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力差距懸殊下,效忠於吳蜀兩國的大臣有何不去投奔魏晉的動機?

時間 2021-05-11 19:13:32

1樓:

這問題給我看懵了。

我們東吳投晉的還不多麼,皇帝的親戚投完皇后的親戚投的……不要用他們顧陸朱張代替我們全吳好伐。

我們的皇帝太兇了,跟隔壁不一樣。

2樓:嘉峪

你是一家小公司的主管,帶著好幾個人的團隊,日子過得也還滋潤,突然裸辭後跑到五百強企業應聘,就一定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嗎?

公司前景好和個人前景好,是兩回事啊!

3樓:藍花悅

B站著名UP主「此物天下絕響」的鬼畜裡借王司徒之口提到了一句:

(諸葛亮)其貴為蜀國丞相,封侯位對其無吸引力。

萬事先要談動機,蘇修還活著的時候從南韓顛顛的往某地跑的脫南者也不少啊,還不乏到了某地立即封官行賞的大員;現在脫北者削尖腦子從蒙古過境往南韓跑,到了地方發現,現在連說好的贈送房都不發了。

小國人少地貧,人才稀缺,從大國往小國跑,無非就是圖個在大國自己是過江之鯽,到了小國立馬飛上枝頭變鳳凰,就以三國為例:

郭循被姜維捉住,投降蜀漢受封左將軍。這位老哥兒行刺劉禪不成,轉而刺殺了費禕之事暫且不表,諸位可知道他在被甜姜捉住之前在魏國是什麼官職?

平頭百姓乙個。(三國志亦有記載稱此人為中郎,也就是皇帝侍衛。但這與郭循本人賦閒在家不合。)

唐諮(這位老哥兒剛剛登陸三國殺OL身份場)反叛魏國奔亡入吳,尚未稱帝的十萬直接給這位也封了個左將軍。他在魏國之前是什麼官職呢?

不知道。史書沒說。但之後唐諮二度奔魏,魏國給的名號是安遠將軍。雜號將軍之一。

至於有誰不清楚左將軍是個多大的官職的,就記住一件事就可以——東漢朝廷末年正式印證的左將軍就兩位,劉備和呂布。不會有人覺得在三國的大舞台上,上面那兩位能和這兩位相提並論吧?

至於甜姜本人,夏侯霸,乃至寧可往成都跑也不願意單騎入魏的血魔,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不再贅述。

有人可能會說你跑題了。題目明明問的是為什麼沒有吳蜀將領奔魏,你這白話半天整個給倒過來了。其實並非如此,我本來想順勢寫一段「與大國投小國相比,小國投大國必然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政治理想」;但事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上面也有人給出了很形象的比喻,拿我本人來說,在瀋陽有房有車,雖然收入勉強只夠餬口,但帝都租個房子就要三四千,吃一頓麵條小一百,住個只有枕頭破床的青旅要268一晚,就算能月入過萬,我從瀋陽投帝都就真的是實現自我價值,邁向更高人生階梯的選擇嗎?

更別提人家將領轉投另一家往往都只能丟妻棄子而走,就算當權者為了作秀保全家眷,也是終生不能相見;所以答案就很明顯了,這些將領的互相流動,往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被俘虜了,為了保全一命直接雙膝一跪就投降了。黃權對曹丕的回答很有代表性:歸蜀無路,降吳不可,故而來投陛下。

至於說效忠吳蜀的沒有投奔魏晉的動機,恰恰相反,蜀國還能好一點兒(其實主要還是從蜀道想偷跑出去或者進來難度太大),吳國往魏國跑的大有人在,淮南三叛期間降而復叛的例子數不勝數,反正在哪不是吃這一口公尺,不丟人。父親和十萬有姻親的全懌都在一戰而潰後向魏軍投降了,之後吳國的全家就遭到了孫綝的報復性滅門,你能說他們這些投魏的老哥兒是開了天眼能預料到魏國的統一大業,還是早有心理準備犧牲全家老小在別國另起爐灶?都不是,其實就是

「我想活啊。」

4樓:別抄我的

先問是不是,在問為什麼。

在官渡大戰前夕,曹操這邊的大臣就有投降袁紹的動機,並且在背地裡還有實際行動。

在曹操拿下荊州後,勢力最為壯大,這時候東吳那邊的大臣也有投降曹操的動機,並且還不止背地裡行動,比如東吳投降派,直接建議孫權投降。

所以你說的這個動機是有的,不存在為什麼不投奔。

5樓:豆沙包

我是越後的後浪

我在上杉是天下第一陪臣,吃的比一票丟人大名都多。君臣相得,忠義有愛。

我去給猴子打工,他是能讓我當關白還是能把織田的女兒嫁給我?在家鄉被人罵不忠,在朝廷還得跟城裡人宮鬥。

煩不煩啊

6樓:熱心市民潘將軍

動機主要是利益驅動,阻礙是投奔的難度。

去投奔能得到多大的利益是個關鍵的問題,徐庶、石韜仕曹魏,諸葛亮北伐時打聽他倆才混了個御史中丞、典農校尉,不由感嘆。如果他倆繼續輔佐劉備,活得還長一點,上限恐怕能和龐統、法正並傳,下限起碼也能混個九卿。

及荊州內附,孔明與劉備相隨去,福(徐庶)與韜俱來北。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嘆曰:

"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

而且,在蜀漢政權建立後,反而是曹魏投奔蜀漢的更常見,比如姜維、夏侯霸等。

如果投奔之後獲得利益不能更大,何必去做這種事情呢?

1、投奔難度也是很大的,投奔這種行為,如果全族行動太過大張旗鼓,成功率不高。獨自一人跑路,除非是外來的單身漢,否則一旦被發現可能是全族的災難。周魴在給曹休下「降書」中提到的王靖下場就很慘:

魴所代故太守廣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為變,以見譴責,靖勤自陳釋,而終不解,因立密計,欲北歸命,不幸事露,誅及嬰孩。

2、而且古代交通不方便,不能開展說走就走的旅行

霸尤不安,故遂奔蜀。南趨陰平而失道,入窮谷中,糧盡,殺馬步行,足破,臥岩石下,使人求道,未知何之。蜀聞之,乃使人迎霸。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跑路不敢走大道,走小路是一件難度大、風險高的事情,夏侯霸奔蜀迷路又加上糧盡,不被接應的話,搞不好命都沒了。從蜀中奔魏也是一樣的。

至於問題中提到效忠於吳蜀兩國的大臣有何不去投奔魏晉的動機?

蜀漢投魏的不多見,東吳投魏的還是蠻多的。

以下不完全統計:

(黃武二年)五月,曲阿言甘露降。先是戲口守將晉宗殺將王直,以眾叛如魏,魏以為蘄春太守,數犯邊境。

(黃武六年春)閏月,韓當子綜以其眾降魏。

吳將審德屯皖,休擊破之,斬德首,吳將韓綜、翟丹等前後率眾詣休降。

魴所代故太守廣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為變,以見譴責,靖勤自陳釋,而終不解,因立密計,欲北歸命,不幸事露,誅及嬰孩。(前文已提到)

(全)懌後襲業領兵,救諸葛誕於壽春,出城先降,魏以為平東將軍,封臨湘侯。懌兄子禕、儀、靜等亦降魏,皆歷郡守列侯。

(步)闡累世在西陵,卒被徵命,自以失職,又懼有讒禍,於是據城降晉。

孫皓時期還有宗室跑路的,這晉朝的驃騎、車騎都歸你們孫家人了。。。。。。

(孫)秀遂驚,夜將妻子親兵數百人奔晉。晉以秀為驃騎將軍、儀同三司,封會稽公。

(孫)楷常惶怖,而卒被召,遂將妻子親兵數百人歸晉,晉以為車騎將軍,封丹楊侯。

7樓:

三國時期已經處於士族的早期階段了,士大夫往往不是乙個人,而是代表乙個家族,怎麼辦?舉族遷徙嗎?先不說遷徙之後自己的勢力等於被連根拔,光是幾百號人一起投敵,基本到不了邊境就全被抓了。

在外領兵的大將也要考慮考慮在首都留守的家眷。

有這麼乙個細節,提醒一下,蜀漢滅亡後龐德的兒子,把關羽在成都的家眷全殺了,問題是關羽根本沒來過成都,家眷為何會在成都???現在明白了嗎?連大爺二爺這種關係都會這樣,何況其他將領。

8樓:大公尺粒子

兩種人不容易跳槽,一種是跟著你幹起來的,已經做到比較大的官了,換了老闆就就不認功勞的。另一種是背景深厚的,跟著哪個老闆幹都能當上差不多的官,所以選了離家近的公司上班。

9樓:杜少爺

請深刻理解一下「寧為雞頭不為鳳尾」這句話。我也勸那些看了某講壇就深受某教授「吳蜀士族等著實行九品中正的曹魏來解放」這個可笑觀點荼毒的人醒醒。

如果不信,請自行去了解下陸機陸雲兩兄弟的遭遇。

10樓:禁與千尋

國力相差巨大那只是國力,是整體,不代表所有都相差巨大吧。

不至於你蜀國乙個部長的待遇還不如魏國的乙個農民吧?

古時候不說了,現代社會也是如此啊,再窮的國家,窮也主要體現在底層。

這就好像有些人拼了命的想要偷渡去天堂國家,結果他去了也是底層,生活改變幾何呢?

而本國的富豪,權貴,過的難道很差?

反過來,恰恰是國力弱,才可能更需要人才,人才也可能更有發展空間。這反而是機遇。

所以,我們常說,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11樓:孫嘯天

倒不如問,有何去的動機

本來混的好好的,去那幹什麼。混不下去或者混的地方都沒了,投奔魏晉的動機就有了。

要非說人往高處走,且不說那邊能不能算高處,就算是高處你能達到那個位置嗎?

你在吳蜀做大將軍,去了魏晉也做大將軍?不可能,人家有大將軍了

你能背叛吳蜀,將來不也可能背叛魏晉?你就因為實力差距懸殊就背叛,那我魏晉衰弱的時候怎麼辦?

不忠心的人在當時很難混,比如三爹家主呂布,自己不停背叛,也不停地被人揹叛。

再比如糜芳,到了吳以後連當時勸降他的人都公開嘲諷他。我勸你投降是為了我家主公,你這麼簡單就投了是你自己不要臉。

12樓:哈士奇思維模擬器

孫堅的親曾孫,孫吳宗室的孫秀在投奔西晉之後,都做到驃騎將軍、會稽公了,他老婆都敢指著鼻子罵「你個小乾脆面」。

別人就更不用說了吧……

孫秀降晉,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篤。妻嘗妒,乃罵秀為貉子。秀大不平,遂不復入。

蒯氏大自悔責,請救於帝。時大赦,群臣鹹見。既出,帝獨留秀,從容謂曰:

「天下曠盪,蒯夫人可得從其例不?」秀免冠而謝,遂為夫婦如初。

13樓:河塗摞書

瀉藥,千里迢迢投蜀的倒不少,投吳投魏的不多。

比如雲長死後,他的主薄廖化思念蜀漢,於是詐死,當時人們信以為真,廖化帶著老母親晝夜西行,奔赴蜀漢。與當年關羽千里走單騎同出一轍,只不過後者的名氣小了點。

這說明道不同不相為謀,並不是所有人都乙個聲音,追名逐利,如許泛求田問舍般。還有不少人比如劉備、陳登以天下為懷。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14樓:礪醇

很多時候也比較現實的一點就是,去另一邊人脈關係全部重新洗牌,君主不一定喜歡自己這一類的,最後也很可能做不到留著官大。而且不同人看法不同,有人覺得,雖然國家小點,日本做中將上將也好過美國做少將。

既然職業球員和校隊球員實力差距懸殊,那麼日本校園足球是怎麼做到為日本國家隊培養出人才的?

Ansel 因為在日本,足球甲子園裡很多人就已經具備了可以踢j2 j3的水平了,他們算是每個學校專業培養德一部分人,不要用上學,就是為了踢球在的,國內都忙著要高考呢,而真正培養的那些,三高什麼的也是為了職業走的,但是確實人數沒人家多 Cole Anderson 這種所謂的實力懸殊在足球強國根本不存在...

籃球班賽與對手實力差距懸殊該如何面對?

jumphighok 曾經打班賽的時候,對手實力很強,而我們班普遍菜雞,然後隊長就說算了,佛系一點,反正也贏不了,我們也別太拼,這樣他們也不會把比分打得太難看。可是我不行,我覺得拼盡全力才是尊重,所以我沒管他們之間約定的 養生球賽 互相放水打著玩,最後讓對方贏三五分就行 自己乙個勁拼命,最後反倒被隊...

同樣實力懸殊,越南朝鮮在美越戰爭 美朝戰爭的結果要比滿清的鴉片戰爭的結果更好一點?

萊茵金屬 工業革命使一些國家產生了更高效的組織結構和社會意識形態。鴉片戰爭是新舊組織結構和意識形態的較量。農業社會的大清慘敗於工業社會的大英是毫無懸念的。而北韓戰爭和越南戰爭性質不同。雖然朝越兩國依然是農業國家,但是其組織結構和意識形態卻是來自蘇聯的。所以兩國對抗美國的時候並不存在組織結構和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