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四大「無恥文人」都有什麼事蹟?

時間 2021-09-18 04:54:31

1樓:

其他的不表。

就單單郭沫若不斷上書國家開皇陵,本來是想開挖朱棣長陵,最後選了個簡單的定陵,最後導致定陵文物幾乎全部損毀,太多價值連城的陪葬品在遇到空氣後迅速崩壞。

就這一罪狀,翻邊中國歷史也找不到第二個。郭沫若堪稱民族罪人都不為過,僅僅扣他乙個四大無恥文人都是便宜他了。

2樓:

文人有文人的風骨,生存有生存的考量,誰比誰高貴呀?難道非要逼得文人乙個個跳湖跑路台灣才算清高自傲嗎?這樣的綁架跟文革所帶來的後果有什麼區別?

還有啊,除了郭沫若,其他幾個候選人物的事蹟我可真不太清楚,真有那麼回事呢?還是捕風捉影?誰來科普一下呀?

3樓:丈山

讀過馮友蘭的書,看過臧克家的詩,覺得未必是像你說的那樣的,尤其還有一部分是香港寫的,個人覺得我們是不能理解當時人的思想的,個人思想會發展,會變,看看梁啟超就是很好的例子,像譚嗣同那樣死了也未必是好事,本來可能他能做更多的事情,馬克思主義也是一大學術,他們寫信可能是由衷的也未必額,誰知道呢,西方還有那麼多學者信共產主義呢,比如羅素,請參考看羅素談中國,我們國家政治本來也是站在人類的前沿的 ,但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年輕人以嘲笑共產主義標榜先進和理性呢,其實也是極端的一種,雖然看著現在富強了,結果怎麼樣還未必呢,歷史需要再長些來驗證。而且就算當時實際事件參與者,也未必知道自己處在什麼處境,就像隆美開始也一直不知道集中營的事。但是不管怎樣,他們留下了很多有營養的東西,這是肯定的,這和他們生活表現沒關係,學術也不過是乙個職業而已,善惡也本來就是社會給予的,為什麼一定要有氣節,一定要站隊,一定要你死我活,這些都是狹隘的,要是他們為了自己家庭明哲保身也是情有可原,我們自己遇到這種處境可能更膽小呢。

批判地吸收,人無完人。

4樓:張sj

無恥文人的概念提出者就是無恥的。不論大陸還是台灣,不論中國籍還是入他國國籍的華裔,華人都習慣向強權低頭,欺負弱者。尤其是大陸的中中國人,尤其是文革中,誰沒有接髮別人?

誰沒有說違心話?誰沒有落井下石?誰沒有虐待,抄家?

有誰拍胸脯說自己不無恥?

5樓:不在此間

樓主的字裡行間看到的是對四大無恥攀附政權的深深不恥,我不由失笑。想你儒家,不就是為服務權力而生的嗎?樓主說上世紀50,60年代民不聊生,不知是怎麼個民不聊生法?

文人們縱使在牛棚,在豬圈裡也不曾餓死過,何況本朝地位遠高於文人的工農?本朝就是在你所說的民不聊生的時代裡,完成波瀾壯闊的工業化基礎建設,成為地球上最後乙個後進工業國。

唐宋八大家中,為什麼宋代的幾位文人都集中在了幾乎同乙個時期出現?

趙雋祺 歐陽修負責總起,當伯樂,蒐集人才,成為初代文宗 曾鞏負責第乙個唱和,成為初代公知,並拉上哥們王安石 王安石受邀唱和,並負責成為初代丞相,推廣新學 蘇洵負責圍觀,並帶上倆兒子唱和 蘇軾同時是二代文宗和二代公知 蘇轍負責延續並維護革命成果 大誤 永遠的記憶 先佔坑八大家裡宋代的六大家出生相差不到...

台灣為什麼不拍攝四大名著電視劇集,而大陸卻樂此不疲一再翻拍?

曾穗四 一是沒錢,港台沒有投資這麼大的,也許南韓有可能完成這種以小博大的拍攝,港台沒戲,二是只要拍就會狗血,港台編劇套路相信看過點瓊瑤戲的都知道,歷史劇會變得格局非常小,渣男和苦情女的故事,渣男推動歷史程序,關於這個新世紀後的很多戲說劇有先進港台編劇經驗大家可以圍觀一下,比如簡遠信的薛平貴,你就知道...

那些進不了四大的二本生都怎樣了?

愛在櫻花雨紛飛 我就是那個拿到四大諮詢offer但是沒去的二本學生只不過,我二本後來退學,重新高考後進了乙個211四大並不是必須一本才能進,我面試的時候,身邊還有北美杜克大學,萊斯大學,波士頓大學的候選人呢,最後照樣掛了 關鍵是你有沒有成熟的職場思維和商業sense,很多人只是覺得自己身上優點一大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