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無戰事》裡,蔣經國為什麼要拋棄曾可達?

時間 2021-05-06 14:43:58

1樓:唯留刺骨寒

雖然這個只是故事,但是其實還是很能表現建豐同志的性格。

建豐同志幼年是在祖母及母親的撫育下長大的,等到少年又被送去異國留學。留學中又遭遇自己的父親背叛革命了,自己甚至到了命不保夕的程度。最好靠著反正自己的父親,保住了一命,同時又在異國結婚生子。

這樣的人極端敏感、小心謹慎,所以建豐同志能夠很快建立自己的班底。

及至回國後,面對自己兄弟、黨內同志,沒有一人站在他的一邊。辛苦爭取到主政贛南的機會,班底初創,但是囿於環境卻最終含恨而走。如果說之前在異國只是為了活著,那麼在贛南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而且形成了自己一生的執政風格,親民、實幹、特務統治。

同時精於政治算計,對於取捨算計到極致,以至於顯得極為刻薄寡恩。

事情如果到曾可達的身上,那麼就是曾可達辦砸了所有的事情,沒有達到建豐同志任何的期望,更沒有給建豐同志帶來任何的政治資產。所以對於曾可達而言,被拋棄只是時間問題。

2樓:流星棒槌

兩個人分道是必然。根在信仰上。

1.先說說為啥能走到一起。蔣經國不比蔣介石,他是學經濟的,另外去過蘇聯學習,對於馬克思尤其是社會主義有著深刻的理解,可以說是乙個理論,認識底子非常好的人。

曾可達出身農家,但是一心想拯救勞苦大眾想為國家效力,同時信仰曾文正公,整體上很正。蔣經國年輕氣盛,想做一番事業,建立乙個完整的政權,勵精圖治,可達剛好出現,兩個人不謀而合,所以就很親密。

2.為什麼又分道揚鑣了。國民D趨於腐爛的大背景下,蔣經國雖滿腹經綸但實踐不足,對於局勢估計不足,導致運動失敗,只能算個孝子。

但是可達太過正直,認死理,不願相信這個事實,還是覺得只要堅持正確就能拯救這個組織,結果現實給他上了一課,沒有理想的支撐和靠山的支撐,又不想行屍走肉,所以自殺了。

3.成也性格敗也性格。在國民黨信仰曾文正公,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永久的朋友和聯盟,只有永久的利益。你看看cc,揚子公司,徐鐵英,方步亭等等,結局不是挺好的麼。

3樓:cheeeeee

你如果有如此蠢的部下,你也會選擇拋棄。如果把曾可達比作拳台上的選手,蔣經國比作投資曾可達的老闆,那麼回望一下曾督查的戰績就能發現原因。

任務一:法庭斷案。法庭中失利,雖然最後是蔣經國定的調子,但是曾可達對方孟敖背景不了解,能力不了解,導致整體判斷失誤。任務失敗

任務二:調查崔中石。乙個真正的我黨同志,調查來調查去,沒有實錘證據,沒有結果。最後蔣經國還得以出動王秘書,並讓徐鐵英背鍋的方式解決。任務失敗

任務三:利用好方孟敖。建豐同志對方孟敖的使用說明已經明明白白,「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曾可達永遠都糾結於疑人到底該不該用這個問題上。任務失敗

任務四:對接梁經倫。經綸同志是建豐同志的忠實粉絲,才堪大用,曾可達作為其唯一單線對接領導,卻最後把其逼得不得不說出不利黨國的言論。任務失敗

其他不用說了,任務沒完成,來北平幹的事情他自己也說了,一件沒乾成。結論:不是沒給過機會,自己不中用啊。

4樓:

好久沒看這部劇,憑記憶寫一點當時的感受。

蔣經國重用可達鴨,是讓他「衝鋒陷陣」的,但可達鴨每次都搬出蔣,拉蔣進場。

有時候,我覺得可達鴨不是笨。我比較傾向於,他知道自己背景最淺,衝的太前會提早下課。

5樓:無二無別

他是乙個理想主義者,他沒有雜念,一心向著向著蔣經國,向著能在黑暗世界給他一絲光明的人。他把一生都獻給了那個腐朽的王朝。理想主義者最後時刻只能以死報之。

6樓:老郭

你們都搞錯了,北平無戰事講的是乙個裁員的故事,乙個大企業因業務量減少,職務減少,某些人要出局,某些人要降職的問題。你們分析建豐同志,分析曾可達,怎麼就不看看老蔣,建豐同志的所有特權都是老蔣給予的。所以關鍵問題是2023年底,老蔣是在想什麼問題,並根據結果開始以蔣的性格以什麼方式做什麼?

7樓:宋橋

我們把每個人的價值觀都粗分為兩部分,但不區分陣營。理想部分(改革、主義、義氣、國家等),現實部分(生命、金錢、仕途、家庭等),嚴格來講曾可達實際算是五五開。且不說崔中石,就是梁經綸,方孟敖,甚至王蒲忱在某些時刻,都是理想大於現實的。

革命這件事,哪種人更合適,很明顯吧

8樓:希言自然

建豐同志掌權了肯定需要一批曾這樣的死忠人士維護,可是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上面的政策無法有效的實施,繼續親近這樣的人必然是給自己埋雷,建豐同志肯定會疏遠他。但是他發現被疏遠後竟然換木而棲,做僭越之大忌,他唯一的價值死忠也沒有了,建豐必然不保他了,因為雷已經要爆了。要不是陳方事件,就算念及舊情,建豐也會保他的。

9樓:牧風人

我覺得卡達鴨沒有被拋棄,他只是人物個性使然,所以到了後期,建豐對可達是囑託,更是保護,讓外界覺得卡達早就和自己劃清了界限,希望可達能回南京有更好的前途。

10樓:天山水

文學藝術還是和現實生活有著很大的區別,曾可達被小蔣拋棄,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非常具有可看性和令人唏噓,但實際上曾可達的原型跟隨小蔣去了台灣,步步高公升,官居要職,直到2023年才無疾而終,可謂是功德圓滿。

11樓:解纏人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揚長避短而任用之,愚忠亦是難能,「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當愚忠之人放棄其效忠物件,或者我們稱之為動搖的那一刻,它唯一的鋒銳就已經折斷了,愚忠不在就成為了投機者,而投機者中,它差的還遠。再大的過錯都可以改,只是愚忠這個,若亦可錯而改之,所改之者又如何會是愚忠呢?

12樓:懷蓮帝子

【個人愚見】曾可達空有一身正氣,覺悟極低,辦起事來既無急智又無急能,整天不是建豐同志說就是梁經綸同志說,到處甩鍋,在關鍵時刻幾乎沒有做出過任何出彩的決策。充其量就是個搬運工,這樣的乙個人,還不如乙個海瑞。

13樓:祝踏嵐

一開始就拋棄的,曾可達一直是棄子,說難聽點,攪屎棍,建豐太子本來寶就壓在王蒲臣,梁經倫,孫朝忠三個人身上,建豐一開始就覺得曾可達這種清官作風,能吸引梁經倫和方孟敖這種理想主義者,

其實大家門清,曾可達全程有什麼作為?只能在方孟韋面前擺擺風度,正反兩派,只要是個角的,都比他聰明,最後還勸梁經倫看曾文正公,連一根攪屎棍的的硬度都沒了,變成攪屎繩了,還有什麼用。

14樓:Mark Lennon

個人覺得是因為曾記錄了梁經綸的講話,讓陳方有機會帶走那份記錄。並且曾直言了蔣經國對梁的看法: '人才難得'。

這句話跟那份記錄由陳方帶給蔣介石會讓建豐同志很被動。包括表態查方孟鰲。

我很納悶,曾可達當時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僅僅是政治上無知,還是有什麼別的考慮?

怎樣評價北平無戰事裡的嚴春明?

恒子 劇本設定這個人物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為了表現某一類人很蠢。嚴蠢明!他就是想犧牲,喜歡犧牲,絲毫不在意他的犧牲不僅毫無價值,反而會毀掉自己的組織。他不在意會對組織造成多大損失,只想犧牲自己,以感動他自己。自私,奇葩的自私!跟徐鐵英他們的自私區別不大,就是笨了點! zgb 關於嚴春明,我想到以下幾...

北平無戰事開頭幾集裡,崔中石和侯俊堂為什麼行賄時說的話完全一樣?

樊樓燈影賣酸餡 套路啊,黨國的套路啊,高層圈子裡的通行套路啊,大家心照不宣的黑色幽默。說著最體面最有人情味的話,辦著違法亂紀的事兒,你體面我體面,黨國體面,一把撕開的時候徐渣局這高手居然還能更體面,最後徐崔方都沒事兒,反而把孫總理當場槍斃了,233333 我看到這裡笑噴了,劉巨巨很少這麼幽默。 能貓...

在北平無戰事裡,你覺得誰可以替代劉燁出演方孟敖?

胡軍,我看完劇之後讀書的時候,都是以胡軍的形象去代替的。我是這樣替換的 胡軍演方孟敖,劉燁演方孟韋,王凱演梁經綸,廖凡演曾可達。 解小豬 無可替代,劉燁的詮釋是精準到位的,形象也非常合適。三刷北平無戰事,對這部劇實在愛不釋手。製作精良,卡司實力雄厚,劇情環環相扣,沒有一句話,一幀畫面是多餘的。說實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