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禪和項羽互換身份,蜀國和楚國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時間 2021-05-13 08:54:25

1樓:芸生

IF線1 鉅鹿之戰

卻說項梁輕敵冒進,在定陶中秦將章邯埋伏,大敗而回,幸得英布驍勇,抵擋住了秦軍追兵,保得項梁一口氣在,項梁甫回大寨,哇地嘔出幾口鮮血,被眾將攙扶,臥於榻上,又屏退左右,急招范增。請范增坐於側。撫其背曰:

「自我起兵於會稽,身經大小戰役數十,無一敗績,企圖復楚大業有成,不料出師未捷,落得如此下場。何期智識淺陋,不納先生之言,自取其敗。悔恨若此,死在旦夕。

恐禪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范增亦涕泣曰:「願將軍善保尊體,以副下天之望!

」言訖,淚流滿面。項梁謂范增曰:「先生觀劉邦之才何如?

」范增曰:「此人亦當世之英才也。」項梁曰:

「我觀此人,有帝王之相,恐難居我等之下,先生宜及早提防。」范增點頭稱是。項梁命內侍扶起范增,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

「聖人雲: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本待與卿等同誅暴秦,不幸中道而別。

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禪兒雖力盛,終則年輕,或不識大體,凡事更望先生教之!」范增泣拜於地曰:

「願將軍將息貴體!臣願盡施犬馬之勞,以報將軍知遇之恩也。」項梁曰:

「若項禪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作主意。」范增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

」言訖,叩頭流血。

卻說項禪聞武信君被章邯所敗,急進帳,見項梁緊執範增之手,卻已氣絕。項禪當即哭倒在地,諸將在賬外聞聲,知是項梁已死,俱都慟哭。范增面項禪曰:

「為國捐軀,臣子之大節盡矣。武信君雖命數如此,而楚之大業已就,天下望風歸附者五十萬眾,將軍果能承繼其志,恢巨集疆宇,滅秦定楚,追封武信君為王,血食百世,將軍之大孝畢矣!何必效兒女子區區於悲泣之間,何足以收服人心耶?

」禪起謝曰:「謹如先生所教。」遂起兵急趨定陶,會宋義、劉邦,合兵一處,與武信君掛孝,率諸將撫棺行祭,遂收梁屍,以武信君服色,葬於定陶。

於是起軍徑奔陳留而來,未及楚兵到時,章邯軍已渡河擊趙矣。趙王歙、陳余、張耳等出戰,俱被章邯殺敗,遂夜奔鉅鹿,堅壁不出,隨差人赴楚求救不題。項禪謂范增曰:

「何如?」范增曰:「今章邯渡河,聲勢復振,武信君新葬,懷王獨守盱胎,恐非長策。

不若回軍,遷都彭城再作區處。」眾以既定,傳令三軍回到盱胎。諸將朝見懷王畢,懷王聞項梁死,十分哀痛。

范增復奏曰:「武信君新亡,我軍銳氣已挫矣。見今章邯屯兵鉅鹿,破趙後必入寇西楚,不如先調兵征剿,我王遷都彭城,以為犄角之勢,不可緩也。

」言未畢,有人來報趙遣使求救,王召入,即問章邯虛實,使曰:「秦兵三十萬,圍鉅鹿將一月矣!趙軍食盡,人馬死者過半,指日城破,生靈受害。

願大王憐而救之。」懷王聞知大驚,即以宋義為大將軍,項禪為副將軍,范增為軍師,領二十萬人馬,往鉅鹿救趙。

兵至安陽,宋義按兵不動,欲遣子宋襄相齊,乃曰:「邯兵困趙日久,今心志懈弛,人無鬥志。我兵遲緩數日,坐觀其敝,待邯兵懈怠,我卻以兵攻之,邯必擒矣。

」義遂遷延四十六日不進。項禪深以為然,范增曰:「秦軍圍趙甚急,城內死者七八。

若能乘彼攻圍日久,鼓譟大進攻擊其外,趙兵殺出以應於內,內外夾攻,秦軍必走,而邯可擒也。」義曰:「不然!

搏牛之蟲,不可以破蟣蝨,志在於大,不在於小也。若章邯勝,則秦軍疲乏,我卻承其敝而攻之,必破矣;若章邯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亦必可破矣,此兵不勞而觀勝負也。」遂傳令軍中曰:

「縱使三軍之猛如虎,其狠如羊,其貪如狼,苟有違令不從者,必斬。」又陰遣其子宋襄為齊國相,宋義親送至無鹽而回,復飲酒高會。時至天寒,大雨,士卒在雨中凍餒不可當,項禪隨範增暗行軍中,則各營有怨言,范增乃厲色正言曰:

「諸將奮勇戮力,急欲攻秦,今卻久留不肯引兵渡河,況今年歲飢民貧,士卒不得飽飯,又無積糧,卻乃飲酒高會,必待秦兵破而後擊之。夫秦兵強大,趙兵怯弱,以弱敵強,何得秦敝?且武信君新喪,楚王坐不安席,今盡將境內之兵總屬將軍,非專為救趙,實欲假此破秦,以雪前日之恨。

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終日私宴,非社稷之臣也!」義終不聽。次日,宋義早昇帳,范增暗令項禪仗劍入帳,項禪膽小,躊躇不肯,范增無奈,召項莊密語。

項莊執劍入賬,大呼曰:「宋義與齊謀反,令子宋襄與齊結連外應,故留兵不進,意欲吞取西楚。項將軍今奉楚王密旨,令吾斬義,曉諭三軍。

」宋義聽罷,曰:「你乃何人也?安敢在此大呼小叫,不成體統!

左右與我拿下!」項莊心怯,恰逢范增力掙項禪入賬,大呼曰:「武信君之侄項禪在此,誰敢妄動?

」宋義思及項禪從前驍勇,欲從帳後逃走,莊大步趕上,將義拉住,一劍揮為兩段。眾將俯伏帳下,皆拜禪曰:「首立楚後者,將軍家也。

今將軍誅此叛逆,正合人心。」眾將俱立禪為假上將軍,職專征伐,范增又使人追趕宋襄,將至齊境,遂殺之。又使桓楚報命與楚王,數宋義叛楚之罪。

王遣鍾離昧持節封禪為上將軍,自此軍威大振,名聞諸侯。

於是遣英布為先鋒,將軍二萬,渡河。邯聞布至,急差司馬欣、董翳渡河南岸,立營以抵來兵。將領兵渡河,營寨方才立定,英布前軍早到,二將出馬與布交戰,布並不答話,舉斧徑奔二將,二將來迎。

正戰之間,只見秦軍不戰自亂,二將大驚,撇了英布,徑投河南營寨,時已被楚軍佔莊,只得棄營望河北逃走。此範增計也。前軍大獲全勝,所得軍器輜重,不知其數,收軍進營。

待后軍陸續俱到,范增領軍北渡河,語項禪破釜沉舟,項禪曰:「全憑先生主張。」乃候後軍渡畢,乃盡將船隻沉入河南,釜甑打碎,廬舍燒毀,止持三日行糧,曉諭三軍,務要竭力死戰,無復退志。

三軍踴躍大呼曰:「願從將軍決一死戰!」項禪心兢,只依范增意,強作鼓譟連夜攻章邯。

范增復諫曰:「破釜沉舟,大增士氣,將士俱急進攻,而糧食在後,倘三日未下而軍無糧,將如之何?」項禪唯唯曰:

「先生有何見教,一切聽從先生主張。」范增心下自感項禪無主見。自差心腹牙將,星夜催載糧食近河。

曰:「如三日勝邯,不必運過河;如三日不能勝,須過河預備軍需,庶不失機。」禪拊掌曰:

「先生所慮甚遠。」

卻說司馬欣等被英布衝殺一陣,回見章邯,備說英布武勇不能敵,項禪人馬已北渡河矣,即當作急提備。言未畢,有人來報楚兵過河,破釜沉舟,要與秦兵決一死戰,聲勢甚大。邯聞說,急召秦將王離、涉間等至帳下,分付曰:

「項禪勇冠三軍,不可輕敵。汝各隊人馬分為九路,連寨結營,待我與彼對敵,每隊以次接應,待楚兵深入重地,九路人馬合兵截殺,必獲全勝。」眾將得令,各調人馬準備。

只見楚兵已到,范增曉項禪出戰章邯,項禪畏懼,范增納罕:「項禪先前自恃勇力,今何以至此不出?」遂問情況。

曰:「將軍以無雙之勢衝陣,必增我軍銳氣。」項禪面露難色,精神虛荏,范增不以為意,忽拍項禪馬股,要項禪出戰,那馬受驚,一馬當先,章邯出馬對敵。

項禪強自振奮,躍馬挺槍,邯舉槍相迎,二馬交戰,不過一合,項禪落馬。范增大驚失色。

章邯大驚失色,受寵若驚。

IF線2 鴻門設宴

有人看再更

2樓:石某

諸葛亮:「昔項籍總一強眾,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如焚,為笑千載,皆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

「昔在項羽,起不由德,雖處華夏,秉帝者之勢,卒就湯鑊,為後永戒。」

3樓:蜜思梅

項羽:老呆在宮裡怎麼行,朕要御駕親征。

諸葛亮:陛下小心龍體啊。我諸葛亮一生唯謹慎,北伐計畫我都定好了,你看我們只要如此如此……

項羽:不如此了,破釜沉舟浪一波。

諸葛亮:我們要遵循先帝的遺志,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項羽:我看定都成都挺好的。富貴不歸故里,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而且哈,定都長安有天險,那成都豈不是有天險中的天險?

遂定都成都。

後世謂,世有三漢,漢有三都,長安、洛陽、成都。

至於楚,劉禪不會打仗,無法樹立威望,楚卒。

4樓:歸妹趨無妄

阿斗回到西楚,只會兩句話「一切聽叔父決定,一切聽亞父決定。」

中國歷史上在沒有破釜沉舟的故事。

後來,劉禪還是中離間計,數次召回大破劉邦的范增。

不過,韓信來獻計之時。經過交談。劉禪覺得韓信是個人才,就委以重任。

結果范增和韓信雙臂結合,後擒獲劉邦。因為都是姓劉,算起來還是自己的曾曾曾曾曾曾曾曾爺爺。於是劉禪想起自己的名字,有禪讓之意思。

於是把皇位讓給了劉邦。自己為安樂侯。虞姬說西蜀千般好,劉禪久聞西蜀繁華,於是去了西蜀,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劉邦成為了漢高祖。誅殺了讓自己多次吃虧的韓信。

話說楚霸王到三國。

諸葛亮對劉禪上出師表。

諸葛亮道:「北伐之事,相當緊張。陛下千金之軀,豈能涉險?」

項羽道:「相父,昔日先帝披甲執尖,方有尺寸之地。朕若不親臨戰場,又如何知曉軍機,又如何知曉創業之不易,又如何知曉民間之疾苦,他日如何成為一代明君?」

諸葛亮道:「也罷,只是朝中之事如何?」

項羽道:「太子項問天,年已十三。聰敏好學。可以蔣琬、費禕、李嚴、董允,四大輔臣輔佐。」

諸葛亮遂和項羽北伐。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兵不血刃拿下天水、南安、安定。曹叡派張頜去阻擊諸葛亮。

諸葛亮令馬謖守街亭,然項羽道:「馬謖不過一介參謀,如何能殺敵!相父,傳朕旨意,朕親率兵五千,駐守街亭,斬殺張頜!」

諸葛亮無奈,只好讓王平和項羽馬謖一起守街亭。

馬謖對項羽道:「陛下,居高臨下勢如劈竹。不如吞併山上,帶魏兵至。我們可衝下山來殺。此法正誅殺夏侯淵之計也。」

項羽冷笑道:「大可不必,莫說乙個小小張頜,便是曹叡來,我也不怕。他敢來就讓他嚐嚐霸王槍的厲害!」

張頜果然率領數萬兵馬來取街亭,被項羽三合扎死。魏兵投降

5樓:

呃,劉禪,面對鉅鹿氣勢洶洶的幾十萬秦軍,王離章邯兩大軍團,你行嗎?

哦我忘了,你還要先有膽子殺宋義逼熊心。

入關中後——小白除了劉邦還知道個P——如何處理熊心,如何處理秦國俘虜,如何給跟隨自己的六國將軍分贓,如何平衡那些駐紮六國沒來的地頭蛇和王族貴族,一旦做不好不用等來年田榮,關中立刻都能大亂火拼——請問劉禪知道怎麼做嗎?

站在巨人肩膀上還真以為自己很高啊,沒有蜀中四相忠心耿耿的輔佐治理,你還幻想自己是明君了?

項羽是剛猛,他的無雙軍事加上諸葛亮的治理,絕配。不過——你們知道項羽丟失天下的根本原因嗎?不是劉邦。

項羽入關中,分封——知道怎麼封的嗎?和自己有舊的,跟隨自己入關的六國將軍,大肆大方封王。不跟的?和自己有矛盾的?不封,我管你有多少實力呢,就是不封。

從此天下大亂,劉邦趁勢崛起。

對人不對事是政治裡的大忌,而項羽偏偏犯了。

諸葛亮勸阻?項羽一生聽過幾次勸?

如果朱厚照和乾隆互換身份,會有什麼樣的故事?

倉鼠隊長提莫 那要看你們眼裡的朱厚照是個什麼樣的人了。如果是多數人印象中的昏君朱厚照的話,那沒得說,乾隆爺中興大明棒棒噠。如果是仔細研究過的人眼裡的,那個聰明 耿直 有腦子但努力掙扎失敗的朱厚照,那估計就複雜了。但也有可能簡單,乾隆也來一出落水生病不治而亡。 蜜蜂何時歸 踩朱厚照的,乾隆踩爹上位,我...

古劍奇譚2裡,如果沈夜和謝衣的身份互換,這個故事最終會是怎樣的走向?

謝衣應該還是謝衣,沈夜大概率不是沈夜。謝衣的決絕是天生的,心懷大愛是天生的,這兩點是無法摧毀的。他當了大祭司只會是乙個表面笑嘻嘻轉頭直接把你凍結一百年 阿阮 阿嚏!的大祭司,你有意見?有意見就有吧,我聽一下但是我不理你。沈夜的深沉卻不是天生的,霸道也不是天生的。沈夜的天生技能大概只有妹控和嘴炮。如果...

劉備去世後,蜀國多出項羽和韓信並委以重任,蜀國統一三國的希望大麼?

知了 多了項羽,還委以重任,肯定能在三國掀起滔天巨浪。但項羽到時候會不會直接砍了劉備,自己當主公?韓信倒是可以。只要給予他重用,韓信一定會會忠於劉備。而且,劉備可比他的老祖宗劉邦仁慈多了。而韓信的領兵才能,就是放在兩千年的歷史裡也很少有幾個能比的過,那個亂世適合他。 zhench123 項羽和韓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