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不能一統天下?

時間 2021-05-06 23:32:35

1樓:小飛

劉備之所以能統一天下,我想最根本的還是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初心,年少的劉備就曾指著大樹說自己也能乘華蓋(樹冠如華蓋)。畢竟沒有誰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另外還有就是一幫人對他的支援輔佐,關羽張飛,諸葛亮等等,有了這些人劉備才有了成功的資本。

最後還就是有一些運氣,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沒殺他,讓他有了機會;劉備依附的勢力頗多。如果有哪個人就把他殺了,也就會是另一番局面了。

2樓:不驚雲

三國演義第一篇就告訴你了呀,劉備輸就輸在桃園三結義,古之帝王可有與臣子結拜的?這注定了劉備團隊是乙個以人際關係為核心紐帶的小圈子,這樣的環境是無法為有能力的人開啟上公升通道的,無材可用的問題貫穿了劉備一生,這對於乙個以爭霸天下為目標的人而言是致命的。

3樓:追風的民謠

因為之前沒有穩固的地盤,之後的擴張又太快

導致一方面沒有時間調理內部的矛盾,一方面又引起了東吳的敵意,這種內外交困的壓力之下是不可能完成統一大業的。

可以說沒有天時地利什麼都沒有。像劉備這麼差的基礎物質條件想要翻身,除非有徹底的人和,能像我黨一樣組織全民同仇敵愾,但在當時士族上公升的歷史階段裡面這也是不可能的。

其實三國時代是時代的插曲,三個猛男都用自己的方式來對抗士族上公升的歷史潮流,但是最終都失敗了。最終還是乙個真正的世家大族名義上統一了天下。

4樓:歷史隨心看丶

說一千道一萬,歷經400年的漢王朝氣數已盡,加之劉備意氣用事,為報私仇不惜犧牲國家利益,從而一敗塗地身亡!龐統一句:今日我死乃天命也

道出了龐統的無奈、悲哀!也說明劉備企圖恢復漢室純碎是妄想!漢室氣數已盡、豈是人力所為!

王朝都有命數,人何嘗不是呢

人生在世,隨其自然

5樓:陌陌

因為他太浪,本來猥瑣打野發育的挺好,好不容易有了荊州和川蜀這兩個革命根據地,與諸葛亮的隆中對的中心思想也在一步步靠近。

可是這時候他的隊友關羽以為自己天下無敵也是浪的不行,非要1v2硬槓曹操,孫權,導致自己直接送了人頭,荊州徹底落入孫權的囊中。

劉備呢?不吸取關羽的教訓,忘了他大敵人只有乙個那就是曹操,非要打自己的盟友孫權,在他眼裡曹操他都打敗了還在乎乙個小小的孫權。

攻打東吳一連串接的勝利,讓劉備膨脹的不行,不聽任何人的勸阻偏要在別人高地下面浪,命令手下在樹林裡安營紮寨,連營七百里休養生息。

殊不知東吳的陸遜早在暗處一直窺探等待著這個機會。一聲令下放火燒營,重現赤壁之戰的悲劇。

經此一敗,劉備一蹶不振,留下悔恨的眼淚,都怪自己太浪,這下好了,別人的東吳水晶沒拿下,差點被對方偷了水晶,給諸葛亮交代好後事,轉變戰鬥方向,自己人手不足,只能聯合東吳孫權合力攻打魏國。

劉備臨終交代兒子劉禪做人做事低調,千萬不能浪,好好守家就行,劉禪謹遵劉備教誨,前方諸葛亮累死,也沒能喚醒劉禪的戰鬥細胞,把劉備交代的猥瑣發育發揮的淋漓盡致,堅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沒有向外擴張之意,,也直到鄧艾偷襲的老窩,這才繳械投降。

6樓:飄逸的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侷限性。劉備最擅長的是收買人心,而不是統一天下。看看史上哪些能統一國家的朝代,沒有實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劉備的西蜀實力不是最強的,所以也很難一統天下。

7樓:拂曉

個人觀點,後期人才不足,資源匱乏。雖然前期隆中對有了好的規劃,但是後期失去荊州,並且在夷陵之戰中,大傷元氣。已經沒有辦法實施這個計畫了

8樓:河東節度使

還是不夠謹慎,打下漢中後有些飄了,打下漢中後應派兵一路支援襄樊,一路順流而下加強江陵公安防守。

之前已經吃過孫權一次虧了,還不漲記性……

9樓:從薪開始

因為實力不允許,而讓你產生劉備能一統天下錯覺的原因無非就是,降于禁斬龐德後的腦補。

簡單點就是,如果東吳不偷襲,那二爺就是摧枯拉朽下襄樊,兵臨城下逼洛陽,劉備率眾出秦川,兵不血刃下長安,到時候老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東吳望風而降,江東傳檄而定。

10樓:black

我老感覺,劉老闆從一開始就知道很難匡扶漢室,諸葛亮也是。 但他們都奮鬥,堅持的程度離譜。

劉老闆起點低,缺乏吸引力。頂尖將領很多,可是人才基數很小。

11樓:一一

那個時候人才太多了。太精了。大多都是你強攻我點。

我偷襲你點( ˙-˙ )等到曹老闆死後。還打了五十年以上的戰。。熬都熬死了你所知的一切三國名人╮(﹀_﹀」)╭晉朝時吳國還活了十幾年。。

不像其他時代的老大,都是直接一代人打到統一

12樓:勇往直前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

」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

然操遂能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出自魏晉陳壽的《隆中對》

諸葛亮出山前已經為劉備定下了以後的三分天下的國策.曹操很強,北方又已平定,又挾天子以令諸侯。江東孫權又是鐵板一塊,所以劉備基本上不可能一統天下.

13樓:誓言

我就從劉備最巔峰的時候開始說吧,這是他最有機會的時候,即使是最巔峰時,統一也很難。

劉備在定軍山斬了夏侯淵,曹操撤出漢中,劉備此時擁有部分荊州,益州,漢中三塊地。進製漢中王。這算是最巔峰了吧?但是統一天下還是很難。

1.劉備雖然拿下了漢中,雖有沃野千里,但是,空有土地也沒用啊,人都被曹操遷走了,而且,漢中雖然固若金湯,但是也很難打出去啊,而且,論國力,劉備和曹操差太多了,司馬懿一直守住,蜀就不攻自破了。

2.又有人說,不還有荊州關羽嗎?確實是,但是,關羽的荊州三郡當時撐死了有兩三萬兵,能打的曹操都要遷都簡直是天時地利,但是他沒有佔到人和,江陵可以算是當時最難攻打的城,正因如此,關羽才敢放心大膽的攻打襄樊,但是,糜芳和甫(錯別字)士仁等投降吳,關羽沒有能想到,劉備小舅子投降,你說誰信?

這就是關羽最致命的地方,善待士兵,但又對將領謀臣們傲慢自大。小舅子都投敵,可見其程度之甚。個人認為,自此,只要北方沒啥大問題,孫劉兩家,早晚完蛋。

3.蜀內部看似團結一心,其實,勾心鬥角太多,劉關張諸核心在還好,死了之後,荊益本土豪族兩團體便明爭暗鬥,連年征戰,又沒有成果,百姓負擔極大,想投降的不計其數。

所以,蜀太難了,不是劉備等人不行,是實在是難。

14樓:日暮途遠

起家過於艱難,劉備穩定下來的時候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孫權已經坐穩江東再加上盟友孫權背刺關羽

劉備為了兄弟情誼葬送了季漢的未來

另外還因為偏安一隅導致人才方面和魏、吳之間漸漸拉開了差距直到季漢後期,人才差距大,人口差距大,兵力差距大,綜合一句話:國力差距大

有點跑題,劉備為什麼不能統一北方?

一開始就有較大的實力差距,穩定下來沒好好發展幾年就把家底揮霍了大半,當然無法統一

但我不是在黑劉備

相反,劉備是大丈夫,真君子,是仁義之士。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肝腦塗地地為他效力,會有那麼多人鞠躬盡瘁為季漢的事業付出

15樓:醉臥萊茵河

太難了,雖然是三分天下,但是全國大部分資源,人口都在魏國;前期連吳抗魏才五五開,並且還很艱難,後期跟吳國鬧崩了,基本魏國統一就已經沒有什麼懸念了;可惜了劉備,開局資源太少了;

為什麼劉備沒能一統天下?

難得童真 主要原因,劉備基業起步晚,雖然益州和荊州都不差,但總的人口少,導致底子薄,不管是物質還是人才方面都經不起損耗。打漢中更是只得了塊戰略空地,大部分人口都被曹操遷走了,不管什麼時代,沒有人口就沒有多少勞動力,你怎麼發展呢?三囯之間相互對比,曹魏打敗戰的時候很多,更有像赤壁那樣傷筋動骨的大敗,可...

龐統不死,劉備可以一統天下嗎?

笑看風雲 只能說劉備集團統一天下的概率增大而已!曹孫劉三家的實力依然是曹第一,孫第二,劉第三。拿下漢中,劉得地失人,曹做了戰略收縮,實力未嚴重受損,劉急需修養生息10年再尋釁而動,在荊州不失的情況下,先北後南,緩進急攻。或許能夠成功,至少要等到曹操死之後吧! 滄海秋月 不會,三國時期真正懂得用兵的還...

秦國當時為什麼會一統天下?

屈子行吟 最直觀的原因大概就是秦國有函谷關地利,容錯率較高。就像星際爭霸的人族,首先房子 碉堡 坦克堵口子,然後安心發展內部,就算出一點錯,發展慢一點,但是只要口子堵得好,一時也不會被滅或者大傷元氣 你看他跑出關跟魏國搶晶礦 河西地區 搶不贏就躲回去繼續堵口子,魏國也打不進去。等到吳起走了 魏國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