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秦公子扶蘇?

時間 2021-05-06 22:19:48

1樓:世界第一等

我覺得他這個結局或許是個不錯的歸宿呢,生於帝王之家,卻有仁愛之心,天下久聞其賢,他就像乙個出淤泥而不染的貴公子,在所有人啞口無聲的時候他能跳出來勸諫始皇帝為長久計,最後被貶塞外也任勞任怨,在沙丘政變之後又一心赴死,他這個經歷多少人同情他啊,為什麼一定要他去趟那趟渾水

2樓:「已登出」

乙個有血有肉的人,因為他是真實存在的。

歷史書上只言片語,我們只能知道他做了什麼,卻不清楚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史記對他的評價是「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

民間傳說中的他是乙個能在嗚咽泉旁哭上三天三夜的人,很明顯這裡的設定是乙個悲觀主義者,但是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也可以間接反應百姓對他的不捨與反秦思想。

其實真實的他應該是充滿矛盾的,始皇晚年做法給人感覺喜怒無常,他越發心急地讓天下臣服,可效果並沒有他認為的那麼好,因此做了很多現代人看了比較極端的事。

然而扶蘇直言進諫,可見他足夠勇,因為他已經覺得天下可能不安了,所以這不是莽撞而是不得不說,確實,看結果,最後一句話讓人沒法反駁呢。因此他是有一定遠見的。

當然他應該是比較強壯能吃苦耐勞的,畢竟在軍營呆了兩年多,如果始皇覺得他沒有足夠的體質,是不會讓他當監軍的,監軍有很多任務要做,且天天軍訓教官也累呀。

除非始皇就是不想要他了把他扔去邊疆,古代邊疆會時不時打仗,而且始皇就是想「滅胡」。打仗免不了刀鋒劍影,將軍監軍不會直接上戰場搏殺也免不了受傷甚至戰死。

但這種說法不大準確,監軍職責重大是不可輕易犧牲的,如果是想把他鍛鍊成肌肉男風險又極大,只能說懲罰扶蘇比較貼切一點,由此可以明白扶蘇還有一定軍事才能。

同時扶蘇是有情感的,不是書中故事裡的那種扁平人物,他琢磨不透始皇,不願聽父親的話,甚至當眾對父親的決策表示反對,去了上郡也要進諫。

但是最後結果卻是他聽話了,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如果他真像史書說的那樣自裁,那麼只能說明他他之前還有一絲渺茫的期望,寫書進諫,接到詔書那一刻他絕望了。

但請不要當他是懦弱,他堅持的時間遠比蒙恬久,大家總是以結果看某人的全部,他其實花了整整兩年多的時間給皇帝寫信啊!可能是皇帝從來不理他,他才不「復請」的。

所以最後的聽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同樣是不聽話,他就是這樣的兒子。

當然他到底有沒有政治才能這個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點可以說,那就是古代賜死絕對不是給人選擇!不是說你不從就沒事了。

蒙恬不從吧?他被抓了。蒙毅懷疑詔書是假吧?他被囚禁了,後來說什麼也不能同意詔書內容,使者就除掉了他!皇帝使者真的可以幹這種事的,不是說身居高位就沒事了。

所以呀,扶蘇其實是個有需求有感情有想法有能力的人,但他同樣也是個被時代侷限的受害者呀。

3樓:小草

秦始皇從根本上就不相信統治應該限於乙個有限的疆界然後專注於內部的挖掘和公升級,他要繼承人繼續大規模征服,把新的獵獲納入戰爭機器的一部分,不能停下,秦國本質上不是乙個對人的統治形式,而是一場征服運動,扶蘇認識到他老子是戰爭瘋子,但條件已經改變,現在帝國周圍全是文明程度很低的部落,繼續征服只會得到一些石器時代的東西,一些農奴,但缺乏耕地,秦國對軍事貴族的支付是以耕地為價值的錨,利益各種形式的運轉和輸送最後落實為有出產的耕地,現在缺乏耕地,征服結束了,扶蘇提出一些試探性批評,這是乙個政治步驟,意味著將要發生一場改革,秦國是經歷過改革的國家,他老子認出面前是乙個政治行動,把扶蘇趕出了首都,趕到衝突中的邊境,希望他的繼承人與一群高階軍官相處,而不是各種形式的政治理論家。

4樓:芒鯨

神仙名字!

扶蘇扶蘇,讀他名字就像念完《關雎》一樣,讓你有種他就該是澤世明珠的模樣。他帶給人的感覺不是高嶺之花,而是融化冰雪的一縷Sunny……

我編不下去了

尤其是和胡亥放一起……這種感覺更強烈。

說到底,我就是花痴他名字

5樓:Aww

如何評價,你要知道蒙家幾代,都是幹啥的,你要知道派扶蘇去北方是幹啥的,然後,一紙詔書,就這樣,?始皇要殺自己兒子,不會喊到咸陽殺麼?

6樓:成楊

漢初到景帝時期玩的都是與民休息,但是你看看那個執政者不是手段高強的人物?高帝高後不提,兩個都是天底下獨一號的人物,文帝鬥跨了多少開國大臣?就算是景帝,玩起權術用起酷吏也是實打實的手段。

就扶蘇的表現,他能學哪個?

7樓:恒子

乙個合格的屬下,接到上級的命令,第一要做的不是按照命令執行,而是思考清楚命令背後的真實意圖。你可以不贊同這個意圖,但一定要弄清楚。

乙個合格的政治家也是,接到詔書,第一反應不是奉詔執行,而是想清楚詔書背後的含義。

從這點來看,扶蘇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領導讓他自殺他就自殺,別人勸都勸不住,十足的窩囊廢。

他如果登基,秦國可能亡得更快。

8樓:阿瞞V5

扶蘇肯定有自己優秀的一面,至少是名聲在外。而且是賢名。但是根據敝人閱讀的有限的史料,他應該是個很注重名聲的人,如樓上所講,自視甚高。

這種人,就像項羽一下,取勝多喜歡考陽謀,而鮮施陰謀。和他相似的人大概有衛國太子急,還有後來滅秦的項羽。都是追求君子風範,但是政治鬥爭從來都是最骯髒的鬥爭。

假使始皇沒有沒有暴斃,在臨終前將朝中之事有條不紊的安排下去,扶蘇或可順利即位。然其時復甦身在北疆,朝中耳目最多顧忌咸陽的機要密報。而始皇又在南巡中暴斃,該情報被朝中覬覦帝位已久的趙高胡亥集團先獲取並強行壓制,最終先下手為強,取得了政治鬥爭的勝利。

只能說這件事除了人為,扶蘇也確有時運不濟的因素。假使扶蘇有後來漢太子劉據的風範,攜蒙氏兄弟以清君側為由反叛,至少也給了自己一次翻盤的機會。

9樓:花未失期

蘇兒在我眼裡,大概就是一朵瑪麗蘇的白蓮花傻白甜。說他蘇,是他有錢,有權,有顏值,有才能,名字也好聽,如果不看歷史真真就覺得他才是男一號。

說他是白蓮花是因為他沒有做過齷齪事,永遠都是那麼乾淨,一身白衣,純潔的彷彿初雪,不染塵埃。

說他是傻白甜,是因為他不懂得政治鬥爭,空有本事,卻沒有他父親那般鐵血的手腕,趙高之所以敢在政哥死後才下手,就是因為小蘇兒鎮不住他,對比趙高這只老油子,小天使簡直是潔白如紙,沒有絲毫汙跡,可以任意塗抹。我很心痛,如果他當初齷齪一點,也不至於如此。

扶蘇小天使,是我唯一想把他捧在手心裡保護的歷史人物。

10樓:箴言

反對諸位鬥爭論。

首先二世登基骨肉相殘,搖搖欲墜的秦帝國還能支撐得起這一場戰爭嗎?

之後又欲如何。

始皇帝因幼年環境影響,導致如此決策不難理解。

自殺要麼是障眼法,要麼是朝廷局面已經無法掌控。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始皇怒,可能不止這乙個原因,但是單單談其說明,扶蘇過問政事不止一次兩次。

沒給你任何名分,你便來干政,要老子我何用?

遠離政治中心數十載(也可能僅僅數年),憑著軍隊打回去,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先不論是否繼續駐防,光是返程。上郡至咸陽直線距離是六百公里,以秦末條件,允許嗎?

不論二世是否是偽詔還是真詔,朝廷當中已然是沒有扶蘇派系這類人馬。

趙高對李斯說,成,則還是宰相。否,則是退休幹部。

話句話說,這是最高權力的路線鬥爭問題。

李斯同趙高沒有利益衝突,最後趙高把李斯給並了就很能說明問題。

李斯與胡亥沒有衝突,誰做皇帝也不重要。

始皇帝崩於沙丘,李斯同意趙高,也側面證明,都是法家堅定的路線擁護者,要麼朝中他的話語權遠遠不及扳倒李斯,更加偏向於是精神領袖。

《資治通鑑·卷第七·秦紀二》高曰:「君侯材能、謀慮、功高、無怨、長子信之,此五者皆孰與蒙恬?」斯曰:

「不及也。」高曰:「然則長子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鄉里明矣!

胡亥慈仁篤厚,可以為嗣。願君審計而定之!」丞相斯以為然,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立胡亥為太子。

二世已經登基,你認還是不認,這是其一。

其二,不認,舉兵,等於反秦,秦末再來一場兄弟之戰,之後這朝廷怕也是維繫不了。況且目前也無任何證據可以佐證,扶蘇在朝廷當中還有中堅力量。

遠離政局的可不作數,是啊,有軍隊,要考慮個人能力還要考慮到歷史的程序。

其二,認,那就得死,當然,也可以不死。是為「假死」不過概率不高。

所以才說,扶蘇知道立了二世,問題就在於朝中局面已然被控制。

如果是讓扶蘇當掛職幹部,何必跑上郡那麼遠,是否始皇帝在那時候已經控制不了局面了呢?廣為人知忠臣良將為何遠離政局?李斯、蒙恬、王翦、王賁。

百官都以斯為首,李斯是法家的代言人,這就等於是話語權壟斷。

但是趙高最後可能是控制了各個實權部門,導致你們各個讀書人都是光桿司令,政令不出阿房宮。

所以扶蘇,在對的年代做了錯的事情/在錯的年代做了對的事情。

簡單一些就是無法像他父親那樣天子一怒,伏屍百萬。對待政局過於樂觀,或者不是自己太弱,而是敵人太強。

如果說扶蘇的對手是趙高,我認為是不妥的,他的對手正應該是他的父親。

他的父親太強了,也太過於霸道。

秦帝國等同於始皇帝,是奠基人也是掘墓人。

歷史沒有也許,也不會假如。

扶蘇也許登基後有所作為,但是作為長子的他,只有表率作用。

也就是精神領袖,乙個象徵。

無法對帝國的走勢作出強有力的回應。

秦始皇子女為何只有扶蘇胡亥得以流傳至今,其他似乎在歷史的長河當中憑空消失一般。

以今人眼光去看古代,那永遠得不到真相。

以上皆為猜想罷了,史料不足所談不足為信。

供大家一看。

也許將來始皇陵被開啟的那一天,可以揭秘這些問題。

11樓:扶蘇

最開始了解扶蘇是因為陳涉世家這篇課文,覺得扶蘇名字很好聽就去搜了他,找了他很多的資料就越發的喜歡這位仁慈,愛民,聰慧,也許還很帥氣的公子,在封建社會或者說是在古代都很少見的乙個人啊

12樓:長青葉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扶蘇,茂盛的大樹,始皇為其取名"扶蘇",寓意深遠。扶蘇扶蘇,扶大秦之社稷,蘇天下之蒼生。

可惜,始皇突逝,大樹夭折,扶蘇也不再了。作為帝國的繼承人,他是秦二世的不二人選,若他能順利繼位,就像惠文王承接孝公那樣,穩定帝國的基業,大秦亡的便不會那麼早。

秦始皇與公子扶蘇的關係如何?

已登出 有人說始皇讓扶蘇去上郡是鍛鍊他,有這個可能,但是還是有很多說不通的地方,因為去邊疆就要直面戰爭,弓箭滿天飛,誰能保證自己在場不會被射中?但我還是覺得始皇應該是很愛扶蘇的,可能只是一廂情願 我有乙個故事 繕肀叩拿梢閎 漓肷醬 碭 瘓們厥薊試諫城鴆 潰姥侗環饉中車府令趙高這時得寵於公子胡亥,他想...

公子扶蘇自殺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封狼居胥 扶蘇不是自殺,和蒙恬一起是他殺。對外宣稱扶蘇自殺,是為了證明胡亥的正統性,自殺說明認可此事,反抗說明有詐,但是忽略了一點,蒙恬沒自殺,並且認為此事有詐,蒙家三代在秦為官,蒙家兄弟又和始皇交好,讓你扶蘇去監軍是為了什麼,這是給了你一套領導班子,而且是三十萬精兵,秦始皇這一路走來,太知道沒有實...

如何評價戰國四公子?

TU5 魏公子 名冠諸侯 孟嘗君 好客自喜 春申君 當斷不斷 平原君 利令智昏 史記 寫得好,魏公子 三個字就把信陵君的和其他三位分開了,司馬遷其實很看不起另外三位,尤其是平原君 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四個人的傳記。 小婉的文化客棧 今日說說戰國四公子之一的孟嘗君吧。孟嘗君死後,大概也不會知道,帝國的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