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北伐為什麼會成功?而其他的北伐大多都不成功?

時間 2021-05-12 14:49:44

1樓:飛奔的世界

因為朱元璋時的元末。南方第一次形成大塊元建立的草場。其他朝代沒有這個條件。

第二元末明初初時北方由於劉韓起義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而江南地區人口經濟遠超北方

第三元末是以南方為主領導的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另一次是秦末農民起義,也是在南方的項羽劉邦把秦滅了。還有黃巢起義也是以南方為根據地起家的,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作為農民軍的另乙個將領朱溫卻取得北方政權。所以朱元璋不是唯一乙個北伐成功的

2樓:這是這家店

東漢末年,曹操一統北方,那叫三分天下有其二。那麼元末明初,朱元璋虎踞東南,就叫四分天下有其三。簡單來說朱元璋的經濟基礎不能更好。

然後大明是新生政權,沒有南渡王朝諸般弊病,朝氣蓬勃,武功昌盛。這裡就要點名南宋,經濟基礎也很好,然後,然後就直接稱臣了。。。。。

3樓:趙燕平

北伐成功大致應該有幾個前提1、南方穩定的政局2、堅定的北伐意志3、正確的北伐策略。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南方超過北方的經濟水平。任何北伐不成功最少佔了2條以上。

桓溫政局不穩,策略不對,經濟不夠。劉裕後方政權不穩,經濟水平不夠。岳飛後方政權北伐意志不堅定,政局不穩。

洪秀全政局不穩,策略不對孤軍深入等。只有朱元璋條件全具備,成為為數不多的北伐成功者。

4樓:道法自然

北方接近游牧民族,因為秦漢以來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的威脅,所以北方人在這種惡劣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士兵比南方戰鬥力要強的多,所以秦,漢,隋,唐,宋,開國時對南征幾乎秋風掃落葉一樣容易,可朱元璋竟然在南方打了幾年時間,說明當時都是農民起家的起義軍戰鬥力都是菜鳥互啄,沒什麼經驗,北伐成功也是北元已經成了喪家之犬,北方經過長期受元朝鎮壓,根本沒有割據勢力。所以朱元璋北伐成功就是歷史機遇。換陳友諒和其他人北伐照樣成功。

北方已經是真空勢力。

5樓:鹽湖城郊

朱元璋北伐確實成功了。但你不能只盯著朱元璋北伐,更要看到朱元璋北伐之前北方發生了什麼。

實際上,在朱元璋高築牆緩稱王的時候,反元起義軍和元廷已經幾乎快把北方打個稀巴爛了。朱元璋更像乙個收拾殘局的。

6樓:一點浩然氣

其實還有一點,朱元璋北伐的時候,北方早就被紅巾軍和元朝割據勢力打爛了,朱元璋一直揮師幽燕前基本沒和元軍主力有大規模交戰。其次是穩。先打山東,去其屏障,再去河南斷其羽翼,之前所有北伐都沒有或者難以達到這種總體戰的格局。

7樓:小二上酒

他北伐是有一定困難的,但是陳友諒才是他成功最大的阻礙啊,那時候蒙元都爛成啥樣啦,他跟陳友諒攪風攪雨,元朝根本不想管也管不了。

8樓:惘然

天時地利人和。

此外,蒙元是游牧民族,或多或少用放牧的模式管理國家,中國的草吃光了,換個草場。根基在蒙古,大勢已去,則溜之大吉。

9樓:魚魚

明軍北伐的主力是衛所兵,初始的衛所兵都是有產業的良家子,也是從龍功臣,心裡有優越感。北伐勝利可以分田地,光耀門楣。因此明軍正面對陣蒙古騎兵,不僅毫無心裡負擔,還能聞戰則喜。

另外,王保保絕對是不世出的幹才,早生100年就是鐵木真,拖雷。其治兵的能力,徐達不如,特別能敗而不亂,一次次重整旗鼓,妥妥的一代梟雄。

10樓: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從魏晉南北朝以來的經濟重心南移,到宋代,南方經濟已經超過北方。

南方政權同時佔據長江上游+下游的時候,北方政權基本對其無計可施,所以朱元璋沒有後顧之憂。晉滅吳、隋滅陳,元滅宋,都是先佔據長江上游荊州/益州。南明小朝廷好像就沒有佔據過完整的長江流域。

當然也有例外,蔣校長似乎就是在仍然佔據湖北四川的情況下被PLA渡了江?蔣校長是不是歷史上北伐成功並且在佔據長江上游的情況下被北方政權攻滅的唯一的人?

11樓:Wen Gary

1.蒙古人的習慣,把江南很多地方搞出來放牧,讓明軍在南方也得到了很多牧場,可以養馬,加之徐達,常遇春等都是當時優秀的騎兵將領。

2.經濟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完成,江南地區積累了足夠的財富和人口支撐北伐。

3.京杭大運河的開闢,可以幫助朱元璋很好地解決後勤保障問題。

4.北方不和,王保保有擁兵自重的心思。

5.人心。

12樓:

1.明朝國力遠強於北元。

2.明朝軍隊具備前所未有的野戰能力,征戰基本上都是平a過去的……3.朱元璋的北伐方案是分梯隊來的,並不貪圖冒進,從第一階段一直延伸下去,逐漸削弱,打擊,減去元廷的力量,王寶寶也是獨木難支,架不住屋子四面八方漏雨,如果是直接開局主力對打,那就難說。

4.元廷把所有人都得罪光了,沒有國本基礎了,除了自身,全是對手,以至於明軍進攻,元軍一潰敗,就是大面積的地區全面大崩潰……

5.最關鍵的就是:

元廷只有乙個王寶寶。

大明是豪華開局隊伍:湯和,徐達,常遇春,藍玉,劉伯庸,李善長,胡惟庸……

這北伐就像是老鷹捉小雞,小雞吃蝦公尺的尷尬局面……

13樓:山高縣

主力兵團能打贏北方平原上的野戰,這是最根本的因素。

朱元璋選擇的道路可不敢隨便學,那條路的出發點是不迴避主力決戰。沒有打贏野戰的能力就去學朱元璋,那是嫌死的不夠快,怕是徐州還沒摸著就要全軍覆沒。。。。

如何打贏野戰?其實也不複雜。

步兵對付騎兵,古今一直就是一招————步兵遇敵迅速圍繞糧車和騎兵展開方陣,只要方陣不被沖垮,勝利遲早屬於步兵。

問題就在於這個「只要」。。。。

隔行如隔山,軍事上很多問題,遠比文人想象的要簡單,也遠比文人想象的要難。。。。。

朱元璋北伐幾乎是不可複製的,僅一點就足以證明:

————朱元璋出兵北伐的時間是陰曆十月,相當於十一月攻打俄羅斯,完全是在你最強大的時間把你乾掉的氣魄。。。。

14樓:指揮史閣下

打《全軍出擊》練習場一般挑人機都是25殺,但是一旦沒有及時喝藥補血,人機會一直無腦衝鋒把你幹死,朱北伐正好是蒙古人沒來得及回血的時候,這時不趁機滅了他,等他滿血了就只能挨揍了。

15樓:尋找蠟筆小貓

除了軍事,還有天下大勢所趨。近百年的元朝,對漢人的壓迫,已經到了極限,早已沒有了執政根基。朱八起漢人之師,為人口最多的民族打翻身仗,天下雲集響應,蒙元政權倒台已是必然。

16樓:雲飛揚

我認為有3點,

1: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這就是統一戰線唄!

2:北伐策略正確。朱元璋先拿下南京,採用朱公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深根固本之計,欲北伐先南征以消除後顧之憂。

而張士誠雖富裕,目光短淺,陳友諒則弒主而驕,野心勃勃。先打張士誠,則陳友諒必來攻,兩面受敵。不若先穩住張士誠,而打陳友諒,二人皆為朱元璋所滅。

朱元璋對北伐又作出了部署,提出先取山東,撤除元朝的屏障;進兵河南,切斷它的羽翼,奪取潼關,佔據它的門檻;然後進兵大都,這時元朝勢孤援絕,不戰而取之;再派兵西進,山西、陝北、關中、甘肅可以席捲而下。北伐大軍按計而行。徐達率兵先取山東,再西進,攻下汴粱,然後揮師潼關。

朱元璋到汴梁坐鎮指揮。這是武裝鬥爭。

3:朱元璋是千萬古之一帝。紀律嚴明,將士用命,天下響應。這是幹部隊伍建設。而元朝腐敗透頂,四分五裂。

朱元璋表示: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劉伯溫;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李善長;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徐達。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元順帝有一脫脫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17樓:「已登出」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戰爭短期看軍隊戰鬥力,長期看乙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補給能力以及生產能力,戰爭動員能力。具有舉幾個例子,像蘇德戰爭:剛開始由於蘇聯軍隊的各種問題,短期內大規模潰敗,但是蘇聯的工業生產能力比德國強(例如在即便最困難的2023年,蘇聯戰機的生產數量為2.

4萬架,坦克數量也高於德國),還有資源數量以及呼叫能力。

這一特點在越靠近現代的戰爭越明顯,朱元璋北伐也不例外,主要是江南地區在南宋末年已經成經濟人口中心,所以朱元璋北伐就是歷史壓力最小的。又加上長期作戰,導致朱元璋的部隊戰力較強,以及對手元廷的腐敗及墮落。所以說朱元璋北伐成功並不意外。

18樓:紐哈芬

與朱元璋北伐類似規模的平江南歷史上有四次:晉滅吳、隋滅陳、元滅宋、清滅南明。扔五次硬幣,其中四次朝上的概率是5/32。約為15%。不算小了。

19樓:卡雷苟斯

政權穩定啊,這是最基本的,陳友諒張士誠都被滅的乾淨。

孫吳跟江東士族關係並不好,否則不會有孫策之死了。劉裕桓溫後方並不穩定,打一半回去內亂。

經濟中心南移,湖廣熟天下富。

火器的應用,北方騎兵優勢不如以前。

老朱的個人能力,戰略得當。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口號到位。人心所向。

20樓:隼鷹

朱元璋起自淮右、定基江南,不像歷史上其他北伐的政權是南遷的,沒有南遷政權與當地士族之間的矛盾

類似的還有2023年蔣介石的二次北伐,雖然是形式上的統一

21樓:M3小蘑菇

中國古代人口分布圖,缺了元朝

但看一下宋朝和明朝的人口分布,可以發現南方(主要是長三角地區和成都平原)的人口比重相比起唐朝以前要大得多

其他不成功的北伐很多發生在唐以前,南方缺乏足夠的人口,外加開發度也不如中原

南宋北伐失敗則因為統治者的神操作

22樓:念缺一

因為驅逐韃虜乃天下群雄之共功,並非朱元璋一人之力,而且元朝已經處於王朝末期,天下崩壞,根本無法鎮壓元末農民起義軍,朱元璋只是風口上的這只豬而已,沒有他來終結元帝國,也會有另外乙個人的。

吳軍北伐之前,宋軍就開始北伐了,甚至一度打的元帝想要遷都,最近離大都才一百多里,甚至攻克了元朝屬國高麗的都城。

北伐在軍事上勝利的其實不少,南朝五次光復洛陽,洛陽百姓見了五次王師,但五次不得守,因為南朝本來就是被趕到南方去的,天生

氣不如人,而南朝改朝換代的過程,除了劉宋外,都沒能改變腐朽的帝國,北方也是處於上公升期的文明,自然無力征討。

第一次是後趙滅亡,桓溫北伐收復,但後來被前燕攻占。

第二次是前秦崩潰,北府兵北伐,再次收復,但後來被後秦攻占。

第三次是劉裕北伐,再次收復,但後來被北魏攻占。

第四次是元嘉北伐,到彥之收復,到後來再次被北魏攻占。

第五次是北魏內亂,陳慶之收復,再次被北魏攻占。

23樓:槓精走得並不安詳

宋元之前經濟重心一直在北方,之後逐漸南移

而南移之前南方政權基本都屬於偏安的狀態,相對弱勢

元末明初南方已經大發展,元廷動盪,朱元璋兼併張士誠、陳友諒之後,實力雄厚的他揮師北上打穿本就千瘡百孔的北中國是毫無壓力。

24樓:首陽大君

看到這個問題和下面的回覆,不禁讓人想起【讀史方輿紀要】中的一段話:

或者曰:明太祖以江南而奄有中原,為千古創見之事。此實不然,從來建事功者,得失雖殊,成虧或異,而其能發憤以有為則一也。

從東南起兵縱橫天下的,明太祖是第乙個嗎?很明顯不是。從南方北伐功成名就的,明太祖是第乙個嗎?也不是啊。

項羽、劉季,並起於東南,季成而羽敗,要皆力足以亡秦者也。

桓溫用「江淮之甲」,覆李勢於西川,震苻健於灞上,走姚襄於洛陽,逼慕容於枋頭,可雲赫然振拔矣。【而驕蹇自用,功以不集】。

劉裕翦除桓玄,收復荊楚,北平廣固,西定梁、益,乃經營河洛,規取關中以拓跋之強,濱河鎮戍,亦斂息而避其鋒,【使不急成篡事,則保據河山,未可知也】。謂非能以東南有為者乎?

北伐很多並非沒有成果,但就好像劉裕急著回朝篡位以至於長安洛陽不守,原因各有不同罷了。正如南宋列次北伐,「所憾者,主昏於上,大奸在旁」。至於南北攻戰,本身也是各有勝敗,長時間內懸殊並沒那麼大。

祖逖自京口糾合驍健,擊楫渡江,威行河朔

劉牢之以北府兵摧洛澗斬梁成,則苻秦奪氣

劉裕以烏合數百人,奮起京口,直入金陵,而偽楚奔亡。則兵非不可用也。

且夫曹操之用兵,武侯所謂彷彿孫吳者也。舳艫千里,南下荊襄,目中固已無江東矣。赤壁之役,狼狽北還,而後知江東未可與爭

苻堅以百萬之眾,長驅而南,堅之心以為我之力足以東滅燕,西並涼,北舉代,晉人殘敝之餘,不足以攖其鋒也。肥水一戰,風聲鶴唳,皆為晉兵,堅雖不亡於晉,而已亡於伐晉之日矣。

朱全忠之強橫,不能得志於楊行密。周世宗攻壽州,三年而後克之。

宋於奔亡之餘,立國江沱。江中之戰、大儀之戰、順昌之戰、拓皋之戰,金人且惴惴焉

所憾者,主昏於上,大奸在旁,視君父如仇讎,棄中原如脫屣耳。使能內任李綱,外任岳飛,而謂不能直抵燕雲,吾不信也。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知道自己不會成功麼?

林孤鶴 首先歷史上沒記載什麼轉移矛盾之類的,或者蜀漢出現什麼矛盾需要轉移的,其次,劉邦北伐的時候,他能知道自己會成功?就像你高考 考研,你能知道你一定能考上北大清華? 百戰百勝楊端和 這種問題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第一次北伐,成功的希望肯定是最大的。再說了,什麼叫做成功呢?只有一口氣還於舊都 覆滅...

Chrome 為什麼會成功?

又又 1.瀏覽器的速度確實是快,這點很吸引人 2.不管是瀏覽器本身的設計,還是網頁開啟後顯示的效果來說,都是非常棒的 3.Google自身不斷的為瀏覽器帶來流量和使用體驗客戶 4.瀏覽器不斷的更新。 ACEli 除去體驗上的保證,每天用google 搜尋的時候,gmail,youtube以及goog...

Aloha 為什麼會成功?

不能吃紅薯 這個提問太具有結論性了吧,就跟比賽還沒開打就問A球隊為什麼會贏得這場比賽一樣,感覺知乎上很多提問都是這樣,過於武斷。首先怎麼衡量成功這件事很難找出乙個標準,再加上目前Aloha的市場表現,應該很難判定說是成功,其他回答者已經說了很多方面了,就拿交友方式來說,aloha是模仿探探的,目前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