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陳壽要往死裡批判姜維?

時間 2021-05-06 03:57:09

1樓:劉納川

因為姜維繼承諸葛亮遺願去討伐魏國了,如果姜維投降魏國,那書裡不會表揚,但是至少不會貶低,最多一句 「後主無道,維實無奈」。

2樓:

沒有的事,陳壽對姜維的功業有批評,但也通過郤正的話讚頌姜維節儉好學的私德,頂多是小黑,不可能往死裡批。

諸葛亮遺志?很有爭議啊。依照魏略的說法,諸葛亮遺囑是自守不要伐魏。這個可能有點捕風捉影,但費禕確實反對伐魏,認為打不了。

翻遍三國志,諸葛亮遺言只有葬定軍山,沒說要繼續伐魏。姜維只是繼承諸葛亮生前志向,不算遺志。

對外戰爭也不能算勝多負少,勝王經徐質,兩敗於鄧艾,頂多持平。

姜維最大失誤是擯棄諸葛亮禦敵為漢中之外的謹慎策略,改用誘敵深入的扎口袋策略但沒有用好。這個口袋陣以陽平關為底,鍾會進來的時候陽平關因蔣舒投降失守,口袋陣的底被魏軍捅漏了,弄巧成拙把漢中給丟了,最終導致鄧艾偷渡陰平。

如果不丟漢中,陰平橋在蜀漢手裡,鄧艾也偷渡不了。

3樓:夏鳴軒

蜀漢面對一統的北方,凋敝只是時間問題,我覺得姜維更多是螳臂當車的無奈,而不是私德或才能上的缺憾。從古至今,對於將軍,人們總以戰事勝敗為評判。可是,在魏蜀之爭上,蜀國取勝只有依靠戰爭奇蹟,責怪對乙個沒能創造奇蹟的人,這要求也太高了。

對姜維的正確評價應是,在敵我差距懸殊的情況下,儲存小國十幾年,使大國有所忌憚而遲遲不能發動滅國之戰。

4樓:初期

陳壽並沒有往死裡黑姜維。這個問題個人認為並不成立。

確實,陳壽身為投降派譙周的學生,受到老師的影響可能對姜維沒什麼好感。他修《三國志》時,也迫於晉朝司馬氏的權威,不可能司馬氏的死敵大加讚美。

但陳壽修史書,他的基本素養還是有的。諸葛亮等人對姜維的讚美,他也實實在在地記錄了下來。至於最後那一段總結,姜維北伐中原是窮兵黷武還是以攻代守,本身也只屬於政見不和,評價其「窮兵黷武」,也算有理有據,算不上「黑」。

倒是有個別網友,愛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要麼無腦追捧四處樹敵,要麼破口大罵毫無邏輯。

陳壽可比這些人強多了。

5樓:偏聽則明

我覺得蜀漢是有意識形態之爭的。

要求北伐與退兵保境。

陳壽的恩師是譙周,譙週是益州本土人士,代表作《仇國論》。譙週是蜀漢內部著名的退兵保境派。所以陳壽持這種反對態度是正常的。

諸葛亮去世之後的情況,蔣琬是要北伐,北伐方式不同,費禕是保境安民等待能人,而姜維是絕對要求北伐。

延熙十六年,費禕死的當年就大舉起兵,《陳泰傳》言『維懼,遁走,安等孤縣,遂皆降。』《魏書》可能誇大,但是這次損兵是肯定的。延熙十九年之後姜維的北伐,三次敗於鄧艾,損失慘重,讓季漢國弱民窮。

在這種情況下,陳壽對姜維有些批評還是正常的。

陳壽也沒對姜維往死裡批判。

6樓:刀與星辰1984

以一己之力,報丞相知遇之恩。在主君投降,請主君隱忍數日。使晉軍兩大主帥喪命,主君樂不思蜀,存全性命。

洒家認為這輩子值了。

就不說何不食肉糜的的晉惠帝了。

我要是姜維,九泉之下也得笑醒。

7樓:洛公子

背魏投蜀,是為不忠

棄家離母,是為不孝

拋妻棄子,是為不義

刺殺重臣費禕,是為不法(此條存爭議)

窮兵黷武,以至民不聊生,是為不仁

錄尚書事,而不干政放任黃皓誤國,是為不明

這樣乙個除了會打仗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的,有什麼可吹的?

8樓:

三國志雖然是陳壽私人修史,但卻是奉晉朝為正統的史書。

對於某些人物的評價,與其說是陳壽的個人觀點,不如說是西晉官方對他們的蓋棺定論。

對於西晉官方來說,姜維在蜀亡後直接攛掇、參與了鍾會之亂,是實打實的叛亂行徑。基於這點,他就不可能在史書上留下好名聲。

如果他像劉諶一樣,臨劉禪投降時死節,或者乾脆跟劉禪去洛陽領賞。他的評價都會好上不少。

而陳壽,完全沒有黑姜維的任何動機。更何況姜維本傳里,陳壽還引用了同時代許多人對他的稱讚。

「粗有文武,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至隕沒…」

你想一下,這些評價,是乙個敵對方對乙個叛將的蓋棺定論。也就沒什麼難理解了。

換成劉備、丞相,或者蜀漢粉的視角看待這幾句話,其實跟「文武雙全、鍥而不捨、以身殉國」不是乙個意思嗎。

9樓:擊楫誓中流

知道司馬昭多恨姜維嗎?

亂你邊境,你煩不煩?

終於揍得你站不起來,你卻更不安分,還想篡位奪權,還想謀逆造反。如果不是兵變,那會發生多麼恐怖的事?

不僅司馬昭恨他,魏國官兵不一樣痛很他嗎?剖腹取膽,這是多大的仇恨啊?

陳壽雖是史官,卻也畏懼皇權。當權者這樣討厭他,你敢把他寫好嗎?不但不能寫好,還要狠狠地黑才行,這樣,當權者才滿意,不是嗎?

如果說,這是「往死裡批判」,只能是被逼無奈。難道,你沒有發現陳壽仍然維護著他嗎?

不僅有諸葛亮、卻正的高度評價,還有鍾會的正面比較評價(鍾會也是司馬昭痛很之人,陳壽卻也敢引用)。這些評價跟自己的點評相當矛盾。因此我認為,他不得不批判他,卻也情不自禁地迴護著他。

陳壽太難了!

10樓:黃老邪

想想陳壽的身份。姜維的計策如果成功魏國的二十幾萬大軍將全軍覆沒,司馬昭的登基夢也會隨之破滅,在晉人眼裡姜維等人就是肉中刺眼中釘。作為晉臣的陳壽不敢說也不能說姜維的好話。

11樓:真三三無

姑且陳述一點冷門事實。

諸葛亮時期,蜀軍北伐,大多在涼州東部,五伐甚至兵鋒指向曹魏核心地區渭水流域。

姜維時期,隨著北方人口繁衍,農業發展,曹魏國力恢復,魏軍在雍涼地區的兵力配置大為增強。姜維為了尋求機會,不得不改變諸葛亮時期的進軍路線,將目光瞄向更遙遠的曹魏西部邊陲,那裡距離曹魏中心地區更遠,魏軍兵力相對薄弱。

某教授說諸葛亮北伐,單純是政治作用大於軍事目的,安內必先攘外,完全是不懂裝懂。

姜維看似毫無希望的窮兵黷武,其實也是經過人家深謀遠慮的。

蜀國的目的究竟是消滅曹魏還是割斷隴右姑且不論,以一點點妄加揣測的陰謀論自以為就認識到了歷史的精髓,只不過是笑談。

12樓:忽悠

陳壽,人家妥妥的魏吹好吧

先了解陳壽平生

然後看陳壽如何評價姜維的

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我說真的,已經很好了,乙個魏吹,沒說你是季漢終結者就不錯了

那肯定有人會說,姜維怎麼怎麼樣

那來看看姜維

天水麒麟兒,這個是諸葛亮給姜維的稱呼,不管歷史上有沒有記載,起碼有這個稱呼,代代相傳,說明姜維潛力十足

三國裡有稱號的,臥龍鳳雛冢虎,王佐之才荀彧,江東周美郎,還有的可以補充

然後看他做了啥事

北伐,北伐,北伐

具體為什麼北伐,什麼原因北伐,就不講了,裡面爭論太多

但可以肯定一點,北伐是錯誤的選擇

一,諸葛亮內政,三國時期少有媲美,不管是經驗還是能力,後期季漢再無大才可做到這種程度

二,軍事,季漢實力本身羸弱諸葛亮每次北伐都以儲存兵力為重,人家韓信點兵,多多益善,農夫上戰場打幾次就成正式兵卒了,而且還戰必勝,攻必取,我承認姜維軍略出色,但實戰很少很少,而且季漢後期沒資本給姜維積累經驗,並且,魏國鍾會鄧艾不比姜維差,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就看國力

總結一下,姜維很有潛力,實際掌兵時間比諸葛亮少很多很多,但九次北伐,戰果雖然沒有,可是次次都是差一點點,可見,再給點時間,軍事上對於三國絕大多數人都能過兩招,而且人家姜維,能統兵,會搞戰略,還能上陣殺敵,稀有人才

但姜維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了錯誤的方案,諸葛亮是把姜維當徒弟培育,但也只是軍事,內政姜維看不出什麼成果

所以,陳壽真的仁至義盡了,沒罵死讓姜維遺臭萬年已經很好了,說句持才自傲我覺得也不為過

13樓:阿蘇勒

二代元老主戰派和本土主降派矛盾,

陳壽師從譙周,譙週是最反對北伐的益州本土大佬,站在譙周的對立面,能有好果子吃?

蜀漢被滅,窮兵黷武!!!

蜀漢繼續和曹魏尬著,畏敵不前!!!

打不過你我還罵不過你?現在不罵你我就等你死了再罵你。

14樓:saintzeustm

不得不說,陳壽畢竟是益州本土派,對外來派自然天然有意見。外來派是統治力量呀,但下面出錢出力出資源擔損失的是本土派,在他們看來打著恢復中原,統一天下的旗號的軍國連戰體制模式對他們利益來說並無好處,只有損失。丞相太偉岸了,而且治政治人公平,會團結人,他們撼不動,而且丞相有一票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的勢力,儘管如此對其軍事能力仍持保留意見。

姜維呢,半道投來,屬於外來戶的外來戶,沒什麼根基和勢力,而且人比較粗疏,估計作風工作方法比較不顧及別人,去丞相遠矣,因此顧忌就小多了

15樓:夢裡花開

能壓制的對面那些前期後期死守塔下不敢出門的中單已經掉線,發資訊讓隊友刷錢守塔。因為本來人少,還多是輔助,後期也沒對面強。

如果堅持這個方針,雖然可能還是輸但能拖個10幾分鐘。對面要是浪幾次未必沒希望翻盤。

結果有個人跳出來說繼續團啊!

隊友矛盾,輔助不幫忙,雖然單殺幾次但也經常一換一。

然後在又一次抓人時碰到對面集合,被殺且買不活。

此時團隊已分崩離析,掛機的掛機,送人頭的送人頭。

最後5分鐘高地結束。

問題來了,讓比賽雙方或者觀賽者講,誰該背鍋呢?

16樓:Waldeinsamkeit

這個問題下面一大堆搞笑的,穿越回去在姜維的位置上能咋樣?

分分鐘把蜀國提前滅亡。

四川相對於中原來說就一窮鄉僻壤,還安民?再安民曹魏就直接打過來了。

諸葛亮傻?硬要北伐?只有北伐才是一線生機,再給諸葛亮三十年壽命指不定就成了。

姜維軍事能力真的不行?有一說一,姜伯約要真的不行那麼大家都不行,無非就是他沒能做到像丞相那樣做到既國內安定又穩定北伐。

一群人在比比個啥,要真不行,蜀漢那一堆人還讓他坐那位置這麼久?

17樓:汪Simon

雖說我不知道陳壽的實際想法,但是我認為應該是陳壽認為姜維作為魏國降將降蜀,然後又再次投降魏國這件事令他懷疑姜維的人品或者是他不知道姜維是假意投降魏國,實則為了復國大業努力。

18樓:「已登出」

為什麼不批評姜維,姜維繼承諸葛亮遺志,這個我沒聽說過,諸葛亮選定的人不是姜維吧

然後姜維最大的錯誤是什麼呢?改變蜀國以漢中為主防禦體系

不管理由是什麼蜀亡的很大責任在姜維,但我對姜維的九次用兵()持保留意見

陸機在的時候,魏不能亡吳,姜維在的時候,蜀已經先亡,個人認為陳壽的評價還是很客觀

當然我對姜維用兵持保留意見的意思是說,我既不覺得他用兵是正確的,也不完全認為他用兵是錯誤的空徒勞

還有說那個陳壽怎麼這麼樣的人,其實三國志這本書都可以沒有的,他可以交魏書,如果不是陳壽過於偏向蜀漢,會有一本書叫三國志嗎?會有嗎?

酒局目的是用來拉關係 換資源,為什麼要往死裡喝?

小強 其實很少人喜歡把自己往死裡灌,這種行為的潛台詞就是,為了這個專案,你願意犧牲多少,付出多少,你的決心有多大,當出現各種困難的時候你會選擇一走了之,還是繼續推進下去. 智囊謀略 既是酒局,更是權力的遊戲!領導敬酒你要喝,不喝就是對領導不尊敬 領導喝了你要敬,不敬就是沒態度 領導喝完你要添,不添就...

高中真的要往死裡學才能考上好大學嗎?

青水 我認為是不一定的。如果題主有自己合適的學習方法,再加上不可或缺的努力,能考上好的大學。好很難界定 至於往死裡學,這個要看題主的身體素質 耐性是否足夠,個人還是覺得要鬆弛有度的學習,長線作戰,往死裡學並不適合所有人。但對普通人來說,付出未必有收穫,不付出是一定沒有收穫的,我們努力,追求考上好大學...

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援打貓,甚至往死裡打?

切克鬧 還不是一些無腦的愛貓人士給氣的。愛貓人士自己愛貓就得了吧,誰不喜歡這些小毛孩呢。但是他們屬於是極端愛貓,然後還要求所有人跟他們一樣的標準,不然就是各種不配。其實說實話,很多貓咪慘遭毒手或者挨打,愛貓人士功不可沒,他們挑起了矛盾然後導致貓咪收到了遷怒,有時候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愛貓還是反像黑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