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隋煬帝這個隋朝末代帝王

時間 2021-05-06 06:46:46

1樓:永遠滴神李藥師

之前覺得廣神是志大才疏,現在發現這麼說不準確——他連堅持自己雄心壯志都沒有做到。

帝見中原已亂,無心北歸,欲都丹楊,保據江東,命群臣廷議之。內史侍郎虞世基等皆以為善;右候衛大將軍李才極陳不可,請車駕還長安,與世基忿爭而出。門下錄事衡水李桐客曰:

"江東卑濕,土地險狹,內奉萬乘,外給三軍,民不堪命,恐亦將散亂耳。"御史劾桐客謗毀朝政。於是公卿皆阿意言:

"江東之民望幸已久,陛下過江,撫而臨之,此大禹之事也。"乃命治丹楊宮,將徙都之。

總有人用廣神爭權奪位來證明他有能力。然而,廣神的「才疏」是針對其「志大」而言的,玩弄權術就夠做好一國之君了嗎?

此外,其人剛愎自用、妒賢嫉能,絲毫沒有作為一國之君應有的擔當。

帝從容謂秘書郎虞世南曰:"我性不喜人諫,若位望通顯而諫以求名者,彌所不耐。至於卑賤之士,雖少寬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

帝將如東都,太史令庚質諫曰:"比歲伐遼,民實勞弊,陛下宜鎭撫關內,使百姓盡力農桑,三五年間,四海稍豐實,然後巡省,於事為宜。"帝不悅。質辭疾不從,帝怒,下質獄,竟死獄中。

江都新作龍舟成,送東都;守文述勸幸江都,帝從之。右候衛大將軍酒泉趙才諫曰:"今百姓疲勞,府藏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願陛下還京師,安兆庶。

"帝大怒,以才屬吏,旬日,意解,乃出之。朝臣皆不欲行,帝意甚堅,無敢諫者。建節尉任宗上書極諫,即日於朝堂杖殺之。

甲子,帝幸江都,命越王侗與光祿大夫段達、太府卿元文都、檢校民部尚書韋津、右武衛將軍皇甫天逸、右司郎盧楚等總留後事。津,孝寬之子也。帝以詩留別宮人曰:

"我夢江都好,徵遼亦偶然。"奉信郎崔民象以盜賊充斥,於建國門上表諫;帝大怒,先解其頤,然後斬之。

帝善屬文,不欲人出其右。薛道衡死,帝曰:"更能作'空梁落燕泥'否!

"王冑死,帝誦其佳句曰:"'庭草無人隨意綠,'復能作此語邪!"帝自負才學,每驕天下之士,嘗謂侍臣曰:

"天下皆謂朕承藉緒餘而有四海,設令朕與士大夫高選,亦當為天子矣。"

帝問侍臣盜賊,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曰:"漸少。"帝曰:

"比從來少幾何?"對曰:"不能什一。

"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帝曰:

"何謂也?"威曰:"他日賊據長白山,今近在汜水。

且往日租賦丁役,今皆何在!豈非其人皆化為盜乎!比見奏賊皆不以實,遂使失於支計,不時剪除。

又昔在雁門,許罷徵遼,今復徵發,賊何由息!"帝不悅而罷。尋屬五月五日,百僚多饋珍玩,威獨獻《尚書》。

或譖之曰:"《尚書》有《五子之歌》,威意甚不遜。"帝益怒。

頃之,帝問威以伐高麗事,威欲帝知天下多盜,對曰:"今茲之役,願不發兵,但赦群盜,自可得數十萬。遣之東征,彼喜於免罪,爭務立功,高麗可滅。

"帝不懌。威出,御史大夫裴蘊奏曰:"此大不遜!

天下何處有許多賊!"帝曰:"老革多奸,以賊脅我!

欲批其口,且復隱忍。"蘊知帝意,遣河南白衣張行本奏:"威昔在高陽典選,濫授人官;畏怯突厥,請還京師。

"帝令按驗,獄成,下詔數威罪狀,除名為民。後月餘,復有奏威與突厥陰圖不軌者,事下裴蘊推之,蘊處威死。威無以自明,但摧謝而已。

帝憫而釋之,曰:"未忍即殺。"遂並其子孫三世皆除名。

內史侍郎虞世基以帝惡聞賊盜,諸將及郡縣有告敗求救者,世基皆抑損錶狀,不以實聞,但雲:"鼠竊狗盜,郡縣捕逐,行當殄盡,願陛下勿以介懷。"帝良以為然,或杖其使者,以為妄言,由是盜賊遍海內,陷沒郡縣,帝皆弗之知也。

楊義臣破降河北賊數十萬,列狀上聞,帝嘆曰:"我初不聞,賊頓如此,義臣降賊何多也!"世基對曰:

"小竊雖多,未足為慮。義臣克之,擁兵不少,久在閫外,此最非宜。"帝曰:

"卿言是也。"遽追義臣,放散其兵,賊由是復盛。

三征高麗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一句輕飄飄的「徵遼亦偶然」就過去了,然後去江都醉生夢死,在美人的懷抱、孬臣的馬屁裡度過餘生。這種人都能洗白,蠻強的。

2樓:故事檔案局

他是乙個文藝的暴君,乙個急性子的設計師,乙個激昂奮進的享樂主義者,他悲愴地轉身,留給我們乙個神秘的背影,反思千年。

歷史上最喜聞樂見的故事有兩種,第一種是毫無卵巢優勢的潦倒草根逆襲,第二種則是生而富貴的癲狂衙內墜落,這兩種故事相輔相成,最值得我們廣大人民群眾和無產階級借鑑和思考。

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中華帝王訓練營的頂級流量之一,暴君榜上與秦始皇爭奪 C 位的熱門候選人---隋煬帝楊廣。這當然是我們熟知的名字,其實楊廣一共有三個諡號,「煬」,「閔」和「明」。這三個字,一目了然「煬」字並不是乙個好的諡號,《周書·諡法》說:

「去禮遠眾曰煬,好內遠禮曰煬,好內怠政曰煬,肆行勞神曰煬」,這麼惡毒的諡號,當然是歷史的勝利者,楊廣的親表哥李淵給他上的,畢竟大唐王朝本著「你不壞,我怎麼能好」的歷史邏輯,必須給他這個諡號,而隨著唐人修的《隋書》流傳,隋煬帝這個稱號也就一直這麼流傳了千年。

直到最近,我們看到了某站彈幕上開始公開叫囂「請給我叫他『隋明皇』!」的時候,我們覺得非常有必要完整的給大家講一講楊廣的故事,他決不能簡單地用「壞人」二字來形容,他太過複雜,以至於在接下來的故事裡,我們一度懷疑,他應該是現代的某個多重人格患者魂穿到了千年之前隋朝,將原本平靜的歷史,攪弄得翻天覆地。

姐弟戀:貴公子的斜槓發育

公元 569 年,楊廣出生了,作為隨國公楊堅的次子,他一張開眼,就是乙個金碧輝煌的世界。儘管當時楊堅為了避嫌,還在韜光養晦的階段,可對子女們的養育,仍然是清一色的精英教育。後來事實證明,楊堅和獨孤伽羅的基因確實不錯,楊廣在史書上有「上美姿儀,少聰慧」的記載,就連後來相比之下,形同「廢物」的哥哥楊勇,也同樣有「俊美好學,寬和率真」的評價,可見楊堅一家人的基因確實給了後代很高的起步。

隨著後來楊堅登基稱帝,十三歲的楊廣被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幷州總管,他的多重人格開始逐漸嶄露頭角。

3樓:鹽選推薦

隋煬帝楊廣或許是歷史上最被臉譜化的人物之一,他的確算是乙個不值得尊敬的皇帝,但並非一無是處,有些才能甚至算得上出類拔萃。

隋煬帝這個人物很複雜,他的治政得失,完全可以對我們的人生產生乙個啟迪的作用。

隋煬帝歷史上主要是把他作為昏君來對待,但是問題就在於隋煬帝是乙個簡單的昏君嗎?他與那些歷史上以殘暴、昏聵而著名的昏君是一樣的人嗎?

實際上,應該說這個人身上有很多被中中國人所誤解的地方。

你要我說的話,隋煬帝是中國歷史上算得上是雄才大略的一代君主。

他有著良好的出身背景,又有著特別好的事業基礎,同時又有極強的個人才幹。

尤其有一點,這個人的戰略前瞻性和戰略設計能力,遠遠超出了與他同時代的人,也比他的父親要強,甚至比後來的唐高祖、唐太宗這些人都要強。

可是問題就在於,就這麼一把好牌,最後讓他打了個滿盤皆輸。

他被後來的唐太宗列為了歷史上的反面典型。

唐太宗這樣幹情有可原,因為隋朝畢竟是二世而亡,就是亡在他的手上。歷史極其複雜,人性也極其複雜。尤其對於乙個皇帝來說,僅僅有豐功偉業,或者僅僅說這個人是多麼的昏聵,多麼的殘暴,用這個來衡量,恐怕是遠遠不夠的。

我們要看的是,他對歷史發展程序有沒有影響?有沒有開拓性的建設,還有,他對整個社會的道德體系,人性的發展有沒有作出貢獻?這恐怕是我們衡量乙個統治者重要的乙個依據。

我們今天看隋煬帝目的何在?就是汲取歷史的教訓。

乙個人,乙個社會,這個成功者,成功的要素很多,但是失敗者失敗的要素也值得重視,而且很多人的失敗往往有共同點。

乙個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當中應該好好做自己的規劃,尤其是如何平衡自己的想法與執行。比戰略設想更重要的是執行力的問題。

而隋煬帝吃虧就吃虧到這個點上。

他把很多前瞻性的重大舉措放到一塊去進行,而且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急於求成,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完全忽略掉了當時老百姓的承受能力。

隋煬帝這個人非常非常得可惜。後面的唐建立了之後都在沿著他既定的那個路線在前進。但是唐比隋就要理智、溫和得多。

唐朝是乙個溫和版的隋朝,李唐王朝的統治者都秉承著前一代的既定戰略方針和方向,但是在手段上要比隋煬帝溫和理智得多。

隋煬帝為後世盛世的出現作了乙個鋪路,當然他付出的代價是極其高昂的。

那麼隋煬帝到底有哪些前瞻性的戰略舉措?在我看來如下幾個特別重大。

一、他率先意識到了關隴集團的侷限性。

決定將關隴集團公升級為 2.0 版,換代為乙個適應統一大帝國需求的統治集團,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得罪了關隴集團的既得利益者。

二、他率先意識到了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

中國經濟重心從魏晉南北朝時代開始,由北方向南方逐漸轉移,到了南宋,徹底實現了經濟重心的轉移,而隋煬帝敏銳地把握到了這一點。

4樓:starscron

既不誇大個人作用,又不貶低個人作用有乙個標準:

環境好的成績不能誇大,環境差的問題不能誇大。

楊二前期表現不錯,因為有楊大"自強不息,朝夕孜孜,人庶殷繁,帑藏充實"歷朝前期最好基本盤之一,能徵能建這些表現是應該的,把家敗光是活該的。

陳文帝的確沒什麼真的能稱為功績的表現,但那是因為他接手的基本盤還和"漂流入國者蓋以數十萬口,加以飢瑾死亡,所在塗地,江左遂為丘墟矣"沒什麼區別,能達到偽永平之政的程度已經是極限了。

100億的家底短期內用出了200億的感覺然後負債百億而死的隋煬帝,比一眾用100萬家底發展成200萬的小國弱政權的君主,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5樓:pluto

標準的昏君+暴君,乙個僅用短短十四年就把乙個經過開皇之治,賬面人口八百九十萬多萬禍害成二百多萬的千古奇才。

楊廣吹老喜歡扯什麼楊廣亡國是因為打壓關隴貴族,扶持寒族的。更可怕的是說,三征高句麗都是為了打壓關隴集團。雷依群明確說過,在楊堅受禪登基後,所謂關隴集團就不復存在了,楊廣何談打擊?

合著殺幾個貴族就是打擊關隴集團,那康熙雍正他們殺幾個滿族旗人就是打壓滿族扶持漢族了?隋朝科舉不允許投牒自進,本質和漢朝察舉無區別。

至於什麼楊廣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是因為太急躁了巴拉巴拉。楊廣在自己的時代不把子民當人看合著是為了後世的長遠發展?真是邏輯鬼才,初中高中每天混日子是為了大學好好學習,你有機會考上麼?

楊廣太急躁,這恰恰說明了問題。你的那些所謂的功業出發點是什麼?是為了百姓安居樂業還是為了好大喜功的自我陶醉。

其實那位匿名的答主寫的已經很好了,但偏有人不看史料,連野史都不看(野史的楊廣更爛),看幾個譁眾取寵的公共號就以為自己掌握了「真實的歷史」。

如何看待隋朝滅亡與隋煬帝無關這種觀點?

名字越長越顯高階 沒辦法,現在就是這麼個潮流。隋煬帝和崇禎都是無辜的,他們都是明君。你若是說崇禎無辜,理由還挺多,明實亡於萬曆,很有市場的。但隋煬帝這怎麼洗?隋實亡於楊堅?人家剛剛開皇之治啊!開運河,通西域可以洗,這高句麗。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他們兩確實都有閃光點,或勤儉或有功績,但這都擋不住他們是...

如何評價隋煬帝楊廣?

Silent丶夕顏 歷史只為成功人書寫!而且只寫當朝!下乙個朝代對上乙個朝代好的方面基本上沒有客觀評價的!也不會寫的太好,壞的方面有比較誇大,這有歷史原因!主要一點,你推翻舊朝,不可能殺光,舊朝遺骨大多都反心!你寫的太好,你又算什麼當朝正統,也容易被人利用!我只想說,歷史的書寫,本身就有一定的偏頗。...

假如隋朝傳國兩百年,隋煬帝的評價地位有沒有可能比肩秦皇漢武

二鳳犀牛 楊廣那點心胸,以及敗家手段 楊廣給我的感覺就是個巨嬰 心智不成熟,遇到危險還抱著兒子傻哭 能把家敗得這麼徹底的也算罕見 就這還比秦皇漢武 秦皇漢武唐宗可是千古一帝 FYW 無語,差得太遠了。如果隋朝傳國兩百年以上那楊堅不遜於秦皇漢武,楊堅這個人的治國表現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俱善,生活簡樸,也比...

其他用戶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