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之時連年戰亂,為什麼沒有啥大規模農民起義呢?

時間 2021-05-06 20:14:43

1樓:整挺好

農民起義,既然是要造反,就要有乙個目標,反誰?

戰國依舊是列國,王下有卿大夫,卿大夫有士,這是最基本的附屬關係,而每一級下都有封爵和領土。雖同為中國人,但分屬於不同的領主,「只知有家,不知有國」是千真萬確的大實話。

在整個戰國大環境下,只要臣子的土地夠大,軍隊實力夠強,那麼就會發生領主篡奪國家的事,田氏代齊,三家分晉就是典型的例子。平民想改變生活,發展勢力篡位也不是沒有,比如春秋時魯國季孫氏家臣陽虎。普通百姓都指著打仗立功得爵,哪有功夫想造反呢。

列國皆為戰國,肉食者們尚不能實現一統,造反又有什麼用呢?還不是打仗?

2樓:水雲吟

農民起義的基礎是什麼一點要搞清楚,那就是土地兼併激烈後的天災人禍導致的流民。

@王靖海 先生所說的戰國時期的兩次起事,都發生在楚國,難道就沒有什麼可挖掘的嗎?

戰國時期列強的戰爭非常激烈,一次決戰動不動就是斬首x萬,流血千里伏屍百萬。這對於人口的消耗是非常大的。

因此戰國列強的變法核心要務就是農業增產人口恢復,這就是所謂耕戰之本末。

加之各國戰場距離本土不遠,唯一有戰場補給難度的是楚國,因為需要逆流而上。而秦朝時期戍卒制度對廣大函谷關東的民眾實在是太不友好,無論是入秦川而拱護咸陽,還是北燕代而衛戍匈奴,亦或者南入越而激戰叢林。其艱險和成本遠非戰國時期的征伐所能比擬,而且時間長。

3樓:王靖海

因為「農民起義」是根據意識形態進行人為劃分的結果。

舉個例子,「陳勝吳廣起義」,習慣上會被劃歸為農民起義。

但從實際歷史上看,應是秦帝國基層軍官攜軍隊譁變,然後引發各地士人擁著舊公室叛亂,並伴隨著秦帝國地方官廣泛附逆。

當然,由於中下層士人本身也從事生產,比如陳勝本人就幹過農活,所以劃成農民起義沒什麼問題。

至於秦代以前,倒不是沒有,比如老一點的書,我印象裡有把盜蹠、莊礄定位為起義者的。

接下來,題主可能會補充另乙個問題:

為什麼戰國時期未爆發類似後世王朝末期農民起義那麼大規模的叛亂?

可能直觀的原因可能有這麼幾點:

一是《六國論》所說的,當時士人的使用率十分高,因此缺乏帶領人;

二是列國的界限明確,並不容易出現後世大帝國時期首義者一呼天下雲集響應的情況;

三是戰國時期普遍使用的制度是郡縣制+封君制的混合制度(包括秦國),重臣封地對地方有一定的壓制作用;

四是小農經濟還在發展階段,破產農民可能還有依附宗族這一條路。

戰國之時,為什麼秦國明君強臣那麼多,其餘六國又有哪些明君名將名相?

萬物大典 其他國家也有,不過明君都出現斷代現象,一百年就出那麼一兩個,根本不夠用,不像秦國那樣,明君輩出,一代接一代。魏國 魏文侯,魏武侯 趙國 趙武靈王 齊國 齊威王 楚國 楚宣王,楚威王 南韓 韓昭侯 燕國 沒什麼存在感 長天 有肯定是有的,不過乙個國家的強大不是由一代君主打造的,而是要有連續幾...

為什麼清末至建國的亂世沒有出現古代戰亂時期的大幅度人口減少?

kuku 古代和近現代比,就好像金銀和紙幣 數字貨幣的區別。古代財富減半,那就是實實在在的金銀財寶損失一半,現代貨幣就是一堆數字,大家都瘋狂超發貨幣,你手頭到手貨幣數字長年不變,事實上購買力已經縮水一半,而周圍人家的收入都翻倍了。人口也一樣,古代亂世人口數量減半,近現代由於科技進步,死亡少新增多,但...

為什麼日本戰國沒有打出來郡縣制?

東風谷早雲 大化改新後,令制國的國,比如尾張國,長官叫尾張守,可以對應北海國 渤海國的國相,或者對應南陽太守 武陵太守 為什麼沒有打出來,因為一開始就是郡縣制 長期割據難以化解,天皇掌權幾天又給推翻,大名還不敢自立為天皇,就相當於漢末XX太守 XX牧各自霸佔一塊地方 趙少糠 沒必要唄。解決地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