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統一天下後,劉秀是如何做到讓雲台宿將解權做奉朝請的 是他有駕馭之能還是殺不得

時間 2021-05-06 07:28:35

1樓:未能遠謀

如果你的老闆被幾十萬大軍圍困,揮揮手就能招來隕石,被人追殺要過河河就結冰。你會造反嗎?何況還是幾千年前,這就是活生生的君權神授啊。

2樓:西羅帝爾冠軍

看了很多回答,不約而同的陷入了對劉邦的兩大誤區:

誤區一、劉邦軍事能力不行。

誤區二、劉邦稱帝建國後大殺功臣。

鑽進誤區裡還洋洋灑灑一大堆,都懶得反駁。

3樓:李未央

很多人都有乙個誤區,認為打天下的時候越難,安天下後就會對功臣越好;打天下越簡單,安天下後會對功臣差。

這是錯誤的,大多數中國古代近代歷史都反證了這個觀點。前者有勾踐、劉邦、朱元璋、史達林;後者有劉秀、楊堅、李世民……(劉孫、趙家不予考慮,因為他們有重要的外因)

為什麼呢?

首先難和易使我們得出的觀點,打之前主公們臣子們都不一定知道;其次,難和易的原因我們可以得出來:自己和對方資源的豐富與匱乏;

自己資源少,自然就難,天時地利佔不了,只能佔人和。

唉,畢竟不是大V,就寫這麼多吧。

4樓:

大家答的很不錯,我說說自己的理解。

一劉秀對功臣重賞,封地很多。這其實是對功臣的一種束縛,對功臣的身上加的包袱。功臣因此就會琢磨怎麼把自己的富貴榮祿傳給子孫後代,自然不會造反。

二劉秀和大臣聯姻。據史書統計,劉秀與大臣結成兒女親家的有二十多家,劉家天下變成了大家天下,又怎麼會造反。

三劉秀鼓勵大臣提早辭職。譬如說耿弇35歲就交權。劉秀還鼓勵功臣從治軍轉為行政,也就沒有造反的實力了。

四劉秀的能力強。劉秀的能力高於功臣,自然也就不畏懼,不像劉邦軍事不如韓信,治國不如蕭何,謀略不如張良,不殺大臣才奇怪了。

5樓:

殺不得。劉秀的天下比起劉邦還是水多了。

扳著指頭算一下,有些可能記錯了,懶得翻書了。

到河北是十三個人,沒本錢買賣,一張朝廷的皮。漁陽上谷太守靠譜,投資幽燕騎兵一萬,平王朗後收了些雜兵,劉楊投了十萬,前提是劉秀娶郭氏,劉秀只好賣身。接著平銅馬,招降三十萬流寇,號稱銅馬帝(不是啥好名,類似土匪頭子)。

這些還真沒多少自己一手招兵帶出來的部隊。

劉秀真正的嫡系是昆陽時他老哥給他的那點兵,可惜基本沒帶出來。之前的南陽兵在打某城時損失太慘,無奈和綠林,下江合股,話語權旁落,沙子摻的自己顏色都認不出來——基本盤沒法看。老哥被坑後,老李家也冷了眼,劉秀這天下得的比他祖宗是困難多了。

二次創業,實屬無奈。

這和劉邦從沛縣起就非常牢固,後來越滾越大的功勳集團是沒法比的。

如果劉備換成劉邦,蜀國可以統一天下嗎?

俱往矣 對手的能力不同和國家綜合實力的強弱不等,同乙個人面對不同的對手取得的成就就會有所不同的。劉備佔據益州漢中之後想要統一天下,就要像劉邦一樣從漢中北上佔據關中,但是劉邦攻打關中時因為項羽分封諸侯,關中是一分為三的,整個天下也是分為十幾個諸侯國,而且項羽在關中分封的章邯 司馬欣 董翳因為投降項羽導...

秦孝公如果不死能統一天下麼?

廣東秦獻公 如果商鞅在前338年死了,秦孝公就不能和他一起統一天下。如果秦孝公和商鞅都死不掉,那麼他們兩個人將長期佔據國君和國相的位置。國君還好,魏惠王當了五十多年壽終正寢。可是乙個人長期待在國相的位置上會嚴重影響官僚體系的平衡,其它的利益集團無法上位 參考范雎 不穩定因素太多。大概率會有重臣叛逃敵...

秦國統一天下,是地利大於人和,還是人和重於地利

健心雜談 說到底還是制度的勝利。變法的成果。當然失敗的如此迅速也是因為其制度的不合理。好的制度不讓壞人做壞事 壞的制度讓好人變壞人。打天下的制度不能治理天下。 Robin 我覺得秦國統一過程中人和重於地利。首先地利很重要,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無論是函谷關 潼關還是關中平原 天府巴蜀對秦都起到了重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