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人練功最基本的是扎馬步?

時間 2021-05-30 00:08:35

1樓:修道者保武

這樣的問題估計是被電視劇集或者電影誤導了吧,不一定都是以扎馬步為基本功。我了解的兩門功夫——河南派心意六合和古傳陳氏太極都是從開關展竅、氣貫全身開始的,上來就扎馬步,容易把人扎廢。

2樓:人渣嘯西風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馬步樁並非所有門派都站,少林拳扎馬步,洪拳扎馬步,這兩個門派也是率先進入電影武行的,所以電影裡很多都有扎馬步的鏡頭。然而更多的門派是不紮馬步的,八極拳是兩儀樁,形意拳是三體式等等。

3樓:張國舜

1、站著重心太高,一推就倒。蹲下來(同時摺疊髖部和膝關節)才能降低重心,才能穩!2、只有蹲下來才能讓核心(核心不僅是腹肌,還有臀肌)和股四頭肌這種大塊肌肉參與,力量才足。

但要長期保持這個姿勢就需要扎馬步這樣靜態耐力訓練。如果蹲都蹲不住,談何力量?!

其實不光武術,包括很多體育專案,那些需要身體靈活性和穩定性的運動都需要蹲,比如籃球桌球羽毛球網球,利用大腿提高機動靈活性,還有滑冰滑雪,蹲下來才能讓重心降低,在高速過彎不會摔倒,而且蹬冰蹬雪更有力量......如果你看見參與這些運動的人是蹲著玩還是站著玩,直覺上就能判斷哪些人是初學哪些是有經驗的。

4樓:王凝

強打一下。就古代的路面,沒有水泥柏油,不是石頭就是黃沙,下點雨就是泥水滿地淌,這種路面你用現在的跳步試試?不拌你個狗吃屎才怪。

尤其是廣東洪拳,特別要求馬步穩當,應該是著重考慮到多田多水少平地的環境吧。

5樓:

少問,扎就是了。

的確,練武不能不求甚解,但是求解求的是動作要領和實用方法。

這個基本功……真的是少想點為好,少想點不那麼辛苦。

武術界那種「不讓問」的傳統,就該在這裡體現。

四平大馬,脊柱中立位,從靠牆開始。全身放鬆,呼吸盡量保持平穩。扎吧。

另外特別注意,除了膝蓋不過腳尖這些大家都知道的,我個人的經驗是,要注意脊柱中立位和腳趾不要抓地。這都是血的教訓。命門後突尾閭前裹啥的……搞不好是真的是會腰突的。

6樓:龍騰

別聽這些胡bb的,都是一邊幻想一邊回答

扎馬步就是為了練腰,外家功夫,說一千道一萬,練的都是腰!

扎馬步就是為了感受腰力,練活腰力,然後逐步增加腰力的乙個過程!

先感覺到腰力,高階盤活腰力,最後的就是逐步增加腰力,到一定階段外家功夫就算是入門了,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拳就是招式,練功就是練腰!

當然你傻站著是沒用的,要配合呼吸,意念,在呼吸的每個階段,放鬆或者收緊身上的某些肌肉,這個就要老師領進門了,

不是我不細說,練拳和練功本來就是要配套的,劈掛掌的招式配上紅砂手的內功,就是瞎胡鬧。

如果你站馬步三個月,還是腿累腰不累,沒說的,換老師吧

正經練習,乙個月最多了吧,會感覺腿比腰輕鬆的多,腰累的受不了

至於有些人,自誇馬步站得多好,大腿肌肉如何發達,都是沒入門的,老師壓根就沒給他們教真東西!

7樓:

馬步馬步,騎個馬就知道了。

馬跑起來你屁股是坐不住的,就是站在馬鐙上。

腰胯不合你會被顛下來的。

剛開始騎馬的人,如果是平時沒什麼鍛鍊的話。十幾分鐘跑完下來就得腿飄腰痠。

8樓:機智的蟑螂精

抄傢伙掄,端大槍扎,發力和對撞想要不起飛就乙個馬步扎下去先。

馬步也是身體穩定架構的基本功,跟深蹲不是一碼事,用的肌肉群都不一樣。

9樓:商高

都瞎回答。

為什麼叫馬步不叫雞步貓步狗步?那是騎馬打仗用的啊,踩在馬蹬上揮槍舞刀,沒個腰腹力量能行嗎?古代打仗一幹就是幾天幾夜,你扎馬步沒幾個時辰能行嗎?難道中間還有暫停?

10樓:「已登出」

站馬步,表面看是站立不動,其實本身就是鍛鍊。人要站得住,站得穩,就需要人體中幾百塊骨骼肌組成的肌肉群保持相應的緊張狀態,結果所消耗的能量(熱能)大於打桌球,羽毛球時所消耗的能量。經測試,打桌球或羽毛球每小時消耗50卡路里熱量,站立不動每小時消耗60卡路里熱量。

這就是說,打羽毛球或桌球與站立不動的運動量相當。

而且站馬步樁是最簡單,最方便,最實用,最經濟,收效又不錯的運動了,對場地沒要求,在屋裡就能練。別的運動對場地,服裝,器械要求高。例如槓鈴啞鈴,你出遠門去另乙個城市出差或旅遊,一走就是十天半個月,難道還能隨身帶著各種槓鈴啞鈴不成,不帶著你拿什麼鍛鍊呢?

而兩條腿隨身帶著,隨時隨地,想練就練。

11樓:

扎馬步可以鍛鍊腿部肌肉,但古人練武術絕不是只為肌肉。

我認為扎馬步主要是讓人的肢體形成一種架構,這種架構適應格鬥。(比拳架更底層)

下面說一下我對扎馬步的認識過程:

1、扎馬步鍛鍊腿部肌肉,站得穩

最早體育老師是這樣說的,但我練了一段時間,總覺得不對。就算扎馬步能使你站的穩,別人推不動你,那別人拿拳、拿棍子打你你怎麼辦?然後我對扎馬步的認識就提公升為既要穩定,又要能隨時使自己彈出去(向前或者向側方),要達到這種狀態才行。

扎馬步不能僵。

2、架構

當然,真正的武術也不是只有你身體的移動,還要有出拳,格擋等四肢動作。在日常站立姿勢中,一般人揮拳打人或者正面踹人這種攻擊性動作都能很輕易的作出來,但防禦性的動作就很容易出現漏洞。而在扎馬步這種身體架構下,防上防下的動作都很容易作,就像有些人下象棋一樣,上來護的很好。

在這種身體架構下,重心的穩定和靈活達到平衡,進攻和防禦也達到平衡。這種靈活是格鬥中的靈活,也就是扭個身、移一步的靈活,不是百公尺賽跑那種。

3、器械

與拳擊、散打或者國際上的一些格鬥相比,扎馬步仍然顯得重心偏低,我認為古人扎馬步除了學拳之外,還要學器械,馬步這一種身體架構既要保證打拳,又要保證練器械,因此和現代的格鬥相比,重心偏低了。可以參考奧運上的擊劍專案,重心明顯比拳擊要低。

為什麼古代人會認為國家是皇帝的?

沉默雲層 因為國家的利益這事,虛無縹緲,誰來決定什麼是符合國家利益的事?總要有乙個人來負責的吧?把國家的前途繫結在乙個家族上面,代價雖然總要付出一些,可也總比無人負責,大家隨便貪來的好。 你自己買一套房子,你會有一種,這是我家的感覺。或者你繼承你爹的房子,你也會有一種這是我的房子我的家的感覺。好了,...

為什麼古代人的承受能力那麼強?

野賓木客 因人而異,你看到的多是史書上的,史書以外的大部分是沒有記載的。況且史書也有那些名人hold不住的記載。曾國藩曾經被太平天國打到懷疑人生,想跳河。屈原因為楚懷王被秦國囚禁,而投江。如果開啟上帝視角,就會發現他們那個時候都沒有到達山窮水盡的地步。曾國藩挺過來了,在煎熬中堅持,成為了歷史上的半個...

為什麼古代人的生活作息很好,也沒有現代人這樣的壓力,為什麼壽命還是很短?

大宋魏王趙匡美 現在生病 去醫院 餓了 吃口飯 打仗 看新聞 日常 八小時 工程 和我無關 古代生病 病死 餓了 餓死 打仗 砍死 日常 累死 工程 趕緊趕路,乾糧自備 大號的小學生 你理解的壓力是社會和心理上的吧.要糾結這糾結那的,這也想取那也不捨的壓力吧。抱歉,這樣的壓力古人還真不多,碰上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