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是被曹家逼到篡位嗎?

時間 2021-05-11 20:40:35

1樓:命中註定737

說到司馬家篡位,我看其他回答都義憤填膺的,我也是迷了知乎關於司馬家的風向。

很簡單,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的行為,完全不是被逼的,因為沒人能逼他們。但是,能提到篡位的,只有司馬炎。一群人甚至拿著司馬懿說事,我也是服了他們的語文理解能力和迫不及待的「正義」。

篡位,是指臣子以不正當的手段奪取君王的帝位。哪怕是廢帝殺帝的司馬師和司馬昭,可有奪取君王的帝位?高貴鄉公的帝位是怎麼來的?

董卓廢帝殺帝合為一體,可有人說他篡位?說的不過是擅權逆賊,所行大奸。怎麼到了司馬家,就有了連坐了?

更別說司馬懿了,連曹爽都有人翻案洗白,我是真沒有意料到的。高平陵,幾乎魏國所有老牌大臣都支援司馬懿,是不是高柔、蔣濟他們也算參與篡位?高柔公升為太尉,直接領兵阻斷,是不是高柔也是篡位逆臣?

蔣濟一封書信是曹爽投降的導火索,是不是蔣濟也是篡位逆臣?不管張當供詞如何,這是寫入史書,有證詞的東西。如果說這個供詞是偽造的,那我能不能懷疑李平寫給諸葛亮的書信也是諸葛亮偽造的?

而且,司馬懿乙個什麼權力都沒有的閒置太傅,你告訴我他是怎麼有能量直接命令「有司」給乙個大將軍潑髒水的?不只是乙個大將軍,還有大將軍以及尚書臺的幾位尚書。你告訴我,他哪兒來的這麼大能力?

麻煩那些答主多讀點書,別一看到風向就nt亂說。

2樓:夏迦言

呸!司馬家要是敢說自己被逼的,那我可真是去年買了個表!

明帝時,王導侍坐。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業之始,用文帝末高貴鄉公事。明帝以麵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

晉書·宣帝本紀》

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荅。頃,王曰:

「溫嶠年少未諳,臣為陛下陳之。」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

宣王創業,誅曹爽,任蔣濟之流者是也。高貴鄉公之事,已見上。明帝聞之,覆面箸床曰:

「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世說新語·尤悔》

你就說說吧,這司馬懿司馬昭得做成啥樣才能讓後代子孫都沒臉看!

3樓:小呆呆

不是,串位是要做十全準備的,一旦失敗九族被屠,可能要準備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而不是被逼一下就能輕易串位成功的。

但是我如果是當時的司馬懿,我也(一定)會選擇串位,自古功高蓋主的能臣沒有幾個在不串位的情況下有好下場的。如果司馬懿不串位,就是白起,韓信,岳飛,袁承煥,藍玉,李善長等等等等的下場,太多真人真事告訴我們功高蓋主,逆天之才的人,不串位沒有幾個有好下場。

白起是毒酒。

韓信是絞死。

岳飛是毒酒。

袁承煥是凌遲。

另乙個角度跟你同樣型別的問題:

白起為什麼這麼傻,不選擇滅趙自立。

韓信為什麼這麼傻,齊王后不選擇三足鼎立。

岳飛為什麼這麼傻,手握全國百分之80的軍隊為什麼不選擇滅宋自立。

他們沒選擇串位,又或者是準備不足還來不及串位就先被殺了以絕後患,導致這些逆天之才的最後下場不是毒酒,就是絞死,又或者是凌遲處死。

4樓:毛家玉樹倚蒹葭

吳秀波本來只想本本分分的做個好人,可是曹操逼他,楊修逼他,曹真逼他,曹睿逼他,曹爽逼他,被別人針對了一輩子,終於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做了一回執刀人,又被小妾罵忘了初心,被家僕罵忘了初心,搞到最後一切的一切都是兒子司馬昭謀劃好的,司馬昭才是大boss,吳秀波真慘,心疼太后之友吳秀波。

5樓:慕容垂

如果僅按照史書記載來看,而不進行各種推測的話,那麼我認為中國歷史上能勉強算的上「被逼到篡位」的皇帝只有兩個,乙個是齊高帝蕭道成,乙個是唐太宗李世民。

雖然齊高帝蕭道成與他的父親蕭承之在劉宋立下戰功,蕭道成曾經率領大軍北伐仇池,又參與平定劉子勛等人的叛亂,但是也正因為蕭道成的威望越來越高,加上他與劉宋太后蕭文壽同族,所以齊高帝蕭道成一直被宋明帝劉彧、宋後廢帝劉昱忌憚,蕭道成還有好幾次差點被宋後廢帝劉昱所殺。後來劉宋大將王敬則弒宋後廢帝劉昱後,才從玄武湖迎接回蕭道成,齊高帝蕭道成算是在王敬則等人的「半脅迫」下,做了蕭齊皇帝的,不過這裡面當然少不了齊高帝蕭道成自己的作秀成分,可是他在劉宋後期確實是舉步維艱,幾次差點喪命。

唐太宗李世民在大唐武德年間(公元618年到公元627年)也是很類似齊高帝蕭道成的處境。因為李世民打敗王世充、竇建德、薛仁杲等人而威望大增,又得罪了唐高祖李淵的婕妤張氏,所以李世民也好幾次差點喪命,李建成等人為了對付李世民,甚至將張亮關入監獄中嚴刑拷打,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恭等人也被迫離開秦王府,這種情況下李世民如果不先發制人,那麼他是可能有性命之憂的。

可是晉宣帝司馬懿有這樣的性命之憂嗎?雖然曹爽是想要專權,但是曹爽也只是把司馬懿架空為太傅罷了,我沒看出曹爽有傷他性命的意思,至於到了司馬師、司馬昭時代就更沒有人能拿他們怎麼樣了,這時候的曹魏皇室想要逼他司馬家,也得先有實權才可以啊。畢竟晉宣帝司馬懿、晉文帝司馬昭父子所作所為就是公開的秘密,連晉明帝司馬紹都認為自己的伯曾祖父晉文帝司馬昭做的太狠了,連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司馬順都自己說他們家篡位是:

「事乖唐堯虞舜,而假借禪名!」了,這個又能怎麼看出曹家逼迫他們了呢?我現在都有些懷疑,在曹魏時期就和司馬家族有接觸的遼東慕容氏,他們後來在東晉時期的一系列表現,是不是就是全部向司馬家學的。

6樓:王一嵐

不知道為什麼知乎給我推薦這個問題,我看到題目的時候實在是一臉茫然,不知如何下嘴了。

首先,「被逼篡位」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我覺得這是不言自明的,無需羅列史料進行佐證。也許題主把「三辭三讓」這樣的流程理解為被逼篡位?對此,魏文帝曹丕的名言可以作為最合適的註腳:

帝公升壇禮畢,顧謂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實際上,司馬家不但沒有被逼迫,而且是用種種下流手段竊取政權,吃相極為難看,在歷朝歷代的亂臣賊子中算是很典型的。

例如,作為託孤重臣的司馬懿,脅迫幼帝清理皇族宗室:

「……爽以支屬,世蒙殊寵,親受先帝握手遺詔,托以天下,而包藏禍心,蔑棄顧命,乃與晏、颺及當等謀圖神器,範黨同罪人,皆為大逆不道」。於是收爽、羲、訓、晏、颺、謐、軌、勝、範、當等,皆伏誅,夷三族。

又如司馬師以不親政(???)為由廢黜曹芳,擁立曹髦。不但理由很荒誕,而且過程很醜陋:

是日,景王承皇太后令,詔公卿中朝大臣會議,群臣失色。景王流涕曰:「皇太后令如是,諸君其若王室何!

」鹹曰:「昔伊尹放太甲以甯殷,霍光廢昌邑以安漢,夫權定社稷以濟四海,二代行之於古,明公當之於今,今日之事,亦唯公命。」景王曰:

「諸君所以望師者重,師安所避之?」

而司馬昭幹出了更加駭人聽聞的甘露之變:

帝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太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雲何?

」充曰:「畜養汝等,正謂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

」濟即前刺帝,刃出於背。文王聞,大驚,自投於地曰:「天下其謂我何!

」事後的處理也非常醜陋:

王待之麴室,謂曰:「玄伯,卿何以處我?」對曰:「誅賈充以謝天下。」文王曰:「為我更思其次。」泰曰:「泰言惟有進於此,不知其次。」文王乃不更言。

這件事在此後的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裡持續發酵,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以至於三國歸晉、天下大定之後,賈充還不斷遭到各界的調戲:

賈充謂皓曰:「聞君在南方鑿人目,剝人麵皮,此何等刑也?」皓曰:「人臣有弒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則加此刑耳。」充默然甚愧,而皓顏色無怍。

純因發怒曰:「賈充!天下兇兇,由爾一人。」充曰:「充輔佐二世,蕩平巴、蜀,有何罪而天下為之兇兇?」純曰:「高貴鄉公何在?」眾坐因罷。

後來西晉滅亡了,一直到東晉,司馬懿的子孫還是因為歷史問題抬不起頭來:

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為陛下陳之。

」王乃俱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明帝聞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至於後世對司馬家篡位的惡評,實在是汗牛充棟,不勝列舉。總而言之,曹家從未逼迫司馬篡位,曹丕、曹叡對司馬家恩澤不淺,換來的卻是曹芳被廢、曹髦被殺、曹魏覆滅。司馬家對曹家做盡了負心之事,唯有晉武帝司馬炎辦了一件人事,那就是善待廢帝曹奐,給了他盡可能崇高的禮遇,這也許是出於現實政局的考慮,也許是出於良心的譴責。

然而司馬家來路不正的皇位終究成為晉朝難以解除的詛咒,西晉太平了二十年就迅速捲入亂局,與這段醜陋的篡位史不無關係。

以可恥的手段謀奪天下,是司馬家永遠都洗不掉的汙點。

司馬家的篡位是蓄謀已久還是被逼無奈?

兩者都不是,這是乙個順其自然的過程 一開始司馬家肯定有篡權的心思,但那也就是yy一下,但是隨著司馬家勢力越來越大,曹家影響越來越小,這個心思就一點點變大最後變成真正的想法乃至計畫 不過司馬懿和司馬昭還是過不去心裡面的這道坎,最後禪讓由司馬炎完成 青龍閣劉敬輿 首先,要肯定的是司馬懿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

曹家篡漢和司馬家篡魏有何區別?為何貌似普遍認為司馬家道德敗壞罪有應得而對曹家無過多批判呢?

曹操雖功蓋中夏,威震四海,崇詐杖術,征伐無已,民畏其威,而不懷其德也。丕 叡承之,係以慘虐,內興宮室,外懼雄豪,東西馳驅,無歲獲安,彼之失民,為日久矣。司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煩苛而布其平惠,民心歸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擾。曹髦之死,四方不動,摧堅敵如折枯,蕩孟同如反篁,任賢使...

張郃死於木門道之戰,是被司馬懿暗算嗎?

raulseven 諸葛亮四伐最大的勝利有什麼,我想不少人會認為乾掉了魏國的二號軍事人物張郃。這對魏國也確確實實是不小的損失。但對司馬懿呢?這不僅不是損失,而且還解決了他在內部權力鬥爭中最難對付的乙個對手,因為張郃在軍隊的資歷和威望,實在比司馬懿高得很。我猜司馬懿得知這訊息的時候,內心得是暗爽得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