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崇禎皇帝朱由檢?

時間 2021-05-06 07:49:19

1樓:思錄集

個人認為,崇禎擁有極強的政治手腕,心思縝密,果斷幹練,並且精力充沛。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鎮壓農民軍以及抵抗後金外,將更多的心力用於削弱文官集團的勢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明朝氣數已盡,崇禎無力回天。

2樓:京城小律師

明末皇帝崇禎:勞碌命

崇禎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就是: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那些明末的大臣真是無能至極,水災旱災拿不出一點賑災款,打仗也沒有什麼用。

孫傳庭雖然忠勇可嘉,卻也只是將才中的庸才罷了,最後可憐地殞身於戰場。真正能打仗的吳三桂也有自己的私心,完全不能力挽狂瀾,而且他的心思也不在效忠崇禎,匡扶社稷之上。陳圓圓的事件也只是乙個導火索和藉口罷了。

雖然崇禎每天拼了命一樣地看奏摺批奏摺,像乙個辛苦的老農每天辛勤耕耘一樣,希望自己的田地能夠正常運轉。可也許是天要亡大明,各種內憂外患,天災人禍,又有李自成自稱闖王興兵而起,接連襄陽河南的一些地方被占領,明軍因為失去了人心也節節敗退。外有皇太極帶領的清兵南下。

真真正正的內憂外患。而且朝廷也多是些昏庸無能之輩,混淆崇禎的視聽,很多朝臣都想去南京躲避戰爭。

感覺崇禎真的是個勞碌命,唉,也是個悲劇人物。沒有享到做皇帝的福,每天都憂思忡忡,殫精竭慮地為大明服務,收拾之前留下的爛攤子。最後說是自殺在當時的煤山。

也是可悲可嘆了。只能說,大明是真的氣數已盡。中華文化和風骨也漸漸在此斷層。

3樓:歷史長河一條魚

在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後的17年裡,大明王朝是每況愈下,一日不如一日。

最終,在朱由檢當政的第17年3月19日這天,因李自成攻破京師,走投無路的他在萬歲山(景山)上,自縊殉國了。

所以小魚蒐集了一些資料,打算著重介紹一下崇禎皇帝朱由檢沒有即位之前的一些事情。

相信感興趣的小夥伴們看完後,也許會對這個亡國之君有一點新的認識或評價。

崇禎畫像

崇禎同父異母的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早在16歲時就已登基為帝,天啟是不是個文盲或者是不是乙個專業木匠,小魚沒有定論,但魏忠賢在他執政那個時段,對整個國家朝政的把持是毋庸置疑的。

歷史性的轉折點,發生在天啟7年(2023年)8月初,天啟皇帝在西苑泛舟遊玩時不幸落水,雖被立即救起,但之後的身體情況是一日不如一日。

幾天之後,也就是8月22日,時年23歲的天啟便於乾清宮駕崩了。

臨死之前,他傳位給了弟弟信王朱由檢(崇禎)。

有的小夥伴們問了,為什麼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傳給弟弟呢?

這是因為天啟沒有兒子。

不過說他沒有兒子不是太準確,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他兒子們都死了,沒有乙個可以繼承得了他的皇位。

天啟先後有過三個兒子,分別是天啟3年10月皇后生有一子,同年慧妃也生下一子,到了天啟5年10月時,容妃又生一子。

而這三個兒子,全部夭折。

雖然沒有有力的證據,但根據各種記載,這百分百的死亡率似乎與太監魏忠賢有著莫大的關係。

魏忠賢藝術形象

讓我們把視線重現回到崇禎皇帝朱由檢的身上,

崇禎與天啟同父異母,他們的父親是萬曆皇帝的太子,朱常洛。

朱常洛是個相當苦命的人,他一生不受老爹萬曆的待見,好不容易得到的太子位置,也是坐的及其不穩當。

等千辛萬苦熬到老爹萬曆死了,自己也順利繼位了,結果沒過乙個月,他自己又死了。

於是,16歲的天啟被推上了皇位。

按常例,哥哥登基,弟弟封王。

所以,當年的崇禎被封為了信王。

應該說,在天啟7年8月初前,信王朱由檢都是沒什麼存在感的。

天啟是家中長子,他的生母王氏,也深得父親朱常洛的喜愛。

崇禎的生母則是劉氏,而這個劉氏只是乙個不討父親朱常洛喜歡的婢妾。

可以說從一出生起,兄弟二人的地位便是差距相當大的。

接下來,讓我們把時間推到崇禎5歲這年。

在這一年裡,母親劉氏不知犯了什麼滔天大罪(小魚沒查到),竟然被父親朱常洛逼死(有說杖斃,有說自縊),死後也只是按一般宮女的身份,草草掩埋。

這對本來就家庭地位不高的崇禎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

真不知道這個5歲的孩子,是怎樣熬過失去母親的那一夜的。

母親死後,父親朱常洛便把崇禎安排給了一位姓李的選侍撫養。

三年後,哥哥天啟的生母王氏也去世了,父親朱常洛依樣畫葫蘆,把他也塞給李選侍撫養。

於是,這對相差6歲的兄弟在庶母李選侍的照顧下,一起度過了童年,並在彼此間留下了深刻的兄弟情感。

兄終弟及

數年之後,因為李選侍自己生下了乙個女兒,再沒有精力同時照顧兄弟二人,所以崇禎又被送到另一位同樣姓李的選侍身邊撫養,至此他與朝夕相處的哥哥天啟分開了。

等兄弟再度正式相見時,哥哥天啟已經成為了大明的皇帝,而崇禎則成了他的臣下。

崇禎的童年是不幸的,他既沒有得到父親的重視,也沒有感受過完整的母愛。

他似乎像乙個麻煩一樣,被人推來推去,得不到應有的關愛。

可能只有和同樣過早失去母親的哥哥天啟在一起時,他才能感受到親人間的溫情吧。

崇禎與魏忠賢

可惜,哥哥天啟16歲時就早早登基,

往日溫情脈脈的兄弟瞬間變成了冷冷冰冰的君臣,

天啟與同樣存留著父親血脈的弟弟崇禎之間,出現了一道無形的鴻溝。

可是誰都沒有想到,不過短短的7年後,23歲的天啟就駕鶴西去了。

之前這個所有人被認定和皇位無關的17歲青年人,匆匆忙忙間,就接替了他哥哥的崗位,成為了大明新一代的皇帝,儘管他可能沒有做過任何上崗前的培訓。

小魚想,當崇禎屁股坐上龍椅的瞬間,他心裡因為沒有底氣的不安,應該遠遠大於偶得帝位的激動。

更可況身邊站著的「九千歲」魏忠賢,也可能讓他感到陣陣蝕骨的寒意。

4樓:所羅門王

其實封建王朝滅亡的時候,翻盤難度也能分個等級

無解級:你國內一堆坑爹問題,還碰上個絕對打不過的超強外部勢力。代表是宋清。

其中清朝在列強環伺國內動盪的情況下堅持了七十多年,宋朝還硬是苟出個南宋來。一般這種情況能存續著都是萬幸了…

天命級:國內問題亂的批爆,只能慶幸沒有外部勢力趁機偷雞。代表是秦漢東晉唐元。

西漢是真出了個天選建立了東漢,東漢東晉唐元到最後都給幹的稀碎,秦朝是始皇帝開始作死,這種王朝一般也就是積重難返,早就有敗亡之象了。

作死級:自己作死創造問題,導致乙個至少看上去還很強大的王朝直接沒了。代表是西晉的八王之亂和隋煬帝的大興土木。

這種就是乙個昏君帶崩乙個不錯的底子。這種屬於不作就不會死,根本不需要翻盤什麼的,國家還不至於那麼完蛋。

就說明末,一沒有宋朝那麼惡劣的外部環境,二沒有安史之亂之後那麼一派衰頹,更沒有東漢那個肉眼可見x蛋的政治環境,明王朝面臨的後金倭寇和清朝遇到的歐美列強也不可同日而語。天啟年間間歇性的小規模民變到了崇禎年間直接炸鍋了。明粉說是小冰期造孽,可隔壁日本德川幕府也沒見著大規模饑荒和農民起義啊…

5樓:qw0303

不同心境,看崇禎會有不同的回答。

倘若是逆境之中,左右為難,前後失據,那必然同理心起,覺得崇禎乃是力不足心有餘,累卵之危,非旦夕可解。

或在人生得意處,一日看盡長安花,那必然覺得自己能力出眾,崇禎有此結局實在是百無一用,罵他個酣暢淋漓。

中國正處於上公升期,恐怕正是第二種境界的人多,因此,當代崇禎的評價恐怕好不了。

只是我個人同情他,惋惜他,可惜可惜。

6樓:沈弦

在治理國家上昏招迭出,行事反覆無常前後矛盾,為人嚴苛猜忌,剛愎自用。沒有朱元璋的才能,卻有朱元璋的殺戾。既無治國之謀,亦無任人之術。

7樓:Bruni V

我覺得,他是乙個該被釘在恥辱柱上的人。雖然我以前對他同情過,的確是難為他乙個十幾歲臨時上位的年輕人去管理乙個行將就木的王朝,但是他應該早點認清楚現實,哪怕讓位給李自成上來呢,也不應該昏招頻出終於讓某個政權有機會摘桃子統領種花。看看數學史文學史,看看各地地方典籍對那段的記載,看看外國至今對我們的印象,他們犯下的罪惡簡直都不能用罄竹難書形容了。

黃汗就黃汗,因為突然喜歡紅樓,為了追尋結局而不得的痛苦,又一次想起某政權的影響。我要哭了,甲申國變應該和靖康一樣被列為同樣地位,這是浩劫啊。崇禎就是直接責任人。

8樓:「已登出」

崇禎說「朕非亡國之君,爾等皆為亡國之臣。」

這是崇禎死前對東林黨說的,其實我覺得崇禎就是乙個亡國之君。被東林黨玩得團團轉,都當皇帝了還這麼幼稚。東林黨明明代表的是士大夫階層,剷除閹黨明明就是政治需要,在崇禎那裡卻是為民除害。

這下好了,崇禎手裡的刀沒了,人家不怕你了。也不反你,就弄虛作假,光喊口號不做事,不斷架空大明朝。崇禎死到臨頭才知道自己被蒙在鼓裡,這不是蠢是什麼?

有句話說得好,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身居高位的時候往往處於視野盲區,容易忽略人心二字。能把整個國家變成為東林黨服務的工具,崇禎不是蠢就是壞,那麼參考古代的皇帝制度,明朝都是他家的。所以崇禎挺蠢的,自己拆家肥了東林黨的腰包,還被東林黨倒打一耙,關鍵是也沒有對普通百姓有啥福利。

總結一下吧

做了很多事,基本都是為了明朝覆滅埋下伏筆。倘若當年剷除的不是閹黨,你讓崇禎抄東林黨的家,從南抄到北,說不定大明還真的被他抄出個新氣象來。

可惜,世界上沒有如果

9樓:仰望星空

做個簡單的模擬吧

某個弟弟打lol接手了哥哥0/2戰績的中路法師,哥哥之前求穩買了兩個多蘭戒,而弟弟卻把兩個撐血量撐續航的多蘭戒賣了換成了爆裂魔杖。。

線上打不出優勢,心裡就更焦急開始亂遊走,就想著四處抓人結果還沒抓到,折騰了一大圈結果自己經濟等級都落後了,適得其反。

假如弟弟老老實實的接手,按部就班的玩,哪怕是輸了這局也能拖到半小時後,結果弟弟瞎折騰,可能20之前就投了。。

10樓:「已登出」

顧誠的評價是最好的。

從登基開始到中後期,

「輸紅了眼的賭棍」。

大順攻取北京前後,

骷髏賣俏。

因為已經賭完了。

有人覺得還有家底。

不好意思,對於朱由檢來說就是賭完了。

開啟始就抱著回本翻盤的想法,有什麼可評價的。

乙個賭鬼,當上皇帝就稀罕了?

11樓:pinenam

志大才疏,剛愎自用,崇禎要是老老實實做個昏君,大明未必亡在他手上,然而上來就一通智熄操作猛如虎,徹底的把大明的剎車和油門都卸掉了,本身執行了二百多年,路況車況就不好,屬實帶明的總嘉素師。

12樓:花慕容

亡國之君罷了。

當領導最怕什麼?是能力不行嗎?不,當領導最怕不擔當。

領導可以沒能力,可以不身先士卒,但是不可以不承擔主要責任。

對於天子來說,天下是你的,幹好了你是最大受益者,所以自然幹不好你就是第一責任人。

「受天下垢者,為天下王。」

如果領導不肯背鍋,整個組織就無可避免的越來越渙散,大家都只好用主要精力來自保。

崇禎的一生就是一碗毒雞湯,告訴你不論多努力,最後都可能依然一無是處。不僅一無是處,還給有本事的人拖後腿。

孫承宗戰死時除了自家家丁之外身邊沒有一兵一卒;盧象公升、孫傳庭戰死後不出殯不撫卹;還有鄭崇儉、邵捷春、楊鶴、孫元化、梅之煥、耿如杞等一干背鍋俠。雖然沒有誰是曠世奇才,起碼也都是認真幹正事的人,然而越努力下場越慘。

崇禎的老丈人、身邊親信的太監倒是乙個個腰纏萬貫。

乙個皇帝既然能提拔滿朝的亡國之臣,那他就是個標準的亡國之君。

如何評價明朝最後一位皇帝崇禎皇帝朱由檢?

whx6291 其實我覺得在那樣的環境下崇禎已經做的很不錯了,首先那時候的明朝已經搖搖欲墜了,又趕上了天災,如果不是天災的話張獻忠和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幾乎可以肯定是能平定的,這樣明朝單獨對抗清朝還是很有勝算的。至於朝堂,沒受過帝王教育的崇禎鬥不過東林黨幾乎是必然事件了 鳳凰涅磐 兩兒字 庸君。崇禎是那...

朱由檢 朱由校兩兄弟之間誰的能力更強?

天啟剛即位的時候,瀋陽還在明朝手裡。天啟二年,後金就已經清空了關外所有的明朝據點。我在地圖上稍稍卡了一下。如果崇禎真的向他這個好哥哥看齊的話,那麼照著他這個好哥哥的失地速度,崇禎四年之前八旗就應該推過了曲阜逼近徐州,皇太極可以和衍聖公談笑風生了。 信之湯湯 乙個好漢三個幫,可看看大明朝,自從朱棣之後...

如何看待崇禎皇帝?

京城小律師 明末皇帝崇禎 勞碌命 崇禎說了一句很經典的話,就是 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那些明末的大臣真是無能至極,水災旱災拿不出一點賑災款,打仗也沒有什麼用。孫傳庭雖然忠勇可嘉,卻也只是將才中的庸才罷了,最後可憐地殞身於戰場。真正能打仗的吳三桂也有自己的私心,完全不能力挽狂瀾,而且他的心思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