

西點軍校的領導力原則是就「be.know.do」(發生,懂得,去做)。這是乙個迴圈。

佛家講「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都是同樣的意思。

當然實踐的次第可以自己選擇,從自己喜歡且擅長的方面先做。如果你喜歡讀書,讀到一定程度,你一定有強大的動力去看看書上的地方長什麼樣子;如果你喜歡旅行,旅行到一定程度,你一定也會有強大的動力去看看書上是如何描述這個地方的,是否在旅行中有遺漏,或者沒有體會到的氛圍。

我有一位南韓建築設計師朋友,他對唐代建築很感興趣。我告訴他,去五台山佛光寺去看看,那裡是梁思成林徽因當年考察過的儲存有完好唐代木構建築的地方。他帶著團隊去了。

然後摸著寺門口的木柱子,感動到流淚。我只是看過書,知道在這裡可以找到唐代木構建築。他行了路,去看到了書上沒有的細節。

我想他更能從這件事上體驗到幸福感。而我也很驕傲於我的讀書經驗可以帶給他人精神上的擴張。

所以。Just Do It.祝好。

6樓:Tony

萬卷書有多少?

以宋史為例子,全書496卷,約500萬字,差不多一萬字左右一捲。

廿四史3213卷,差不多4000萬字。

中國史籍浩如煙海,一部廿四史讀完,只是個框架。資治通鑑讀不讀?左傳紀事本末讀不讀?讀完正史,野史讀不讀?

萬卷書.只是開了個頭。

讀書都是乙個沒有盡頭的事,然而萬卷書外,還有萬里路,還有星辰大海。

只願有一天,不在為衣食奔波,手握一捲,心中清風明月,此生也就足矣。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個很重要?

徜徉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豐富自己。行萬里路能獲得什麼?豐富自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真正經歷過了,思考過了,才能懂得書本上的道理,和書上沒有的道理。書在我看來,就是行萬里路的總結。同源同根。所以吧,我認為二者缺一不可。 晴為黛影 讀萬卷書相當於理論,行萬里路相當於實踐。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

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哪個更重要一些?

悾噓矢落 二者皆重要。1.讀萬卷書是打基礎。在我們還沒有能力去行萬里路的時候,讀書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書本不是實踐,但是它是我們開始實踐的理論基礎。沒有這個理論基礎,那你的實踐就沒有太大的意義。2.行萬里路是實踐。當你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時,再去行萬里路,你會發現自己沒有那麼迷茫,在行走的過程...

讀萬卷書跟行萬里路那個更重要?

新青年 邊走邊思考,才是最重要的!走一段路,要會停下來思考一下,看自己的行走方向是否適合自己!這句話要思考了才走,我覺得!盲目的行萬里路,有時候並不能給你帶來什麼,說不定就只剩下疲憊! gasama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只能讓你懂得的很多,痛到底有多痛,苦到底有多苦等等,不一定能切身體會。行萬里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