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燕和趙括分別被白起王翦暴打而聞名,為什麼趙括就是紙上談兵無能之輩,而項燕卻還混了個名將的虛名?

時間 2021-05-12 21:05:10

1樓:星閃

趙括那個局,換個正常人來都不會死全家

項燕那個局,就是項羽附體韓信再世也得死

趙括的紙上談兵是自己掙來的,是自己爹媽都認可的項燕的名將是自己拿命拼來的,是靠打垮李信做到的能一樣?

2樓:終憶

項燕好歹還有擊敗李信二十萬秦軍的戰績。最後在和王翦的六十餘萬秦軍相持一年後頂不住而失敗。況且此時秦楚的實力差別和當年秦趙的實力差別不是乙個概念吧。

反觀趙括,當年他爹趙奢就說他只會紙上談兵。他第一戰還就是決定趙國命運的大戰,對手還是白起這樣的頂級名將。對面一招簡單的示弱誘敵他就上鉤了。

原本那麼多可以接受的結局,他偏偏造成了最壞的結局。

俺不認為他可以和項燕這樣的並列。

3樓:你好大家好

項燕在楚國後期為數不多的名將,趙國後期有很多名將的,廉頗,趙奢,龐煖,李牧等等,比較出來結論趙括對趙國戰敗有負主要責任!!

4樓:孔乙己

因為項燕曾經打敗過李信率領的二十萬秦軍,而且還和王翦的六十萬大軍對峙了一年多。

趙括是生涯第一仗就主動出擊把四十六萬大軍的人頭都送了。

5樓:踏月留香1234

因為人人常常喜歡用結果評價人物。趙括被認為是紙上談兵,是因為趙括由於冒進使的四十萬趙軍,被相當兵力的秦軍給包圍了,二十萬趙軍被坑死,這戰績能讓後人如何看他了。

而項燕在秦軍第一次伐楚時,打敗了李信和蒙恬的大軍,這是秦滅六國過程中少有的打敗,項燕的軍事才能是比趙括要強的。

在說項燕敗於王翦,不是項燕的無能,而是王翦比他厲害,帶著六十萬秦軍和項燕對峙一年,當項燕退兵之時,趁勢追擊,大敗之。

項燕之所以退兵,是項燕耗不起了,而秦軍還可以不出戰,在那裡和他耗著。王翦運用是孫子兵法,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滅楚時,三晉已經不在,燕國太遠,齊國作壁上觀,楚國貴族各懷鬼胎,國力有比上秦國,項燕真是無力回天,不是他能力太差。

所以項燕的實力,擔得起乙個名將之名。

6樓:Xiuquan Yu

項燕抗秦、立楚王、自殺

死後的項燕成了乙個反秦的符號

寄託了楚人的亡國哀思

大澤鄉反秦起義打的是項燕的旗號

項梁、項羽他們也是靠項燕的威望起家的

項燕=反秦

更多是政治上的考慮而非軍事本身

還有個原因楚國同時期基本沒有什麼名將了

就靠項燕他們家撐門面

(當然也可以把對面的昌平君算成我方隊員?)所以沒的比較

而趙國同時代有廉頗李牧這個級別的大佬

最後光算勝率和斬首

項燕也完爆趙括

畢竟楚國末期對上秦國基本都沒贏過

當時的人眼裡項燕簡直是天降猛男……

而之前趙括剛掛掉還沒多久

信陵君的合縱聯軍就暴揍了秦國一頓

所以沒人會去懷念他個趙括……

7樓:陌上愚翁

趙括只打了一場仗輸了

項燕在統一戰爭前就是楚國名將。

統一戰爭中,他是六國唯一乙個打了勝仗的,通過種種巧合,把李信的二十萬大軍打敗。

在之後,王翦靠60萬軍隊步步為營,別說項燕了,哪怕是吳起復活這場仗也是必敗的。

8樓:嘎嘎嘎

趙括為什麼是紙上談兵,前面有個實戰家廉頗頂住,沒敗。一換趙括就敗了,這麼一對比,那確實說明趙括有很大關係,人家實戰家沒敗,你一上去就敗死45萬人。按照廉頗那種方式不至於大勝,趙國是吃不了多大虧的,你看這趙括一來45萬人沒了,被坑殺。

關鍵是他之前一次都沒打過仗

項燕你管tm人家咋打,反正功績有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而且他後代出了個項羽,連項羽你都不知道那沒辦法了。最後一戰項燕絕對有很大關係,帶軍敗了,不過秦國都吃乾淨五個國家了,楚國好像也會被吃

按題主的說法要麼兩個都是紙上談兵,要麼兩個都是名將,要麼對換名號,我這給你解釋清楚了吧。。

9樓:子不語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族,楚人憐之。《史記陳勝世家》

趙括呢,長平之戰,損兵四十五萬,大概換掉了二十五萬秦軍。其實他不算是庸才,只可惜他對面是白起。仗打成這樣不全是他的錯。

10樓:sakerzhang

趙括能跟武安君打那麼久,絕非無能之輩,趙母的話用現在來說。

低情商:女子無才便是德。距阿媽識條鐵咩。

高情商:必死之局,保全趙家為上策。我兒子只會紙上談兵。

11樓:Guyanghy

原因很簡單,首秀即團滅,而項燕敗二十萬李信率領的秦軍,後來敗於王翦的六十萬秦軍,這從側面上說明不是項燕不行,而是勢力相差太大所致。如果史書記載變成秦以二十萬秦軍失敗為誘餌,之後一舉團滅項燕軍,那麼項燕就和趙括一樣了。因為歷史的記載不詳細,可以做很多有意思的假設,不管過程如何,不能改變的是結果。

12樓:張海祥

因為項燕之前還打了一仗,打敗了李信率領的二十萬秦軍,這是楚軍很少有的勝利,在六國中也是少有的。如果項燕沒有打敗李信的這一仗,他的名聲不會好。

準確地說,項燕不是被王翦打敗的,而是被秦國用國力拖死的,手握六十萬大軍的王翦,即使出戰也有極大把握戰勝項燕,但是為了追求百分之百的勝利,王翦主動選擇了固守,項燕屢次挑戰,王翦依然不出,最終項燕糧食耗盡不得不解散軍隊退走,王翦追擊。輕鬆消滅楚軍。

比較王翦與李牧之戰,王翦的優勢還不如秦楚決戰,但是王翦主動挑戰,李牧則固守不出,即便國王發怒以斬首相威脅,李牧依然不出,比較而言,項燕其實更厲害。

13樓:言暗

先看成就,再說,項燕不是實力不濟敗了

王翦直接拉出六十萬大軍打持久戰什麼概念?

想想白起那時候四十萬就動國本了,你就知道這時期秦國國力已經開始碾壓了王翦和項燕強弱說不好,但肯定是乙個檔次的;王翦固守,拖到楚國糧草不足退軍才追擊

你要是看項燕的功勞和評價就知道,這位打輸了,真的是國力體現而趙括,自己作死,戰鬥中沒高光

決斷、兵法、心性一無是處,怎麼洗啊

馬謖和趙括誰更菜?

藝術設計君 趙括出擊的原因是趙國耗不過秦國,耗下去必輸,那不如打一打,打了好歹還能拼掉一部分秦軍。趙括主動出擊是因為他不知道對面是白起。史記 白起王翦列傳 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 最後,趙括面對當世最強的白起 當世最強軍隊秦軍,沒有臨陣脫逃,沒有推卸責任,斷糧四十餘天能保證隊伍不散,...

長平之戰,除了廉頗和趙括,趙國沒有名將可用嗎?

太初 平原君勸趙孝成王受馮亭,王曰 受之,秦兵必至,武安君必將,誰能當之者乎?對曰 澠池之會,臣察武安君小頭而面銳,瞳子白黑分明,視瞻不轉。小頭而面銳者,敢斷決也 瞳子白黑分明者,見事明也 視瞻不轉者,執志強也。可與持久,難與爭鋒。廉頗為人,勇鷙而愛士,知難而忍恥,與之野戰則不如,持守足以當之。王從...

曹操是不是和趙括一樣是個紙上談兵的人???

東里山槐 紙上談兵的人,輸一次就啥都沒了。真正會打仗的人,是那種會打敗仗的人。乙個領導人如果不會打敗仗,那絕對不是乙個優秀的領導。絕處逢生比所向披靡更加寶貴。 腹黑的朱溫 曹操好歹擊殺文醜 橋蕤 李豐 梁綱 樂就 眭元進 韓莒子 呂威璜 趙叡。活捉鄧濟 公孫陽。跟張繡 劉表互有勝負,只是不敵徐方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