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後期為什麼不在原有的八旗綠營上進行改進和新式訓練,而是任由地方武裝做大

時間 2021-06-01 10:48:02

1樓:陳言

八旗兵其實也進行了改革,朝廷一直在從原有編制抽調精銳壯丁組成新建部隊以應對危局,如庚子國難時期的虎神營、清末新政建立的禁衛軍就全部是八旗子弟和宗室構成的,裝備全國前列,但實際戰鬥力......不穩定。綠營基本上還是世襲罔替的守備軍水平,後來就和湘軍淮軍一起整編成巡防營(也就是所謂的「舊軍」)。

舊軍隊涉及利益集團太廣,全面改革阻力大。

2樓:那些有的沒的

(一)先談談我理解的八旗。

八旗不只是一種軍事組織方式,還是一種生活方式,社會組織方式,早期(個人覺得)八旗制度,明顯帶有部落遺制度得痕跡。

那有了八旗,在旗的人就是,旗人。

ok,旗人就是乙個社會身份,乙個一類人群得(和民族還有區別),旗人在所在旗的身份沒有特殊情況,是固定不變的,也就是說旗主永遠是旗主,在旗的編戶永遠是編戶。

結論一,入則為民出則為戰的八旗官兵,實際上是世襲的

(二)再來看一下八旗軍的興衰過程

清初的八旗可謂是虎狼之師,戰鬥力滿滿啊。

原因是什麼——利益

清初的戰鬥,對於戰利品的分配是有明確的規定的,別說每個旗,能細到每個牛彔,甚至是每個人。在加上清初的戰爭主要帶有劫掠性質的,所以在巨大的利益驅使下,八旗勁旅爆發戰鬥力是驚人的。(關於史料問題,大家可以自行搜尋,比較詳實這裡只說觀點)

入關之後,多爾袞還施行在」圈地「等政策,其實還是延續關外的這種八旗戰鬥模式。

那什麼時候開始體現出八旗兵有問題了呢?

其興再次,衰也再次!

入關之後,其實很多戰鬥,都是漢人降將xiang兵,特別是多鐸這一路入關之後才投降的將領更多,比如高傑死後的餘部,左良玉的兒子左夢庚這幫人,山東的更多了。

而且,入關之後從原始的劫掠性質的z對明戰爭,變成了奪取全國建立政權的戰爭了,戰爭性質的改變,也不允許八旗軍兵在像原來那般的」分贓「模式了。

所以,驅使八旗軍的原動力就沒了,但是這時候的八旗軍還都是我們說的老輩人。那種跟隨太祖、太宗的榮譽感還是有的,所以戰鬥力沒有下降太多。(這段是個人分析)

隨著,全國平定順治18年的統治雖然,南方還在抵抗,但是從鄭成功那波最兇的(一度就要攻占南京了)被壓下去之後,國內就再無大的戰事了。

到了,康熙年間

這時候,我們不得不提一下」綠營「兵了。

露營兵本事,順治初年由於明朝降兵太多,而專門建立的。他們這幫人真正發揮作用,是在康熙平定三番,等戰爭中發揮了愈來愈佔據主導作用。

注意,綠營兵依然是世襲制的。

結論二,八旗綠營都是世襲的

小結,世襲兵你想想,能有戰鬥力嗎?就像以前的國企(我爺爺、我外公乙個單位的在以至於,我家裡所有人都是乙個單位的,你懂嗎!你大伯和你舅舅是好兄弟這種,gr如果不是我堅持,我也要進這幾國企的),參看現在為什麼國企要改置你就懂,這種種世襲的弊病了。

那現在來回答這個問題,為什麼不能呢?

世襲兵有個問題和老國企一樣,利益關係太深,組織結構也基本板結了,遇事不能戰平時不能裁,因為這些人都是帝國的利益共同體。

從嘉慶朝,鎮壓白蓮教開始,已經開始民間要有自行招募士兵了,這就是——勇。清朝的另一中兵制的來歷。

所以說,地方武裝由來已久。

再來看地方為什麼做大呢?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錢,沒錯就是國家財政。晚清太平天國亂,主要在江南富庶地區,也是國家財稅的重要地區。

自古無錢不聚兵,戰鬥力差這點前面說過了,再加上沒錢沒響,作為國家正規軍的八旗和綠營更不能戰了。

一處及潰!

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都發展起來你在想擺平可就難了,而且的確這幫地方職業病也比較管用。而且,從此以後對於地方的口子也開了,地方督撫大員財權大了,軍事全權也都大了。

而國本——八旗、綠營還不能動。

只能額外在練兵。

3樓:秦風

清朝一直都在提防地方勢力的強大,因為是少數民族對於中原人都有一定的敵意。而百姓只要能吃飽飯就行,誰當皇帝都行,加上紅薯的傳入,使民間更加穩定。明朝遺孤被誅殺殆盡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真正忠義之士也以身殉國,所謂「錚臣」轉投新主,繼而閹割文化鉗制思想。

這些都是清朝統治者的措施。

至於晚清軍隊建設,黃帶子熬鷹鬥狗在行,統領軍隊差的太遠。八旗也早已不堪大用,兵源不可能從八旗中選。軍,隊糜爛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的。

,軍,費就像一塊分配好的蛋糕,動了那個大佬的那份,立馬撂挑子。

清朝的沒落以是必然,不能怪哪個人,或那群人。處於時代的節點。政治,文化,思想才是根本。

王朝沒落只是具體提現。。。不是說那一種好或壞,也沒有好壞之分。只有發展,交流,相容幷蓄,才能自我容錯,自我改正。

4樓:百湖

八旗制度本身就是針對清朝入關前人口少的形勢量身定製的,入關統一全國後,這種制度自然就難以維持了。到清朝基本穩定後,八旗已經連武裝都稱不上了,只能算是乙個依靠朝廷養著的貴族集團

5樓:陳燕昭

順著題主的思路走,既然都認識到了八旗綠營是滿清的根基,既然是根基,即使已經腐朽了,也動不得,動了就是扒皮抽筋,滿人權貴和旗人非跟朝廷掀桌子不可。與其這樣,不如另起爐灶,在體制外建一支新軍,這樣成本無疑是最少的。

6樓:波美拉尼亞公爵

世襲軍人不太可能適應這種變化。比如日本為什麼不培訓武士而要另起爐灶從農民裡徵兵建立近代軍隊?為什麼奧斯曼改革頭一件事是把近衛軍用大炮轟死?

再往前俄羅斯改革的時候彼得大帝要解散並鎮壓射擊軍?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世襲軍人成了既得利益者,成了被改革的物件,他們在原有格局下有很大的利益,必然阻撓反對改革,只有暴力手段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另外清末是有八旗新軍的,但是那時候八旗很難堪大用了,而且民族主義興起,再搞滿漢分治不可能了。

為什麼明朝後期要用車陣對付蒙古騎兵?

Force Beryllium 明朝車陣不是被騎兵替代的笨重戰車,而是可以移動的堡壘。雖然緩慢,但防禦騎射的能力極其強大 車上架炮,車下放槍,大兵呆在車後面看蒙古人狼狽放箭。 十八千壇女兒紅 是因為火器的發展,使得以車陣作為掩體躲在後面進行射擊成為了一種對抗草原騎兵的有效方式。不光明朝,同時期的東歐...

明朝後期腐敗到那種地步為什麼還會出現許多的人才?

人海一粟 朝廷政局愈發腐敗,國家越是災難深重,才能發現誰才是有真材實料的,平常嘴上說說的東西,現在才是要真正實踐的時候,畢竟嘴上功夫有時候並不可信,需要實際才能檢驗真理,可能太平時間,那些人根本不可能出現在歷史的舞台上。 我心如火 不是明朝,這個問題的根源是華夏文明。縱觀歷史,凡是到亡國滅種或是大災...

歷史上吳三桂為什麼要反順,投靠清朝,後來又反清?

旭烈兀 首先,你的描述不全面。1644年 崇禎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入關勤王 走到永平的時候崇禎掛了,李自成進京。李自成之後派了唐通勸降吳三桂,吳三桂降順。李自成派唐通率本部八千士兵鎮守山海關,吳三桂進京面見大順皇帝。吳三桂家丁來報,他們家被李自成抄了。吳三桂率軍返回山海關,突襲唐通。吳三桂叛順。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