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百姓會給皇帝起什麼外號?

時間 2021-10-31 10:00:09

1樓:大明慈父朱洪武

說乙個越南的皇帝吧,這位皇帝不僅綽號奇葩並被史官記錄下來,甚至還成為他流傳後世的正式稱呼。他就是前黎朝「臥朝皇帝」黎龍鋌,比起他的名字,越南人更常稱呼他為「黎臥朝(Lê Nga Triu)」。

這位被臣民稱為「臥朝」的黎龍鋌是通過越南版陳橋兵變而創業的英主黎桓的兒子,卻是「老子英雄兒混蛋」,堪稱越南歷史上的一代奇葩,也是數一數二的昏君兼暴君。雖然在位僅四年(2023年—2023年),但其作惡無數,不一而足。首先是通過弒殺以皇太子身份合法即位的兄長黎龍鉞而得以篡位,因得國不正,引發朝中內亂;其次是迷戀美色,這當然是大多數昏君暴君的通病;第三是花式殺人,並創造各種紳(bian)士(tai)惡趣味,以此為樂,如「或因宴殺貓賜諸王,食畢,以貓頭示之,諸王皆懼,乃悅」。

黎臥朝的暴行導致前黎朝政局不穩,他的弟弟黎明鍉(一作明提)在他即位前入貢於宋,回到廣州時聽說臥朝篡位引發內亂而不敢回國,宋朝的廣州知州凌策由此得知交趾不穩,深感收復交趾這片割據之地的良機已至,乃上書宋真宗請出兵平定交趾。才跟契丹簽訂澶淵之盟的真宗卻表示:「黎桓既修貢,亦嘗遣子入覲,海陽寧謐,不失忠順。

今聞桓死,未聞予恤,遂伐其喪,豈王者所為?」接著,沿邊安撫使邵曄上《邕州至交州水陸圖》,慫恿真宗攻交趾。真宗以示近臣曰:

「交州瘴癘,若興兵攻取,死傷必多。且祖宗開疆廣大若此,當慎守而已,何必勞民動眾,貪無用之地!」這可以說是宋朝堅定執行「守內虛外」政策的又一案例。

抱歉,現在才說重點。為什麼臣民管他叫「臥朝」呢?《大越史記全書》告訴我們:

以有痔疾,臥而視朝也。【野史雲:帝耽淫酒色,發成痔疾】

也就是說,因為黎龍鋌痔瘡嚴重,不得不躺著上朝,所以臣民稱他為「臥朝」。野史進一步指出他的「痔疾」跟他「耽淫酒色」有關,可能是一種性病。

拋開痔瘡的折磨,黎臥朝生前也算是盡享幾年榮華富貴。大概是縱慾過度,他年紀輕輕就歸了西,也不管死後洪水滔天,於是死後諸弟爭位。黎臥朝生前所信任的將領黎公蘊悶聲發大財,利用平亂之機奪取王位,恢復原姓「李」,建立了越南歷史上第乙個長期穩定的王朝——李朝,並遷都到今天的河內(李公蘊跟趙匡胤類似,擔任殿前指揮使,而黎臥朝在聽說「十八子」之讖後大殺李姓,而唯獨不殺他,這點又像李淵的遭遇了)。

由於黎臥朝屍骨未寒就江山變色,所以跟他父親黎桓一樣,沒有得到任何廟號、諡號。後世就以他的綽號「臥朝」來稱呼他,並赫然記錄於越南的正史之中。

越南正史《大越史記全書》中以「臥朝皇帝」作為黎龍鋌的正式稱呼

電視劇集《李公蘊:到公升龍城之路》中的黎臥朝,孟軍(Mnh Qun)飾

此外越南還有些帝王有綽號,如後黎朝的威穆帝被稱為「鬼王」,襄翼帝被稱為「豬王」,但從歷史記載來看,似乎都是明朝使節取的綽號而不是本國臣民取的,不合題目,就不詳述了。

2樓:假鵠梁

孫策被叫孫郎

《江表傳》曰:「策時年少,雖有位號,而士民皆呼孫郎。」

雖然略歪題,但伯符也算是一方軍閥。算是給點參考吧……

3樓:「已登出」

明宣宗朱瞻基,因為極其喜愛鬥蛐蛐,而被稱為「促織天子」或「蛐蛐皇帝」。曾經密詔蘇州知府進貢一千隻蛐蛐,於是當時流傳著一句話:「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後來蒲松齡據此改編寫成《促織》一文,收錄在《聊齋志異》中。文中作者諷刺了自私貪婪的為政者橫徵暴斂,搜刮民脂民膏,深刻體現了對底層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憐憫之情。

異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

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裡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

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公升,仙及雞犬。

信夫!」——蒲松齡《聊齋志異·促織》

4樓:

當然有帖木兒帝國的開創者帖木兒大汗的瘸子外號是百姓起的,叫他為瘸子汗。

察合台汗的外號是罵人用的,qanxor qalmsq吸血卡爾梅克。

葉爾羌汗國的第二位汗王熱師德汗擅長彈杜塔爾,也被百姓取了杜塔爾的外號。

葉爾羌汗國的阿布都拉汗是蘇菲派的忠實追隨者,十分認同遠離今世的世俗享受,追隨跟道士一樣的生活,所以被百姓叫 dervish xan 道士大汗。

阿帕克和卓是蘇菲派的ishan,是教主,他登上汗位後被百姓叫作 ishan xan,ishan是蘇菲派上層的宗教頭銜。

東察合臺汗國的阿黑麻汗多次征伐入侵北疆的瓦剌人,他不接受瓦剌人的投降一律肉體上的消滅,所以瓦剌人稱作「阿剌扎汗」,意為「嗜殺之汗」。

維吾爾人給葛爾丹取了個叫taqir qalmaq光頭卡爾梅克的外號,也叫taqir xan。

清朝番部哈密回王國九世回王沙莫胡索特親王年少時在山區給人放牧,加上養父母家裡窮看不起病而且營養不良導致滿頭頭癬。所以被百姓取了「taz vang/xan」禿子王/汗。

這位親王雖然有點殘暴,多次加大農牧民稅負加大負擔,血腥鎮壓農牧民起義,但是登基後一直出資開班學堂拱窮人孩子接受教育,收養孤兒。

清代的各地伯克們都有外號,和田的叫igiz eriq 高渠。英吉沙伯克祖先是殺牛羊的,所以被百姓取了叫 qassap屠夫的外號。

其他的想起來了在繼續。

5樓:彷徨海的黑貓

君堡市民有給皇帝取綽號的傳統

比如說八爪蜘蛛公尺海爾八世,外交能人,給東羅續命了一段時間。

矮子約翰一世。

美男子約翰二世,據說長得很醜。

酒鬼公尺海爾三世。

可以說是很看得起皇帝了(笑)。

6樓:首陽大君

五代十國時期這類外號簡直數不勝數:

1.後周太祖郭威,年輕貧賤之時曾在脖子上刺青,紋上了乙隻鳥。人們因此叫他「郭雀兒」。

後漢隱帝死後,郭威派人去接鎮守太原的皇叔劉崇之子劉贇為帝。為了打消劉崇的懷疑,郭威親自指著自己脖子上的刺青,對劉崇使者說:「這世上哪有雕青天子呢?

」周太祖少賤,黥其頸上為飛雀,世謂之郭雀兒

太祖見旻使者,具道所以立贇之意,因自指其頸以示使者曰:「自古豈有雕青天子?幸公無以我為疑。」旻喜,益信以為然。

——【新五代史】

2.南平王高季興和高從誨,因為根據地正好在四通八達的荊州地區,南方政權裡的閩國,楚國,南漢向中原的後梁進貢都要取道於此,所以高季興常常趁機劫奪各國貢品,非要逼的各國發兵討還貢品,才面無愧色的物歸原主。到後來南漢,閩國和蜀國都稱帝了,高從誨又馬上俯首稱臣以騙取各國賞賜。

俗語把巧取豪奪財務而毫無愧色的人叫做賴子,因此南平君主就得號「高賴子」。

荊南地狹兵弱,介於吳、楚,為小國。自吳稱帝,而南漢、閩、楚皆奉梁正朔,歲時貢奉,皆假道荊南。季興、從誨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而諸道以書責誚,或發兵加討,即復還之而無愧。

其後南漢與閩、蜀皆稱帝,從誨所向稱臣, 蓋利其賜予

俚俗語謂奪攘苟得無愧恥者為賴子,猶言無賴也,故諸國皆目為 「高賴子」。

——【新五代史】

3.前蜀皇帝王建,年輕時候出身底層,做做販牛,偷驢,賣私鹽的勾當,人送外號「賊王八」。

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裡人謂之『賊王八』。——【新五代史】

後來王建起家之後,還因為年輕時候的這段職業經歷鬧了個大笑話:

王先主微時,偷驢遭刑。攻東川,為守陴卒日夜叫「偷驢賊。」

先主謂俳優王舍城曰:「為我罵之。」

優戟手指城上人,且令靜聽,曰:「我偷你屋裡驢耶」城上皆笑。一旦,袒背示舍城無瘡痕,舍城曰:「大好,大好!何處得此膏藥」。

——【北夢瑣言】

4.閩國太祖王審知,他的外號在五代十國裡就非常清奇了——「白馬三郎」。

審知為人狀貌雄偉,隆準方口,常乘白馬,軍中號『白馬三郎』。

——【新五代史】

7樓:忠心耿耿梅思祖

一般亡國之君會留個外號什麼的,顯示其玩物尚志,當反面典型用。

比如元順帝,因為愛好製作工藝。「帝嘗為近侍建宅,自畫屋樣;又自削木構宮,高尺餘,棟樑楹榱,宛轉皆具,付匠者按此式為之,京師遂稱「魯般天子」。」(權衡《庚申外史》)

發明大王元順帝,輕視科學朱重八

「帝於內苑造龍船,委內官供奉少監塔思不花監工。帝自製其樣,船首尾長一百二十尺,廣二十尺,前瓦簾棚、穿廊、兩暖閣,後吾殿樓子,龍身並殿宇用五彩金妝,前有兩爪。上用水手二十四人,身衣紫衫,金荔枝帶,四帶頭巾,於船兩旁下各執篙一。

自後宮至前宮山下海子內,往來遊戲,行時,其龍首眼口爪尾皆動。又自製宮漏,約高六七尺,廣半之,造木為匱,陰藏諸壺其中,運水上下。」(《元史順帝紀六》)

「司天監進元主所制水精宮刻漏,備極機巧,中設一木偶人,能按時自擊鉦鼓。上覽之,謂侍臣曰:「廢萬幾之務,而用心於此,所謂作無益害有益也。

使移此心以治天下,豈至亡滅?」命左右碎之。」(《明太祖實錄》洪武元年九月甲午)

8樓:景行止

《三垣筆記》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朝議以國計不足,暫借民間房租一年,於是怨聲沸京城,呼崇禎為重徵。猶海剛峰疏內呼嘉靖為家淨,謂家家具淨也。

還正好都是年號的諧音,人民群眾的想象力果然是無窮的。

二胎政策,老百姓生的起嗎?

李勤釗 生孩子從來就不是自己的事情,是國家和民族的事情。有能力讓子女獲得更好的教育的人就有資格生更多的孩子,基因好的人也可以。聖母心毀天滅地,滅種都有可能,人人平等的前提是民族整體強盛時候相對公平,不是說我現在就要求所有人只生多少就是公平。看看南非吧。 obstacle wu 二胎政策,從另乙個方面...

袁崇煥拜祭敵酋,老百姓什麼感受?

大雞腿兒 天啟六年明朝經歷寧遠大戰,雖史稱大捷,但所獲首級也僅僅二三百具,遼西鐵騎龜縮寧遠見覺華被屠而不救,時任寧遠巡撫袁崇煥稱紅衣大炮中建奴大帳,建奴全體哭泣離去!寧遠大戰為六年三月開戰至八月努首歸西,遼西被掠奪人口達數十萬及錢糧無數。袁至少派人去過兩次,一次八月去弔唁,名為探聽虛實。一次是去信皇...

建立文明城市,真的會給老百姓帶來好處嗎?

遠致靜寧 何謂文明?一紙政令,就要老百姓這樣那樣,動輒罰款,再重估計就要進牢房了。誰都希望文明,生活在文明的環境裡。但當你發現,所謂文明的稱號,就是GDP,就是滿大街騎電動車的都必須要戴安全帽,就是好看的綠化,就是某種規範 沒有哪個人會說這些不應該,但是這就是文明的標準嗎?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