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張馬黃趙 諸葛亮 法正 魏延等人在劉備陣營的實權和地位如何?

時間 2021-06-03 06:49:57

1樓:塗景鑠

入成都時是關張馬一檔,黃,趙低一檔,魏延最低。

關羽鎮荊州,張飛在巴西,黃趙都是雜號將軍,沒有什麼特別的記錄,魏延公升到牙門將。

諸葛亮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法正蜀郡太守,後徵漢中時去太守。

劉備稱王後。

關張馬繼續為一檔,前,右,左,皆假節,黃忠為後將軍,不假節。

趙雲沒變。魏延公升到鎮遠督漢中太守。

諸葛亮不變。署大司馬府事。

法正王尚書令,護軍將軍。漢中王國為廣漢,犍為,蜀,巴,漢中,是蜀漢核心區。

這時蜀漢的政體是什麼結構,權力如何劃分,史料不詳,其實就是大司馬府,王府及州府三套班子,各自負責的內容,史料不清楚。

但很清楚的是劉備稱王期間,權力是拿的很穩的,他也沒必要設乙個除他之外能說一不二的角色,大司馬府諸葛亮也好,尚書令法正也罷,還是州府治中黃權也好,他們都沒有說誰實權很大能壓的住誰,權力是相互制約的。

魏延這時到是很清楚,公升到漢中都督,地位應該在趙雲之上,後來者居上了。

趙雲雖後來有云別傳督江州的記錄,但當時的江州又不比李嚴時代的江州,巴也三分,巴東,巴西都不歸巴郡太守管,又有首任江州都督是費觀的記錄,趙雲應該只是督一些部隊在江州後備,和魏延的漢中太守領漢中都督這種模式是不一樣的。

然後是稱帝:

關,黃,法正死了。

張馬分別為車騎和驃騎。

諸葛亮為丞相,錄尚書事。後在張飛死後,領司隸校尉,這時諸葛亮基本上已經完全確定了劉備百年後最重要的輔政大臣的角色了。

補個點,王的諸卿,相國皆是兩千石而不是中兩千石,王的四方將軍也應該是兩千石而不是中兩千石,漢中王時和稱帝後的諸卿與四方的待遇是不同的。軍師將軍顯然不可能高過劉備的左將軍或平級,劉備的左將軍是中兩千石的漢朝左將軍。而關羽馬超等人的四方是兩千石的漢中王四方。

他們這些人包括趙雲及太傅許靖,當時秩都是兩千石,但班位不同,而關張馬當時有節,有侯,班位按說應該比雜號更前一些。

2樓:長安羽林郎

蜀漢重臣的地位變化主要有兩個時期,我把他歸類為昭烈時代和後主時代。

昭烈時代關張絕對意義上蜀漢開國兩大軍頭,與劉備起於微末,關羽更是劉備入蜀戰役、定軍山戰役時穩固的東方靠背,荊州軍區是除了劉備本軍之外最大的軍團,更是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

張飛更是劉備開國之後的車騎將軍兼司隸校尉,馬超雖然貴為驃騎將軍,地位雖然高但是實權遠遠不如關張。趙雲和黃忠更多的是主要將領而不是方面持節的重將。

在昭烈時代謀臣方面,諸葛亮和法正的角色更像是蕭何和張良,赤壁以後丞相更多的扮演內閣首相和總後勤部部長的角色。法正在劉備入蜀、定軍山戰役、立國後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總參謀長的角色,更是擔任蜀郡太守(首都市長)。

後主時代隨著元勳老將的凋零,丞相成為了蜀漢政權當之無愧的第一人,丞相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軍事(內閣總理大臣兼三軍總司令)。

這個時期同樣魏延也成為蜀漢首屈一指的方面大將,不得不說劉備用人的眼光是非常犀利的,漢中戰役勝利之後,破格提拔了當時還是名聲不顯的魏延鎮守漢中而不是威震天下的張飛,魏延在北伐時代是當仁不讓的先鋒,就說讓姜維無可奈何魏國雍州刺史郭淮,當初可是讓魏延摁在地上反覆摩擦的角色,深受丞相親賴,蜀漢四大戰區,漢中、江州、永安、南中,漢中作為北伐基地和邊防第一線,從劉備時期到諸葛亮秉政時代,魏延都是鐵打的漢中太守(軍區司令),北伐時期任丞相司馬、征西大將軍、涼州刺史、前軍師(戰區司令兼北伐先鋒),可以說是諸葛時期的軍方第一人,地位猶在趙雲之上。

3樓:父慈子孝孫仲謀

這個問題,我估計很多人要拿勸進表說事

我就解釋一下勸進表排名的意義

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領長史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從事中郎將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征西將軍臣黃忠、鎮遠將軍臣賴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上奏——勸進表

這個勸進表純從排名上排地位是不合適的,這個排名的順序分為三個層次

獨——內——外

馬超身份是獨一檔的,因為他是以諸侯的性質投靠劉備,地位上和劉備平級,不能簡單的理解為劉備的屬下,就像當年劉備依附於孫權,太史慈依附於孫策都是類似的性質,馬超同時是漢廷親封的徐州刺史,偏將軍,在起事反曹以後自立為征西將軍幷州牧,後來投劉備以後,又有領軍拔下成都的首功,劉備為收攏人心,不能不承認他這個身份,所以在地位上,給予馬超超然於其他屬下的地位待遇,意思很明顯,大家同朝為臣,地位相同。

後面排2-5的許靖、龐羲、射援、諸葛亮、定位都是劉備左將軍府的內臣,這個排序就是按照職位排的,許靖——左將軍府長史,職位最高,龐義——左將軍府司馬,僅次長史,射援——左將軍府議曹從事,諸葛亮——署理左將軍府事,署的意思是暫代,有臨時工的意思,這四位裡,職位最低的是諸葛亮,與董和一起只在左將軍府裡暫時處理普通事務,不是長官,也沒有編制。

再往後6以後的,就都是外臣,這裡面關羽排第一,張飛第二,這個沒什麼疑問。

這個勸進表幕後的推手是諸葛亮,所以諸葛亮這裡把自己排在乙個相對很謙卑的位置,這裡有2個細節值得推敲。

1。與諸葛亮同署左將軍府事的董和,並未列入,按理說,從內臣的角度看,這兩人是絕對的平級,沒道理只列諸葛不列董和,除非董和不贊成劉備進製漢中王,這個不太可能,所以這裡把諸葛亮列入僅有的四個列名的內臣,表示諸葛亮的實際地位並非所列那麼低,董和沒列入因為以董和的地位,並沒有資格列在名單上,乙個臨時工你列個瘠薄,但同樣署府事的內府臨時工諸葛亮列上去了,為什麼?這就很微妙了。

2。勸進表上諸葛亮的字首寫的是軍師將軍,這是劉備專門為諸葛亮設的乙個雜號將軍名頭,有榮寵的意思。如果諸葛亮以軍師將軍的名義列在外臣裡,就算不如關羽張飛高,但也絕不至於甩尾,還能排前幾位,但他沒這麼列,還是以乙個內臣末位的姿態老老實實的在內臣裡甩尾,為什麼?

因為諸葛亮表達的意思是我只效忠於劉備,並不在意實際官職高低。

這2條提示的含義是,我諸葛亮並非狂妄自大之徒,我很尊重前輩和宿將,所以我只在內臣的名單裡甩個尾,不想凌駕於任何人,但是,你們也應該看到,我諸葛亮極受劉備信賴,軍師將軍的名號是我諸葛亮獨有的,而我以乙個內府臨時工的身份也能列名其上,你們自己掂量掂量我在主公那裡的地位。

諸葛亮和法正的關係如何?

董休昭 據 三國志先主傳 記載是 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 如果比喻漢初三傑,此時的諸葛亮相當於蕭何,法正相當於張良。法正年長諸葛亮四歲,三國志法正傳 記載,雖然這兩個人的性格和興趣完全不同,但雙方始終都能以公事大義為重,就連諸葛亮自己也經常稱讚法正的智謀奇妙。作為 股肱 諸葛亮擅長治國,因此負責總...

為什麼五虎將是關張趙馬黃?

清風徐來 我就純自己口胡一下,根據演義 關羽關雲長,後人稱關公,武聖,關二爺,初出便能立偉業,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文醜,水淹七軍破於禁斬龐德,單刀赴會威震東吳 張飛張翼德,萬軍從中取敵首級如探囊物,為萬人敵,長板橋喝退曹操百萬軍,常年作為劉備軍先鋒大將,漢水戰爭擊敗張郃,季漢原...

關張趙馬黃魏帶兵作戰能力孰強孰弱?

Yue Liao 從劉備稱漢中王時的布置來看,在劉備心中,關羽 張飛 魏延最受器重,排名分先後。黃忠入蜀戰功累累,漢中之戰陣斬夏侯淵之功則使其在四方將軍排位中一舉排到僅次於關羽的位置。但劉備對黃忠的定位似乎是尖刀而非可以獨擔大任的統帥,進後將軍後也沒有擔任關鍵角色的記錄,我傾向於黃忠定位低於鎮守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