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攻下綿竹後,為什麼沒有北上夾擊姜維?

時間 2021-05-11 16:08:19

1樓:老趙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攻下成都,獲得敵方最高統帥,象徵著敵方失去抵抗核心,這是用兵最高境界。捨棄敵方主帥,與敵人主力決戰,即使全殲敵兵,自己也損失不少,善用兵者,誰選這條路?

況且夾攻姜維,即使獲勝,也是鍾會的功勞為大,本來二人就不和,鄧艾憑什麼助鍾會成功?

2樓:何心患

十月,鄧艾率軍三萬自陰平道出發。從陰平到江油,高山險阻,人跡罕至,也因此蜀漢未在此設防。鄧艾軍一路攀登小道,鑿山開路,造作橋閣。

時"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面對不能開道的絕險之地,鄧艾身先士卒,"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穿過七百多裡的荒無人煙之地,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後,魏軍終於通過了陰平險道,到達江油。

江油關亦是「關口險峰壁立,直插雲天;關下江流湍急,濁浪翻捲」的天險,但蜀江油守將馬邈見魏軍奇蹟般出現,大驚失色,不戰而降。

江油失守後,劉禪派衛將軍諸葛瞻抗擊鄧艾,諸葛瞻下屬黃崇勸告說:「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但諸葛瞻猶豫不決,被鄧艾奪取了險地。

諸葛瞻督軍到涪城並與魏軍發生戰鬥,鄧艾大敗諸葛瞻前鋒,諸葛瞻被迫退守綿竹。鄧艾遣使致書諸葛瞻勸降說:「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

」諸葛瞻怒斬使者。鄧艾立即派其子鄧忠及師纂等,從左右兩面進攻蜀軍。一開始魏軍進攻失利,鄧艾大怒,揚言要斬鄧忠、師纂,命二人再戰以將功補過。

結果二人大破蜀軍,斬殺諸葛瞻及張遵、黃崇等人,魏軍占領綿竹,並立即進軍成都。

三國時期攻城很難的,數千人能死守住十萬人軍隊的進攻。而姜維當時死守劍閣就拖住了曹魏的大軍。鄧艾部加入夾擊就能破劍閣,當初繞那麼大乙個圈幹嘛,三萬人繞到只有萬餘人,還軍糧不濟。

其實後面鄧艾之所以能拿下江油,綿竹,甚至成都,發揮得不錯,但蜀漢自身的眾多失誤才是其滅國的最大原因。

3樓:

不用談什麼可是如果,這不就是圍魏救趙的蜀國版嗎?

龐涓圍邯鄲,孫臏奔大樑,孫臏為什麼不去邯鄲夾擊龐涓?

對魏國來說大樑比邯鄲重要,對蜀國來說成都比劍閣重要,先取成都,劍閣可以不戰而勝。

就和下象棋首要目標是吃老將而不是殺光其他子一樣,成都的重要性比劍閣高多了。

4樓:

你看進攻綿竹時的鄧艾是什麼狀態?

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

"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將斬之。

忠、纂馳還更戰,大破之

鄧忠是他親兒子,師纂是司馬昭的主簿派過來擔任司馬。可以說只要敢擋鄧艾前進,這倆人的人頭毫無疑問會立馬落地。

因為存亡之分,在此一舉。說的不僅僅是蜀漢,也是鄧艾自己

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一旦被諸葛瞻拖住,別說滅國,自己能不能順利回去都兩說,所以裴注引袁子的評價

方鄧艾以萬人入江由之危險,鍾會以二十萬眾留劍閣而不得進,三軍之士已飢,艾雖戰勝克將,使劉禪數日不降,則二將之軍難以反矣

更何況鄧艾一開始定下的目標,在攻下綿竹之後,可以說已經完美達成了

艾上言:"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里,奇兵衝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

軍誌有之曰:'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大軍斷糧的危機感,預定目標已經近在眼前的急切感

這無論怎麼看,鄧艾都不可能再去夾擊姜維

5樓:jamesme

白起坑殺趙軍30w以後,為什麼沒有撤軍修養,而是主張趁機滅掉趙國,是不是先入邯鄲對自己的功名和對戰爭的整體結束有更大意義?可是如果邯鄲如果堅決抵抗,他反而會被其他六國夾擊,還不如撤退去滅掉南韓....

6樓:范范

主要是兩點:

一,鄧艾自己是想立功名的。

二,鄧艾的奇襲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只能向前盡快結束戰爭。否則會有滅頂之災。

先說第一點,立功名。

鄧艾肯定是有立功名的心思的。作為寒門出身,爬到征西將軍不容易。但是魏滅蜀戰役,主帥卻是鎮西將軍鍾會,而且還持節,都督關中軍事。

讓比自己官階低的鍾會壓了一頭,不僅僅是因為鄧艾不支援滅蜀,說到底還是晉王司馬昭不信任鄧艾。

《三國志鍾會傳》「景元三年冬,以會為鎮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本身在朝堂上就沒有靠山的鄧艾,只能靠立戰功來實現人上人的夢想。如果能夠成為滅蜀之戰的功臣,自然是最好的。

結果也是鄧艾因滅蜀戰役直接進封太尉,而鍾會作為主帥卻只是司徒,還是低了鄧艾一頭。

《三國志鄧艾傳》「十二月,詔曰:「艾曜威奮武,深入虜庭,斬將搴旗,梟其鯨鯢,使僣號之主,稽首繫頸,歷世逋誅,一朝而平。兵不逾時,戰不終日,雲徹席捲,蕩定巴蜀。

雖白起破強楚,韓信克勁趙,吳漢禽子陽,亞夫滅七國,計功論美,不足比勳也。其以艾為太尉,增邑二萬戶,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戶。」」

《三國志鍾會傳》「十二月詔曰:「會所向摧弊,前無強敵,緘制眾城,罔羅迸逸。蜀之豪帥,面縛歸命,謀無遺策,舉無廢功。

凡所降誅,動以萬計,全勝獨克,有徵無戰。拓平西夏,方隅清晏。其以會為司徒,進封縣侯,增邑萬戶。

封子二人亭侯,邑各千戶。」」《三國志鄧艾傳》也記載了一些鄧艾在滅蜀戰役結束後,大赦百官,築京觀彰顯自己戰功,貶低姜維等蜀將的行為。可見鄧艾確實是非常在意滅蜀之戰自己的功績。

《三國志鄧艾傳》「艾至成都,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餘人面縛輿櫬詣軍門,艾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檢御將士,無所虜略,綏納降附,使復舊業,蜀人稱焉。輒依鄧禹故事,承製拜禪行驃騎將軍,太子奉車、諸王駙馬都尉。

蜀群司各隨高下拜為王官,或領艾官屬。以師纂領益州刺史,隴西太守牽弘等領蜀中諸郡。使於綿竹築台以為京觀,用彰戰功。

士卒死事者,皆與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謂蜀士大夫曰:"諸君賴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若遇吳漢之徒,已殄滅矣。"又曰:"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

"有識者笑之。」甚至於鄧艾還夢到自己伐蜀成功。

《三國志鄧艾傳》「初,艾當伐蜀,夢坐山上而有流水,以問殄虜護軍爰邵。邵曰:"按易卦,山上有水曰蹇。

蹇繇曰:'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孔子曰:

'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東北,其道窮也。'往必剋蜀,殆不還乎!"艾憮然不樂。

所以在偷渡陰平後,鄧艾成功擊敗諸葛瞻軍團,直接進圍成都,搶奪首功。他也很清楚,姜維不敢輕易回防進攻他的部隊,有鍾會在後面牽制著姜維。如果能趕在姜維軍團回防之前拿下成都或逼迫劉禪投降,那麼滅蜀的首功非他莫屬。

鄧艾整個偷渡陰平的軍事冒險行為都是一場豪賭,而且賭贏了。

第二點,置之死地而後生。圍成都比消滅姜維軍團更能盡快結束戰役。

在姜維成功退回劍閣死守之後,滅蜀戰役險些功虧一簣。鍾會雖有大軍但不能攻克劍閣。所以鄧艾才會提出偷渡陰平的方針。

《三國志鄧艾傳》「維遂東引,還守劍閣。鍾會攻維未能克。艾上言:

「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里,奇兵衝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軍誌有之曰: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今掩其空虛,破之必矣。」」這個方針的關鍵在於要快,要趕在蜀漢各軍團反應過來之前盡快結束戰役。

因為鄧艾是孤軍深入,糧草有限,兵力打光就完了。

鄧艾大軍在偷渡陰平過程已經是糧草消耗殆盡的狀態。與諸葛瞻決戰的時候,鄧艾已經做了死戰的準備,就是為了盡快結束戰役。

《三國志鄧艾傳》「冬十月,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

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三國志鄧艾傳》「忠、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艾怒曰:

「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而蜀漢除了諸葛瞻、姜維軍團,東面還有江州永安防守孫吳的羅憲軍團,南中的安南將軍霍弋也是想帶兵救援成都的。

如果選擇殲滅姜維軍團,等蜀漢各地部隊回防成都的話,那鄧艾和鍾會大軍就算包圍成都,也需要時間去圍攻。但是無論是鄧艾還是鍾會都存在糧草不足的問題。

之前鍾會被姜維阻擋在劍閣的時候就因為糧草不足考慮退兵。一旦戰事遷延日久,沒有兵糧,無法支撐大軍長時間圍城。

《三國志姜維傳》「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鄧艾很清楚這一點。既然無法後退,那就只能向前。

在擊破諸葛瞻後,鄧艾料定成都肯定大亂,直接進圍成都逼迫劉禪等人主動放棄死守或是投降。從《譙周傳》的記述看,成都大臣們確實沒有死守的想法,而且也守不住。

礙於鍾會大軍的步步緊逼,姜維在沒有探明鄧艾軍團情報前不敢輕易回防成都。成都自鄧艾擊敗諸葛瞻後也已經和姜維軍團失去聯絡,劉禪等人只能做好姜維軍團已經覆滅的最壞打算。開城投降就成了一種選擇。

《三國志鍾會傳》「維等聞瞻巳破,率其眾東入於巴。會乃進軍至涪,遣胡烈、田續、龐會等追維。艾進軍向成都,劉禪詣艾降,遣使敕維等令降于會。」

所以無論是從哪個角度考慮鄧艾的選擇都是正確。滅蜀戰役的關鍵點就是鄧艾偷渡陰平,孤軍深入逼迫劉禪投降。鄧艾賭贏了這次軍事冒險行動,直接保送唐六十四名將。

姜維和其部下都覺得輸的冤枉。但是戰爭就是這樣,攻其不備,出其不意,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戰果。

《三國志姜維傳》「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鹹怒,拔刀砍石。」

7樓:真田丸

首先,先入成都無論是對自己建立功名還是結束戰爭都是最優選擇。此外,如果姜維一旦回軍夾擊,就代表自己的戰略已經成功了。【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餘里,奇兵衝其腹心。

【劍閣之守必還赴涪,則會方軌而進;】劍閣之軍不還,則應涪之兵寡矣。】姜維只要敢前腳離開劍閣,鍾會後腳就能突破蜀漢最後的屏障。(事實也確實如此:

維等聞瞻巳破,率其眾東入於巴。會乃進軍至涪,遣胡烈、田續、龐會等追維。)此時無險可守、士氣盡喪的蜀軍即便迴光返照僥倖擊敗了鄧艾還能蹦躂幾天?

鄧艾為什麼這麼強?

天公地道 如果鄧艾沒有滅國之功,估計也就和郭淮陳泰並列,甚至不如 郭淮追諡大將軍,陳泰有其父的根基 但是 會不能克,糧運縣遠,將議還歸。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後主請降於艾。將議還歸,曹魏造了幾年的船詐騙東吳換來的二十萬大軍出征巴蜀,如果沒有鄧艾,那麼曹魏折騰半天也就拿下了漢中,...

李秀成為什麼沒有攻下寶山?

中原一點點 其實也沒有太多的原因和深究的地方。李秀成的戰略眼光沒有這麼長遠和洞察,他的行軍作戰甚至是戰略思想全是複製 三國演義 的,這和他的文化水平也有一定的關係,所以可想而知 可能考慮某些問題的全面性還不如我們這些鍵盤俠。太平天國一向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這也是和他們不見待謀士的態度有關。有說法是他...

為什麼會有人真情實感地恨鄧艾?

shinbade 真情實感地恨鄧艾的,你注意觀察一下,強烈地關聯著一類人 蜀粉。如果發現例外的,請將奇貨列出來。鄧艾有什麼可恨的呢?除了那些欲加之辭,那就是他居然毀了蜀粉心中的紅太陽。蜀粉對鄧艾,一是恨其成功,摧毀了蜀國 二是貶其謀略,認為鄧艾不是奇襲而是犯險豪賭。三是出於仇恨,認為鄧艾該死,死得合...