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恪守道義,不攻益州,誠心幫助劉璋,是不是會更好

時間 2021-05-29 23:34:38

1樓:巴頓

雖表面上皇叔這麼做有點不道德。但麻煩各位回去看一下三國志,曹操每打下來什麼地方劉璋就去稱賀,每有什麼事情劉璋就去道喜,活脫脫的乙個舔狗。連劉備這麼弱就把劉璋打降了。

曹老闆一來還不得直接尿褲子?

劉協當年寫衣帶詔要漢室忠誠共殺篡漢賊。連孫權袁紹這種外姓都上了,你劉姓的不上還去獻媚,不打你打誰?

2樓:阿眼頭

有知友提到,如果不恪守道義,劉備在劉表死的時候就可以拿下荊州,先不論蔡氏在荊州的勢力有多強,荊州拿下來能不能鎮得住,按照不那麼守信義的邏輯:

當年陶謙讓徐州的時候,劉備就可以把徐州拿下來,帶著關張趙糜家兄弟一眾元老在富庶的徐州創業,照樣能收到千古一相諸葛亮(諸葛家本來就是徐州人,後來避亂才跑去荊州的),經營幾年勢力估計比曹老闆還強(曹老闆當時還被呂布那幫人搞得焦頭爛額捉襟見肘呢)。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劉備這個人的評價有很多爭議,很多演義讀者會罵他假仁假義,為了表面上的道義害死了龐統等人。但是其實人,即使是偉人,也是乙隻鼻子兩個眼睛的凡人,凡人有喜怒哀樂也有七情六慾,凡人也會成長頓悟。

劉備的一生顛沛流離,面臨多次重要的選擇,而一念之間的決定,真的可以給人生帶來很大的改變。

3樓:雲從月

我認為題主所理解的道義錯了,如果題主所認為的恪守道義是不攻益州,誠心幫助劉璋的話,那反而是又害了劉璋又害了自己,劉璋孱弱,只能苟活,如果不拿益州,面對日益強大的曹操勢力,劉備根本無力反抗,遲早都要完,劉備一完劉璋立馬跟著完,劉備拿下益州後,對劉璋等舊部都好吃好喝的待著,已經是最大的道義了。

而之前的劉備就是太恪守題主所謂的道義,沒有及時拿下荊州,這也就導致後面的各種侷限,所以劉備拿益州的時候,要比拿荊州堅決得多。

4樓:MakiriZolgen

劉備不是為了道義而道義的,早晚都要套現,把道義換成實際的東西。

其實最理想的是搭建乙個反曹同盟吸納天下其他全部勢力,大家一起去懟曹操,但靠譜嗎?

孫權一直惦記荊州。劉璋張魯死磕二十年了。西北諸將三年前就被曹操橄欖,用的就是反間計。

那還是換成自己的地盤吧。

5樓:失落的才子

其實按照盟約往北打是比較好的。

全力合作快速擊敗張魯是沒有問題的,曹操應該還在和馬超扯皮。

之後劉璋若遵守盟約就以其為後盾北進關中,收雍涼據潼關以抗曹。

若劉璋不遵守盟約就以漢中為基地南下益州,此時師出有名。

不論怎樣都比歷史線強一些。史實上昭烈帝平益州用時太久了,如果暫且合作,不光道義上將壓力給予劉璋,而且提前攻下漢中乃至關中會給之後的北伐創造更好的態勢。

6樓:

劉備這人的歷史意義和人生價值,就是復興漢室。復興漢室這個目的之後,才是對道義的追求。其他兩位劉氏宗親,只能做到割據一方,格局上不會再大了。

官渡之戰時劉表回絕劉備進攻曹操的建議,以及眾人皆曰劉璋暗弱,可見一斑。正所謂懷璧其罪,姓劉的不能守護好自家江山的統治,看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於漢廷來說要他何用?而且劉備對劉璋的兒子也很好,不是那種殘酷的政客。

我覺得劉備不僅應該取益州,更應該早取荊州,再善待好兩位宗親的後人,才能實現諸葛亮的隆中對,實現自己復興漢室的抱負。

亂世中道義真的是有下限的。路邊都是白骨,你還要談道義?能做到劉備的一半就很不錯了。更別說劉備的性格,並不是像演義那樣哭哭啼啼的,而是比較烈的...

7樓:斯布雷斯

在益州以前,劉備還曾客居荊州。在這裡,劉備恪守道義,即便在劉表死後也未竊奪荊州。讓我們來看看這期間發生過啥。

建安七年,曹操欲徵二袁,劉備建議乘隙襲掠曹操大後方許都,劉表因害怕劉備坐大未予同意,坐失良機。

建安十二年,曹操騰出手來向南用兵,此時劉表已逝,劉琮要降。諸葛亮向劉備建議取劉琮而代之,劉備不忍。於是有了攜民渡江,於是被曹軍爆菊,於是差點被打廢。

好不容易靠諸葛妙計用兵、張飛據水斷橋、趙雲單騎救主才殺出重圍,老婆還在路上掛了。赤壁之戰前,劉備就這麼個狼狽相。

所以說劉備在益州如果也這麼搞,劉璋會心無顧忌全力支援劉備抗曹嗎?將來曹操或孫權大軍壓境,劉璋有志向有膽略有能力壓住投降派完成赤壁那樣的壯舉嗎?哎我去,我問這兩個問題自己都想笑,劉璋有那能耐還迎劉備幹嘛,這哥們離著劉表都還十萬八千里呢,能成個啥子大事哦……

所以我們再來看劉備取西川,那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他要是不取,那不是仁義,那是不知道吸取教訓,對不住跟著自己的弟兄和百姓。

更何況荊州沒了,劉備還有地方跑,百姓還能跟著渡江。益州要是沒了,天下之大劉備還能往哪竄?讓百姓跟著自己當流民嗎?

8樓:再造玄黃

乙個失去了夢想,不再以「匡扶漢室」為己任的劉備,還是我們心目當中的昭烈帝嗎?劉備如果真心輔佐劉璋,那他幾乎不可能實現復興漢室的夢想,因為劉璋和劉備的理念完全不同:劉璋只求偏安一隅,劉備卻想要問鼎天下,這時候聽誰的?

劉璋不是阿斗,他不可能放權給劉備,全力支援北伐,而且因為沒能掌握絕對的權力,劉備也不能把益州的力量完全整合在一起,這時候如果曹操大軍壓境,劉備只能束手就擒。

主弱臣強,不是劉璋殺劉備以自保,就是劉備架空劉璋,如果是前者,劉備肯定不樂意,如果是後者,直接取代就好了,何必多此一舉?

9樓:李白不太白

劉備: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是劉璋先動的手的……張松書與先主及法正曰:「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釋此去乎!」(注,這時候劉備還沒想動手,而是去支援關羽孫權)

松兄廣漢太守肅,懼禍逮己,白璋發其謀。於是璋收斬松,嫌隙始構矣。

璋敕關戍諸將文書勿復關通先主。

10樓:黑暗浮士德

如果劉備像你說的那樣,那就是劉璋第二,下場可能比劉璋還慘。諸侯爭霸就是赤裸裸的叢林法則,不外乎弱肉強食而已。狼可不會因為兔子不曾傷害誰而放棄吃它。

11樓:

劉璋持益州本就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益州那可是高祖的龍興之地,昭烈不奪,魏武也遲早要奪的。

與其讓丞相拿了然後殺劉璋全家,還不如讓大耳朵拿了,然後讓劉璋去頤養天年。

12樓:馬桶蓋子

曹公既破魯,自南擊先主。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璋相聞,璋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劍閣。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璋疑其心,陰御之。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備住益州數年,嘗於璋坐起至廁,見髀裡肉生,慨然流涕。還坐,璋怪問備,備曰:

『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裡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13樓:煥若一夢

這個問題,真的是…看看當時的各路軍閥都是什麼操作,什麼仁義道德、君君臣臣,全都土崩瓦解,踐踏得不要不要的,你殺我乙個,我殺你一家;你殺我一家,我屠你全城!這種世道,憑啥別人可以玩陰的來狠的,獨獨要求劉備恪守道義?何況劉備本就是仁義道德方面的佼佼者,信義著於四海,仁德布於天下,為了兄弟兩肋插刀,對待陌生人都以禮相待,可以跟著素不相識的太史慈去救素不相識的孔融,可以帶領少數人馬去徐州抵抗屠城成癮的曹操,可以不顧自己逃命帶著扶老攜幼的百姓一起逃命…你還要他怎樣?

奪取益州本就是隆中對的規劃,要恪守所謂的道義又何必請諸葛亮出山?劉備不奪取益州,曹魏可以提前幾十年滅了西川倒是真的。他要能甘心幫助劉璋,啥都不圖,他就不是大腿長肉就能哭一通的劉備了,那諸葛亮乾脆就種一輩子田算了。

14樓:M3小蘑菇

劉備老老實實為劉璋幹活的話,結果就是自己的勢力被劉璋分化肢解掉,必要的時候還能像岳飛那樣死乙個讓主公放心

如果劉備拒不這麼做,那麼就是「不順」,一樣要被劉璋乾掉

而且劉備為荊州之主,劉璋為益州之主,本來就是平起平坐的關係,如果劉備給力,從曹操手裡搶下大片土地,劉備與劉璋的關係也必然無法再平等下去

15樓:Sedrick

按演義講,劉備跟諸葛亮在益州的看法上是有默契的,龐統則有些背道而馳。 諸葛亮和劉備應該都是主張收益州民心的,先在益州住下,玩兒熟了,劉璋早死的話估計能有大概率和陶謙劉表一樣讓益州給他。 所以感覺雖然劉備懷著鬼胎來的,但是也是誠心來幫劉璋的。

16樓:

亂世恪守道義有什麼好處?

袁紹欺騙韓馥,耍公孫瓚,偷取冀州,直接無損拿下天下精粹。

曹操趁袁紹滅公孫瓚偷襲鄴城,雖然沒成,成了多大好處?

呂布偷徐州,續命3年,他這是玩砸了,玩得好不是要翻天?

孫策欺騙劉勛偷廬江,後面為孫吳取得了屏障

孫權偷襲荊州,賺大發了,至少延長國柞20年劉備不打益州,蜀漢能不能立國都是個問題呢。劉備當年不聽諸葛亮攻取襄陽,結果長阪坡差點被搞死,也虧他運氣好,要是運氣不好被殺了呢?那麼仁義的代價就是被寫進魏書,一句「太祖過襄陽,殺備於長阪」

漢末哪個大佬起家發展不是靠背信棄義,欺騙欺詐的?

看呀,上面哪乙個不是背信棄義,但是還不是那麼多人效忠他們,

巨大的利益面前,名聲算個什麼?

17樓:曦薇

劉璋懦弱,多疑,不知存恤。

劉備劉璋同為劉姓宗親。

假設劉備是真仁義,奉劉璋為主,中興漢室。

劉備就不是一股單獨的勢力了,首先龐統會走。

劉備攻張魯,西涼馬超不會降劉璋

久攻不下,劉璋猜疑,斷糧草,閉城關,切斷劉備和荊州聯絡

劉備還是要幫劉璋,上書陳情求援,劉璋給糧不給兵,更不會讓劉諸葛關張趙匯合

樂進攻荊州,劉璋不願與挾天子的曹操直接對峙,不允荊州求援

東吳白衣渡江,劉備趕不過來哭荊州,東吳強勢接管荊州,諸葛關張請入蜀被拒,魯肅欲連劉璋抗曹,留下關張與樂進拉鋸。

劉備耗盡家底,兵敗身死。

張飛要戮劉璋為大哥報仇,被手下暗害,提了頭去投劉璋,劉璋大駭,將劉張二人風光送還荊州。

大勢已去,益州門戶易守難攻。

孔明走了親戚關係,因一句「既生瑜何生亮」投了東吳魯肅門下。

曹操上表天子,追劉備忠信候,邀關羽之心。

有華容道之恩,曹操上表天子,關羽降漢,從此在孟德手下聽用,為何不死節,欲滅劉,張報仇。

曹操官渡吞滅袁紹,丞相甚愛趙雲之勇武,有昔日白馬將軍部下降之,與雲有舊,自請往說趙雲:「丞相有中興漢室之志,嘗滅紹,報將軍之仇,今天下三分,當繼將軍志,效雲長匡復漢室」,關羽亦書信以召,趙雲遂效法關羽降了漢。

18樓:復漢有望姜伯約

成大事不拘小節,當年光武復漢也幹過懟了自己宗室建世帝的事。如果先帝真能先把張魯乾掉也會轉過頭來先平定益州再北伐,畢竟北伐需要乙個可靠的大後方。這個大後方在別人手裡始終不如在自己手裡好。

19樓:快樂奔跑

不會。這個問題以前有大佬說過,劉備入蜀兵力和補給均不足,仰仗劉璋供給。劉璋前期提供的20萬觳公尺最多隻夠3萬聯軍吃半年。(20萬斛公尺是個什麼概念,這裡不贅述)

除此之外劉璋對劉備也早有防範,不僅是第一次見面時有意示強,劉備出發後各關城隘口也均由蜀軍把守。若要強攻,十死無生。

這就是為什麼龐統說上策急襲成都,中策詐取葭萌關,下策立即返回荊州。

所以,劉備在益州等同於雇傭軍,只能仰人鼻息。即使退一步假設劉備能夠率領蜀軍占領漢中,也無法長久。這不是什麼道義的問題,而是智商問題。

綜上所述,巴、蜀必須武力奪取,此事沒有迴旋餘地。而且同時要留重兵把守荊州。

劉備、龐統、法正採取的策略是:劉備自己在蜀中收買人心廣交豪傑,既搞情報又挖牆角;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把守荊州。

這裡要友情提示下,當時率領洞庭湖東吳水軍的都督是著名吳奸魯肅,而曹操此時則因為赤壁之戰的樑子而在毆打大帝。總體而言,國際環境很好。

至於道義方面。。。

先主遷璋於南郡公安,盡歸其財物及故佩振威將軍印綬。

初,璋長子循妻,龐羲女也。先主定蜀,羲為左將軍司馬,璋時從羲啟留循,先主以為奉車中郎將。

及董和、黃權、李嚴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吳壹、費觀等又璋之婚親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擯也,劉巴者宿昔之所忌恨也,皆處之顯任,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

除了劉璋本人遷離益州以外,包括劉璋長子劉循在內都在劉備軍中留用。這就是龐統說的「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除了龐統自己意外身亡意外,劉備入蜀最終能取得這樣的結果,已經是最好結局。

只是劉備軍最終戰敗,沒有機會再封賞劉璋。否則劉璋至少也是萬戶侯,待遇不會在降曹的張魯之下。劉備侵攻益州的這段往事也被挖出來作為黑歷史。

其實在我看來,劉備襲取益州至少比他和孫權爭奪那半個荊州更好看一點。益州好歹是個大州。

如果曹操不讓劉備領兵,劉備不參與衣帶詔,等魏王國建立會給劉備當個九卿,關張趙二糜孫簡最大能當什麼官職

經雨 我感覺劉備就算真誠心誠意留下來幫曹操,最後八成也是第二個荀彧,就算抗的過魏王加九錫,曹丕篡漢時也會整死他這個漢室宗親 關羽趙雲不會真心降曹,最後肯定起兵或跑路 張飛應該混的比較舒服,五子的水平吧 剩下的不好說 安靜地吹牛 在那平行的地方,關羽白衣渡江怒斬呂蒙孫權馬忠潘璋,張飛典韋許褚吃肉喝酒吹...

如果劉備不優柔寡斷,蜀國會勝利嗎?

徐太浪 你連得天下的根本都不知道,別鬧笑話了吧!古人說 得民心者得天下 現代戰爭則講的是綜合國力!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古今中外上千年,從來沒有說只靠得到幾個區區凡人就能得天下的!巧婦難為無公尺之炊!世界上公認的最厲害的大廚,不給他糧油公尺麵菜,他也做不出飯來!同理,就算五虎上將和臥龍鳳雛是全人類最厲害...

如果秦惠文王不攻巴蜀而是聽從張儀意見伐韓臨二周,會怎樣發展?

魚人語教師 張儀,蘇秦這樣的縱橫家,雖然用的是戰國時代縱橫捭闔的 現代 手段,但是本質上還是春秋 舊時代 的人。他們看不到遙遠將來的一統天下。滅國,邦交,封土只是手段,而目標是成為春秋時的霸主,所以在張儀看來 秦國的終極目標,也是國家的頂點應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而不是一統天下。這就是張儀主張伐韓臨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