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騎兵衝陣一般是排橫隊還是鍥形方陣?

時間 2021-06-03 09:06:03

1樓:第一忠誠

還是要看衝鋒的目的和己方人員素質。

楔形陣,也叫豬嘴陣,以最精銳、裝備最精良的騎兵打頭陣,依列人數遞增,好處是穿透力強,適合鑿穿敵陣,打亂對方的陣型,正面窄,受到的遠端打擊也少,比較適合對付步兵,壞處是正面輸出有較大浪費,側翼不安全。拜占庭甲冑騎兵的經典戰術就是以全裝騎兵執釘頭錘為首,以長槍騎兵為翼、包裹具裝弓騎兵,對阿拉伯帝國的步兵陣線造成穿透,不過這套戰術在面對諾曼騎士的高速夾槍衝鋒時表現不佳,並逐漸被淘汰。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楔形陣不適合對付騎兵。

條頓騎士在楚德湖戰役裡用楔形陣突陣,亞歷山卓·涅夫斯基用加厚的步兵迎接衝鋒,並用兩翼的精銳伏兵加以包抄,條頓騎士慘敗而歸,楔形陣側翼薄弱的缺點顯露無遺。順便一提,兩宋之交,女真鐵浮屠「慣用銳陣,一陣去,一陣復來」,也是用楔形陣,對付宋軍投射強而近戰弱的步兵方隊效果很好,當然,遇上步騎皆以長槍為主兵,攻擊慾望強烈的岳家軍就翻車了,再次體現了這種陣型的優缺點。

橫隊是騎兵衝鋒最理想的陣型,正面寬大,威懾力殺傷力達到最大化,而且不易被包抄側翼,縱深不足可以用反覆衝鋒或者多波次衝鋒解決。不過,橫隊對人員素質要求很高。中世紀晚期的時候,能大規模應用橫隊衝鋒的其實只有法國一家,其他國家的騎兵衝鋒往往會使用大縱深的方隊,用經驗豐富的老兵布置在四周,維持陣線,才能形成有效的破陣殺傷。

只有法國佬騎士傳統深厚,又有著敕令騎兵這種訓練有素的常備軍,才能玩得了以雙列乃至單列隊形,充分展開正面,最大化輸出。橫隊對騎兵步兵都非常有效,不同於楔形陣,橫隊是真正以殺傷對方為手段,而非僅僅打擊士氣。福爾諾沃戰役,900敕令騎士以剛猛的線列衝鋒,打得4000聯軍騎兵潰不成軍,足見橫隊的威力。

宋初的騎兵承五代沙陀精騎的風格,以弓箭長槍為主兵,列陣如牆而進,也是多次打得遼軍人馬辟易。

2樓:子艮

看情況,看時代。

但是硬要說的話,我會說最常用的是楔形,(但是楔形怎麼還方陣了……)如果一隊騎兵選擇衝鋒了,那一般是地方步兵佇列出現了混亂,有機可乘。除非是蒙古人的全騎部隊,不然這時己方的步兵一定和地方在接觸中。騎兵為了有效擊破,肯定選擇力量集中的陣型。

但要注意,在歐洲中世紀中晚期,騎士大行其道的時候。作為部隊中堅的騎兵一般會排出乙個寬大的正面來最大化衝擊力量。當然,在西歐以外地區會有不同。

古代的城際公路一般是怎樣的?

叛逆者 秦朝的那幾條道不但算城際公路,還能算高速公路了吧。交通建設有秦馳道 秦直道 秦棧道 五尺道與嶺南新道,以及溝通中原與嶺南的靈渠。秦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展開來,為溝通關中與關東 江南各地區。當六國遺民舉兵叛亂時,秦軍可以迅速前往平定。馳道在平坦之處,道寬五十步,隔三丈栽一棵樹,道兩...

古代王府的面積一般多大?

明代的王府,參見孫靖國 明代王城形制考 社會科學戰線 2009年第2期。清代的王府,參見李孝聰 成一農 清代北京城王府建築的選址與分布 九州 第二輯。 戰爭史研究 明代洪武朝初封在要地的幾位王,王府規格一般是南北六百多公尺,東西四五百公尺。西安秦王府 南北670公尺,東西408公尺 太原晉王府 南北...

nas壽命一般是多久?

忘川驊 nas首先關注的應該是硬碟,買nas尤其是二手說給你硬碟的你也不要考慮,因為硬碟本身在nas系統裡面就屬於消耗品。其次就是nas本身硬體,超過5年就不要考慮,畢竟迭代公升級就存在軟體和硬體的漏洞,還是品牌方面就自然涉及個人隱私,萬一哪天真的給黑客鎖了?最後你買二手nas最好挑近2 3年,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