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可以推倒明朝,為什麼太平天國不能推倒清朝?

時間 2021-05-06 19:41:54

1樓:鄭三發

較之國朝,國際友邦無不懷我韃清,畢竟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回到問題,太平天國為什麼幹不掉韃清?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洋鬼子續命。

2樓:元好問

1.清朝沒有真正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局。可以集中精銳力量對付太平天國。列強沒打算取而代之,也沒有正式支援太平天國。

2. 太平天國放棄了開局優勢下的進取戰略,軍事行動沒能直接威脅北京,實際上等於放棄了主動權,讓清朝可以穩穩的組織全域性打區域性。而且因為沒有進取性目標,太平天國領導層迅速進入了內捲模式。

3.清朝統治者做出了正確選擇。選擇了放權給曾等一批漢族能臣。兩宮太后也很有智慧型,沒有讓政治清算影響軍事任命。

4.從曾等一批能員上位的成長歷程可以看出,清在培養,選拔,管理官僚方面還是有一套,沒有失能,關鍵時刻能夠選的出,留的下,管得住。

綜上,客觀形勢和主觀策略,讓清朝的危機應對走對了大方向,其他就是具體程序問題了。

3樓:王日天

江湖上流傳的羅大綱伐清三策,以後來的事實,卻確有高明之處。只是因為謀主非是嫡系,又不屑信教,倍受排擠,所言一律不採納。真是寒了天下豪傑的心。

4樓:禮讚那羅延

說說個人想到的幾個點:

1.晚清財政情況比晚明要好,太平天國發生之前並沒有財政大崩潰,發生時及之後還有釐金、外債、關稅等續命的手段,有錢總有辦法。

2.太平天國是從最南邊往北打,戰略上有劣勢,盟友天地會、捻軍策應能力不強,能給清廷造成麻煩,但形不成致命打擊,合作協同水平也不高。

3.清朝的外患沒明朝那麼嚴重,列強真沒幾個打算要大清的命的,國防開支比明朝遼東的無底洞要壓力小得多,能更專注於安內。

4.明朝軍政已經腐朽,李自成打的都是舊軍隊,湘軍淮軍卻是一股新崛起的力量,戰鬥力和戰鬥意志也是攘外沒指望,安內還凑活。

5.晚明的天災是真的很嚴重,鬧災的省的老百姓真的已經活不下去,要不然李自成被打的全軍覆沒也不可能翻個身捲土重來,發生太平天國時全國的災害沒聽說那麼厲害。

6.太平天國那群王子自己個不爭氣。

5樓:李依

太平天國自己戰略和內部都有問題是其一,你要知道,李自成之前已經有不少前輩用屍體為李自成積累了經驗,幫助李自成避免了大部分雷區。

其二,明末打農民軍裡那批人除了洪承疇其他就沒幾個真有板眼的(同理還有遼東,你吹也好罵也好,實際成就最大者還是袁崇煥),孫傳庭盧象公升不能說不行,但並沒有各位想象中那麼強,戰績水分極大,清末那幾個你罵也好,贊也好,他是真狠。

其三,承接第二條,其實清廷那些人雖說有內鬥,但對太平天國是有完整的戰略思路的,明末別說戰略了,內鬥太過嚴重。

其四,清廷選擇借助洋人實力對付太平天國,明朝想過借助清軍嗎?當然想過,不過,是吳三桂想的,明末但凡有乙個說得上話的能有點戰略意識又不會被崇禎甩鍋砍了,明朝都能續命幾年。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對養馬富有經驗的李自成帶出來的兵可謂天克明朝啊,再加上文人出身的孫傳庭墨守成規,決戰主動送,李自成等於白撿!

6樓:Comic.Works

曾國藩《討粵匪檄》

為傳檄事:逆賊洪秀全楊秀清稱亂以來,於今五年矣。荼毒生靈數百餘萬,蹂躪州縣五千餘裡,所過之境,船隻無論大小,人民無論貧富,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留。

其擄入賊中者,剝取衣服,搜括銀錢,銀滿五兩而不獻賊者即行斬首。男子日給公尺一合,驅之臨陣向前,驅之築城浚濠。婦人日給公尺一合,驅之登陴守夜,驅之運公尺挑煤。

婦女而不肯解腳者,則立斬其足以示眾婦。船戶而陰謀逃歸者,則倒抬其屍以示眾船。粵匪自處於安富尊榮,而視我兩湖三江被脅之人曾犬豕牛馬之不若。

此其殘忍殘酷,凡有血氣者未有聞之而不痛憾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自其偽君偽相,下逮兵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謂惟天可稱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

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買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沒則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亂臣賊子窮兇極醜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粵匪焚郴州之學官,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

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岳王之凜凜,亦皆汙其宮室,殘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朝不焚,無像不滅。斯又鬼神所共憤怒,欲一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統師二萬,水陸並進,誓將臥薪嘗膽,殄此兇逆,救我被擄之船隻,找出被脅之民人。不特紓君父宵旰之勤勞,而且慰孔孟人倫之隱痛。不特為百萬生靈報枉殺之仇,而且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

是用傳檄遠近,咸使聞知。倘有血性男子,號召義旅,助我徵剿者,本部堂引為心腹,酌給口糧。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橫行中原,赫然奮怒以衛吾道者,本部堂禮之幕府,待以賓師。

倘有仗義仁人,捐銀助餉者,千金以內,給予實收部照,千金以上,專摺奏請優敘。倘有久陷賊中,自找來歸,殺其頭目,以城來降者,本部堂收之帳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脅經年,發長數寸,臨陣棄械,徒手歸誠者,一概免死,資遣回藉。

在昔漢唐元明之末,群盜如毛,皆由主昏政亂,莫能削平。今天子憂勤惕厲,敬天恤民,田不加賦,戶不抽丁,以列聖深厚之仁,討暴虐無賴之賊,無論遲速,終歸滅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爾披脅之人,甘心從逆,抗拒天誅,大兵一壓,玉石俱焚,亦不能更為分別也。

本部堂德薄能鮮,獨仗忠信二字為行軍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長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難各忠臣烈士之魂,實鑒吾心,鹹聽吾言。檄到如律令,無忽!

因為,李自成反的是明朝,是大順與大明開打,而既不是大順與地主階級開打,也不是大順與地主階級知識分子開打,更不是大順與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宗教信仰開打。

所以,地主階級能坐視明朝滅亡,甚至在批判太平軍的時候,還會把李自成張獻忠作為正面榜樣呢。

如此的太平天國,又如何推倒清朝呢?

7樓:華孫楊張合體無敵

有些回答真是不尊重歷史、不實事求是,非要反對無論是教科書還是高等史學界的定論

非要裝出眾醉我醒,眾濁我清的中二面目來

是看不起太平天國獲得 「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光輝成就嗎?

是看不起當時世界上最強的英法列強為我帶清提供的大筆貸款、運輸保障、軍事改組和武裝干涉嗎?你是看不起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完成的英法帝國的火力輸出嗎?

是看不起我帶清李鴻章淮軍開出的高餉嗎?

別的不說,忠王李秀成集重兵進攻上海失敗,真當早已經進入線膛槍和經歷拿破崙大炮兵時代的英法干涉軍的火力不夠強嗎?

別的不說,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南京)後採取的「東征」「西政」「北伐」一系列軍事行動取得了巨大的軍事勝利。

那麼「北伐」為什麼失敗?孤軍深入?後繼乏力?

這裡就要再次強調實事求是原則了。同時再次反對個別答主的唯心主義思想。

其實太平天國第一批北伐軍2萬餘人都是戰鬥素養較高的老兵,統兵將領林鳳祥、李開芳,李開芳這個辣雞就不說了,主將李鳳祥是太平天國起兵時期的骨幹將領,有勇有謀,胸襟開闊,為人正派有擔當,還很能打,攻克武昌就立下大功,帥軍北伐更是一路勢如破竹,就是步兵對騎兵,也把我帶清打得嗷嗷叫。

然鵝,一幫子南方人到了北方,地理不熟,各種悲劇,不僅和後方通訊不暢,和另一路李開芳部也聯絡不暢。這也是古代中國戰爭的常態,將領們的無奈,來來回回就那幾條路,幾條官道,出了主要幹道,外部就是一摸黑。

然鵝,更大的悲劇在後面。

2023年林鳳祥等北伐攻勢受挫後,同樣能征善戰,有勇有謀的曾立昌被楊秀清命為主將,與陳仕保(夏官副丞相),許宗揚(冬官副丞相)率軍由安慶(今安徽省安慶市)北援經安徽、江蘇、河南至豐縣渡河轉入山東。

二路北伐軍和一路北伐軍走的不同的北伐路線,然後再半道上沒錯,一幫南方人,帶著八千多有戰鬥力的南方人老兵北上支援一路北伐軍,半道上果然又迷路了。

也許楊秀清考慮的是從安徽調能征善戰的曾立昌部,戰鬥力有保障,又是天國老兄弟,不存在坐視林鳳祥覆滅,從安徽向北還能一路開拓天平天國實力範圍,一舉多得是不是美滋滋。

然而,能征善戰的廣西人曾立昌在救援廣西老兄弟李鳳祥的路上又迷路了。

其實應該看到,南方水系高度發達,太平天國在南方能夠迅速開啟局面,其依託南方水網作戰的方式,為其前期取得一系列軍事行動的勝利,提供了有利條件。

廣西天國老兵:哇!這就系北方!乾爽!爽!蚊蟲少!爽!沒瘴癧!爽!曾丞相,北方繫好地方啊,接下來路仲個走法??

曾立昌:MMP!

8樓:王銳

首先太平天國沒能統一中國是件好事,中國沒淪為宗教政權。

太平天國太短視了,過早定都建制,定都後兩大精神象徵性人物洪秀全,楊秀清就把自己困在南京,不再出現在一線鼓舞士氣。李自成身為闖王始終都在鼓舞士氣,即便成為大順皇帝也是大都在一線指揮戰鬥。

定都後貪圖安逸,失去戰略進取心。只派出了兩萬人的北伐部隊,雖然他們打的非常好,差點打到北京天津。如果當時能做到主力部隊北伐,能做到相互呼應,北伐的成就應該更大。

南京也更安全。如果能把滿清皇帝逼到出去巡遊,那將天下震動。形式會更加有利。

以洪秀全的短視,太平天國注定無法成功。沒有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指導思想,也沒有李自成闖王來了不納糧的宣傳攻勢。

讓普通戰士夫妻分開,給別人制訂了種種規則。自己妻妾成群,溫柔鄉裡一躲。最後的結局就是會從上層到下層逐步失去信仰,失去戰鬥力。

而我黨抗戰內戰時期領導階層帶頭和普通士兵差不多的生活方式,也是能讓我黨幹部士兵始終保持信仰,保持戰鬥力。

9樓:天一之水

第一是宗教問題,信天父上帝,與儒佛道相背,天下難容,天時不再;第二先佔南京後西徵北伐不堅決徹底失去了機會,使江南久久不定,地利全無;第三內亂一起,主力盡失,人和沒有了。

10樓:小梁侃歷史

只能說大明氣數已盡,大清雖然在苟延殘喘,但有一批得力的中興名臣在替朝廷出力。李自成起初起義還是有政治理想的,口號也喊得不錯,所以才有那麼多人擁戴和追隨。當時大明內憂外困,腐敗透頂,不可救藥。

有戰鬥力的軍隊在關外抵抗清軍,內部防守力量薄弱,這也給李自成提供了機會。北京淪陷前,一些大臣是很有錢的,包括崇禎本人,他們是可以上下團結起來抵抗的,但都貪生怕死,死到了臨頭,還計較個人得失,不亡才怪。他們的財產最後都被李自成強行搜刮收繳,也是活該。

只是李自成目光短淺,進北京後得意忘形,胡作非為,大順政權必然很快土崩瓦解。

太平天國當時聲勢浩大,是有可能推翻清朝的,洪秀全這個人這裡就不作評價了,他手底下也有幾個能征善戰的將領,給清朝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清朝也是內外交困,卻湧現出了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等一批中興名臣,也是時勢造就了他們,他們扭轉了局面,拯救了清朝,否則結果很預料。如果明末也有藩國藩這麼一批人,再擁有像湘軍這樣能征善戰的的軍隊來鎮壓起義,李自成也未必能取得勝利。

但沒有如果。

為什麼明朝崇禎皇帝鎮壓不了李自成起義,但內憂外患的晚清竟然可以鎮壓太平天國?

李柰 流寇也是被多次剿平過的,後來死灰復燃拖垮財政才垮的嘛。大清準團練剿髮匪,已經把釐金賣了,也還好。但後來捻匪 回變這些,靠正常財政是要頂不住了。然而外國銀行團說,來,不用怕,直接借錢給你。那就沒辦法了,現代文明的成果層層開啟,給帶清盡情享用。 才吃了 教科書有講的,英國不想大清倒唄,畢竟剛簽了條...

為什麼李自成打明朝勢如破竹,打清朝卻節節敗退?

墨子 李自成還沒有建立起穩定的根據地,占領的地盤看似多,其實囫圇吞棗,並沒有扎根基層,沒有真正動員期各色民眾,是無根之木,不可長久。若沒有滿清,隨著時間推移當然可以建立起穩定的政權,但是敵人沒給他時間啊。而滿清已經經營幾十年,已經建立起穩定的根基 相對來說 一旦交戰李自成必敗無疑。 薛丁格的貓 首先...

為什麼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在對抗明朝時野火燒不盡,而對抗滿清時不能夠東山再起?

張平飛 因為明末和清初的對比,就好比現在的聯邦國與人民共和國。落後產能和落後生產關係佔據了大量的生產資料,先進的產能一旦入關必然是簞食壺漿無往不利。區區李自成可以對付落後生產力,但是在建州王師面前只有兵敗如山倒一條出路。 黃思永 不同意高讚的回答,高讚回答的是農民起義的基礎一直在,但我認為題主要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