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歷史上有沒有讓你感到惋惜的人?

時間 2021-05-13 02:10:59

1樓:泠御風

楊慎。說是惋惜,可能更是心疼。整體上來看,他前半生順,後半生悽慘。

實則前半生也是很多苦難。幼年喪母,30左右先死了兒子,妻子也因此病故,之後雖又有良配,但因為大議禮事件,兩次被廷杖,之後充軍流放雲南,與妻子千里相隔,七十多歲回到老家,沒多久就被人又抓回雲南,終於死在那裡,死了以後還要被皇帝派人開棺驗屍。

另外再看,楊慎出身官宦世家,祖父進士,父親19歲中進士,自己是狀元,而且可以說是兩次中狀元,第一次因為卷子被燒,錯失到手的狀元。他的父親歷經四朝,還是兩朝首輔;他自己又是明第一才子,文人領袖,大議禮時以他為首。若他能順皇帝的意,將來成就不在他父親之下。

但是他選擇了仗節死義。

2樓:呆胖0T

商紂王。大有為之君可惜周人背後捅刀。漢獻帝。

亡國非我罪,天命已非漢。隋煬帝。只道是併吞八荒威服四海,誰料想萬劫不復千古罵名。

崇禎。非亡國之君,卻也非力挽狂瀾之君,只可惜遇上了大廈將傾之世。

3樓:天生萌貨

歷史上沒有你說的這個人。國明代有一位叫萬戶的人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借助火箭的力氣飛翔的實驗簡介:人類的航天技能發展起源於斗膽想象。

隋唐年代出現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就描繪了仕女飛天的奇妙現象。相傳在14世紀,中國明代有一位叫萬戶的人進行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借助火箭的力氣飛翔的實驗,他失利了。但萬戶這種斗膽而天才的技能構思,比後來俄羅斯有「火箭之父」稱謂的齊奧爾科夫斯基2023年提出使用火箭進行星際交通的想象早了幾百年。

因而這次沉痛的失利,被6個世紀今後的世界航天史學家公認為人類企圖使用火箭公升空的初次豪舉。

4樓:von·Hayek

公元2023年,大明洪武二年。

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國公常遇春北伐北元,卻暴卒於軍中,年僅四十歲。

十九年後,洪武二十一年,乙個叫藍玉的將領接過常遇春沒能完成的重任,率軍十五萬,出師北伐!

於捕魚兒海大敗元順帝!

對明帝國威脅最大的北元經此一戰,被徹底打回游擊隊狀態。

藍玉仰天長嘯

「伯仁,終平矣!」

你沒機會做到的事情,我替你完成了。

5樓:

太多了李善長白刃不饒 ,難求善終。

永樂帝大開殺戒,血跡斑斑。

張居正騎虎難下,有國無家。

唐伯虎大夢不成,桃花難享。

崇禎帝四十名相,誰可補天?

盧象公升戰死沙場,帝終不悟。

洪承疇終負國恩,老物羞否?

夏完淳英靈煌煌,終將不朽。

這山河,好也罷,壞也罷。

只是可惜

6樓:溫行

應該是崇禎吧

該殘忍的時候不夠殘忍,比如圍困了李自成的部隊後,投降了就不打了該仁慈的時候不夠仁慈,比如對袁崇煥和王洽,用人就疑中興不是仁也不是威,不是努力就夠,而應該清楚方向

7樓:卜多比魯翁

海瑞,從個人角度來看,他是乙個不折不扣的好人,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他的所作所為是好是壞還要另說,世上最值得惋惜的,莫過於自己認為對的並奉行一生的準則在最後卻並未取得自己想要的結果甚至背道而馳,好心辦成了壞事,至善成了至惡。

8樓:落涯驚風

鄭和,帶著舉世無雙的艦隊七下西洋,可惜限於各種政治原因,沒能建立海外殖民地,將大明帝國的勢力範圍擴張到海外。

崇禎未在煤山自縊,逃出北京從天津登船南渡。大海之上,無數巨艦緩緩駛出迷霧,船頭鄭字大旗飄揚。崇禎驚道:

「是,是鄭芝龍的隊伍嗎?」王承恩連滾帶爬跑來,哭腔裡帶激動:三保公,是三保公的船隊從美洲趕來勤王了!

9樓:木易

葉向高,明末名臣,內閣首輔,是繼張居正之後又一位有希望力挽狂瀾的人物,然而最大的遺憾就是活得還是不夠久,希望他這樣的好人可以活到九十歲,繼續為國家發揮餘熱。

10樓:

袁崇煥。

或許,別人無法理解我們的選擇,無法與我們分享光榮,但我們用自己所認可的方式,完成了我們的使命,這就夠了。

《臨刑口佔》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11樓:讀之行

夏完淳吧

年十七,而殉國

那個我們大部分人還生活在教室裡,每天對著黑板寫字,看著同桌就當戀愛,考個高分就是夢想的年紀裡。他卻已經是亡國之人,或者說,不願做亡國奴的亡國之人。

書香門第,家世清白。

有姐妹二人皆文采斐然

叔父一輩俱是家國忠烈

他本可以錦衣玉食,公侯將相

都無需他低頭為奴,只要他嫌水太涼即可

可是他沒有

因為他不能

岳飛,文天祥是他的精神偶像

少時便讀正氣歌,滿江紅

讓他沐浴在家國天下的豪情中

世間便有千種妖孽橫行無忌

也不及胸中這一點凜然之氣

家中親人,父輩母輩,乃至於兄弟姊妹

只乙個滿門忠烈可以形容

一自雙親杳,鄉園不忍旋。七年三見面,稚子漸齊肩。夢斷燕山月,春歸海樹煙。書來能念我,三復鶺鴒篇。

心能同水月,骨自帶煙霞

這是夏完淳的表妹盛蘊貞寫給其兄的詩

父親夏允彝與恩師陳子龍抗清失敗,投水殉節

叔父夏之旭策反失敗自縊而亡

岳父錢彥林因保護夏完淳的老師抗清義士陳子龍而死,岳母徐氏殉情投水自盡

寫過五人墓碑記的張溥,史可法,黃道周是他的老師

史都師揚州英勇就義

黃尚書南京慷慨死節

半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其將史可法與洪承疇對比。洪承疇又羞又愧,上疏請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

後絕食十二日,期間其妻蔡氏來信:「忠臣有國無家,勿內顧」。

當初讀到這些的時候,我也恰恰十五六歲

從前我對於岳飛于謙文天祥這些人是崇拜,但是只是很淺顯的理解。只知道他們是為國為民的大英雄,做過的事情一筆帶過,根本留不下什麼

直到讀了南明史,我才發現這些東西並不是那麼的空洞,所有的東西都應該被串聯起來。

乙個少年,揹負了這麼多的東西,終究不是好事。可是有些人卻沒有辦法,即使他想放下,他的內心也會說不。

我不願做亡國之人,卻奈何是個亡國之人

父親,叔伯,恩師,朋友,岳父,岳母,兄弟姊妹……所有的人都死了,為了乙個看不了摸不著的東西,值得麼

奈何這風中飄絮

奈何這雨打浮萍

總得,有人做點兒什麼吧

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磐暗故園。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孑然一身,起兵,抗清,被俘,乃至於慷慨就義

總得有人做點兒什麼吧

這偌大的河山,總得有人做點兒什麼吧

被押解在惠州途中,他寫下了這首詩給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兒

憶昔結褵日,正當擐甲時。

門楣齊閥閱,花燭夾旌旗。

問寢談忠孝,同袍學唱隨。

九原應憐汝,珍重腹中兒。

完淳死後,遺腹子也夭折,肝腸寸斷的秦篆遁入空門

三年羈旅客,

今日又南冠。

無限河山淚,

誰言天地寬!

已知泉路近,

慾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

靈旗空際看

無限傷心夕照中,

故國淒涼,

剩粉餘紅。

金溝御水自西東,

昨歲陳宮,

今歲隋宮。

往事思量一晌空,

飛絮無情,

依舊煙籠。

長條短葉翠濛濛,

才過西風,

又過東風。

他們,就是魯迅所說的中國的脊梁吧

12樓:清少凌

當然是最喜歡的朱棣啊,他不是乙個好人,但是是乙個好皇帝,他天生就是乙個當皇帝的料,當政期間將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條,北方雖有元朝殘餘勢力,但是也沒有到猖狂的程度,畢竟都畏懼朱棣這個虎狼一般的皇帝,親自帶兵打仗,勇猛絲毫不亞於開國武將。如果再活20年多好~

13樓:季俊峰

我想說的是王陽明。

雖然一生功勳卓著,但是實際上他一直游離在主流政治力量之外,從未真正掌過大權,真正的發揮自己的政治才幹。

雖然心學集大成,但用他的話來說他的《心學》是從百死千難中得來。

曾被扒了褲子挨杖刑,也在龍場吸過瘴癘之氣。

火速平叛立了大功卻招來禍患,功勞拱手讓人。

愛徒冀元亨被囚無力營救。

最得自己真傳的愛徒徐愛英年早逝,讓他仰天大呼「天喪我!天喪我!」。

年級輕輕就得了肺病,去世前咳嗽,上吐下瀉,全身毒腫潰爛,死狀很慘。

臣自往年承乏南贛,為炎毒所中,遂患咳痢之疾。歲益滋甚,其後退伏林野,雖得稍就清涼,親近醫藥,而病亦終不能止。但遇暑熱,輒復大作,去歲奉命入廣,與舊醫偕行,未及中途而醫者先以水土不服辭疾歸去,是後既不敢輕用醫藥,而風氣益南,炎毒益甚,今又加以遍身腫毒,喘嗽晝夜不息,心惡飲食,每日強吞稀粥數匙,稍多輒又嘔吐

當思恩田州之役,其時既已力疾從事。

想落葉歸根而不得,最終抱著病體客死他鄉。

這就是王陽明那讓人神往不已,高山仰止的一生的另一面。

所謂立德立言立功,真三不朽,後人給他的名號和他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他死後,打著心學的旗號的狂狷之徒多如過江之鯽,嘴一張就成聖,書一翻就成賢,這對得起從百死千難中得來的心學?

「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這諷刺的話語也扣在了心學的頭上。殊不知,心學反對的就是空談心性啊!嗚呼。

14樓:「已登出」

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在我眼裡他和俄羅斯帝國首相斯托雷平很像,他們都是有大能耐給國家續命的無雙名士,但是腐朽的帝國還是容不下他們的改革,一切都功虧一簣。

但是人會永遠記得他們的改革曾讓兩個帝國受益!

15樓:

幾百萬飢民吧…眼睜睜看著家人凍死餓死無能為力,為了活命易子而食,十萬救濟糧經過層層盤剝,一粒也沒落在他們手上,連糠都沒有!有人為明亡惋惜,也有人為京城權貴們的下場惋惜。我說:

這樣的王朝該亡,這樣的上層人士活該家破人亡!曲婉婷們在國外過著炫富生活時,有沒有想過下崗工人們在零下三十度撿煤渣取暖,有沒有想過他們沒有醫保生病只能自殺?這都是你們長輩造的孽,歷史會審判你們!

16樓:寧南左侯

文安之別人都是督師邊軍,他卻只能督師闖賊。

他本來不想出山,所以福王、唐王、永明王多次徵召,他都是杜門不出的。永曆四年的時候,南明江河日下,這次沒人叫他來,他卻自己來了。次年,他為聯絡川中諸鎮之兵,主動要求自己前往川東督師郝搖旗、劉體純、袁宗第、李來亨、黨守素等人。

他督的這些都是什麼人?

李來亨,李過的養子,李過是李自成的侄子,大順的亳侯,制將軍;黨守素呢?大順載侯,西寧節度使;袁宗第?大順綿侯,右營制將軍;劉體純?大順光山伯,右營右標果毅將軍。

和自己本來不屑一顧或者不共戴天的人一起共事,是種什麼體驗?他是主動要求去的。

永曆十三年,逃命天子朱由榔一路撤向緬甸,遠在川東的文督師親率劉體純、袁宗第、李來亨等十六營水道襲重慶,以為圍魏救趙之計。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譚弘、譚詣的內訌導致了這次的軍事行動功虧一簣,文督師撤回川東之後終日鬱鬱,卒於軍中,年七十八。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知不欲為而為之。

重慶朝天門,文督師做夢都想殺進去的地方,只要能打進去這裡,建虜就只能退回川北的保寧,雲南的晉王就能趁機反擊吳逆,到時候收拾河山,他還能再督著十三家攻武昌,攻安慶,攻南京……

可惜了。

明相國張居正曾孫張同敞曾有首詩寫與文督師,曰:

《軍中寄鐵庵相國》

與公同地讀公詩,故國烽煙有所思。

治亂累朝留舊學,艱難千里詔王師。

二陵吾君符先後,九廟多年賴護持。

想到恢京如拯溺,蒼梧風景曉秋詩。

那天我在重慶,看著朝天門,便想起了文督師。

歷史上有沒有十二列戰船?

幾乎所有超越六列槳的戰艦都是可查的,其中有2艘12列,出現在BC3世紀中期,托勒密二世麾下那支知名的艦隊中,如果放到今天,或許會被稱呼為The Grand Fleet吧,14艘 十一列 2艘 十二列 4艘 十三列 一艘 二十列 和兩艘 三十列 外加多達36艘7列槳艦,相較之下德公尺特里烏斯賴以在賽普...

歷史上有沒有政權超過500年?

慕璟 北韓李朝。500年以上,而且是同一血脈,權利大部分時候也都在國王手裡。不過這都是通過犧牲部分主權 現代概念 換來的,事大主義,明,清,日。補充乙個奧斯曼土耳其,1299 1923,600多年。 超過500年的政權很多,最長的莫過於一衣帶水的日本國。日本自古以來未曾改朝換代,始終為皇室一系 號稱...

歷史上有沒有哪位皇帝被低估?

豆子哥 我覺得首先要排除歷史上那些仁皇帝。一般在儒家歷史學家筆記裡的仁皇帝除了寬仁一無是處,在政治博弈中被文官集團壓制,某種情況下為國家滅亡埋下種子。仗義未必都是屠狗輩,但是腹心肯定多是讀書人。王朝更替主要原因都扣到皇帝身上真的無辜還不是讀書人成了世家,成了不納稅的大多數,最終把國家玩壞了。別扯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