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撒渡盧比孔河襲擊羅馬和魏延走子午谷襲擊長安,哪個難度大?

時間 2021-05-31 04:55:47

1樓:七星聚月

我建議問這個問題的人親自在這個年月,帶好裝備徒步走一趟子午谷,看看300裡絕道20天能走到哪。

魏延是異想天開,諸葛亮知道,子午谷不能走人!

2樓:小蝦漢斯

首先有必要指出的是,愷撒的官職是山南高盧總督兼納爾滂高盧總督,北義大利相當一部分領土是歸他管的,所以阿爾卑斯天險相當程度上對愷撒不能構成很大的阻隔。在愷撒與元老院衝突加劇之時,愷撒已經調遣了先頭部隊第13軍團抵達山南高盧,與拉丁本土只有一河之隔。過了盧比孔河,就是「條條大道通羅馬」,所以愷撒進軍的道路條件並不難走,反而還相對便利。

其次,如果不仔細看內戰記,很容易得出愷撒那5000人是直撲羅馬,然後龐培就給嚇得棄城而走的印象,其實並非如此。愷撒行軍的直接目標,是南義大利的布林底西港,主要意圖是將南義大利的2個軍團捕捉住,然後羅馬就成了無兵可守的空城,最後再瓜熟蒂落般的拿下羅馬城。以當時的局勢而言,愷撒還是有一定把握達到這個目標的,因為他通過突然襲擊打了乙個時間差。

其實當時貴人派總兵力確實不可謂少,在西班牙和希臘都有大兵團,在義大利有2個軍團(不過這兩個軍團是愷撒自己送回來的高盧戰區軍團,可靠度不高),羅馬周邊還有27個大隊的守軍。但是,這2個軍團因為過冬的緣故都駐紮在南義大利,作為統帥的龐培卻還在羅馬城中。古代通訊不暢,又事發突然,一時難以調動這些部隊,尤其西班牙和希臘兵團還有地中海擋著,一時更過不來。

而愷撒卻做了周密的預先部署,13軍團過河之後,第2波軍隊第12軍團和第8軍團隨後跟進,第3波還有在自己轄區新招募的22個大隊。等援軍到齊之後,愷撒軍的兵力將並不少於敵軍在義大利的兵力,甚至還有優勢。所以,愷撒這種增援條件和保險程度也是要好於蜀軍的,因為蜀軍很難阻止曹真的大兵團迅速馳援關中。

其三,愷撒只用第13軍團的5000先頭部隊奇襲,其實也有一定無奈之處,他才新得高盧,人心未穩,所以把4個軍團駐紮在比爾及部,4個軍團駐紮在埃杜伊部,真正可以用於進攻的兵力並不多,無法一下子把軍隊都集中起來,只能逐次添油的用。

當然,愷撒這個戰略確實有出奇制勝之處,在於他把疑兵用到了極致。因為愷撒一邊用那5000人沿路分兵占領各城市(如亞裡公尺倫、亞雷廷,這兩個城屬於紅羅那是羅馬全戰,不過歷史上的確愷撒剛打過來就投降了),邊鼓譟而進大舉虛張聲勢,同時用他的內應在羅馬城中製造混亂(愷撒是平民派的領袖,兩個保民官都是他的人【其中乙個就是安東尼】,公民大會和元老院中也有不少支持者,魏延似乎沒有這樣的內應條件)。

現代社會有網路,謠言尚且那麼多,以那個時候的條件,謠言一旦在羅馬這種大城市中爆發,則更可想而知。羅馬城中此時是根本搞不清愷撒有多少兵力的,得到的訊息只有他的進軍勢如破竹,龐培在元老院中說自己大概可以籌集3萬軍隊保衛羅馬,被一片嘲諷,因為萬一是愷撒帶著整個高盧兵團打過來了呢?總之在這一片混亂中,龐培沒能說服元老院議員齊心抵抗,最後只能帶著這些議員往南義大利撤退。

同時,因為分不清愷撒到底有多少人馬,素質也遠遠比不上愷撒的老兵,中義大利27個大隊的守軍(由多公尺提烏斯將軍率領)不敢貿然與愷撒決戰,只能縮在柯菲尼烏姆(Cofinium)、蘇爾莫(Sulmo)城裡,後來愷撒的援軍一到齊,軍心就散了,最後以全部投降告終。不過這些部隊這一拖延,還是給龐培贏得了撤退的時間。愷撒攻占柯菲尼烏姆之後,援軍到齊,加上收降的部分敗軍,總兵力上公升到了6個軍團,對龐培已經形成了3:

1的絕對優勢,所以龐培立刻組織艦隊運送這2個軍團和元老們撤往希臘,愷撒則急行軍衝向布林底西,最終愷撒慢了一步,龐培等順利逃脫。

愷撒隨後才重新北進,進入已經不設防的羅馬城,然後立即以「快如閃電」的部署穩定羅馬政局後,出征馬賽利亞城和西班牙,最終逼降了龐培的西班牙兵團。

所以總得來說,盧比孔河奇襲的難度要小於子午谷奇襲,因為前者已被歷史證明為可行了,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險,也不需要走子午道難走的紅粘土(https://www.

),而後者不僅幾乎沒有成功的後例,而且是出自《魏略》,有沒有這回事都還是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