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歷史上有沒有在開伯爾山口修建關口?如果沒有是為什麼?

時間 2021-05-06 13:15:59

1樓:威斯特蜀黍

在白沙瓦東北的Swat谷地存在人數眾多又十分兇悍以尤素夫扎伊為首的部族聯盟。要知道,即使是當年阿克巴的爺爺巴布林以勢如破竹之勢穿過開伯爾山道拿下Bajsur把戰敗的酋長首級堆成塔時,都不得不與尤素夫扎伊保持友好關係,對於能夠有10萬戶的規模同時保持高動員力的地方勢力,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在別人眼皮底下修築乙個足以扼殺他們最大財源的關隘的。阿克巴統治時期,對東征西討的莫臥兒王軍造成最大殺傷,甚至陣斬了阿克巴的印度教親信謀臣比巴爾的,仍然是這支尤素夫扎伊部領導的聯盟。

後來靠著同樣出身印度教的兩位重臣Todar Mal和Man Singh I指揮的軍隊,通過長期圍困的方式,才換來了尤素夫扎伊的臣服

死在普什圖人手裡的阿克巴首席重臣,出身印度教的Birbal

即使是如此,莫臥兒仍然不能算是真正掌控了開伯爾山口的控制權,儘管在通道的另一邊,原先屬於由阿克巴兄弟Mirza Muhammad Hakim領導的反阿克巴勢力核心喀布林也徹底歸順了阿克巴。除了用軍事降服了尤素夫扎伊等部以外,和白沙瓦附近的其他普什圖部族,如Khattak等部保持友好關係,與尤素夫扎伊相互制衡,是維繫帝國在西北的控制力不得不採取的手段

而到了奧朗則布時代,由於與Khattak的關係再度惡化,普什圖族叛亂再起,領導這個叛亂的恰恰是普什圖史上著名的詩人Khushal Khattak。這場叛亂雖然最終沒有成功把普什圖族重新整合成乙個大的政權或聯盟,但仍然算得上是動搖了莫臥兒帝國在北方的根基。

Khushal Khattak

不過儘管沒有在開伯爾山口修築關隘,退而求其次的阿克巴在距離開伯爾山口不到80公里的印度河畔修築的Attock要塞,才是莫臥兒真正意圖阻礙普什圖或其他入侵者跨過印度河長驅直入的「山海關」

2樓:

你以為的北印度政權:窩在恆河流域,守著山口就怕游牧民族侵擾

實際上的北印度政權:從阿富汗/河中地區起兵,殺進印度河/恆河流域搶錢,人家的首都說不定還在喀布林呢

3樓:

因為「在德不在險」(並不)

說笑了,其實主要錯位在於我們總把印度當成「乙個」「完整」的國家,而這實在並不屬實。那片小邦林立語言不通才是常態,被統一才是少有。

也就是說,山口附近的國家,有什麼動力,為了保護和自己無關的一些下游邦國,花自己的人力物力,修建關隘去抵抗什麼入侵呢。說不定反而會修牆去防備下游邦國呢。

戰國七雄,分別修建了很多長城去防備其他國家,很多並不在邊疆而在內地,比如齊長城。只有秦漢大統一之後,內部的長城沒有必要維修而逐漸朽壞,而邊疆的長城被不斷加強,如此而已。

所以除非山口兩邊分別兩個政權,而其中乙個是個囊括了北印的統一國家,否則這個關隘並不會存在。實際上因為阿富汗山區「武德充沛」,一直都是征服者翻越這裡,推平印度河恆河流域的,就更沒有動力去修建乙個防止自己征服的關卡,畢竟山口兩邊都是自己的領地。

4樓:關毛

古代印度是一大堆國家,如孔雀哥、笈多哥、戒日哥之類的本土帝國也是一大堆國家湊成的,帝國的君主只是國王裡的盟主。而外來征服者如貴霜哥、伽色尼哥、古爾哥、德里蘇丹哥之類,也只是國王裡的盟主。不管這些國王,是本土的咖哩口味,還是外來的清真口味,別說國王,就是當了總督了都能擁兵自重,一不留神就不聽號令了。

先不說開伯爾山口修關隘駐重兵有沒有用了……因為還有很多印度征服者不是從這裡來的,其他路線依然很多。

就算有用,你在那兒修,如貴霜哥、伽色尼哥、古爾哥之類的,統治中興都在阿富汗,他們幹嘛修這個?浪費錢嘛。而且如伽色尼哥、古爾哥之類的外來征服政權,他們的財政是非常吃力的,古拉姆軍團就是個無底洞,你大肆封賞都不一定能巴結好這些奴隸兵,國庫被賞空那是常有的事情,古拉姆們鬧餉造反也是常有的事情,不把錢用來討好奴隸兵,不把錢用來搞奢侈享受,去搞建設,找死嘛。

而且,萬一哪天修好了關口,駐軍造反了,這不是給自己挖坑埋墳嘛。

而孔雀哥、笈多哥、戒日哥之類的,能用軍事力量威脅當地國王臣服就不錯了,你派兵過去修關口搞據點,這不是逼著人家造反嘛。能和稀泥就和稀泥,幹嘛打仗呢。三位印度本土帝國哥,他們的大軍是要跟南印度的政權打仗的,逼反了北印度邊界上的小國那就是自尋死路的。

5樓:裝斯文的小雞同學

首先印度得成為乙個統一的政治實體,才有必要集中注意抵抗外部侵略。自己成天和周圍數不清的土邦火拼的情況下,去額外想象乙個實力強大的外部強權又有什麼意義呢

6樓:

補充幾點。北印度的政權大多伸不到這裡,山口兩側長期被部落控制,甚至被中亞/波斯政權控制。

西北印度自8世紀就有穆斯林政權佔據,而且第一批穆斯林還是從海上來的。好比丟了幽雲十六州,長城自然失去作用。

歷史上有沒有十二列戰船?

幾乎所有超越六列槳的戰艦都是可查的,其中有2艘12列,出現在BC3世紀中期,托勒密二世麾下那支知名的艦隊中,如果放到今天,或許會被稱呼為The Grand Fleet吧,14艘 十一列 2艘 十二列 4艘 十三列 一艘 二十列 和兩艘 三十列 外加多達36艘7列槳艦,相較之下德公尺特里烏斯賴以在賽普...

歷史上有沒有政權超過500年?

慕璟 北韓李朝。500年以上,而且是同一血脈,權利大部分時候也都在國王手裡。不過這都是通過犧牲部分主權 現代概念 換來的,事大主義,明,清,日。補充乙個奧斯曼土耳其,1299 1923,600多年。 超過500年的政權很多,最長的莫過於一衣帶水的日本國。日本自古以來未曾改朝換代,始終為皇室一系 號稱...

歷史上有沒有哪位皇帝被低估?

豆子哥 我覺得首先要排除歷史上那些仁皇帝。一般在儒家歷史學家筆記裡的仁皇帝除了寬仁一無是處,在政治博弈中被文官集團壓制,某種情況下為國家滅亡埋下種子。仗義未必都是屠狗輩,但是腹心肯定多是讀書人。王朝更替主要原因都扣到皇帝身上真的無辜還不是讀書人成了世家,成了不納稅的大多數,最終把國家玩壞了。別扯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