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 王世充 李密等人為什麼沒有聯合成功,對抗李淵?他們難到看不出來李淵才是最大的威脅嗎?

時間 2021-05-31 12:49:20

1樓:潛心一號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對隋末唐初各方軍事勢力強弱有正確的認識。

首先說結論,李唐最遲到李世民擊敗薛舉,收服李軌勢力(收涼州,李世民成為涼州總管),蜀地(段綸),巴地(李瑗、李孝恭)基本被李淵牢牢控制,而且觸角開始滲透到荊襄地區(許紹)的時候,統一的形勢已經不可逆轉。

中國古代當時的戰略要地大約是九塊。呈井字。分別是:

關中、山西、河北

漢中、洛陽、山東

巴蜀、荊襄、江淮

跟圍棋一樣,金角銀邊草肚皮。中間洛陽四通八達,適合跳板統一全國,但是不適合開局。因為誰都想吃,誰都能打。

這就是李密和王世充的問題。奪得關中,即獲得關隴大本營,地緣政治和軍事實力大漲,且獲得一角。本身從太原起家,山西山川呈現楔子形,這又是傳統攻擊河北之地的重要地區,是乙個邊。

收涼州,即給關中掃除後方壓力,關中穩若泰山。而巴地蜀地,長江上游,則給李唐提供大量的物資糧食(在唐初益州是重要糧食供給地區),李淵兒時老友許紹加盟,讓李淵的觸角開始延伸到荊襄地區,開始經略南方中游。

當然,對手的相對實力也是很關鍵的。李淵出手的時候,除了李密和王世充,還不存在夠級別的反王,而這兩者,也有各自的嚴重戰略級別問題,更沒有李世民李靖這級別的軍事統帥。

也就是說,最晚到武德元年末,李唐就已經擁有席捲天下的能力和實力。(當然,擁有實力不等於最後能席捲,武德二年就是好例子。如果沒有內耗鬥爭,李淵的李唐能比現實更早完成統一)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割據勢力。

李密出局較早,而這個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於開局沒有佔據有地緣政治和軍事潛力的地區,加上瓦崗軍鬆散的結構,還有軍隊的構成山東人士很多。讓他們千里迢迢放棄洛陽直撲長安根本不可能。

竇建德在武德三四年的時候才基本整合河北山東勢力,開始向割據勢力轉型。開始轉型就與王世充聯合,與李世民打了經典的虎牢關之戰,結果一戰被擒,竇夏灰飛煙滅(劉黑闥另說)。因此嚴格上來說,竇建德從夠格上檯面開始確實聯手收拾李唐,只不過被李世民滅了而已。

把王世充寫在最後,是因為王世充實際上是隋末除了李淵之外最強的反王。東都之戰也是李世民玩過的難度係數最高的戰爭。王世充也是少數在武德二年之前就有足夠實力跟李唐抗衡且有足夠數量正規軍隊的勢力。

在武德二年李淵戰略決策失誤和皇族內鬥損耗下,嚴重損害李淵在洛陽附近和荊襄地區的勢力範圍(基本上對洛陽的半包圍全部損失,荊襄地區就剩下許紹和李靖當釘子戶)。當時蕭銑勢力與王世充勢力一起壓縮李淵在荊襄的地盤,也是聯手。可是,還是如開始所說,李淵的優勢太明顯,已經無法逆轉。

李淵 李世民為什麼要殺竇建德而不殺王世充?

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先問有沒有再問為什麼。王世充只是明面上沒殺而已。王世充這類人物會缺乏看管嗎?就這麼被仇家殺害?再看王世充兒子死因是流放途中試圖造反。顯然是李淵要趕盡殺絕。至於為什麼明面上不殺王世充。因為王世充是主動投降而竇建德是被擒獲。王世充見李淵的時候說 你兒子答應不殺我 想必是李世民當時勸降許...

李世民憑什麼在打劉武周 竇建德 王世充時都能以少勝多?而李密做不到?

太宗精兵作戰的次數很多,喜歡精騎追殺。但是唐軍總數也不少,大量的步卒也為太宗的戰略布局提供了支撐。李密以少勝多精騎突襲追殺的事蹟也有,當然瓦崗人多勢眾以勢壓人的情況也存在。太宗和李密成敗的關鍵不在乎能不能以少勝多,而在於戰略眼光。 小胖916 有幾個基本常識,需要說明下,俗話說韓信點兵,多多益善。其...

晉國齊國都是侯國,重耳和小白等人為什麼都叫公子呢

四藏居士 首先五等爵是不成立的,侯是指侯甸男衛邦伯的侯,在邊疆負責守衛的封國。公是爵位的最高端別,用來稱呼宋國國君和輔政大臣,如周召。所以侯國是兩國的實際地位,公子是以後世戰國時的說法稱呼他們。 哈蟆 從同時期的史書 春秋 竹書紀年之類 來看,當時所有諸侯的兒子都叫公子,最講究禮法的孔子修春秋也這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