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的主教國是如何衰落的呢?

時間 2021-05-12 04:06:27

1樓:Again

嘛~大的歷史的不曉得,不過我去雷根斯堡(乙個多瑙河邊的小鎮,曾經的拜仁首府,週末市集中心很熱鬧)玩過,然後看介紹說美茵茨主教座後來就移到這裡了。所以其實不光是世俗諸侯,美因茨主教領姑且也是有補償的。今天兩個城市的徽章很像,不知道是不是有這個淵源。

嘛~其實一些有(宗教)學術追求的大主教,如果有地稅之外的收入保障的話,還不一定樂意當個領主呢。還是研究針尖上能站幾隻天使這樣的問題比較有趣!

2樓:

我看到這個問題時候題主說「美因茨,科隆,特里爾這些選帝侯國為何會被世俗化或者被吞併,大主教們有兵有地難道不能抗爭嗎?」

說說這仨吧。

大主教是有兵有地,而且這仨還貴為選侯,但你得看對上誰啊。我要是個土匪流寇,那大主教收拾我沒問題;他跟著大佬打仗,打贏了,那也沒問題。但要遇上打敗仗了,周圍大的勢力重談大局分配時,那他們就只能當小小的籌碼了。

本來宗教改革以及三十年就折騰得這些大主教不似以往,遇大潮風起雲湧自然命途多舛。

不過他們也沒有很早就消失。實際上這幾個選侯國一直到19世紀左右才瓦解。最重要的直接原因還是因為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搞得神羅地區民眾對特權階級不滿情緒與日俱增,尤其他們也覺得教會人員是腐朽制度的擁護者。神羅底下人心躁動,皇帝大主教們自然不能坐視不管,也出兵想遏制一下,結果當然是沒打過。那沒打過就得談和賠款啊。

割地是肯定要有的了,但是割誰的呢?思來想去也就割一些自由市和主教國的地,有實力的各方諸侯意見最小,你主教國還想擰得過大諸侯和法國嗎?於是乎籤的合約主要就拿這些主教國來賠,還帶好些個自由市,主教國完全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主教國都是分散在帝國各個位置的,但是法國肯定不想整一堆飛地,於是乎皇帝以帝國的名義將萊茵河西的全部地區都割讓給法國,三個在萊茵河西的選帝侯,科隆美因茨特里爾全部狗帶。當然萊茵河西的土地不止有教會的,也有世俗領主的,有些世襲君主也因此劃分丟了些土地。因此和約第七條規定說,那些在萊茵河以西地區有財產的德國世襲君主們必須在萊茵河東邊地區中獲得賠償,即德國南部的教會財產和隸屬帝國一些自由城市會交給他們,因而其他的主教國也完了。

這個分配結果,奧地利自然是很難受了,戰敗割地誰不窩囊,尤其是丟了一堆帝國自由市這更難受。不過德意志其他諸侯可不一定,有幾家就爽了,這國家所得遠勝他們失去的,比如巴登撈回來損失的七倍、普魯士搞回來五倍、符滕堡弄回損失的四倍。這些德意志領土的變動,亦有法國對德意志地區局勢戰略層面的考慮。

並且這些世襲領主,因為他們因此約受益,加上民眾也不待見這些大主教政教兩開花,戰勝法國流放拿皇后,簽署條約恢復2023年法國邊境時,他們也沒有恢復這些主教國,而是分了萊茵河西的這些領土,比如普魯士在2023年就分到了科隆等地。

至於大主教們啥感受,「他有幾個師?」

歷史上東羅馬帝國與神聖羅馬帝國是如何評價對方的?

查理 加洛林 之前看到的圖,我覺得還是挺好的 神羅比較高調 畢竟乙個人缺啥就會使Mitsubishi ASX耀啥 而且挑釁的稱東羅馬為拜占庭。東羅馬則是低調許多,雖然他們對神羅很不滿就是了。就像你搬到了四合院的東院,結果有一幫沒文化素質低的二逼搬到了你家西院,然後還嚷嚷著自己是這個院的主人的感覺吧 ...

為什麼奧地利帝國不恢復神聖羅馬帝國?

乘物遊心 原神羅大大小小100多個邦國被拿破崙合併到只剩13個 好像是這個數字,不知道記錯沒有 了,連等級議會都湊不起來,作為財政支柱的帝國議會 自治城市議會 十九世紀初開會只出席了5個代表,還重建它做什麼 而且威斯特伐利亞合約是主權理論的第一次實踐,威斯特伐利亞後的神羅按約定沒有主權,還重建它做什...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候選人的要求?

Dyson Sphere 理論上神聖羅馬帝國可以選舉任何人為皇帝 1356年的金璽詔書規定了選舉神聖羅馬皇帝的法律程式。這一程式一直使用到到1806年最後乙個皇帝弗朗茨二世退位。有資格參加選舉的候選人首先要是18歲以上的男性,他的祖父母都得是貴族,沒有法律規定他必須是天主教徒,儘管當時的帝國法假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