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時,劉備的「七百里連營」的出處在哪兒?

時間 2021-06-01 22:05:42

1樓:流雲追風

所謂的聯營700裡不就是吳人扯淡嗎。

從秭歸到宜都最多也就100公里,從白帝過來也不到300公里。難道劉備會從白帝一直聯營到宜都,你覺得這可能嗎,意義何在?

而且,假設劉備真的聯營700裡,那反倒好了,說明除了宜都蜀軍被包圍以外,剩下至少600裡的聯營全跑了。。。而歷史上劉備中軍之所以被就地全殲,恰恰就是因為他在宜都孤注一擲,如果真的保持聯營推進,反倒沒事了。

到時劉備坐在城裡吃著火鍋,笑看黃權與陸遜對壘。陸遜飛過去圍他?

孝恭不從,留靖守營,率師與賊合戰。孝恭果敗,奔於南岸。賊舟大掠,人皆負重。靖見其軍亂,縱兵擊破之,獲其舟艦四百餘艘,斬首及溺死將萬人。

先派前軍誘敵,再伺機交戰,這才是攻破夷陵的正確打法。可惜老劉不聽啊。

2樓:大晉宣王

七百里沒找到,但是從《資治通鑑》裡以及夷陵的地形可以大致推斷出幾百里是真的

閏月,遜將進攻漢軍,諸將並曰:「攻備當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裡,相守經七八月,其諸要害皆已固守,擊之必無利矣。」遜曰:

「備是猾虜,更嚐事多,其軍始集,思慮精專,未可幹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計不復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

」乃先攻一營,不利,諸將皆曰:「空殺兵耳!」遜曰:

「吾已曉破之之術。」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餘營。漢將杜路、劉寧等窮逼請降。

漢主公升馬鞍山,陳兵自繞,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漢主夜遁,驛人自擔燒鐃鎧斷後,僅得入白帝城,其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塞江而下。漢主大慚恚曰:

「吾乃為陸遜所折辱,豈非天耶!」將軍義陽傅肜為後殿,兵眾盡死,肜氣益烈。吳人諭之使降,肜罵曰:

「吳狗,安有漢將軍而降者!」遂死之。從事祭酒程畿溯江而退,眾曰:

「後追將至,宜解舫輕行。」畿曰:「吾在軍,未習為敵之走也。

」亦死之。

夷陵之戰體現了劉備的軍事水平嗎?

zone5075 我的觀點一如既往 劉備是個了不起的人,但是統兵作戰確實非其所長,也就與孫權一樣,是個中人之才。夷陵之戰是與孫權逍遙津一樣非常拉胯的敗仗。失誤一 作戰地點選擇 陸遜早在奪荊州之初就已經擔任宜都太守,宜都郡在哪,就在夷道 西陵一帶。也就是說,首先劉備選擇的戰場,就是一年多以前孫權讓陸遜...

赤壁之戰的曹操和夷陵之戰中的劉備哪個敗得慘?

小呆呆 我覺得是曹操敗的更慘。先從直接損失的角度來看,是劉備更多,劉備損失了大批軍隊和大批的中堅將領,而曹操損失的主要是大批軍隊,中堅將領損失的不多,但是考慮到劉備勢力相比曹操勢力遠弱的多,所以從直接損失的角度來看是劉備更慘。但是看待這個問題,不能僅僅從直接損失的角度去看,更要從整體上,大局上,戰略...

如果夷陵之戰中劉備被陸遜當場斬殺,那執政的諸葛亮會選擇不顧一切出兵為劉備報仇,還是向東吳求和休養生息

yqfans 陸遜如果有點腦子的話,應該是把劉備趕回去,不要當場斬殺,如果陸遜當場斬殺了劉備,吳蜀必然結下世仇,斷無再結盟的可能,諸葛亮就算知道結盟東吳是對的,安撫不了人心也沒用,做不到!如果強行和東吳結盟,不光位置怕是坐不穩了,很多人一定會覺得諸葛亮可能是吳國的間隙,諸葛亮的政敵也一定趁機刺殺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