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曹魏大將夏侯淵是什麼水平,被黃忠斬殺過程是怎麼樣的,是否跟於禁一樣算是晚節不保?

時間 2021-05-29 22:17:41

1樓:愛吃生菜的小倉鼠

夏侯淵被吐槽了一句白地將軍,然後就被壓了這麼多年翻不了身,配合夏侯惇的完體將軍食用,兩夏侯簡直就兩二五仔。

夏侯淵有拿的出的戰績,這個沒有質疑吧。

尤其在關西追著把群雄打得跟老鼠一樣亂串。

虎步關西這個稱號,夏侯淵是當得的。

還是老問題,西涼的平原很適合夏侯淵的急行軍,但是漢中的山地戰明顯曹魏大多數將軍都不擅長,說的就是你張郃。

夏侯淵的死也很離譜,分兵給張郃,然後自己親自去修鹿寨,然後碰到黃老頭。

死的憋屈不?

憋屈。可被手下割頭的張飛不憋屈嗎?

怎麼不見你們說三爺菜雞。

2樓:魚丸不堪久燉

我始終對他的死耿耿於懷。他很悲慘,他是三國故事裡獨幾份陣斬名將傳奇的註腳。

在漢末三國眾多將星裡,他有些缺乏光彩。

沒有義薄雲天越釀越醇的「星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也很講義氣,比關羽還更多幾分溫存;沒有威震敵國止小兒夜啼的「星味」,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虎步關右,比張遼更早都督一方且拿下彪炳戰績。

歷史記下,他曾經「代人刑獄」——保全了後來的那位治世能臣、亂世奸雄;

歷史記下,他曾經在荒年犧牲幼子、養活侄女——成全了未來在當陽長阪坡喝破千軍的佳婿;

歷史記下,他曾經在兵力捉襟見肘之際,親自上陣與士卒修補鹿角,只因兵力大半分走去救援友軍——留下的那顆種子終於在不久後的街亭,給了故事裡智慧型化身的終極夢想致命一擊。

但到了定軍山下,歷史選擇了讓一切發生。

於是黃忠呼嘯而下,得與關張馬趙並稱,成為陣斬曹魏西部戰區總司令的徵「西」將軍;

於是法正謀主之位更加鞏固,成為諸葛亮都願意放任他恣意行事的「翼侯」;

於是劉備進製為王,翩然翱翔,成為部下擁躉眼中的「下乙個劉邦」。

定軍山下,是他選擇了讓一切發生。

他選擇代人刑獄,那時候他不曾設想身後矮小粗黑的族兄會隳亂天下,他可能只是想自己更堪受刑,他給自己強加義字當頭。

他選擇養活侄女,那時候他不可能不想讓自己命名為「威」、「霸」等的親骨肉們活下去,他可能只是想死去兄弟的遺孀必須活著,給自己強加責無旁貸。

他選擇分兵友軍、親修鹿角,是那時候一時義奮,也是習慣使然。用現代話說,他可能一直都要求自己做乙個好人,他是個付出型人格,或多或少,或蠢或傻。

我更願意相信曹操口中的「白地將軍」不是「白痴將軍」。

「白地」不是「白痴」,而是一種純良。

這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公收到麾下戰將敗亡後的譏諷,痛罵出的一句,「你真蠢!」;

而是相互扶持多年的老友聽聞噩耗後的心痛和理解,幽幽嘆息一句,「你真傻。」

3樓:華貓

相當於張靈甫的水平吧。

漢中之戰定軍山之役和孟良崮之戰有很多相似之處。以劉軍視角看,都是一開始各種失利,隨後示弱,待敵軍進入不利地形後圍點打援。只不過定軍山之戰相當於張靈甫和李天霞(或者黃百韜)掉了乙個位置,李(或者黃)作為誘餌而張作為援兵。

最後被一舉打掉。

4樓:萬法唯識

私以為,夏侯淵陣亡,從個人英雄主義來講,是英雄的,畢竟三國志記載,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短短十幾個字,足見戰況之慘烈,黃忠剛勇之名自不用多言,然而時夏侯淵不過區區四百人,如此戰況,不為恥也

5樓:

在定軍山突襲夏侯淵的奇兵確實是黃忠部,但黃忠斬夏侯淵是演義出來的故事。夏侯淵反正是在那一戰死了,怎麼死的沒人講得清,當時甚至有人傳說,是劉備親手格殺了夏侯淵。

後來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投奔了蜀漢,劉阿斗還專門跟他解釋:人們傳說是我爹殺了你爹,你可不要相信,你爹是在亂軍中死的…

6樓:鉉斌Dirk

@蘇沉船顯然在對夏侯淵的評價上和我有一定的分歧,之前專門@我,首先表示感謝。仔細拜讀了蘇沉船的文章後,讚嘆於他的細心了有理有據,這是前話。

但是他的一些觀點,我是要反駁的,主要集中在一下幾點,超過這個範圍的即我和他的共識:

1.從夏侯淵個人上講:我從未有過吹捧夏侯的行為,對於夏侯的功過是非一直希望找到中肯的論斷。

夏侯雖不至捧,但決不至貶。夏侯淵依然是曹魏陣營可以數一數二的優秀將領。

2.從戰略上講:蘇認為夏侯只要長期拖住劉備,就可以為曹操贏得有利的形式。這一點我反對。

3.從戰術上講:蘇認為劉備進軍定軍山的時候,夏侯不應再尋求將劉備堵在山口內,從而造成了東西不能相顧的尷尬態勢,而應該在漢中腹地依水而守。這一點我也不能同意。

從小至大,依次而論:

戰術端:首先我請允許我借用他的一張圖,這種圖已經很優秀了,我不用重新上谷歌擷取,也從他本身的論據來反駁:

首先,我不論圖中部署標識是否正確(《三國志》惜墨如金,並沒有詳細記載部署情況,該圖的推論我認為張郃的位置應當在漢水以西,和夏侯相依。不過這不影響戰術段的論斷)

問題的核心就在於,出於「拖住劉備」的目的,夏侯淵選擇據守定軍山是否合理?

我認為合理,也是必須。

大家首先看漢中盆地圖:

自古以來,漢中之所以成為戰略要地,就是因為它北接雍涼,南通巴蜀,佔據秦嶺。守住漢中的關鍵是漢中周邊的關隘,否則一旦進入漢中腹地,是根本沒有守住的可能的。我這一論點也有事實為依據:

姜維在防禦鍾會時,考慮到兵力不足的原因,放棄漢中周邊山口,希望通過據守漢、樂等小城,在漢中腹地構成掎角之勢,以防禦。然而事實上,當鍾會進入漢中腹地之後,漢、樂即刻成為孤城,各自被圍,彼此不能相顧,落得鍾會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就取得了劉備諸葛亮費禕經營數十年的漢中,姜維也狼狽退入劍閣。而姜維也正是依靠了劍閣,才能繼續苟延殘喘,這也側面的證明了山地據點在防守上的重要性。

而後世佐證更是多,燕雲十六州的喪失,燕山關隘盡失,華北腹地任由遼金縱橫,方有澶淵、靖康之辱。對於放棄山口來守備腹地的想法,歷來是最愚蠢的策略。放棄山口,也正是兩次元清入主中原的原因。

宋朝沒有關口,而清兵之所以能南下緣由山海關洞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兩代都不能突破關寧防線。當山口失去後,即便如長江黃河也再也不能阻止敵軍南下了。

為什麼夏侯淵能守住漢中一年多?就是因為夏侯淵據守住了陽平關。

為什麼劉備要轉走定軍山?就是因為劉備攻不下陽平關。

那麼自然而然:

為什麼夏侯淵要守定軍山?那是因為定軍山(地圖上勉縣)實在是漢中最後一道值得拱衛的屏障了,失去了山口,劉備一旦進入腹地,是絕不可能守住的。如果夏侯淵沒有去守定軍山,那麼他才真的是「有勇無謀」!

而事實是,夏侯陣亡後,即便劉備一時遲疑曹操的實力,不敢親兵冒進,曹操也有序的撤出了漢中居民,並放棄了漢中,讓張郃退入陳倉。因為曹操和夏侯淵一樣,非常清楚的一點就是:「失去了漢中周邊山谷,漢中將無法防守,是為「雞肋」」。

而蘇沉船所謂據水而守,那只能守住一時,根本不可能守住一世。大家看勉縣周邊的河道:

定軍山淪陷後,劉備已經是順江而下之勢,漢水沔水河道又窄,無法起到長江黃河的作用。更進一步的是,只要進入漢中腹地,劉備軍即掌握主動,可以在任何點位渡江,以張郃的兵力是根本無法統顧全域性的。定軍山一失,漢中失守已成必然。

夏侯淵的防守策略,至少可以說沒有犯錯誤。換句話說,如果定軍山失守時夏侯淵並未戰死,那麼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1.退入漢中,然後退回雍州。

2.冒進奪回定軍山」,那個時候才是真的兩難。

很多觀點說夏侯淵「冒進」,恕我著實不能認同,因為從漢中之戰開始到結束,夏侯淵哪一行為可以稱得上是「冒進」?

從戰略上講

夏侯淵持久拖延真的能為曹操贏來有利態勢嗎?竊以為不能。

首先,曹魏內部當時就不穩,隨著曹操的年紀變大,繼承安排和維護內部穩定已經被提上首要議程。朝中支援漢帝的勢力仍然存在,從這一點上講形勢不支援曹操得隴望蜀。從另乙個角度來講,「隴」的範圍本身並不包括漢中,也就是說如果曹操的既定方略是不進攻蜀地,那麼漢中的價值就非常有限。

原因也很簡單:單純的守衛漢中成本很高。秦嶺的存在使得曹操無法順利的轉運物資進入漢中,而此時上庸在劉封孟達的手上,也無法通過荊州向漢中輸送物資。

而對於劉備集團,從蜀地通往漢中的障礙就小很多。下圖可見:從成都到廣元再到漢中幾乎是一條直線,而從雍涼到漢中則必須繞行隴右,離曹操基本盤非常的遠。

試想,如果曹操真心守備漢中,為什麼要長期屯駐長安猶豫不決逡巡不進?直到夏侯敗亡才進入漢中挽回局勢?正是因為曹操處於對漢中「雞肋」地位的考慮。

(有一點我要說清楚,漢中是「雞肋」建立在不進攻蜀地的前提下,而漢中對於劉備卻並非「雞肋」)

從夏侯淵個人上來講:長離諸羌多在遂軍,必歸救其家。若捨羌獨守則孤,救長離則官兵得與野戰,可必虜也。

淵乃留督將守輜重,輕兵步騎到長離,攻燒羌屯,斬獲甚眾。諸羌在遂軍者,各還種落。遂果救長離"lt;三國志,諸夏侯曹傳》

在這一戰中,面對進攻韓遂還是進攻興國的氐人上,夏侯淵判斷韓遂和興國都不可攻,而進攻長離的羌人卻可以起到聲東擊西讓韓遂顧此失彼的效果。惜墨如金的三國志著重記載了這一平定西涼的決定性一戰,不可謂不詳細。我想這一戰已經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夏侯淵在指揮戰役的過程中懂得運用謀略、分析敵人、擊其要害。

以「有勇無謀」來評價他,是否論據不足?

綜上:夏侯淵是曹操軍中最為優秀的將領之一,也是三國時期少有的統帥一方的將才。定軍山之戰從戰術上夏侯淵並沒有犯嚴重的錯誤,也不存在冒進一說。

定軍山之敗可以說是劉備方天時人和的結果,而法正的優秀策略,也讓劉備取得了地利,在此我非常佩服劉備和法正在漢中之戰的水平。

7樓:凡星馳

三國志裡四個字,一陣斬淵,魏書裡將之歸結為分兵幫助張郃,導致兵力不足,兵敗致死。另:正史中定軍山一戰劉備才是主帥,黃忠只是偏將,夏侯淵部應該是被黃忠部所破,此外一陣斬淵語焉不詳,鄙人不是很贊成黃忠陣斬一說,跟傾向沒於軍中。

8樓:鳳歌青天

拍拍熊為救隊友強上高地,被斯溫一錘子一變身、Lion一刺一變羊,圍毆致死……

然後被對方五人推上己方高地……

評價一下拍拍熊的冒進吧。

9樓:

夏侯和于禁都是戰敗,這個不假。

但夏侯好歹是戰死沙場,這也算是武將的歸宿之一,儘管因為計不如人或武力不如人,但他至少沒有失「節」,因此談不上晚節不保。

于禁戰敗後則有變節投敵之行為,效力曹家30年,最終落得這樣的下場,當然是晚節不保。

在《演義》中,夏侯間接死於法正之謀,直接是死於黃忠之刀。黃忠的刀法和他的箭法一樣出神入化,法正又是劉備最信任的人,死在他們手下,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

而於禁就不同了,和於禁一起的龐德,更把於禁羞辱了一番。

從歷史來看司馬懿,孫策,夏侯淵誰快?或者說三國誰最快

1.曹彰 戰過半日,彰鎧中數箭,意氣益厲,乘勝逐北,至於桑幹,去代二百餘里。長史諸將皆以為新涉遠,士馬疲頓,又受節度,不得過代,不可深進,違令輕敵。彰曰 率師而行,唯利所在,何節度乎?鬍走未遠,追之必破。從令縱敵,非良將也。遂上馬,令軍中後出者斬。一日一夜與虜相及,擊,大破之,斬首獲生以千數。2.王...

季漢 曹魏 東吳三國各自最完美的劇本是什麼?

已登出 季漢最好的結局劉備幫助袁紹打敗曹操,自己能分一杯羹。曹魏最好的結局是赤壁之戰勝利,統一中國。東吳最好的結局就是孫堅孫策還活著,統一天下還是有機會的。劉備想靠自己統一太難了,他的正統不夠看,需要依靠袁紹的地位和支援。反正袁紹也想走東漢老路,只要袁紹靠譜點,興復漢室就很有希望,曹操那點兵怎麼可能...

郭嘉在三國謀士裡到底是什麼水平?

小牧 重要成就十勝十敗論,遺計定遼東,遠征遼東的時候出了點小意外,不過被曹老闆化解了,也算做到真正的算無遺策,但是那什麼郭嘉不死,諸葛不出純屬無稽之。所以後人對郭嘉的喜愛,更多的是美好的想象跟展望。放眼整個東漢末年至三國後期,郭嘉在功績上,實在是排不上號。就說郭嘉活著的時候,郭嘉的官職是軍師祭酒,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