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明朝為什麼不放棄遼東,退守山海關?

時間 2021-05-06 20:33:11

1樓:「已登出」

明末遼東策略無非兩種,要麼從薩爾滸打完以後就死守遼瀋二城,嚴格排查奸細,積攢糧食彈藥,就後金那破攻城能力一輩子也打不下來,拖個幾年就耗死後金了;要麼遼瀋丟了以後把遼西走廊也放棄,軍民全帶走,退守山海關,把多出來的兵力充實九邊,比如薊州大同張家口這些歷史上皇太極入寇的地方,堵死這些缺點。只要別榨出來一幫農民軍都能妥妥活下去,結果你明選了最爛的那個,添油戰術,不滅亡沒天理好吧。

講道理,天啟元年的瀋陽,交給我都不會丟,我就複製袁崇煥那幾招,排除奸細,積累糧食和火藥,然後發動軍民一起守城,當烏龜絕不出門,你後金又沒有魔法憑什麼能攻下來?

2樓:rizhuhou

明末確實有大臣提出放棄關外的計畫,而且都是曾經的遼東經略,如王在晉、高第。但全部都是天啟六年之前

到了天啟六年之後,再無大臣提出這個計畫。

這是因為天啟六年之前,明金衝突較少,大部分時間都處於相干無事的狀態,因此有一部分提出收縮計畫,裁軍減兵,節約開支。應該說,在明金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裁軍有一定的可取性,類似遼宋之盟。

但從天啟六年開始,明金戰爭進入常態化,後金開始每年大舉進攻明朝一次。因此,天啟六年後的寧錦防線對明朝尤為重要,可以消耗大部分後金的戰爭潛力。

此時放棄關外,只會導致明朝內地更容易受到軍事打擊,導致形勢急劇惡化。

3樓:ryobbc

你可以去看看山海關的地形圖,山海關如果沒了,後面一路平坦直通北京,全是平地,守都沒得守。

歷史上滿清入關,都是繞的蒙古。

所以山海關算是大明北京最後乙個防線了,誰會讓山海關成為一線咯

4樓:老王聊歷史

和守江必守淮乙個道理,真要是讓人貼到山海關,衝擊十次總有一次成功,成功的那一次就能要了你的命。

明朝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把蒙古人打跑,終於完整收回幽雲十六州。由於蒙古人只是跑回老家,北元政權一直都還存在,明朝從太祖時代開始就非常重視依託於幽雲地勢的防線建設。一方面從收復北京以來就依託山勢地形不斷的修長城,另一方面是從弘治年間開始在北部邊境沿長城防線陸續設立九個軍事重鎮,也稱為明朝九邊,並且設定宣大總督和薊遼總督來加強遼河-北京-大同這一側的國境線防務。

長城防線經過多年的經營成效顯著,基本起到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效果,首都北京很難受到威脅,除了土木堡之變後因為兵力空虛被瓦剌突破防線造成圍城的那一次。

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56個縣域,總長度為8851.8千公尺。

在明朝中前期,長城防線主要是用於和蒙古人(包括瓦剌、韃靼)對抗,防線的重點在蒙古一側。這種形勢直到2023年(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後發生了改變。2023年(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公布「七大恨」的討明檄文,開始公開起兵反明。

明朝皇帝雖然昏庸低能,但是對於北方少數民族崛起還是足夠警惕,長城防線的重心也因此向東北側傾斜。之後明朝在關外與後金多次發生戰爭,雖然勝少負多,但是逐步以修建城池要塞的方式在關外建立起乙個戰略緩衝地帶。利用緩衝地帶的城池要塞,明軍多次擊退後金軍隊的進犯,這其中經典的戰役就有袁崇煥於2023年(天啟六年)在寧遠戰役中炮轟擊傷努爾哈赤,導致其逝世。

關外緩衝地帶的中堅力量——關寧錦防線。關寧錦防線是自山海關經寧遠至錦州的一條防線,其中以山海關為後盾、寧遠為中堅、錦州為先鋒,其間築有多個堡臺作為聯防據點。關寧錦防線分南北兩段,南段為關寧防線,長約100公里,自山海關到寧遠;北段為寧錦防線,也長約100公里。

皇太極繼承汗位之後,為繞開這個戰略緩衝地帶而直接威脅北京地區,先後征服漠南蒙古察哈爾部,並迫使北韓稱臣。由於明朝的防禦重心已經不在蒙古這一側,皇太極用繞道蒙古入侵的作法數次進入漢地燒殺劫掠。這其中2023年(明崇禎二年)十月至2023年(明崇禎三年)正月的一次,避開寧遠、錦州,從山海關西側分兵三路由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突入華北,攻占遵化(現屬河北),直接威脅北京,史稱己巳之變。

但是由於關外緩衝地帶的存在,清軍的補給線比較長,同時也擔心明軍採用圍魏救趙的策略攻擊當時清朝首都瀋陽,皇太極在衝擊北京受阻後,第一時間就率軍撤回東北。

通過這幾次的軍事行動,皇太極意識到,不解決明朝的關外緩衝地帶,將無法實質性的威脅北京。因此為了打通關寧錦防線,徹底解決關外這個戰略緩衝帶,皇太極發動了松錦之戰,從2023年(崇禎十三年)打到2023年(崇禎十五年)間,消滅了明朝關外最後一支勁旅,把戰線推到山海關。至此,皇太極達成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清軍已經沒有了後顧之憂,無論是繞道蒙古側的長城防線,還是直接衝擊山海關,北京城已是他嘴邊的肥肉。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隔年的2023年(崇禎十六年),皇太極猝死於盛京,年52歲,清朝進入乙個權力交接期。北京城也在2023年(崇禎十七年)3月被李自成攻破,延續了276年的明王朝宣告復滅。李自成未能如願接手山海關控制權,在山海關內被吳三桂和多爾袞的聯軍擊敗,倉皇逃出北京。

同年5月,清軍占領北京。

5樓:濁世小豌豆

看了很多回答,云云不可輕易放棄。

提點意見,譬如一塊飛地,或者突出部在手。

我勢強則是進攻利器,我勢弱則應該及時止損,不然會在飛地上放血不能止。

勢力強弱不談,只說此地如何如何有利,紙上談兵。

若明軍強,遼東是進攻跳板,

如果明軍弱,。。。不停的在此被放血。

6樓:「已登出」

戰略收縮、堅壁清野(熊挺弼、王在晉、高第策略)。

1.關寧錦防線後果就是修堡壘大量耗費財政(資金周轉多則流失多)、拆了建建了拆、大量物資被搶、屢次被圍城打援(主力被殲洪承疇降清)。退守山海關則省下大量經費、避免大量物資被搶、避免屢次被圍城打援。

天下第一關,利用好大炮,較少的兵力即可達到禦敵關外目標。

2.韃虜補給線拉長,並有多條河流、沼澤阻隔。

3.山海關駐守部分兵力(吳三桂),主力拱衛京師(洪承疇),不主動出擊,依託京師打防禦戰(北京保衛戰)。

7樓:常州長

明末明朝為什麼不放棄長江以北,退守南方,穩住長江防線,修養幾年,把剩下的錢編練三支野戰軍,一支出南京,一支出襄陽,一支出四川,齊頭並進收復失地

8樓:暗音

山海關在天啟六年已經破敗不堪了

○遼東督師尚書王之臣言山海關邊城坍塌甚多春防班軍已發寧遠修築中右所等處

明實錄熹宗實錄

天啟六年五月癸卯朔

所謂的軍事改革,從古至今說穿了不過是「精兵簡政」而已。削減行政上的制衡與浮誇的人事,然後開源節流用金錢練精兵,無論是戚繼光的新兵還是袁崇煥的關寧軍無一不是精兵簡政四字的翻版而已。

明朝是個大國,他擁有強大的國力,在整體實力上大於後金;後金是個小國,但他有乙隻強於明朝的軍隊,但經濟,人口等整體實力小於明朝。

明朝雖然是個大國,但他需要時間將國力變成強大的軍力,所以需要一段和平時間,尤其是薩爾滸之後;後金是個小國,但他有強大的軍力,可以不斷的從明朝掠奪自己需要的資源,它不需要或者不重視和平時間,可以隨時通過掠奪達到自己的目的。

明朝的國力強大,軍力弱小;後金的國力弱小,軍力強大。明朝獲勝的機會是整合自己的內部,然後依靠強大的國力壓過去;而後金則是需要保持軍力強大,以向明朝取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

所以,明朝不能把希望寄託在某乙個關卡上,需要的是大縱深的防禦體系,這就是遼西走廊,寧錦體系的所在。依靠明朝強大的國力,在體系內建築根本的根據地,練兵養兵,之後轉變防禦為攻擊,從而取得勝利。

而後金則並不怕一兩座關卡,而是懼怕大縱橫,處處雄關的防禦體系。一兩座關卡一旦被破壞,則意味著錢糧人口都可以輕易到手,這是擁有強大軍力的後金非常希望的戰爭模式。

而強大的縱深,則是用一座座關卡,一道道的削弱其強大軍力,最後困強龍於泥沼。

寧錦大戰就是如此:後金取錦州不得,去寧遠,寧遠部下,則錦州攻其後心,最後不得已撤兵敗戰。

時率教駐錦州,護版築,朝命尤世祿來代,又以輔為前鋒總兵官,駐大凌河。世祿未至,輔未入大凌,五月十一日大清兵直抵錦州,四面合圍。率教偕中官用嬰城守…………大清已於二十八日分兵趨寧遠。

崇煥與中官應坤、副使畢自肅督將士登陴守,列營濠內,用炮距擊;而桂、世祿、大壽大戰城外,士多死,桂身被數矢,大軍亦旋引去,益兵攻錦州。以溽暑不能克,士卒多損傷,六月五日亦引還 __明史袁崇煥傳

而把希望寄望於一座山海關的想法是多麼愚蠢呢?

實際上孫承宗在天啟二年的《奏關回奏疏》中已經指出了這個妄想的荒誕之處

第一,山海關的兵是一群老弱殘兵,沉迷於賭博嬉戲,根本不能用於狂猛的守城攻防戰

自固兵填於街,衢譁於酒肆絕不習技擊,而將復以嫖賭身先,……日關上備誠未完當以何時可完

第二如果敵人從薊鎮而入,背後夾擊山海關,那麼沒有寧遠錦州等縱深的山海關就成了絕地

左山右海形勝天成起伏層迭最便用奇本是活地特八里太近反為絕地……寧遠山勢合抱不過數里形如葫蘆誠得信臣精卒荷戟守之可以塞暗襲薊門之路

毫無縱深,又不習兵的山海關只會在敵人夾擊下滅亡

所以,要保住山海關

就要做到三點。

一,有足夠的戰略縱深

二,薊鎮防禦充足

三,拉攏好塞外蒙古,不讓後金由大迂迴的能力。

第一點,袁崇煥做到了。

朕自二十五歲起兵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唯寧遠一城不下,遂大懷忿恨而回——《清太祖實錄》

而後兩點就匪夷所思了。

按理說,遼鎮有袁崇煥這條龍在,薊鎮要麼也派條龍,要麼派條虎,最不濟也要派條狗,但明朝派了乙隻豬。

五年冬,黨人劾策為東林遺奸,遂削籍。崇禎二年夏,起故官,兼右僉都御史,總理薊、遼、保定軍務。大清兵由大安口入內地,策不能御,被劾——明史 《劉策傳》

袁崇煥曾正式向崇禎皇帝上疏,說:「若順天等處,則聽督撫為政,臣不敢越俎而議者也。」(崇禎二年五月十六日到吏部事兵部呈於兵科抄出之《欽命出鎮行邊督師薊遼等處兵部尚書臣袁崇煥謹題為乞汰冗官以紓國用等事》)說得很清楚,薊門比較薄弱,應當設重兵把守。

不僅如此,袁崇煥又上了一道奏疏,說:「惟薊門陵京肩背,而兵力不加。萬一夷為嚮導,通奴入犯,禍有不可知者。」

第三對蒙古的態度就更加有意思了

癸未,「初,廣寧塞外有炒化、暖兔,貴英諸虜。薊鎮三協有三十六家守門諸夷。所云西虜也。

皆受我賞。建虜雖強,其勢未大合。至是,中外迎上指。

謂通建虜,並革其賞。諸夷已閧然。會塞外飢,請粟。

上堅不予,且罪闌出者。於是東邊諸胡群起飈去,乃盡折入建虜,不受漢索也。」(《國榷》卷八十九)

最終,大禍釀成

明末明朝因遼東戰事經濟困難,為什麼滿清沒有發生這種情況呢?

乙個痴心人十個潑膽漢 滿清能打勝仗,明朝打敗仗。打敗仗的一方才有經濟困難。滿清也短暫發生過經濟困難,主要是明朝的袁崇煥統帥遼東期間。而袁崇煥時期,遼東能幫助明朝經濟。自從袁崇煥死後,明朝其他人不能對付滿清,基本上滿清就沒有經濟困難了,明朝遼東經濟也更困難。乙個痴心人十個潑膽漢 袁崇煥的寧錦大捷,將士...

你為什麼還不放棄籃球?

高位截癱伏地魔 打球14年了,斷過手,崴過腳。現在左腳已經習慣性崴腳 差不多每一年至少崴一次 而且很清楚地記得高三那年崴腳時,乙個宿舍的兄弟天天揹我上五樓上課,而且現在的媳婦兒那段時間天天給打飯,買東西。至今為止,最好的哥們兒,基本上都是打籃球認識的。你問我為什麼還不放棄籃球?我問你為什麼我要放棄籃...

明朝當年為什麼放棄越南?

中流擊水 因為越南這塊兒本來就挺難控制的,山川縱橫又沒啥資源,民風還挺彪悍,它不聽話你揍它可以,但是你要實際占領它就跟實際占領北韓一樣困難。所以從秦朝到唐朝中國只是控制了越南富庶一點兒的北部 唐以後到清基本上就控制不了了,只能維持宗藩關係 到現在中國只能指望柬埔寨牽制它一下,讓它別老和中國對著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