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與晉統一有無關係?

時間 2021-05-12 00:52:12

1樓:zeng suang

必然有關係。所有選拔人才的制度都是以統治階級的意志為主的。這個無論古今。

作為士族稱帝的司馬氏為了維護自身統治,必然要依靠士族的力量。所以九品中正制未被廢除反而發揚光大。歸根結底還是東漢末年察舉制執行不力所導致的士族坐大的後果。

到南北朝,軍閥逐漸取代士族成為勢力最大的團體。在文人無權的情況下任用文人才可能做到唯才是舉。所以隋朝建立了科舉制度。

因為它不影響軍閥勢力的統治而且可以最大程度為帝國的長治久安服務。

2樓:

本人非專業,路過談談看法。

首先,出於經濟基礎等原因,東漢開始,門閥士族是逐漸強大的,尤其是當宦官和外戚都倒了之後,士族開始獨大。而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強大的必然結果,是具有必然性的。

曹丕想要代漢,需要士族力量的支援,從而在這個時刻施行了九品中正制,這是個類似塞拉耶佛的導火索。

九品中正制對士族的繼續壯大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司馬氏是最強大的士族之一,因此這一制度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司馬氏取代曹魏。當然,這也和曹魏幾代君主的短命有關。

上面說了,士族門閥是逐漸壯大的,因此西晉之後,沒有取消九品中正制,或者說沒法取消,因為司馬氏想要坐穩這個位置,自然也需要士族的支援。

這種制度就是統治階級對士人階級的妥協。那些和士族對著幹的,比如曹操,比如蜀漢,都失敗了。

司馬氏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強宗室的力量,把宗室分封到各地做諸侯王,以此來抑制士族的權力。而這一政策的後果……大家都知道了。

3樓:郭英俊

爪機打字,評印象簡單的說說我的觀點吧,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是想既籠絡士族門閥,也「唯才是舉」,而且九品中正制的初期也確實唯才是舉。但是在司馬懿設立州中正到西晉成立初期,九品中正制發展成熟,成為鞏固門閥士族的重要政治策略,與最初的目的大相徑庭。可以說,曹魏與西晉的政權滅亡與這種政策是有一定關係的。

而且曹魏明顯更深受其害,因為到曹魏後期在這種政策下,勢必有士族坐大,沒有司馬家也有別家。而曹家的非士族出身,多少也是會被士族所不齒。但是九品中正制又是當時最好的選舉制度,既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漢朝察舉制的不足,也為隋唐科舉制做了鋪墊。

起碼這是個很好的過度。

陳群為何要提出 九品中正制 ?

助宣重光 操之所行,其惟殺伐小為過差,及離間人骨肉,以為酷耳。至於御將,自古少 有。丕之於操,萬不及也。今叡之不如丕,猶丕不如操也。其所以務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強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寧是興隆 之漸邪!聞任陳長文 曹子丹輩,或文人諸生,或宗室戚臣,寧能御雄才虎...

什麼原因導致了隋煬帝要廢掉「九品中正制」?

鹽選推薦 隋煬帝推行了科舉制,還實行爵位改革,如說大業二年,他就下令置百官不得既考徵集,百官要想公升級,要想公升官必有德行功能。什麼叫不得記考增級?指的是你們不能排年資。你們不能論資排輩,熬到年頭就公升官,這事不行。我得改革幹部考核標準,得的確有政績,這才行。另外大業三年,他還下令說把這個爵位整個給...

九品中正制是兩晉世族政治形成的主要因素嗎?

大螃蟹 戰國末期貴族們開始慢慢失去勢力,國家政治傾向於從民間選擇新興家族強化他們,這種方法的結果就是在東漢中期新興家族們成為了更強大的貴族勢力。從春秋到隋,中國歷史走了乙個圓。 因果顛倒 一種政治制度永遠都是政治發展的產物,正是由於士族政治的發展才有九品中正制的出現。東漢士族豪強的社會地位決定了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