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欲傳位於商鞅,商鞅為什麼不接受?假如他接受了,秦國的發展又會如何?

時間 2021-05-06 23:14:08

1樓:景大狗

劉備欲傳位於諸葛亮,諸葛亮為什麼不接受?假如他接受了,蜀漢的發展又會如何?

劉備:我X這傢伙還真的以為我要傳位給他啊,快把這個二五仔拖出去砍了。

諸葛亮,卒。

2樓:

前405年(齊宣公五十一年),齊宣公去世,子呂貸立,是為康公。貸即位14年,沉溺於酒色,不理朝政。齊相田和就把他遷到海濱,只給一座城做食邑,權作對其祖先的祭祀費用。

前387年(齊康公十八年),田和與魏文侯在濁澤相會,求他代告周天子,請列為諸侯。魏文侯派使臣報告周天子,請求立田和為諸侯,周天子准許。前386年(齊康公十九年),田和正式成為齊侯,列名於周朝王室。

到此齊國的呂氏政權完全由田氏所取代。

商鞅在秦孝公病重期間,獨攬軍政大權。秦孝公病逝時,秦惠王年僅19歲。前有三家分晉,後有田氏代齊,以商鞅在秦國的勢力,想取而代之,秦孝公和秦惠王贏的機率很低。

秦孝公當時的心情和用意可能和劉備託孤時差不多。

至於商鞅為什麼沒接受,可能感激於秦孝公的知遇之恩,也可能受個人道德、禮法約束。商鞅是忠誠於秦國的,即使大難臨頭,也僅僅是逃跑。最後,無路可逃,才舉兵謀逆。

如果商鞅沒有逃,利用手中大權進行反擊,別說是那些貴族公子,就是秦惠王也難以招架。

如果商鞅接受秦孝公的傳位,大概率秦國是要姓公孫了。

3樓:今天也要加油鴨

秦孝公《求賢令》

「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史記秦本紀》

這算是現有秦國史料中最官方的檔案了

商鞅變法成功後,孝公也兌現了他的承諾:

封衛鞅為列侯,封地為商地十五邑,爵號商君。

其他的都是捕風捉影。

不知道題主是不是看了《大秦帝國》來的

4樓:唯留刺骨寒

嗨,商鞅要是真的接了這個話。那也就不用回商邑造反了,因為能不能出秦宮都不知道。

還沒有見幾個人能夠拱手把幾百年的家業送人呢!退一萬步說,孝公真心實意要送,公室和貴族能同意不?

5樓:俞小睡

這不可能啊,如果商鞅即位,舊貴族必反,到時候秦國內亂,變法成果就算不付之東流,國力勢必大衰。而嬴駟即位,只需啥商鞅則一切平息。

6樓:

王位非個人所有,很多時候都是家族內部,甚至要與貴族,三公九卿相互妥協的產物,非先君一句話即可。

孝公作為獻公嫡子,且有傳位遺書,繼位尚且不穩,若不是公子贏虔一心輔佐,別無二心,孝公能否順利繼位都尚未可知,作為乙個外姓士子,雖然赫赫巨功,在那樣乙個人心尚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代,是不可能有繼位基礎的。我想商鞅不可能不知道這點的。

再則,商鞅作為改革家,最大的希望其實就是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以實現,為官從政,無非是實現政治理想抱負的手段而已,絕非目的。從後期商鞅數次想退隱來看,當理想也已實現,其已漸生退意,更別提當君主這種勞心勞力的事情了。

所以,可以判斷,這種傳位,傳者無心,受者無意。

7樓:公子扶蘇

很簡單乙個問題啊,假如你是臣,於國功大權重,於民飽受尊崇,只是你得罪了所有的貴族世家,手無半分兵權,這時皇帝要傳位給你,你敢要嗎

8樓:王靖海

政治語言,不要看字面本身,而要看政治環境。

先看這倆人——秦孝公和秦惠文王。

先說秦孝公,這個人明顯有點不好糊弄,又是在逢澤之會期間把在公子虔鼻子給割了,又是給自己整南韓的小老婆,給兒子整楚國的小老婆。

可以看出,秦孝公對他爹那時候魏黨一家獨大還是有所警惕的,一邊敲打魏黨,一邊扶持新的勢力。

再說秦惠文王,這個人明顯就比他爹好說話很多。對於魏黨,什麼壟斷鑄幣權,壟斷領兵權,壟斷外交權,一律拿走拿走別客氣。

你看一下他一上台就禁止民間鑄幣,想一下當時秦國的銅時從哪國進口的。再看一下當時秦國的奇葩出兵時間,專挑魏國沒有東邊壓力的時候打最窮的地方,魏國在東邊打得火熱的時候一律不出兵。

再看一下他給他爹定的諡號,乙個秦孝公,乙個秦平王……

所以應該能看出這爺倆的關係……

現在回到公孫鞅那裡。這個人是秦孝公親手扶持的封君,別被《東周列國志》和《大秦帝國》騙了,他可是能在封地說造反就造反的大封君!

那這段政治語言的意思就明白了,秦孝公是在說:

我兒子和他背後的那幫人看你不爽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你趕緊退下來認慫吧——除非你能當上秦伯,要不然就死定了——但你覺得你當秦伯這事現實不?

不過,公孫鞅並不慌。他覺得他起碼是秦國高層,大不了投奔魏國咋也不至於不收留他啊,咋說他也是一肚子秦國的機密。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當時負責魏國西線的是間諜大師襄疵……直接讓他哪來的回哪去。

最後沒辦法,又回商邑起兵了,在鄭邑和秦惠文王的大軍決戰,被擊斃。屍體被拉回去車裂掉了。

9樓:恆星

秦孝公欲傳位商鞅和劉備白帝城託孤乙個意思,本無可能之事擠兌對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已。

秦孝公和劉備既不是昏君也不是弱君,生前於國於民又多有恩惠,並非漢獻帝那種有名無實的皇帝,而商鞅也好諸葛亮也罷,不過是明君治下的賢臣,終歸還是臣。

戰國時雖然秦變法最為成功,對氏族的打擊力度最大,不過不可能消滅氏族階級,只是最大限度的限制了氏族的權力而已,讓以前可以動搖國本的氏族變成守法的氏族而已,氏族還是氏族,並沒有被完全消滅,就是已經2023年的今天也只是城市裡家族的概念逐漸消亡,農村依然是大姓的天下。

商鞅一外臣入秦變法多行殺戮,其根底全在秦孝公身上,雖然最後貴為商君但依然是個無根無底的貴族,回封地保命尚且可以,成為秦王那就狼煙四起內憂外患戰事不絕了,六國能冠冕堂皇的找理由攻秦,內部贏氏子弟必然也蠢蠢欲動,這樣下來秦不說必亡,也不會比變法前更好。

所以秦孝公也好,劉備也罷,讓國這種事也就是說說罷了,個人認為擠兌的成分比較大,就算臨死誠心讓位對方不瘋不傻也是不會接受。

10樓:馬堯

商鞅的目標不是當秦王或者進一步君臨天下,而是結束戰國,「因治而治,天下大治」,要完成這目標,強秦是第一步,讓名正言順、年輕氣盛、能力出眾、願意繼續推行法治的贏駟繼位比他自己來當秦王更有利於秦國穩定發展,以商鞅的腦子,不可能想不明白這點,法治體系已經建成,只要秦王不亂法,沒有他也能執行,至於他自己,以身事法,比老死病死體面的多,夫復何求!

11樓:「已登出」

不可能接受,接受了秦國二十年變法就破產了。

如果接受了,絕對是秦惠文王贏駟被一群老貴族扶持著,和商鞅開戰,秦國好不容易積蓄的國力,在這場內戰中消耗殆盡。

商鞅失敗,秦國變法成果無存。

商鞅贏了,國家實力大損,君主的位置還不穩固,因為山東六國會不斷煽風點火,讓秦國內亂。

哪一種選擇對商鞅來說,都是失敗。

所以,商鞅不接受。商鞅變法的本質就是讓國家變強,違背了這個本質,商鞅怎麼可能會去做?

如何看待「秦孝公欲傳位於商鞅」和「劉備欲傳位於諸葛亮」?

隨會在秦 秦孝公想要傳位給商鞅恐怕是確有其事,雖然很聳人聽聞 不可理喻,但在 戰國策秦策一 中確實記載了這麼個事情,我不知道侃侃而談說秦孝公傳位給商鞅是無稽之談的有沒有哪怕只是稍微翻翻 戰國策 衛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於商,號曰 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

如何評價秦孝公與商鞅的關係?

我覺得君主和立法者之間最理想的關係是釋迦摩尼與阿育王那樣的,或是耶穌和君士坦丁大帝那樣的。願你是釋迦摩尼,我是阿育王。願你是耶穌,我是君士坦丁大帝。願你是摩西,我是大衛王。當你的王朝覆滅之際,還有乙個機構千載傳承你的令名。而秦孝公的想法是這樣的 衛鞅復見孝公。公與語,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語數日不厭。...

假如秦孝公把王位傳給了商鞅,秦朝歷史會怎麼樣?

沒有臉的提督 那個時代國王把王位傳給自己兒子都很容易鬧政變,別說別說給乙個毫無根基的外中國人了。再說商鞅當時在秦國時是有自己的封地和軍隊的,就這樣還是被國內貴族打趴下了,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某某庚 這個問題提的真的讓人 首先就算秦孝公真的想傳位給商鞅,秦國立國已經百餘年,國內的贏氏宗族能同意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