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魏徵說「漢文 晉武俱非上哲」,漢文帝不能算上哲嗎?

時間 2021-06-12 10:26:24

1樓:古陵

不說和李世民相較,漢文之立,本就是一場政變之後的大臣陰謀,其在位之中,並無多少出彩之處,相較於景帝的陰沉刻薄,武帝的銳意進取,他更多的是順勢而行,晉武帝至少還統一了天下,此兩君非上哲並無不妥。

當然並非否認他是明君,歷史上能做到他這樣,已經算是不錯的明君了,只是和李唐之初的氣象相較,文帝承高祖、呂后之業,國漸富強,只是其才能也就那樣了,按圍棋術語論,守拙而已。

南越王尉佗自立為武帝,然上召貴尉佗兄弟,以德報之,佗遂去帝稱臣。

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惡煩苦百姓。

吳王詐病不朝,就賜幾杖。

群臣如袁盎等稱說雖切,常假借用之。

群臣如張武等受賂遺金錢,覺,上乃發御府金錢賜之,以愧其心,弗下吏。

此五條,南越稱帝,匈奴犯兵,吳王詐病,群臣相逼,吏治腐敗

文帝都採取妥協的方式來面對,就這操作,說識大體也好,量力為也罷,都難稱上哲。

上哲的評選條件,不是優秀,而是超凡,這定位本就極高,類似於武廟十哲,文廟十哲那種標準。

2樓:陸曦

魏徵之所以這麼評價,一方面是為了進行邏輯推理。從迄今發現的史料來看,魏徵沒學過發源於歐洲的邏輯學,但他實際上用到了邏輯學裡面的關係判斷及推理,大致過程如下:

(1)漢文、晉武都不是上哲,

(2)但他們都知道節儉;

(3)您(唐太宗)比他們更賢明,更稱得上是上哲,(4)所以您更應該知道節儉。

當然,這只是次要原因。最重要的是:魏徵認為漢文帝雖然不是昏君、暴君,但也不算是特別優秀。

他繼承了他的父親——漢高祖劉邦的休養生息的政策,但總體上和他的父親、孫子(漢武帝)相比還是顯得遜色。尤其他受到了官僚集團和各地諸侯王的牽制,顯得不夠果斷,這是魏徵認為他不是特別賢明的根本原因。

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為什麼會被說晉弱智?

很簡單,這放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乙個眼界問題,和 皇帝的金鏟子 是乙個道理。但你是皇帝啊,要對天下人負責啊 這個暫且這麼說 你堂堂乙個皇帝說出這麼昏庸的話,不黑你黑誰,這話要是某個王爺或者紈絝子弟說出來,就沒這效果了 齊物格致 如果換成是陳勝吳廣,覺得屁民啃啃樹皮也可以活了。到底若干年後連樹皮都沒得啃,...

為什麼說晉無公族?韓不就是公族嗎?

馬放西山 這個問題得從多方面解答,從史料看晉獻公之後沒有分出新的公族,從晉文公開始就把除太子之外的公子們遣送到外國,本來按照周人的傳統 從鄭國到魯國 成年的公子們是要被任命為卿大夫的,以拱衛公室。晉文公由於目睹了幾十年的晉國內亂 公子爭權 把兒子送到秦國 陳國等,導致卿族勢力很大,後面的國君都效仿,...

莊子說 指非指 , 馬非馬 ,對嗎?為什麼?

郭尚陽 這是說的 名 與 實 之間的區別。指和馬本來是存在的,但是指和馬的這個概念,這個稱呼並不存在。當有了人產生思想,把指叫做指,把馬叫做馬,指才是指,馬才是馬。所以乙個實指的馬和乙個名相的馬,並不是自古就等同的,也不會一直等同下去,一萬年以後,你會管馬這個東西叫 古代食草飛奔神牛女朋友 所以,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